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82108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附件 2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样稿 缺血性中风(脑梗死) 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 一、基本情况 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 从 2011 年 5 月到 2011 年 10 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 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 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 82 例,完成 81 例,平均住院日 17.2 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 中药 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药浴、刮痧、拔罐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 诊疗方案应用 情况分析 (

2、一) 主要治疗方法 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 81 例病例中, 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 应用情况 如下: 中药饮片使用率 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 100%,特色疗法使用率 96.7%,辨证施治率 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76 例( 93.8%),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22 例( 27.1.%), 静脉滴注 中药注射液 76 例( 93.8%),针灸治疗 65 例( 80.3%),推拿治疗41 例( 50.6%),中药熏洗治疗 23 例( 28.4%),康复 治疗 81 例( 100%),内科基础治疗 79 例( 97.5%),其他疗

3、法 46 例( 56.8%)。 (二) 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 个 层次:好( 75%),中等( 25% 75%)和差( 75%), 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滴注 中药注射液、针灸、康复训练和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 口服中成药、 推拿、中药熏洗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 ,分析其 原因, 具有以下 特点 : 1.治疗方法 的疗效 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 ,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 ,如活血化瘀法治疗 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 ; 2.治疗方

4、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 民众 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 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三 个 方面: 1.某些治疗方法 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 禁忌症 ,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 能够 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 中药熏洗 方法 ,适用于中风后手足肿胀、肢体痉挛、疼痛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 如 其他疗法 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

5、被广泛接受; 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 某些治疗方法的 临床实施,如推拿治疗 在 医保规定的适应症 中 不包括脑梗死。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 效果 评价 完成临床路径的 81 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80 例( 98.8%),体征改善 80 例( 98.8%),理化指标改善 74 例( 91.4%);临床痊愈 4 例( 4.9%),好转 76 例( 95.1%)。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 100.0%。 (二) 疗效 评价 1 评价标准 ( 1) 对症状的评价 包括对中风病主要症状神识昏蒙,半身不遂、感觉异常,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的评价和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异常,饮水发呛,目偏不瞬,

6、共济失调的评价。 ( 2) 对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的 评价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 ( 3) 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评价 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 改良 Rankin 量表评价病残程度。 ( 4)对 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价 必要时 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相关量表进行评价,如吞咽障碍可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 和方法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病残程度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

7、疗效分析如下: ( 1) 改善症状 81 例 患者主症改善 81 例( 100%);次症改善 70 例( 86.4%),未改善 11 例( 13.6%)。 81 例患者 改善的主症中 , 肢体无力 改善 69 例, 感觉异常 改善56 例,言语 蹇涩或不语 改善 65 例,口舌歪斜改善 64 例 , 11 例中脏腑患者神志全部转清 。 81 例患者改善的 次症中,头痛 改善 26 例,眩晕改善 18 例, 瞳神异常改善 12 例, 饮水发呛改善 37 例,目偏不瞬改善 8 例,共 济失调改善 14 例。 案例 1: 王某 ,男, 56 岁 。 主因“昏迷、右侧肢体活动不能 10小时”入院。既往

8、高血压病史,形体较胖。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能,继之出现昏迷, 言语不 能 ,烦躁,气粗口臭,喉间痰声辘辘, 大便 3日未行 ,口唇红而干,舌红绛,苔黄厚 腻 ,脉弦滑 有力 ,查: T 37.1,BP180/120mmHg,神昏,双瞳孔等大等圆,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 肌力 0 级 , 肌张力略高,腱反射尚适中,右 巴宾斯基征阳性。 行头颅 CT:未见出血灶。入院 诊断:中医诊断:中风(痰热闭窍),西医诊断: 1.脑梗死急性期, 2.高血压病。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鼻饲安宫牛黄丸,口服星蒌承气汤 3 剂后大便日行 3 次,神志转清,无烦躁,舌质淡红,舌苔 薄白腻,脉滑,继续给予化痰通络汤口服,治疗

9、 1 周后给予针灸及康复治疗,进入路径 2 周后右下肢肌力 2 级,能在床上平移。 案例 2:(略) 案例 3:(略) 病例基本信息表 ( 2) 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 应用 NIHSS 量表 评价 , 意识水平好转 11 例,凝视好转 8 例,视野好转 9 例,面瘫好转 56 例,肢体运动 障碍 改善 42 例, 共济 失调改善 12 例,感觉 障碍 改善 53 例,语言 障碍 改善 12 例,构音障碍改善 53 例。 案例 1: 患者 白某某 ,男, 56 岁,右利手,中专学历,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 语 言不利 2 天”入院,损伤 部位为 左侧 基底节区,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10、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1 110021 李 男 84 2011-5-1 2011-5-16 2 110208 张 女 62 2011-5-1 2011-5-20 81 119931 赵 女 60 2011-10-29 2011-11-18 急性起病,症状进行性加重 , 既往体健,无家族脑血管 病病史 。入院后进入本路径, 评价语言学特点为 非流畅 失语 ,大约每分钟 2030 个字 , 患者对疾病有较强的自省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均受损,理解明显好于表达,复述和书写不能,有错语、言语启动困难和持续现象,自发语少,有言语失用和探索行为,易疲劳有失语法现象出现 。 根据诊疗方案 采用中医特色 语言

