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通知-教学教案.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71211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黎明的通知-教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黎明的通知-教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黎明的通知-教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黎明的通知-教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单元要点分析 诗歌,具有优美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形 象、富有音乐美。多读一些好诗,对陶冶人的情操,学习语言、丰富我们 的文学素养,是极有好处的。 这个单元让我们主要欣赏的是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所选的诗作 形式不一,旨趣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抒情。学习诗歌,我们 建议同学们要注意多朗读、多背诵,体味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感情,认 真揣摩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节奏的韵律。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 膀,进人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 1黎明的通知 艾 青 教学目的 1把握诗的朗读节奏,理解诗人运用象征手法把胜利和希望的消 息传播,体味诗的语言简力。 2通过反复诵

2、读,理解诗中蕴含的含义,认识诗人对光明的呼唤, 体会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自豪而坚 定的爱国主义感情。 2教学难点为理解和把握象征主义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祈愿( qi3)灼痛( zhuo2)街衢( qu2)篱笆( li2 ba)鸡埘( shi2) 污秽( hui4) 鼾( han1) 渗合( shen1) 叩( kou4) 虔诚( qian2) 2解释下列词语: (1))祈愿:请求、希望。 ( 2)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汹涌澎湃、波涛汹涌。 (3)灼痛:像火烫着一样的疼痛。 (

3、 4)街衢:宽阔的街道。衢:大路。 ( 5)鸡埘:鸡窝。 ( 6)污秽:肮脏。 ( 7)殷勤:热情而周到。 ( 8)清道夫:旧社会称打扫街道的工人。 ( 9)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 1o)慈惠:和善而给予好处。 二、导入 二作家作品简介: 艾青( 1910 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人。刚出生就因“克父母”而被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寄养。这使他从小 同情农民。 1928 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 1929 年 赴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广泛接触了哲学和文学,尤其爱好诗 歌。 1932 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活动。同

4、年 七月被捕入狱。 1933 年在狱中第一次用艾青笔名写了著名长诗大堰 河 我的保姆,发表后,誉满诗坛。出狱后第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 大堰河,抒发了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挚同情。 1941 年赴延安。 11 月,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多次被毛主席召见,约谈文艺问 题。后到延安鲁艺文学艺术学院任教,兼(诗刊(延安版)主编。延安 文艺座谈会后诗人在思想上和风格上都有明显变化。 1945 年入党。 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解放后当 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委员、中 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副主编。代表作品 有:大堰河 我

5、的保姆、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宝石的红星; 诗集:(欢呼 集)、(春天)、艾青诗选;诗论集(诗论、(新文艺论集等。 诗人以象征主义创作了本诗 1948 年由上海文化供应社出版。艾 青说过:“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相互间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 比。” (艾青诗论)第 201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 2导语。黎明、是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萌芽。,这自然界的平凡现 象,平时有多少人注意过它?又有谁能用自己的生命去体现、体验那每 一个蓬勃而出的黎明呢?本诗的作者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捕捉到了胜 利、希望的信息。满怀热忱地“寄寓黎明”深情呼唤。请 注意理解是: “黎明”要求诗人替它而不是“

6、黎明”亲自向人们发出通知。我们还当注 意到黎明到来这一自然现象是不可抗拒的,而本诗又一定要诗人提前 通知人们它的到来,其意义又当怎么理解?请朗读这首诗。 三、正课 1朗读诗歌。(或听录音,或听老师范读,或同学朗诵或齐读)注意 读出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可以按音节划分节奏,也可以按意义单位 划分,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节奏的朗读。 。举例: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3本诗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诗歌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按对象的不同,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节到第六节。 这一段写黎明要求诗人向人们带去它即将到来的消息。

7、第二段:第七节到第二十八节。 这一段写黎明让诗人告诉所有的还在黑暗里的苦难的奋斗的人们 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第三段:第二十九节到完。 这一段写黎明要求诗人向人类宣告:黑夜即将结束,曙光已在前 头。 4朗读第一段,想想为什么黎明要求诗人而不是自己亲自向人们 发出通知。 朗读、思考、议论。 明确:艾青是从 绘画转向写诗的,他的诗歌创作受到印象派绘画的 很大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感知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基本方式:迅 速而准确地把握感觉印象,并将之清新而明晰地再现为视觉现象。他 的诗情、诗思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被丰富敏锐的生活感受所充实。 明确:黎明、毕竟是自然界的一种平凡现象,如直接由它向人

