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元代文学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说.ppt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77114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元代文学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第二章 元代文学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第二章 元代文学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第二章 元代文学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第二章 元代文学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亲,该文档总共1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元代文学 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说,元(1234-1368)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元代文学具有划时代意义: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一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1.政治上:民族压迫政策 民族沟通融合期2.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八娼,九儒,十丐3.意识形态(思想上):传统观念相对松弛。 叛逆形象出现:西厢记崔张墙头马上李千金与裴少俊私奔。 歌颂商人形象 全真教:神仙道化剧,二元代文学的成就和特点,1.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曲 (一)元剧曲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剧曲分为杂剧和南戏,属叙事性文学。,元杂剧以大德年间(1297-1307)为界,分为两期。前期:繁荣期

2、。杂剧集中在北方城市,如大都等。作家(关、王、马、白) 后期:衰落期。杂剧作集中在南方城市,如温州等。作家(郑光祖。乔吉)杂剧题材内容: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南戏:温州杂剧,以杭州为中心作品有琵琶记和荆 刘 拜 杀南戏题材内容:多为爱情婚姻、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二)元散曲 抒情诗体;两大主题:叹世与归隐。元散曲的艺术特点:形式灵活;通俗为美;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赋法),2.元代的其它文学形式,(一)小说: 白话小说基本形式:宋元话本元后期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 说经类: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讲史类: 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 文言小说:娇红记娇娘与申纯的爱情悲剧。,

3、(二)诗文:少数民族诗人的汉化元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 、揭傒斯元后期:杨维桢“铁崖体”,第二节 元代杂剧,一、戏曲的发展脉络,(1)先秦:原始歌舞 巫觋(xi)(娱神) 俳优(娱人)(2)两汉:百戏(也叫散乐)(汉代歌舞杂技的总称)唱、念、做、打,(3)南北朝:拨头、代面、踏摇娘(具有一定故事内容的艺术表演形式)代面戏:戴着面具进行演出的戏。脸谱(4)唐:歌舞戏、参军戏(具备了杂剧的雏形,表演艺术),(5)宋杂剧、金院本、说唱文学(鼓子词、词话、诸宫调)(体制上的建设已基本完成)(6)元:杂剧、南戏(体制、内容、艺术上走向成熟、完善、繁荣),二、元杂剧的兴盛及原因,1.兴盛: 作家作品多;

4、剧作家220多人,剧目700多种 反映社会生活面广(内容上的丰富); 表演精彩,名角辈出;珠帘秀等 群众性强,社会影响大(接受者)。,2.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大增,为杂剧兴盛创造了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统治者爱好,需要和利用,直接促进了其发展。 专业作家群的出现,有利于繁荣剧本创 作和提高杂剧艺术的质量。,三、元杂剧的体制特点,四折一楔子(一本)的基本结构形式 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 曲、白、科和题目正名组成的剧本形式 角色分四大行:末、旦、净、杂,第三节 关汉卿,一、生平,关汉卿是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字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人(今北京)多才多艺、豪放不羁又很倔强的人。以

5、艺人、剧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戏剧界。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关于关汉卿的评论资料: 1、元熊自得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2、明臧晋叔元曲选序: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 3、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4、天一阁本录鬼簿于传末附贾仲明凌波仙吊词: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5、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

6、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二、杂剧创作,今存只有十八种,从题材上大体可分为三类,即社会剧、爱情婚姻剧和历史剧。 A.社会剧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 B.爱情婚姻剧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调风月 C.历史剧 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望江亭、救风尘: 弱小女性的智慧和胆略 下层民众奋起自救 英豪就在自己人中间机趣横生的喜剧性误会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 王实甫的西厢记 白朴的墙头马上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第一,场面紧凑集中,情节曲折,张弛有度,戏剧舞台性强。 第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第三,语言本色当行, 所谓“本色”,主要指语言上的自然、真切、质朴;所谓“当行”,主

7、要指语言的舞台化和个性化,既适合舞台演出,又能体现出不同人物的特点身份、地位、性格等)。 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本色派的代表。,窦娥冤,1.造成窦娥悲剧性结局的成因 外在原因:高利贷的盘剥、地痞无赖的陷害、官府的草菅人命等等,这种社会秩序的混乱、邪恶势力的横行、吏治的腐败。内在原因:窦娥天真善良的品格特点,重孝的伦理观,反抗的性格特点等等。,2.如何理解三桩誓愿的深层文化内涵?(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其一,三桩誓愿是窦娥受冤的证明,也是其斗争意志的体现和反抗精神的写照; 其二,下层人民所持有的“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群体愿望和伦理信念的表达,是靠他们心目中善恶的最终裁决者天地来处理现实矛盾

