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数学).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67100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数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数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数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数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数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中数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 方案 作者信息 姓名 电话 学科 数学 年级 初中 邮件 单位 市实验中学 教学 设计 教学主题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垂直关系进行研究,明确概念,探讨性质,画图操作。学习本节课会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数学知识提供条件和依据,因此垂直在数学学习中是重要的基础内容。本节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认识垂直这一特殊相交关系的本质特征 ,还 涉及到垂直的 两条 性质,这些知识的学习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的情况, 是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的 高、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空间里的垂直关系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垂直的教学极其重要。 本节

2、课重点 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垂线是平面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垂线的概念、画法和性质是重要的基础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一样,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难点是 探索 和理解 垂线的性质。 虽然学生在小学接触过垂直 ,但是内容比较直观浅显 ,垂线的性质部分学生接受起来还有些难度 .此外,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接下来的向量知识和三角恒等变换的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这一课至关 重要,其不仅为学生打下牢固知识基础,而且能够建立学生学习其它内容的信心。 二、学生分析 1.智力因素方面 知识基础: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 了解过 垂直的概念及画法, 学

3、生对两条直线相交已有认识,在直观,表象的层面已有认知。 以前 的内容,和上节课的相交线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认知能力:( 1) 由于在 之前的学习中 ,学生接受几何知识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垂直概念中所蕴含的识别与性质, 而垂线的两条性质的获得只是通过画图以及测量、比较等方法获得的, 由于 两条性质的文字表达极其精炼并且准确,例如“有且只有”,对于初 中 学生来说,归纳、表述和理解都有难度。所以, 本节课难点,垂线的性质探索。 ( 2)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 垂直的概念 ,有一定的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有困难,再加上本节内容思维量较大,对思

4、维的严谨性和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有较高要求。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仍有一定难度。 2.非智力因素 学习者文化背景:学生通过对 垂直的概念 的学习,对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能力,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 合的思想;学生基本上能理解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践等的辩证关系,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习风格分析:( 1)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喜欢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2)喜欢和别人比较,有强烈的争强好胜

5、心和进取心,富有激情。( 3)学生想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这是我们信息化教学的后盾。 三 、教学目标 1. 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垂直的概念,并学会符号表示 。 2.掌握垂线的画法和垂线 的性质。 3.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通过画、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并且会借助三角板、量角器、方格纸画垂线,通过操作活动,探索有关垂线的一些性质。 四 、 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 多媒体 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 、信息技术应用 思路 ( 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 在哪些教学环节 如何使用 这些技术

6、?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 200 字 1. QQ 群,网络视频资源, ppt 课件,几何画板,实物展台,电子白板。 2.利用 QQ 群,为学生课前预习和后续复习提高提供帮助;垂线的画法是个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师自己录制的或网络微课后续学习掌握;在垂直的定义,垂线的性质探究,利用几何画板。垂线的画法,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成果;利用电子白板板书生成性重点知识,在课后保存发在 qq 群。 3. 预期效果:利用教师自己录制的或网络微课,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和拓展提高;几何画板长度、角度数据显示,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变化过程中的规律。 六 、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

7、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 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 资源 、 方法 、 手段等 ) 一、创境导入,初识垂线 预习成果展示(课前预习 作业 附后) 1.创设情境 如图,小明欲穿过马路,那么,从点 A 到马路对面最短的路线是怎样的? 2.检查预习垂直的概念 教师课前利用 QQ 群发布预习作业 1. 斑马线处穿过马路最短路线是怎样的?拍摄或搜集图片说明。 2.这条路线与一条斑马线两条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生活中还有这种关系的图片吗?(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图片) 3.看教科书或网络搜索什么是垂直? 4. 学生操作几何画板,如右图,直线AB,CD 交于点 B,学生拖

