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70995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 一、教材研发背景 (一)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 1.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国家为何如此重视教材的编写和使用?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 马敏表示: 首先,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深刻影响着国家人才培养,是国家事权。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也都有教材统编和审查制度,尤其是对历史、语文教材,审查十分严格,强调国家意志的体现和贯彻。 其次,教材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目的的支撑。以往的教材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

2、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及高校马克 思主义理论与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将在 2019 年实现全覆盖。马敏介绍,目前,八年级历史教材已经通过审定。专家正在对八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审定, 9月以前审完。下一步将成立高中教材编写组,对高中教材进行编写。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在遴选专家,成立语文、历史、地理等 10 个科目的专家委员会,未来将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对大学、中学、小学教材进行编写、指导。 2.修订教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往的教材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

3、做出相应调 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二) 一标多本 预设:多样中的一致,一致中的多样。 鼓励竞争,优胜劣汰。 (三) 语文、历史、德育教材的独特性与新安排 统编、示范(招标与流标:各版本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点,没有一家能达到统编的高度。) 2012 年 5 月,教育部办公厅聘请 鲁洁 教授为品生品社教材总主编,接受任务。 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教授、孙彩平教授。 教育部办公厅、基教二司专函 国务院成立教材委员会: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从治国理政高度来看,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实质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事权 鲁洁 ,女,四川

4、阁中县人,汉族。 1930 年 4 月生于上海市。中共党员 。 当代中国著名教育理论家、道德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多年。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 87 岁高龄,深入一线课堂 ,检验教材,农村学校,小板凳一天 听 8 节课 。 (四) 课程名称的变化背景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1. 18 大报告( 20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

5、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中共

6、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 年 3 月)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要优化教材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7、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中。要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 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教育部将组织编写、修订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材。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方法、有效途径、实施成效等,开展专题研究。 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014.3) 把 培育和践行社

8、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5.教育部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 2014 年 10 月 17 日) (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明确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立和完善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教学有关标准,根据标准调整课程教材,构建各级学校有机衔接的课程教材体系。 修订德育、语文、历史教材 , 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系统完善地落实国家主权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融入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

9、 ) 6.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014.3) 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4 年 10 月 23 日)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8.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 2016 年 7 月 18 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发布)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9.道德与法制

10、课程的更名 2016 年教育部做出工作部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全面修订,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并在全国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将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发青少年法 治教育大纲内容和要求增加和融入到德育教材中,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全部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五)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关内容 1.总体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 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

11、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阶段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 法,

12、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小学低年级 (1-2 年级 ) 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 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 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 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 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小学高年级 (3-6 年级 ) 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13、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 ;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 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 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 初 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初步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 知道我国加入的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 (六)

14、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1.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 ,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2.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 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

15、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3.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4.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低年级 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6、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 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 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小学高年级 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 了解中华民族历代

17、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 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2016 年 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18、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个基本要点 。 ( 八 )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表现为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 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的角度,不用“法制”用“法治”更为适切。 ( 九 )为何将“道德”与“法治”组合? 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来说,法律

19、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法律去规范,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需要道德去弥补。 对个人来说,既有高雅的道德情操,又有敬畏法律的法治精神,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 如果说道德提倡的是比较高尚的境界,那么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底线。 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符合唯物辩证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德润心灵,法护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定位更加明确。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一)编写目的 满足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反映人类文化成果,有中国气派的教材。 (二)基本指导思想 1.目的观 遵循教育规律,培养有爱心 、 责任心 、 良好

20、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 根本方针 国家发展的根本转向:由物到人 技术时代的心灵培育 德育课程与教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2.道德观 促进小学生以品德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的全面发展。 是教材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落差 (大众文明素养的问题) 儿童期是基础文明素养形成的关键期 良好品德是基础文明素养的核心 (素养是有心的) 3.德育观 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以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内容的“原材料”。 回归生活不是迁就生活,而是建构更好的生活。 教材不以抽象的道德概念理论体系为基本内容,内容设计着眼解决儿童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儿童立场) 。 在引导儿童过好当下生活过

21、程中将国家与社会的要求贯彻进去 。 选择具有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儿童可感可解的生活事件作为教材的“原材料”。 (贯通过去与现在,具有普遍适应性与价值导向,解决道德教育脱离生活的问题,激发反思帮助建构) 4.教材观 教材与学习者的关系模型:对话 内容载体式教材:学习对象 将教育目的隐含在儿童感兴趣的话题背后 教材的“姿态”:对话者 “同龄人”:民主、平等、陪伴、引导 三、教材的整体结构 (一) 低年级教材内容主题分布 (二) 低年级教材课文的微观结构 ( 三 ) 中、高年级教材内容主题分布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地球与 世界 让生活多一些 绿色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

22、让世界更美好 国家与 法律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我们的守护者 我们的国家机构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社会公共 生活 我们的公共生活 多样的交通与通信 信息万花筒 做聪明的消费者 美好生活哪里来 公共生活靠大家 我们是公民 学校生活 我们的学校 同学相伴 与班级共成长 (同伴与交往) 我们是班级的主人 我是共和国公民 家庭生活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我从小生活的地方 为父母分担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我们一家人 回首昨天展望明天 个人成长 快乐学校 安全护我成长 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 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 (四) 中、高年级教材课文的微观结构 (五)四、

23、 教材的特点 1.在教材的体系化要求和儿童生活之间,真正反映儿童成长需要。 2.在道德生活经验的传授与学生道德自主建构之间,培育学生自主建构能力。 3.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知、情、行之间,循情、据理又具有行动和实践品性。 4.在校本和学本之间,利学易教。 5 在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成为文化多样的载体与文化公正的见证。 五、教材所蕴含的教育思想 1.综合学习的概念 2.热爱的双重含义:恩情、酷爱 3.儿童自我的多维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儿童说谎都不是品质的问题 5.超越群体的局限性 6.道德的复杂性:信仰不同,道德观不同,道德行为也就不尽相同 7.见到物背后的人及人心 8.社会性探究的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