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70443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生态旅游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生态旅游是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是生态旅游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生态旅游方面的理论知识,反映了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可以满足我国大专院校旅游专业方面学生的需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方面系统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意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2、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态旅游系统; 3、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概念、分 类、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了解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行为; 4、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2、熟悉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和开发设计的步骤; 5、了解生态旅游业系统,掌握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以及生态旅游产品和康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6、了解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构成和特点,掌握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确定与调控; 7、了解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实践技能方面 1、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 2 2、能够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案例进行分析; 3、能够初步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设计; 三、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分工 生态旅游课程中的内容涉及到很多其他的学科,比如旅游学的基础知识部分,旅游地理学的旅游资源部分以及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可以根据其他课程的开设情况

3、及进程适当的增删。另外,该课程还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建议学生在平时勤学习、多积累,以便更好地学习该课程的内容。 四、教学时数安排及在各章节中的分配 (一)教学时数安排 本课程教学时数总计 60,其中理论授课为 51学时,实践教学为 9学时。 (二)教学时数在各章节中的分配 章次 内容 理论讲授 实践教学 小 计 第一章 生态旅游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3 1 4 第二章 生态旅游理论基础 6 6 第三章 生态旅游者概述 2 2 第四章 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4 4 第五章 生态旅游者行为 4 4 第六章 生态旅游资源概述 2 1 3 第七章 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及类型 4 2 6

4、 第八章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4 4 8 第九章 生态旅游业概述 6 6 第十章 生态旅游业管理 3 3 3 第十一章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及展望 3 3 第十二章 生态旅游环境概述 3 3 第十三章 生态 旅游环境容量 4 4 第十四章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 3 1 4 合计 51 9 60 五、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生态旅游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产生 一、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 二、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三、传统大众旅游的生态化 第二节 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 一、生态性旅游的保护性 二

5、、生态旅游的两大特点 三、生态旅游的三大标准 四、生态旅游的四大功能 第三节 生态旅游的要点及特点 一、 生态旅游概念的要点 二、生态旅游活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 生态旅游的特点、标准和功能;生态旅游概念的要点和特点 4 教学难点: 生态旅游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实践教学 第二章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与生态旅游系统( 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和生态旅游系统的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生态旅游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程 二、对自然价值的重新思考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四、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第二节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一、生态

6、美概念 二、生态美的特点 三、生态美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四、生态旅游的四大功能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二、可持续发展观 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 第四节 生态旅游系统 一、“旅游系统” 二、“四体”生态旅游系统 5 教学重点: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和生态旅游系统 教学难点: 生态旅游系统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第三章 生态旅游者概述(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者的概念、特征、分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一、生态旅游者的界定 二、生态旅游者和传 统大众旅游者 三、生态旅游者的特征 第二节 生态旅游者的

7、权益与责任 一、生态旅游者的权益 二、生态旅游者的责任 第三节 生态旅游者的分类 一、以国境国界为标准进行分类 二、以组织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 三、以目的方式为标准进行分类 四、以其他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生态旅游者的概念、特征、分类。 教学难点: 生态旅游者的概念、特征、分类。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第四章 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6 了解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生态旅游的旅游动机以及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一、经济能力 二、休闲时间 三、社会经济环境 四、身体状况 第二节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 二、

8、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三、影响生态旅游者动机的因素 第三节 生态旅游者的培养 一、培养的意义 二、培养的内容 三、培养的途径 教学重点: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客观条件、旅游动机 教学难点: 旅游动机的定义、影响因素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第五章 生态旅游者行为( 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审美行为和生态旅游流的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 7 一、生态旅游者保护性行为概述 二、保护性旅游行为层次与阶段 三、保护性旅游行为的保护行动指南 第二节 生态旅游者审美行为 一、美与审美 二、生态旅游者审美的要求 三、生态旅游者审美的境界 四、生态

9、旅游者审美的意义 第三节 生态旅游流 一、生态旅游流概述 二、生态旅游流的结构及功能 三、生态旅游流研究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 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生态旅游审美、生态旅游流 教学难点: 保护性旅游行为和生态旅游流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第六章 生态旅游资源概述( 3学时)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态旅游资源概念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生态旅游资源与传统大众旅游资源的比较 三、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的争议 第二节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8 一、生态特征 二、自然特征 三、社会特征 四、经济特征 教学重点: 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特征 教学难点