8、的一种方式,这其中贯穿着一种天人感应的准宗教性理念。,3.如何理解鬼魂复仇和清官昭雪的结局?,鬼魂复仇可以看作窦娥反抗性格的进一步展现。 “清官+父亲”这样的双重庇护下,才使其昭雪成为可能。人为地缓和了悲剧冲突,减弱了悲剧的效果,也减弱了批判的力度和深度。,4.窦娥形象(性格)分析 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在她身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妇女孝顺与抗争的人格精神,善良和坚强是窦娥性格的两个方面。,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节 西厢记,一、“西厢”溯源,1.唐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宣扬男尊女卑,女人是祸水封建思想。“始乱终弃”爱情悲剧,莺莺是悲剧人物,张生是轻薄负情的书生,老夫人淡笔带过。,2.北宋词

9、人作词化用莺莺传中的诗句;晏殊浣溪沙有“怜取眼前人”用小说原诗句, 赵令畴的鼓子词商调蝶恋花以12支曲子演述西厢故事,以同情莺莺、谴责张生改变了西厢故事的思想主题,为其再创造提供了新思路。,3.金元时期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 金人董解元以五万多字的讲唱文学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悲剧格局,升华了创作主题,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奠定了基础。张生成为有情有义的男子,而莺莺是一个敢于反抗礼教的叛逆者,二人一同抗争,最后私奔,获得美满团圆的结局。红娘在崔张的结合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4.王西厢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王实甫把董解元的说唱文学改变为代言体的大型杂剧,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

10、语言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成为一部思想和艺术都臻于完善的作品。 主题思想方面,王实甫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显然比董西厢进步。,二、董西厢与王西厢比较,1.主题:董西厢虽批判包办婚姻,却把矛盾焦点放在崔张如何痛苦摆脱自己思想上因封建礼教熏染形成的桎梏,没有把老夫人写成破坏青年幸福的主要障碍,对封建势力的罪恶,缺乏有力揭露,主题“自古佳人合配才子”有一定的局限。王西厢则把老夫人明确处理为封建势力的化身,写崔张爱情多次遭到老夫人阻挠破坏,从而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王西厢更明确提出反封建的主题。,2.情节处理: 董西厢是说唱文学,情节不够集中,如兵围普救寺一场,用很多篇幅叙述对阵厮

11、杀,处理有失过重; 王西厢处理戏剧冲突更为集中。,3.人物形象塑造:董西厢人物性格不够完整,如张生听说老夫人把莺莺许配给郑恒,没有据理力争,而是退缩避让,莺莺在爱情面前过分拘谨,有企慕夫荣妻贵的庸俗观念。 王西厢人物刻画更加鲜明,如张生志诚、忠贞,莺莺勇敢追求幸福,有坚持自愿结合的叛逆个性。 4.语言风格:董西厢质朴清新,王西厢典雅优美。,三、西厢记的思想与形象,1、西厢记的思想主题 表现和歌颂了崔、张为争取幸福爱情与自主婚姻所进行的种种斗争,进而提出了进步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而不是金钱、权势、门第、伦理、才貌; 提出他的理想: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肯定、赞颂了

12、爱情与婚姻的统一。,2、西厢记的人物形象,(1)莺莺:美丽、多情、聪颖、灵慧、叛逆莺莺的叛逆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许心阶段、许身阶段、团圆阶段。,(2)张生是一个敢于追求理想爱情的“志诚种”。 他为人直率而又鲁莽,见义勇为,忠于爱情,鄙视功名利禄,是一个痴情的书生形象。,(3)红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奴婢形象。 为人豪爽热情,富于同情心,机灵练达,头脑敏锐,正义勇敢,见义勇为,体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拷红”,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突破一般杂剧体制,此剧为五本21折, 戏剧冲突有两条发展线索:一是以老夫人为一方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二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线

13、。这两条冲突线,互相制约,交错展开。,西厢记设置了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西厢记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和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2.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3.语言华美清丽而又生动活泼。 4.优美华丽的诗剧风格,大量化用唐诗宋词加以提炼。 5.高超的心理描写。如长亭送别集中刻画莺莺送行时的心绪。,设在秋深长亭的景色;离别的场景安排,落日疏林的描写等等,这些场景的安排设置,更好地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情景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五、影响,