8、们发 出通知,显得抽象且不易被人们所接受。改用诗人来转达它的通知,此 时的诗人在人们心中已有了较大影响,通知由诗人转达无疑会更具体 更易被人们接纳。大大增强了本诗的战斗性。 5提问:这一段和全诗一样采用了第一 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 么? 文学创作中,以“我”的身份或角度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抒发情 感为第一人称写法。“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虚构人物并在抒 情性文艺作品中最为常见。 明确:增强诗的真实感。让读者在倾听黎明对诗人的要求中接受 了黎明的通知,同时藉此提高了诗的战斗性。 四、小结 诗歌一开头,就用第一人称“我”,明白地向诗人提出要求,通知人 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并明确

9、地表明“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 将带温暖给人类”,这一写法贯串全诗,显示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 渴望 与追求。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二第一题。背诵这首诗。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 qi2()愿 2街 qu2() 3 han1()声 4鸡 shi2() 5污秽() 6虔诚() 二)朗读诗歌,根据课堂内客填空。 本首诗作者是 _,他出生于 _。本诗采用了 _ 的写法,增强了诗的 _,藉此提高了本诗的 _。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读以下诗歌,想想二、三段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背诵全诗 二、导 入 本诗是一首自由诗。自由诗是一种现代流行

10、的新诗。字数、句数、 行数、段落和音韵都没有固定格式,但有节奏,大致押韵。美国诗人惠 特曼是自由诗首创者。中国“五四”运动后也流行这种诗体。 艾青诗歌在散文化的自由奔放和诗歌艺术所必寓的规范约束之间 保持恰当的平衡,他的诗具有散文美,他所追求的是“努力把自己所感 受到的世界不受约束地表达出来。”(艾青(艾青选集自序为了形象 表现的自由,他的诗不押韵,让感情自由地流泻,通过内在的激情来感 染读者。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或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 和 谐,运动中的均衡,使奔放与约束显得非常协调。(黎明的通知也遵循 了诗人三不定(不定行、不定节、不定韵)原则:“念起来流畅,像一条小 河,有时声音高

11、,有时声音低,因感情的起伏而变化”(艾青诗的形式问 题)他把自由诗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正课 1朗读第二段,想想,诗中黎明让诗人把“通知”告诉哪些人们?让 这些人们如何行动起来,迎接它的来到? 讨论、明确:“殷勤的女人、鼾声的男人、年轻的情人、贪睡的少女、 困倦的母亲、婴孩、病者、产妇、老人、不幸者、爱生活的人、因正义而战 争 的负伤者、所有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即所有被战争困扰的人们、所 有受难的人们,他们都是黎明让诗人转达通知的对象。让所有的人们 走出战争的阴霾,脱离暗夜的魔爪,努力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哪怕 是“打开窗、打开门”、“呜汽笛、吹号角”、“扫垃圾、贴春联”、“唱歌、跳 舞”

12、来迎接它的到来。 2黎明到来是不可抗拒的,但又为什么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它的 到来呢? 讨论、明确:在祖国正经受严峻的磨难与煎熬的日子里,在民族危 亡的关键时刻,艾青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的 诗人,他坚信光明、 胜利一定会来到,尤如黎明之到来是不可抗拒一样, 但诗人也明白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刻,这种黑暗会让人们对黎明的到 来失去信心,有必要让人们在这最黑暗的时刻增强信心因此作者借黎 明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人们,诗人于是满怀信心地向人们发出“黎明的 通知”从心灵深处奏出一曲深沉浑厚的歌。犹如号角,鼓舞中华民族奋 发起来,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 3怎样理解“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 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的含义? 讨论、明确:这两句诗的含义是:通知那些饱受日寇铁蹄践蹋的沦 陷 区的、翘首盼望结束战争的善良的中国人,抗战胜利已经是指日可 待。这是诗人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的宽慰,对抗战必胜这一信念的真 情流露。 4诗中认为诗人是“正直人”,是“忠实于时间的”,对此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作为一个成熟的、有个性的诗人,艾青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 艺术视野。诗中认为诗人是“正直人”正是因为他对人类共同关注的问 题倾注了他的心血和精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