10、: 生态旅游资源与传统大众旅游资源的比较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实践授课 第七章 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及类型( 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分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 一、大自然的演化 二、人与自然共同营造 三、保护 第二节 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分类依据 二、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 第三节 生态旅游类型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三、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四、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五、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9 六、自然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七、文化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八、法律保护的生态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 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分类 教学难点: 生态旅

11、游资源的分类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实践教学 第八章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生态旅游资源保 护性开发的新思路、实施细则;了解保护性开发的案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 一、新目标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观点 系统的观点、保护的观点 三、新模式 “护源”开发导向模式和”三 Z“开发模式 四、新认识 循环开发过程 五、新原则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十大原则 第二节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设计实施细则 一、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规划步骤 二、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设计 三、生态旅游设施的开发设计 第三节 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案例 一、功能

12、分区开发 加拿大班夫公园 二 、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 赞比亚野生动物保护10 案例 三、分流客源 西班牙乡村旅游案例 四、提高价格限制游客数量 不丹自然和文化资 源保护区案例 五、对影响资源环境的旅游开发进行调整 美国雷姆村克雷特湖国家公园案例 教学重点: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设计实施细则 教学难点: “护源”型开发模式和“三 Z”型开发模式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实践教学 第九章 生态旅游业概述( 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生态旅游业的定义、包括的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态旅游业概念 一、生态旅游业的界定 二、生态旅游 业与传统大众旅游业 三、生态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13、第二节 旅行社 一、旅行社的性质、类型及作用 二、生态旅游业对旅行社的要求 第三节 旅游饭店 一、旅游饭店的作用和等级 二、符合生态旅游业要求的生态饭店 第四节 旅游交通 11 一、旅游交通的重要性 二、生态旅游业中的交通的特性 三、生态旅游业中交通的基本构成 第五节 生态旅游商品与生态旅游康乐 一、生态旅游商品 二、生态旅游康乐 教学重点: 生态旅游业的定义、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以及生态旅游商品和康乐 教学难点: 生态旅游业包含的内容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第十章 生态旅游业管理( 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主体对象、内容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态旅游行业

14、管理 一、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主体与对象 二、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内容与手段 三、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工作思路 第二节 生态旅行社管理 一、生态旅行社管理的意义 二、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的目标与途径 三、社区管理的案例 印度尼西亚巴厘省杜阿岛旅游度假区 第三节 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 12 一、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的内容和理论基础 二、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的指导原则及对象 教学重点: 生态旅游行 业管理的内容范围 教学难点: 生态旅行社管理和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第十一章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及展望( 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5、 国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欧美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二、亚太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三、非洲和南极洲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四、国外生态旅游业发展案例 哥斯达黎加 第二节 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生态旅游区建设及其生态旅游业开展情况 二、生态旅游产品学研的发展情况 三、我国生态旅游业 发展案例 第三节 生态旅游业展望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特征和生态旅游业发展趋势 二、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 国内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13 第十二章 生态旅游环境概述( 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构成和特点。

16、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 一、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环境 二、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系统的“三体”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生态旅游环境的构成 一、自然生态旅游环境 二、社会文化生态旅游环境 三、生态经济旅游 环境 四、生态旅游气氛环境 第三节 生态旅游环境的特点 一、资源性 二、综合性 三、容量有限性 教学重点: 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构成和特点 教学难点: 生态旅游环境的定义、特点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第十三章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含义、特征和调控方法。 教学内容: 14 第一节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概述 一、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含义 二、

17、影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因素 三、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 四、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特征 第二节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测量 一、生态 旅游环境容量确定与测量的思想方法 二、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确定与测量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 一、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饱和和超载的调控 二、对“疏载”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 教学重点: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含义、特征、调控方法 教学难点: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饱和、超载及疏载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第十四章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 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态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保护对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良性影响 一、

18、生态旅游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二、生态旅游开 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生态旅游促进区域社会进步 第二节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生态旅游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15 二、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经济环境的影响 三、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生态旅游对旅游区文化环境的影响 五、生态旅游带来一些噪声污染 第三节 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 一、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 二、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类型 三、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对策 教学重点: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的两个方面 教学难点: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对策 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 +实践教学 六、实践教学 根据授课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外出旅游考察;有计划的安排学生查找一些资料。 七、考核 本课程以理论考核为主,成绩考核分两部分:期终考试成绩( 70%)和平时成绩( 30%)。 八、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生态旅游,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主编。 教学参考书: 1、旅游学,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九、大纲说明 16 本大纲的制定是依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规格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而制定出来的。 适用于旅游及生态旅游专业方面开设的生态旅游 课程。 撰写人:陈艳萍 2002年 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