14、1.西厢记的提倡自主婚姻的主题,对后世社会生活和文学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都可以看到崔莺莺的影子。,对戏剧的影响如: 东城记 刍梅香 倩女离魂对小说的影响如: 曹雪芹红楼梦 巴金的家、春、秋,2.西厢记还为后世的“才子佳人”作品提供了创作模式:郎才女貌情当先, 私定终身后花园, 多情公子中状元, 奉旨成婚大团圆。,第五节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一、白朴,(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主题: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颂歌。人物: 李千金:渴望爱情和婚姻,无媒自聘,离家私奔,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反驳裴尚书,拒绝裴家父子,注重维

15、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坚毅而又倔强。风格: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取胜。,二、梧桐雨,1.取材于白居易长恨歌,剧中未回避李隆基“父纳子妃”的丑闻,交代杨妃与安禄山的私情,说明李杨爱情并不纯洁、真挚。并非歌颂美丽的爱情,也不探究唐明皇政治的功过,重心是摹写唐明皇的内心世界,是一 部心理悲剧。,2.主题:借李杨故事抒发一种在美好的东西失去后无法复得的寂寞和哀伤,一种对盛衰荣枯无法预料和把握的幻灭感。,3.“梧桐雨”的意象,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梧桐

16、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 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让雨湿寒梢、敲愁助恨的景象,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第四折是全剧的高潮和重心所在。写战乱平息后,历经患难、失去权位的李隆基退居西宫养老的孤独生活,着重表现他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昔的凄楚悲凉的心理感受。,4. 梧桐雨的特点:,着重于人物感情的抒发;意境的渲染;梧桐夜雨的自然景象与明皇凄苦心态的结合。具有浓厚抒情意味的诗剧。曲辞典雅优美。,二马致远,(一)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晚年淡薄名利,向往隐逸生活。有“曲状元”之称。 杂剧现存7种,即汉宫秋、岳阳楼,以及黄梁梦(与

17、人合作)等。散曲作品被辑为东篱乐府,(二) 汉宫秋,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剧本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汉宫秋对史实的改动,服务于民族感情的主旨。是一部借历史背景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对史实的改动,(1)汉代与匈奴的关系:汉强匈弱改为汉弱匈强,说明异族统治下的悲哀。(2)毛延寿身份:由画工到叛国投敌的中大夫。反映当时上层官员的投敌叛国及变节。,(3)汉元帝与昭君的关系:出塞前未相见改为两人关系密切,昭君为元帝的宠妃,借帝王爱情,表现普通人的情感,表现战乱使家庭流离失所,是汉民族要求和平安定生活的体现。(4)昭君史实记载出塞,先后嫁于大小单于,并生儿育女;在作品中改动为未到胡地,行

18、至黑河,投河自尽。歌颂昭君的民族气节。,(三)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陈抟高卧,马致远有“万花丛中马神仙”之誉,这既说他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又说明他是个有道家思想的剧作家。神仙道化剧有: 黄梁梦、任风子、陈抟高卧,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主旨是劝人出家归隐,寻找脱离红尘的世外仙境,具有佛道虚无避世思想。表现当时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三、纪君祥与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插图,赵氏孤儿:一部历史剧,主要依据史记敷演而成。屠岸贾,邪恶的化身; 程婴、公孙杵臼,正义力量的代表。最后以锄奸报仇结局,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完成了复仇的主题。,意义:1、民族意识; 2、呼唤正义

19、,讴歌为正义而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并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艺术: 1、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2、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人物性格。我国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剧著作之一。,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搆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 汉宫秋 梧桐雨 赵氏孤儿,四、元代水浒戏,通过描写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主持正义的事迹,反映元代民众对于合理公正的社会秩序的要求。高文秀双献功 “小汉卿” 康进之与李逵负荆,康进之李逵负荆: 与高文秀(人称“小汉卿”)的双献功堪称元代水浒戏的双璧。 闹山展示

20、李逵视梁山事业为生命,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同时又颇粗鲁莽撞的性格; 负荆刻画李逵豁达的胸怀和勇于认错的品质。 成功运用喜剧手法:误会,黑旋风李逵,五、郑光祖与倩女离魂,据唐人陈玄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写王文举与张倩女原系“指腹为婚”,但张母嫌文举功名未就,不许二人成婚。文举被迫上京应试,倩女忧念成疾,灵魂离开躯体去追赶王文举,与之相伴多年。王文举中状元后,携倩女魂归至张家,离魂与病卧之身重合为一,遂欢宴成亲。,张倩女 从两个方面叙写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一)倩女的魂魄,代表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 (二)现实中倩女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熬煎,病体恹恹。既渴求爱情婚姻,又面对礼

