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70848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上课时间 : 7 月 24 日上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一章:音乐与儿童音乐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 【 教学目标 】 1、 了解音乐起源的四种学说及音乐的四个发展阶段特点。 2、 理解音乐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 3、 理解儿童音乐的特点、审美特性和类型特征。 4、 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5、 了解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两种价值观。 6、 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儿童音乐的特点、审美特性、类型特 征,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 教

2、学难点 】 正确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及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向学生说明教材的总体内容。 3、提一些学习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 第一章:音乐与儿童音乐 第一节:音乐 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一)音乐的起源 1、模仿说,即认为音乐来源于对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起源于为估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3、巫术说,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 早期原始文化的图腾歌舞、巫术礼仪。 4、表现说,认为音乐艺术起源于音乐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这种理论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总体上说,音乐产生的原因离不

3、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 (二)音乐的发展 音乐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社会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1、原始社会的音乐:是集音乐、诗歌、舞蹈三位一体的“乐舞”的艺术形式。 2、古代的音乐:产生了歌曲、器乐音乐、舞蹈及最初的戏剧和诗歌。经历了雅乐音乐时期、清乐音乐时期、燕乐音乐时期和俗乐音乐时期。 3、近代的音乐:诞生了歌剧、芭蕾舞剧 、音乐剧等综合音乐、戏剧、美术、舞蹈的新的艺术形式。产生了各具特色的音乐艺术流派。 4、现代的音乐:音乐流派更加复杂。 二、音乐的本质 音乐是对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三、音乐的基本特征 1、材料的特殊性:音乐是用声音构成

4、的,主要是听觉的艺术。 2、流动性:音乐是在时间进程中运动着的时间艺术,具有流动性。 2 3、情感性:音乐的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 4、表现性:必须通过演唱、演奏等“再度创作”过程才能成为活生生的艺术供人们欣赏,可见,音乐具有明显的表现性。 5、由于音乐不能直接提 供视觉形象,不能直接表述思想内容,难以直接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人们通过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义性的,所以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不确定性。 四、音乐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1、启迪智慧,诱发灵感。 2、潜移默化,陶治情操。 (二)保健功能 1、调节身心。 2、治疗疾病。 (三)娱乐功能 此外,音乐还具有其他一些实用功能。 第二节

5、儿童音乐 一、儿童音乐的基本特点: 1、愉悦性:儿童在倾听一首乐曲时,往往会身不由己地陶醉在乐曲所描绘的境界之中,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教育性:儿童音乐的教育性影响往往不像语 言的表述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般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和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 3、个体性:对于儿童而言,音乐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是不相同的,表达自己情绪和情感的方式也是各有差异的,这就是儿童独特个性的表现。 二、儿童音乐的审美特性 (一)形式美: 1、音色。 2、节奏。 3、旋律。 4、力度。 (二)内涵美: 1、直观。 2、稚拙。 3、幻想。

6、三、儿童音乐的类型特征 (一)按照体裁分类: 1、儿童歌曲。 2、儿童器乐曲。 3、儿童歌舞剧。 4、交响童话 。 (二)按照题材分类 1、游戏题材。 2、生活题材。 3、童话题材。 4、大自然题材。 第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社会发展 1、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社会风尚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 2、为造就一代有艺术修养的高素质公民打基础 :音乐学习的最大作用之一是对人的情感、品和修养的培养,让儿童在享受美、抒发情中得到教益,培养素质、提高修养,为日后

7、成为一代具有高雅艺术趣味和创新 探索精神的人才打下基础。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儿童个体发展 (一)音乐教育与儿童的认知发展 3 1、音乐教育与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能促进感知能力,特别是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 2、音乐教育与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众多的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培养听觉能力的最佳期,儿童的音乐学习和体验能使他们尖这种活动中增强听觉的敏感性、发展听觉感知和记忆表象的能力。 3、音乐教育与儿童想象、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 (二)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意志发展 1、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发展:随着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日益扩大,情感体验的日趋丰富及分 化的逐渐细腻,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已逐渐成为

8、能促进儿童情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音乐,既能够帮助儿童明确建构自己的感情,也能帮助儿童与自己的感情沟通,并与其他人的感情沟通。 2、 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意志发展 :音乐教育也具有促进学前儿童意志品质得到发展的潜力。这是因为,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家,无论是学习歌唱还乐器演奏,都需要有一定的音乐技能的学习。对于幼小儿童,特别是初学音乐的儿童来说,没有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意志,是无法达到一定目标的。 (三)音乐教育与儿童的个性发展 1、首 先,表现为能促进儿童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 2、其次,还表现为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音乐教育与儿童的社会性发