8、动点 A,观察由图 1变化到图 2 过程中, ABC 的度数改变,从而得到必有唯一一种情况如图 3 所示ABC 为直角从而得到垂直定义。 1.学生课上展示说明最短路线。 2.课堂展示生活中 垂直的图片。 3. 垂直的定义,在电子白板上画图说明 。 4. 学生操作几何画板 ( 如左 边 所述 学 生拖动点A)。 进而师生互动 在电子白板上板书垂直和垂足的概念 和 符号表示。 1.预习作业、学 生 图 片 发在 QQ 群,便于学生共享。 2.ppt 出示情境 , 展示学生的图片。 3. 几 何 画 板演 示 两 直 线相 交 成 的 角度改变,帮助理解垂 直是相 交 的 特 殊情况。 二、自主探究

9、,理解垂直定义 课堂新授 1. 根据定义画垂线 用三角尺、量角器画垂线。 1.用直尺、三角尺、量角器在白纸或方格纸折、画垂线,共能找到多少种方法? 让学生展示画法。 1.学生画图、折纸,展示画法,可能采用的方法如下: ( 1) .用三角尺在白纸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 2) .用量角器在白纸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 3) .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1.ppt 出示问题。 2. 实 物 展 台展示画法。 3. 动 画 演 示折纸过程。 4. 电 子 白 板板书 两 条 直线 垂 直 的 文字 语 言 及 符号语言描述 。 图 1 图 2 图 3 2. 深入理解垂直的定义

10、两个层面,定义既是判定又是性质。 2.结合画出的图形,说明如何判定两条直线垂直呢? 教师做总结,提醒学生注意:两条线段垂直、两条射线垂直、射线与直线垂直、线段与射线垂直、线段与直线垂直,都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垂直。 电子白板板书并画 图: “ 直线 AB 垂直于直线 CD, 垂足为 O” ,则记为 ABCD, 垂足为 O,并在图中 画上记号 。 ( 4) .折出互相垂直的线 2. 学生积极踊跃发言 学生回答,根据垂直的定义必须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所形成的 4 个角中,有一个角为90,就得出这两条直线垂直。 学生用文字语言描述直线的垂直关系,并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培养学 生几何图形的表达能力。 三、合

11、作交流,探究垂线唯一性 1.已知一条直线画它的垂线。 画图小组交流 1问题:与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一共有几条? 2问题:如右图( 1),过 P 点可以作几条直线与直线 L 垂直? 1. 学生尝试动手作图,根据作图情况回答:无数条。 2.学生尝试动手作图,根据作图情况回答:只有一条 . 1.ppt 出示问题。 2. flash动画演 示 画 图 的过程。 3. 电 子 白 板板书画法。 4. 课 后 利 用网络或 QQ 群中 微 课 帮 助2.探究垂线存在性和唯一性。 3问题:如右图( 2),过 P 点可以作几条直线与直线 L 垂直? 为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过一点画 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12、课堂上电子白板上板书, flash 动画演示画法,接受困难的学生课后观看网络微课视频。 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垂线的第一个性质,重点关注学生对“有且只有”一词的理解,体会数学语言的丰富与精练。 垂线的第一个性质是垂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3.学生根据作图的实际情况作答:只有一条 . 学生交流讨论后, 学生动手画图,还可让学生通过折纸作垂线等操作,体会垂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归纳出“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这一的性质。 学 习 困 难 的学 生 掌 握 过一 点 画 已 知直 线 的 垂 线的方法。 四、问题探究,发现垂线段最短 思考问题,再探性质 1.回馈情境问题,得

13、到垂线段。 2.动手操作,发现垂线段最短。 1.ppt 出示开始的情境问题:小明欲穿过马路,那么,从点 A到马路对面最 短的路线是怎样的?为什么它是最短的? 2. 你能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吗? 3.几何画板演示,已知直线 l,和直线外一点 P, PA l于点 A,点 A 在直线 l 上,从垂直开始向两方运学生自己画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 1)直线上有无数个点,任意取几个点与直线外一点相连,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猜想一下最短的位置会在哪儿?它唯一吗?为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总结出观察得出的结论吗? 学生作图、观察、猜想,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垂线的第二 个性质。如有学生