21、教禁锢,这便是封建时代女性的真实处境。,艺术: 富于浪漫色彩; 辞藻俊美,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影响牡丹亭,元前期其他杂剧:,尚仲贤柳毅传书李好古张生煮海 杨显之潇湘雨 石君宝秋胡戏妻 包公戏陈州粜米灰阑记(李潜夫) 秦简夫东堂老,第六节 南戏,一元杂剧衰微的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矛盾缓和,科举的恢复,文人对统治阶级产生幻想,杂剧作家滋生了脱离现实的倾向,作品远离表现人民大众的重大课题,失去过去的斗争锋芒。 2. 元杂剧作家和演员大批南下,离开故土,失去滋养他的土地。 3.元杂剧本身的局限:四折一楔子形式,男、女一唱到底,曲词一韵到底的表现形式,限制了元杂剧的发展。,二关于南戏,1、概念 南戏是

22、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北宋后期在南方温州一带兴起的一种用南曲演唱(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戏曲。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2.南戏与杂剧体制的不同:,1、杂剧一场叫一折,南戏一场叫一出, 结构上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加一楔子, 南戏不受北杂剧一本四折的限制,没有一定的出数,可长可短,大都比杂剧长。,2、音乐方面: 杂剧每折只限用一个宫调,而且是一韵到底,南戏一出戏不限同一宫调,可以变换宫调,也可以换韵。 杂剧属北曲系统,多用弦乐伴奏(二胡、琵琶),北曲激越昂扬; 南戏属南曲系统,多用管乐伴奏(笛子、笙、箫),南曲婉转,节奏缓和。,3、演唱方面:杂剧一般是由一人主唱,南戏则任何角色都可以唱,有独唱、轮唱

23、、对唱、伴唱(后台)、合唱等形式。,4、在角色上: 杂剧为:旦、末、净、杂,男女主角是末旦。南戏为: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生居主要地位。男女主角是生旦。,5、杂剧的题目正名都放在剧本的后面,南戏则放在前面。南戏比杂剧要自由灵活得多,这种形式十分有利于戏剧情节,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表达。,3.现存南戏,(1)“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张协状元小孙屠错立身(2)元末明初的四大南戏: 荆钗记、白兔记、 拜月亭、杀狗记 (3)“南戏之祖”高明的琵琶记,荆、刘、拜、杀 元末四大传奇: 又称“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的并称,简称“荆刘拜杀”。 见王骥德曲律。,琵琶记

24、插图,琵琶记,南戏之祖 元杂剧殿军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琵琶记故事的演变,历史上的蔡邕:文人,博学多才赵贞女蔡二郎:书生忘恩负义琵琶记:不忘糟糠之妻,忠孝两全,琵琶记的戏剧冲突,三辞三不从辞试不从 辞官不从 辞婚不从,琵琶记的主题,作者原意:全忠全孝蔡伯喈 有贞有烈赵五娘客观效果:忠孝不能两全 悲剧命运,艺术成就: (一)人物塑造取得较大成功。蔡伯喈优柔寡断、委曲求全,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赵五娘善良朴素,刻苦耐劳,糟糠自咽,剪发买葬,体现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二)双线结构颇具特色。一条写蔡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在家中的种种苦难。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场景对比衔接,使贫富悬殊

25、的情景形成强烈反常。 (三)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赵一线语言本色;蔡一线辞藻华丽 。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相协调。,第七节 元代散曲,1.散曲的概念,散曲:诗词之外的又一种新的韵文形式,它是从词发展而来又在金元时期各种曲调基础上,吸收了少数民族乐曲及部分唐宋词调的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体诗,它是按一定宫调的曲牌填写出来的能唱的曲词,因为它可以入乐,当时人称其为“乐府”。,2.散曲的体制特点,散曲的形式一般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此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领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26、。,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其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带过曲: 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3.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第一,形式灵活,散曲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 诗的句子一般是整齐的(五七言),词与散曲一样采用长短句式,但词牌句数的规定十分严格,不能随意增减,散曲采用特有的衬字方式,句式更加灵活多变。,第二,散曲韵脚较密,不少曲牌每句都押韵,且平、上、去三声互韵,不像诗词一般平仄不能通押。,第三,

27、散曲的语言风格: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总体倾向是通俗的。传统的抒情文学诗、词的语言以典雅为尚,一般来讲,是排斥通俗的。在相同内容的用语表现上:诗雅、词婉、曲俗。,第四,散曲的审美取向是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而诗词审美取向的主流则是含蓄蕴藉的。散曲的表现手法直露,多用赋法,诗词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般多用比兴象征手法。风格:诗庄、词媚、曲俏露(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民女村姑)。,4.元散曲作品的思想内容:,按题材分为: (1)叹世归隐,如双调夜行船 (2)写景、咏史,如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 (3)描写男女情爱,闺怨离情,如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4)直接反映现实、抨