9、展 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够为儿童提供大量的人际交往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交往观念和交往技能。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以音乐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 强调以音乐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施以音乐的早期启蒙,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潜能,使儿童获得音乐艺术内涵的教育。 代表人物高顿( GORDON)博士的理论:认为儿童早期限音乐启蒙既是可能的,也是必 要的、重要的,其主要价值就是帮助和鼓励儿童的音乐体验,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性向和能力。该理论更注重音乐本身,更看重音乐的内在价值和本质特性。 二、以教育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 强调通过音乐教育,通过听、唱、跳、

10、奏等音乐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引导儿童良好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 正如苏联早期教育家卢那卡尔斯基所言:“进行美育教育,不是只简单地教会儿童一种艺术技能,而是系统地发展感受能力及创作能力,使孩子们热爱世界上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并且能动手美化这个世界。”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涵义 一、如何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1、对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而言,应以教育价值取向为主,以音乐价值取向为辅,两者互为补充。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方面和要素,既要遵照学前教育的总目标,遵循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出自身的特殊规律 用音乐进行教育和教儿童音乐。 3、

11、一方面,通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需要让儿童认识表现音乐的各种符号手段,掌握必要的演唱、演奏技巧,同时学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才能。它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从这 个意义上而言,音乐教育承担着4 这样一些音乐本身的教育目的。 4、另一方面,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不仅是儿童逐步学会认识音乐、把握音乐、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的过程,更是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全面、和谐、整体的发展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音乐教育更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手

12、段。 5、因此,把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既要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及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音乐潜能的培养和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技能的 教育和熏陶,也要以全面发展教育为中心,通过音乐的手段、音乐教育的途径以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形象性和感染性 1、虽然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为物质材料,依靠于听觉来感知的特殊艺术,它的形象也是非视觉的,但由于它不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产物,可以通过联想、表象、想象等活动来构成有思想情感的、有审美价值的内容。因此,音乐的形象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2、在儿童音乐教育内容和音乐教材的选择中,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

13、乐作品,无不具有其鲜明的音乐形象性,它是 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儿童所熟悉的社会生活,通过儿童感知理解的具体感性事物,组成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音乐画面。 3、形象性的特点还体现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形象性、直观性都是审美的显著特性之一,也是美育的重要原则之一。 4、音乐艺术的美不仅是具体、形象的,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前期儿童正处于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情感体验也趋逐步丰富,富有情感性和感染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对儿童的情感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它既可以使儿童兴奋,又可以使他们镇静、轻松、消除紧张和不安,以获得 情感上的平衡。 (二)趣味性和游戏性 1、内

14、容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除音乐游戏内容之外,在儿童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和音乐欣赏活动领域的具体内容中,趣味性的特点也是十分突出的。 2、形式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活动组织形式是一种集体的音乐活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活动形式。针对同一个教育内容,音乐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灵活而多样的。 3、方法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化、游戏化的口吻来诱发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示范、讲解、提问的方法,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三)技能 性和综合性 1、形式上的综合性:我们不必人为地划分音乐表达的不同内容和形式,而应以儿童熟悉、喜爱的综合形式,在歌、舞、乐三者密切

15、相融的音乐活动形式中使他们体验到参与音乐的快乐。 2、过程上的综合性: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表演、欣赏、创作“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特点。 3、方法上的综合性: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方法是灵活而丰富多样的。其中,示范的方法、语言讲解的方法、练习的方法、引导探索的方法等等,都是从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儿童感知、理解音乐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而形成并被普遍应用的。 三、教师课堂小结。 【作业 布置】复习整理上述所学内容。 5 上课时间 : 7 月 24 日下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三章:儿童音乐教育的流派及课程模式 【 教学目标 】 1、理解六种主要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

16、理论观点。 2、理解三种主要的儿童音乐教育模式。 3、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掌握其共同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世界上主要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及儿童音乐教育模式。 【 教学难点 】 理解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掌握其共同点。 【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 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种理论流派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和传播 瑞士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865 年出生。 1984 年,出版了视唱练耳教科书实用音准练习,并以此为起点,进行“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实验和探索,直至 1905 年左右,他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从而引起瑞