14、说1.ppt 出示问题。 2. 几 何 画 板演 示 垂 线 段最短,用标签展示 PA长度、PA与 直线 l所成角度 的变化。 动,学生观察 PA 长度的改变。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垂线段最短。 法错误或者不完整,其他学生可以给予纠正、补充。 五、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测量跳远 成绩。 我们如何测量跳远的成绩? PPT 展示问题,学生结合上面知识作出解释。 1.ppt 出示问题。 2. 电 子 白 板画 图 演 示 测量 跳 远 的 成绩。 六、分层评价,个性发展 测试题分两部分,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 1.当堂检测先完成A,全体参与; 2.教

15、师批改每组最快完成学生的作业; 3.分层评价:全部掌握的继续完成检测B, C;困难的修改检测 A,然后完成类似 A难度的 A2 检测。 关注基础,也不忘培优。 学生小组合作,兵教兵,完成基础检测。 组内合作完成全体学生的作业批改与讲解。 程度好的,继续 完成检测 B, C,并组间交流 。 小组统计课堂评价结果,针对性利用面批作业的机会,帮助学困生尽快提高。并利用 QQ 群和网络硬盘等,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拓展提高的选做作业。 QQ 群上传 检测 B, C 及答案,供学习困难 的 学 生 课下参考。 七、善用网络,全面提高 本节课 重 难点视频链接 http:/ 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较大,课堂上难以

16、照顾到每一层次的学生,为更好地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借助网络微课或 QQ群上传本节难点精讲,相关知识拓展。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情况借助QQ 群、网络视频有选择的学习。 课后 QQ 群或网 络 帮 学 困生解决难点,优等生再提 七 、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 200 字左右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同学们学会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探索知识,并在交流 讨论中进一步深化学习。 几何画板标签显示,体现变化过程中数据的变化,使抽象的规律可视化,提高了课堂效率 。 2.QQ 群,网络资源的运用弥补了课上时间的不足,使每一个

17、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既能帮助学困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难点、重点,又能让优等生有更大的提高,解决了个性化发展问题;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总,允许多种答案的出现,鼓励其自圆其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将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 3.电子白板可擦写功能关注了课堂的生成性,又能帮助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弥补了 ppt 的不足 。 言而总之,“教是为了 不教”,教学更应该交给学生的是如何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开拓,将使本节课熠熠生辉。 课前预习作业 1.材料搜集: 如何测定跳远成绩? 斑马线处穿过马路最短路线是怎样的?拍摄 视频图片 或搜集图片 上传至班级 QQ 群 。 2.思考

18、:如果把一条斑马线和 最短路线 都看成一条直线, 两条 直 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生活中还有这种关系的图片吗? 3.材料搜集 : 2 中生活中图片,拍摄或搜集,并上传至 班级 QQ 群。 4.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5.看视频,理解垂线的画法,如有疑难问题,课堂上同学或师生交流完成 。链接地址http:/ 通过 丰富资源和技术手段,并且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知识。 学习流程图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 显示 过人行横道的路线,测定跳远成绩的视频 引入“ 垂直 ”的概念 观察现象 参与思考 理解提升 提问: 做垂直线的关键 小组思考 讨论 全班交流 发言 几何

19、画板演示 全程监控 组织协作 释疑 判断学生掌握情况 基本概念讲授, 作图。 用几何画板演示 两直线位置关系 作图过程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由 作图 探究其性质 、特点 总结性质和所学 练习习题 巩固提高 讲解例题 符号说明: 教师活动 媒体选用 学生活动 教师进行 评价判断 教学 反思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同学们学会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探索知识,并在交流讨论中进一步深化学习。学会运用类比的思想学习,体会到数形结合的精彩价值与意义。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和作用。老师不应该是简单粗暴的教而是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与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互动、提问、课件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只有真正的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使课堂变得 高效,才能达到三维教学目标。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总,允许多种答案的出现,鼓励其自圆其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将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探究过程中,过程错误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难以替代的学习,鼓励学生犯错误,更鼓励学生互相帮助改正错误。教师不去尝试就永远不会发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言而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更应该交给学生的是如何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开拓,将使本节课熠熠生辉。 总 结 结 束 课后作业 读书,复习,习题与实践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方案计划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