28、击封建统治。,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5.元散曲的分期,前期:金末到元成宗大德末年创作中心在北方代表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 风格:粗犷豪放;语言质朴自然。,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意境图,后期:元武宗至元年间到元末创作中心在南方, 代表作家:如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风格:典雅工丽,和词风的区别逐渐缩小。,指元代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并称“虞杨范揭”。语见清宋荦漫堂说诗。他们当时都颇有诗名,但作品多题咏寄赠之类,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唐诗,而风格各异。,元诗四大家,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其诗作最具艺术个性。他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以气势

29、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颇为引人注目,故称之。,宋元话本小说,定义: 话本说话人使用的底本。,“话本”定义中的两个关键点:“说话”或“说话人”“底本”,“说话”是一种技艺,一种职业,是古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特殊名称,相当于后世的“说书”。,宋元“说话”的情形,说话的场所: “瓦肆(舍)”、“勾栏”、茶楼酒肆: “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桥瓦。惟北瓦大,有勾栏一十三座。常有两座勾栏,专说史书。” (都城纪胜瓦市)“打野呵”:“或有路歧不入勾栏,只在要闹宽阔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 (南宋市肆记) 说话的种类及其性质: 讲史、讲经、小说、说铁骑儿(或

30、曰合生,或曰说浑话)。 说话人以卖艺为生,面向市民大众,说话的目的在挣钱养家糊口。说话是“贱役”,备受社会轻视。,南宋临安的瓦舍分布状况,底本:“说话”和“话本”,说话人平时要揣摩复习,师徒间传习授受,或传之子孙,世代相守:所以有了“话本”。最初的话本,只是一种写本,仅仅掌握在说话人手里,当作秘本应用和传抄,并不公开传播以供大众阅览。写作“话本”的目的,是为了职业,为了实用,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是为了文学或审美。 由于坊间书贾的搜求牟利,“话本”被刻印流传。,现存宋元话本小说,保留到今天的宋代话本有40余种,元代话本有16种,小说史上一般统称它们为“宋元话本”。具体情况看下表:,作品介绍,碾玉观

31、音(崔待诏生死冤家) 崔宁、璩秀秀、郭排军错斩崔宁(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崔宁、陈二姐、刘贵、王氏夫人、静山大王思考:通过两篇作品,宋元话本的思想内容如何?,宋元话本的思想内容,基本主题:暴露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官吏草菅人命、玩忽职守;妇女地位低下,无安全保障;个性解放,追求婚姻自由。 我们认为,宋元话本小说所反映的应该是下层城市市民的真性意识,是广大市民的情感追求和价值判断。 对荣华富贵的钦羡渴慕。 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 对风流艳遇的期望欲求。 对公案神怪的广泛兴趣。,说话既是一种职业,它就要吸引听众,因此必须在内容上契合大多数听众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宋元话本从创作的开始就有如下特征:作者

32、必须弱化自我表现的个体意识,强化服务于、服从于听众需求的群体意识。,个体意识的弱化 群体意识的增强,宋元话本的艺术结构,“个体意识的弱化,群体意识的增强”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说话人还必须采取听众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 入话、头回、正话、煞尾。 由此可见,在形式结构方面,话本小说没有提供给作者为表现自己的才情或根据内容需要进行个性创造的空间。,让人物服从于故事,将日常生活传奇化,重故事而不重人物,在人物塑造方面有让人物服从故事的倾向。 想方设法把日常生活传奇化,来增强故事的刺激性、吸引力。 通过大量的巧合、偶然因素的堆积,使日常生活题材传奇化。 通过鬼神、奇事等非现实性因素的插入,使发端于现实的故事传奇化。 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具有特殊性的人物性格加以夸张,使其具有传奇色彩。,宋元话本的语言特征,通俗化、民间化、口语化。 这富家姓张名富,家住东京开封府,积祖开质库,有名唤做张员外。这员外有件毛病,要去那:虱子背上抽筋,鹭鸶腿上割股。古佛脸上剥金,黑豆皮上刮漆。痰唾留着点灯,捋松将来炒菜。这个员外平日发下四条大愿:一愿衣裳不破,二愿吃食不消,三愿拾得物事,四愿夜梦鬼交;是个一文不使的真苦人。他还地上拾得一文钱,把来磨做镜儿,捍做磬儿,掐做锯儿,叫声“我儿”,亲个嘴儿,放入箧儿。人见他一文不使,起他一个异名,唤做“禁魂张员外”。 中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