17、士音乐界的震惊。 1906 年正式出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1950 年 7 月,病逝。 (二)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1、“体态律动” 1)它强调从音乐入手,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 2)其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一是音响刺激与课题暗示,二是初步反应与相互作用,三是引进反应和表现,四是视谱与综合反应。 3)在体态律动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教师钢琴上的即兴演奏,儿童的律动语汇,教师促使学生将身体运动与声音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发展他们内部听觉和运动觉的能力、动觉的想象与记忆等。 2、视唱练耳 在达尔克罗兹的音

18、乐教育体系中,视唱练耳是和身体律动紧密结合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他主张采用把耳、口和身体配上言语与歌唱的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作为理想的学习工具和手段。 3、即兴创作 达尔克罗兹同样也是按照体态律动的思路来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的。达尔克罗兹即兴创作教学活动的贡献在于他充分重视对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无论在其体系形成之时以及今天,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三)适合于学前儿童的活动课例简析 活动一:“有声和无声”、“大声和小声”、“相同和不同” 活动二:“集中注意看指挥” 活动三:抚摸想象中的小狗和大马 活动四:学会互相倾听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影响 6 是匈牙

19、利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出生在一个具有良好艺术环境的家庭。柯达 伊在音乐艺术领域的贡献分为音乐创作、民间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教育三个既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方面。 柯达伊教学法创建于 20 世纪初,特别是从 1925 年以后,柯达伊开始密切关注青少年的音乐教育。柯达伊 为匈牙利民族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7 年逝世。 (二)教育体系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1、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 柯达伊教育体系从整体上说是建立在早期音乐教育基础上的。他认为,幼儿园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集体创造音乐的环境,所以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以便使儿童尽早获得音乐体验,而只有从早期开始,才能成功地

20、发展音 乐听觉,他把幼儿期这个准备阶段的音乐教育目标归纳为:引导儿童通过听唱歌曲,体验、感受音乐,唤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儿童形成音乐的趣味和审美感。 2、以歌唱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 他认为,儿童唱歌和说话同样的自然,通过唱歌这一人人都能从事的活动,能够使孩子们的歌喉日臻完美。歌唱教学成为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他积累大量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不仅为匈牙利,也为世界儿童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相当完善而富有特色的模式。 3、以“儿童自然发展法”作为课程安排的主要依据 在柯达伊教育体系中,课程进度的编排突破了传统 的不够合理的编排秩序,提出了以“儿童自然发展法”为依据的进度安排原则。所谓“儿

21、童自然发展法”,即根据正常儿童在其成长的各个时期中的能力来编排课程的顺序。 同时,柯达伊还总结了儿童音乐发展中的一般特点,认为在考虑教学顺序时也应予以参照。 4、以首调唱名法、节奏唱名和柯尔文手势为基本教学工具 首调唱名法最初是由英国人桂多。达赖佐在 11 世纪首创的流动 DO 唱名法。节奏教学采用了法国视唱练耳中所用的相似的音节系统。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系统中的第三个基本工具和手段,它是由英国人约翰。柯尔文在 1870 年首创的。 5、创建 自成特色的教材体系 柯达伊体系的一个突破和贡献是在教材领域。他认为,给儿童所用的教材只能来自于三个方面:真正的儿童游戏和儿歌,真正的民间音乐,优秀的创

22、作音乐。其中儿歌及民间音乐的朴素的表现形式,对孩子尤为适宜,他收集整理了大量优秀的儿童歌曲和民间歌曲,并创作了许多五声音阶的儿童合唱曲,以让儿童从小就感受并热爱音乐母语。 (三)适合于学前儿童的活动课例简析 活动一:歌唱游戏找朋友 活动二:感受固定拍与节奏 活动三:藏起来的歌曲 活动四:即兴的旋律回声模仿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 、传播和影响 是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戏剧家和儿童音乐教育家。 1895 年,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着良好音乐素养的军人世家,从小受到音乐熏陶。 1950 年,奥尔夫的 5 卷本学校音乐教材正式出版,奠定了他新颖、独创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

23、1976 年,集奥尔夫半个多世纪以来教学、科研及音乐教育实践之创造性改革成果的儿童音乐教材,被译成 16 种不同文字的版本传播到欧、亚、美、非洲,并在当地国家的广泛应用中派生出新的教材。从此,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在全世界流传,成为举世公认的对现代音乐教育改革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主要体 系之一。 7 (二)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特色 1、“元素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强调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元素性”音乐教育入手,强调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和音高元素,以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 简单的拍手、打击乐器及即兴创作等方式面向每一个儿童,唤起他们身上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他们自发的要求

24、。 2、“节奏第一” 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他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通过节奏与语言和动作的结合对儿童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奥尔夫教学实践的一大特色。 3、课程内容 奥尔夫 音乐教育体系的课程内容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三个方面。其中,嗓音造型是指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指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及声势活动;(声势活动是奥尔夫体系独创的一种以简单而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声音的活动,其最基本的身体动作是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声音造型是指乐器演奏活动。 4、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 奥尔夫体系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集体教学反映在给儿童

25、创设一个自由、宽松、便于交流和共享的音乐学习环境,儿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参与到音乐进行的过程中;而综合教学的特点则体 现在奥尔夫教学活动是以歌、舞、乐三位一体,创作表演和欣赏三位一体的综合形式,从儿童感性经验出发,以儿童的亲身实践帮助他们主动感受和表达音乐并注重培养儿童的主体创造。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创作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及范例帮助儿童集体创作、协助创作教师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安排、体现的是从探索 -模仿 -即兴 -创造的四步环节。 5、教材和教具 奥尔夫教育体系的代表性教材,即 5 卷本的学校音乐,其主要内容是来自德国的儿童游戏、童谣和民歌。特殊的教学工具是奥尔夫乐器。 (三)适合

26、于学前儿童的节奏游戏活动简析 活动 一:翻卡片 活动二:接龙游戏 活动三:敲“门” 活动四:即兴创作 “桥” 四、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影响 铃木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出生于一个小提琴制造商的家庭。 20 世纪 50年代,铃木以教儿童演奏小提琴的实践致力于“天才教育体系”和“才能运动”的建设。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同时获得了世界音乐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又一重要体系。 (二)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1、给儿童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 因此,他在教授儿童学小提琴时,开始并不教儿童,只是教母亲,为 的是在儿童的生活中让他每天都能感受到一个充满音

27、乐的环境,以此提高儿童的音乐感受性。 2、激发儿童的兴趣 铃木独创了颇有特色的“母亲参与法”和“集体教学法”,来影响、激发儿童的兴趣。 3、提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练习 当儿童对音乐以及乐器演奏产生兴趣以后,就要求儿童进行大量坚持不懈的、反复的练习,8 这是铃木教育体系的又一个重要观点。 4、注重倾听习惯和技能的培养 他认为,敏锐的听力和直觉反应能力是以大量的倾听经验的获得为基础的,他强调音乐学习不该从辨认音符开始,而应首先就进入到完整优秀音乐的倾听之中。 5、提倡 “教学六步” 接触 模仿 鼓励 重复 增加 完善。 五、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 (一)生平及其主要贡献 卡巴列夫斯基是苏联当代

28、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于 1904 年 12 月出生在彼得堡。他在 70 岁高龄时,深入基础音乐教育的第一线亲自任教,并主持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部成立的“音乐实验室”工作,编写了新的音乐教学大纲。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艺术创作家。 (二)苏联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及其特点 1、将“三个支柱”观点作为新大纲的基本要素 所谓“三个支柱”,源于古希腊的神话,卡巴列夫斯基以此比 喻歌唱、舞蹈、进行曲三种音乐形式。 2、把用音乐吸引孩子作为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问题。 提出应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让儿童通过聆听和表演音乐的活动,在亲身的音乐实践和体验中感受和理解不同的音高、音值、力度、速度、旋律及它

29、们不同的表现力和表现手段。 3、利用音乐本身的特殊规律和特点作为教学原则之一 认为教师不能过分依赖于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的一般知识,而必须注重利用音乐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来对儿童进行教育。 4、注重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连续性 新大纲是以专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每个专题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同进 也保持了内容的统一性和循序渐进式的内在连续性,使歌唱、乐理、欣赏等音乐课的各组成部分有机地统一起来。 六、综合音乐感教育体系 综合音乐感是 20 世纪 60 年代产生于美国的音乐教育流派。所谓音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正确的理解,并能把所理解所感受的东西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综合音乐感”,也即“综合音乐素质

30、”,是对儿童进行音高、力度、间色、节奏、曲式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发掘儿童创造力的教学法,强调以儿童为主体。 上海幼儿园音乐特级教师曹冰洁总结出不少适合于学前儿童音乐感及创造能力培养的游戏活动案例,如: 游戏一:走线(小班) 游戏二:认识 DO(中班) 游戏三:会变的声音(大班) 第二节 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种课程模式 一、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 20世纪 60年代末由美国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确立的一种应用于音乐教育的课程设计体系。它以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框架,提出音乐教育目标的认知、情感和操作技能三大领域分类。并在参照这三大领域的同时,考虑音乐课程

31、的活动内容、方式以及儿童的年龄特点、水平,在综合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目标都归入这三个领域,以形成一种系统化的目标体系。它与传统的 教育目标相比,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它是一种9 行为化、操作化的目标;其二,它能体现出目标的层次性。 二、儿童音乐教育的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是强调学习者、强调动态的一种教学模式。反映在音乐教育中,它强调课程设计的中心环节是儿童,应以儿童为标准。教师并不需要去塑造、改变儿童行为,而只是为儿童创设学习音乐的环境,让儿童主动地去探索、发现音乐,并在此过程中渐渐发展经验和能力。 萨蒂斯。科尔曼是过程模式应用于儿童音乐教育的早期典范。科尔曼的实验包括以下内容: 1、

32、制作乐器:认为孩子学习音乐,应是体验第一。由此,她让孩子人 制作最简单的乐器入手,来体验音乐的发展并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 2、节奏感的培养与即兴表演: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天生的配合协调的身体动作。所以,她强调用身体的自然感受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以此作为音乐能力发展的自然起始点。 3、歌唱与声音控制:认为儿童最好的学习唱歌方式是在他想要去唱、去模仿情况下的一种体验。教师应渐渐帮助儿童建立一种自由、自然、放松的唱歌习惯,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控制音高的自然机能的发展。 4、创作:创作是贯穿于科尔曼教学实验的一项重要活动。她鼓励孩子只要有想法,就可以通过唱歌、跳舞和演奏表达出来 。 三、儿童音乐教育的螺旋

33、型模式 螺旋型课程模式是以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课程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把对学科的认识过程看成一个螺旋上升的环状序列,每个环中的学科结构都是不变的。这和课程观应用于音乐教育课程编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尤其值得一打电报是,这种螺旋型模式的课程方案其宗旨是保证儿童参与并获得对音乐的理解,鼓励儿童进行独立的发展和创造性活动,倡导一种最有价值、最令人兴奋的发现式学习。 第三节 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及模式评述 一、 从儿童出发的音乐教育原则 重视人的素质培养 ,认为音乐教育是为孩子提供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不仅仅

34、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操练、巩固。 二、均衡而全面的音乐教育内容 它们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歌唱、节奏动作、音乐欣赏、演奏乐器等活动,更体现了听辨、感受活动和即兴创作等活动内容。 三、 注重儿童主体感受和体验的音乐教育过程 纵观各个不同的音乐教育流派可以发现,注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以及由此引发儿童的音乐创作是一个共同倡导的方向。由些可见,重视儿童音乐教育的过程比强调音乐教育的结果更有意义。 四、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启蒙者 在我们所了解的各个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和课程模式中,对教育者的要求都是相当高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音乐素养,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在儿童的音乐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可

35、以是问题的引发者,而非机械的答疑者;是儿童行为的启发者,而非命令者;是儿童思维的激发者,而非叛定者;是儿童活动的引导者,而非控制者。 三、教师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复习整理上述所学内容。 10 上课时间 : 7 月 25 日上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四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 【 教学目标 】 1、理解学前儿童音乐 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2、理解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主要结构层次。 3、知道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内容范围。 【 教学重点 】 理解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结构及内容。 【 教学难点 】 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及结构层次。 【 教学过程 】

36、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1、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曾经提出过学校课程目标的五个来源:从研究“学习者本身”中寻求目标;从研究“当代校外生活”中寻求目标;从 “学科专家的建议”中寻求目标;利用“哲学”选择目标;利用“学习心理学”选择目标。其中第一项来源正是我们在制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2、儿童音乐心理、音乐能力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能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反映出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技能发展的水平。 3、了解和把握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制定音乐教育目标,

37、还有助于教育者正确处理好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现在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关系,使教育能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4、总之,以儿童音乐发展的特点和和规律来制定音乐教育目标,既可 以避免因过分迁就儿童音乐的自然发展而降低教育的水平值,也可以排除因脱离儿童音乐发展的实际水平而过分提高教育的期望值。 (二)社会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要求 1、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的,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也必然受制约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因此,任何教育目标都必须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社会对教育理想角色培养的要求,并或多或少地打上时代的烙印。音乐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2、由于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对

38、人才培养的要求、规格不同,教育目标也会有所不同。(举例说明)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科本 身的特性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基本概念、学科潜力、教育价值以及学科的学习规律和发展趋势,这些都成为具体而微观地影响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2、学前儿童音乐是儿童通过自身发展和教育习得的“音乐语言”,体验并创造性地表达儿童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听觉艺术活动。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过程 (一)筛选、整理目标 1、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教育者首先要对来自三个方面的“可能性目标”加以筛选和整理,进行必要的删除、合并或修正。(举例说明) 11 2、在目标的筛选和整理过

39、程中,如何 把握和处理好教育目标“三个来源”之间的关系,以正确决定音乐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举例说明) 3、对各类目标的分层归类和整理,以此真正建立一个科学、系统而有序的音乐教育目标体系。 (二)表述目标 1、行为目标:所谓行为目标,既以可观察的行为化的方式来表述目标。(举例说明) 2、过程目标:过程目标关注的不是预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而是强调教师在活动中以过程为中心,从儿童获得音乐体验为出发点构建目标。(举例说明) 3、表现目标: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儿童在音乐活动之 中也希望能够独立而富有想象、创造性地处理、表现音乐。(举例说明) *在学前

40、儿童音乐教育过程中,三种不同取向目标的表述和运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行为目标更有利于音乐教育活动的具体化、可操作化;过程目标更有利于帮助儿童从经验出发渐渐确立价值观念,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表现目标则更有助于鼓励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 *一般说来,对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总目标无须表述得太具体,只须概括地指明目标所涵盖的范围和方向。(举例说明)而对于 较低层次的音乐教育活动目标,过分笼统、抽象的目标表述往往不利于教师把握。应尽量采用具有 可操作性的、具体化的、行为化的目标表述方法。(举例说明: 1986 年修订的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方案标准中有关幼儿阶段的音乐教育方案标准,即把儿童作为行为发出的主

41、体,形象而具体地表述了各年龄阶段儿童音乐方案的成就标准。)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纵向结构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总目标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单元目标 (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目标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横向结构 (一)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 1、认知目标:表述的是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各种有关的音乐知识,以及认识能力方面的发展要求。(举例说明) 2、情感与态度目标:包括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儿童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爱好的发展。(举例说明) 3、操作技能目标是指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42、中儿童运用身体动作进行音乐体验和表达的技能。(举例说明) (二)从音乐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分 分为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和音乐欣赏四个方面。 (三)从儿童活动的互动对象来分 分为以人为对象的目标和以物为对象的目标两类。以人为对象的目标是指以自己为对象、以他人为对象或以集 体为对象的目标;以物为对象的目标是指以音乐作品、音乐语汇、乐器或其他相关道具、物品、场地、设备等环境为对象的目标。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内容范围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总目标 12 (一)歌唱:(略)(二)韵律活动(略)(三)打击乐演奏(略)(四)音乐欣赏(略)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一)小班(二)中班(

43、三)大班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单元目标 例 1:以时间为单元的音乐教育目标 例 2:以主题活动为单元的音乐教育目标 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目标 例 1:某幼儿园小班歌舞活动小小鸡的活动目标 。 例 2:某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活动小星星的活动目标。 例 3:某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黑森林里的故事的活动目标。 三、教师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复习整理上述所学内容。 13 上课时间 : 7 月 25 日 下 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五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 歌唱 【 教学目标 】 1、理解掌握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特点。 2、知道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掌握其主要要领,知道学

44、前儿童歌曲的选材要点。 3、理解掌握歌唱活动中音乐感和创 造能力培养的知识要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掌握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特点,学前儿童歌曲的选材要点,歌唱活动中音乐感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知识要点。 【 教学难点 】 理解学前儿童歌曲的选材要点,理解音乐感的培养要点。 【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 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一、 0 3 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1、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开始学习说话和唱歌几乎是无法严格区分的。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与儿童语言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2、 8 个月左右的婴儿会用咿咿呀呀的声音模仿说话,到 1 岁左右开始发声学“唱歌”,国外研究者把

45、这种区别于“咿呀之语”的元音表演称作为“本能歌”。 3、在 2 岁左右,会努力地变化自己的发音去模仿标准的音高,能觉察出旋律轮廓的变化,由此,“本能歌”渐渐演变为“轮廓歌”。 4、 3 岁左右的儿童在其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现象:一首新的歌曲听了几天以后,就慢慢地变成记忆,输入大脑,有一天会突然开始歌唱。 二、 3 4 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1、歌词方面:对歌词含义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听辨和发音能力还比较弱,所以碰到他们不理解的字词,往往吐字不清。 2、音域方面:一般为 c1-a1,其中唱起来最舒 服、轻松的是在 2 5 之间。 3、旋律方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走音”现象。 4

46、、节奏方面:较容易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5、呼吸方面:对气息控制的能力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往往不能根据乐句的需要来换气。 6、其他方面:能够在成人的引导,特别是在幼儿园良好教育的影响下,对已经熟悉和理解的歌曲,以速度、力度、音色等较明显的变化来表现歌曲;在集体歌唱时的合作协调性方面,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不会相互配合,常常是你超前,我拖后,个别孩子声音特别响。 三、 4 5 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1、歌词方面:一般都能比较完整、 准确地再现熟悉的歌曲中的歌词,而且对歌词的听辨、理解、记忆和再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唱错字、发错字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 2、音域方面:一般可以达到 1-7,

47、但在个别的儿童身上仍有很大的差异性。 3、旋律方面:对旋律的感知、再认能力渐渐提高, 音准把握能力有了进步。 4、节奏方面:能够比较准确地再现二分音符的节奏,甚至带附点的节奏。 5、呼吸方面:能够渐渐学会使用较长的气息,一般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按乐句和情绪的要求换气、中断句子、中断词意的换气现象有明显的改进。 14 6、其他方面:在歌唱技能的发展对速度、力度 、音色变化的把握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不仅能够比较协调地参与集体歌唱,注意在音色、表情、力度、速度等方面调节自己的声音,与集体保持一致,而且还表现出独自唱歌的愿望和兴趣。 四、 5 6 岁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1、歌词方面:能记住更长、更

48、复杂的歌词,对词义的理解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在歌词的发音、咬字吐字方面表现得更趋完善。 2、音域方面:可以达到 c1-c2,个别儿童甚至更宽。 3、旋律方面:旋律感发展,特别是音准方面的进步更为明显。 4、节奏方面,对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及弱起节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较好地掌握带 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歌曲的演唱。 5、呼吸方面:能按乐曲的情绪要求自然地换气,同时歌唱的音量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 6、其他方面:歌唱的声音表情更趋丰富,;在集体歌唱时,协调一致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了。 第二节 歌唱活动的基本问题 一、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一)姿势 (二)呼吸 (三)发声 1、使儿童学会用“自然美好

49、的声音”来歌唱,就必须运用一定的发声技巧。 2、在引导幼儿用自然、悦耳的声音歌唱的基础上,还应启发他们渐渐学会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不同性质的歌曲。 (四)咬字吐字 可以从培养吐字器官唇、齿、舌、喉的 互相配合协同动作开始。 (五)音准 掌握音准是幼儿园歌唱教学一个比较突出的难点。 (六)协调一致 是指在集体的歌唱活动中,儿童能够掌握一些正确地与他人合作的技能。 (七)保护嗓音 关于保护嗓音的一些基本知识,应该让幼儿知道。 二、歌唱的基本形式 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歌表演(或合作歌表演) 三、歌唱的选材 (一)歌词方面 1、歌词应当有趣、易记且能力儿童所理解和熟悉。 2、歌词的结构应相对简单,含有一定的重复部分。 3、应尽量注意歌词的内容宜于用动作表现。 (二)曲调方面 1、为学前 儿童选择歌曲时应注意歌曲的音域不宜太宽。 2、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时应注意歌曲的速度不宜太快,一般以中速或中速稍快、稍慢为窒。 3、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时应注意歌曲的节奏和节拍,一般节奏宜简不宜繁。 4、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时应注意歌曲的旋律宜相对比较平稳。 5、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时还应注意歌曲旋律的结构宜短小而工整。 第三节 歌唱活动中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