11、 康复治疗, 以 针刺 和 现代语言康复训练 为主 ,针刺治疗 包括 头针、舌针、耳针、体针, 以 醒脑开窍、化痰通络为 治 法,采用毫针刺法、刺血疗法与针刺的扬刺手法相结合,并根据语言学评价特点制定相应的现代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方案。 治疗 14 天后 患者语言功能明显 改善, 流畅度明显改善,日常会话和自发语每分钟可达到 60 70 个字左右 , 错语、言语启动困难均有改善,言语失用、持续现象和探索行为消失 , 仍偶有失语现象发生 。 案例 2:(略) 案例 3:(略) 病例基本信息表 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1 110357 许 女 64 2011-5-2 2

12、011-5-22 2 110409 范 女 82 2011-5-3 2011-5-22 62 117954 刘 女 66 2011-9-3 2011-9-22 ( 3)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改 善预后 应用 Barthel 指数量表评价,大便失禁改善 16 例,小便失禁改善 23 例,修饰独立性方面改善 66 例,用厕自理性方面改善 34 例,吃饭自理性方面改善 68 例,转移自理性方面改善 45 例,活动独立性方面改善 36 例,穿衣自理性方面改善 57 例,上楼梯独立性方面改善 33 例,洗澡自理性方面改善 12 例。 应用改良 Rankin 量表评价病残程度, 入 路径 7 天平均为 2.

13、64分, 出路径 时 平均为 2.15 分, 60患者残疾程度评分减少 1 分以上,降低了病残率。 案例 1: 患者张某某,男, 42 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能 4月入院”。既往糖尿病 、房颤病史,本次急性起病,发病即达高峰,主要表现为右侧肢体活动不能,昏迷,凝视麻痹,在 外院经 治疗后神志转清, 转院到 康复专科医院 康复训练,治疗 3 月后患者偏瘫症状仍无变化 ,遂 来本院求诊。入院时患者右侧肢体肌力 0 级,肌张力低,语声低微,二便失禁, 困倦乏力, 动则汗出, 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结代,患者卧床,各项日常生活如吃饭、用厕、洗漱等均不能自理 。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进入路径后根据诊疗

14、方案口服益气活血方药, 静脉 滴注生脉注射液,针灸治疗采用针刺与电针,施 补法为主,治疗 14 天后患者 右侧肢体 肌力 1 级,肌张力适中,语声有 力,乏力及出汗症状均明显好转,能坐在床上独立吃饭、洗漱,在此基础上加入康复训练, 入路径 28 天后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明显改善,肌力达到 3 级,能在床上与轮椅间转移, 无二便失禁,好转出院。 案例 2:(略) 案例 3:(略) 病例基本信息表 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1 110357 许 女 64 2011-5-2 2011-5-22 2 110409 范 女 82 2011-5-3 2011-5-22 72

15、118767 方 男 70 2011-9-27 2011-10-16 ( 4) 减轻并发症的 发生和严重 程度 81 例患者中,仅有 2 例( 2 5)患者患有 肺炎 ,明显低于发生的平均水平( 5.6%),经治疗后全部痊愈 。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作为评价工具,吞咽障碍患者经过本诊疗方案治疗后, 治疗前后差值平均值为 2.05,而经单纯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平均值为 1.50,说明本诊疗方案使 患者吞咽 障碍的症状改善明显 。 案例 1: 患者葛某,女, 69岁。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2年前曾有脑梗死病史,遗留口角左歪,此次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吞咽困难 2月”入院。进入路

16、径后采用洼 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价,评分为 5级(差),采用针灸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 。针刺取穴:风池、风府、百劳、廉泉、夹廉泉、金津、玉液、合谷、太冲、通里等 , 患者先取坐位,针刺风府、百劳,待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法 30秒 后起针,然后令患者仰卧,取 1.5寸毫针分别对金津、玉液两穴进行放血 , 以上操作完毕后,最后针刺风池、通里、合谷、太冲、廉泉、夹廉泉,风池、通里施予平补平泻法,合谷、太冲施予提插或捻转泻法,留针 30分钟 。 每日 1次, 10天为 1个疗程,共进行了 2个疗程治疗,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明显好转,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 吞咽功能评价,评分为 2级(良)。 案例

17、2:(略) 案例 3:(略) 病例基本信息表 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1 112223 常 女 78 2011-7-4 2011-7-24 2 112376 杨 女 68 2011-7-4 2011-7-21 30 119275 张 男 64 2011-10-16 2011-11-1 -10- 三 、中 医 药 的 作用分析 (一) 脑梗死临床治疗难点分析 西医对脑梗死的干预多 根据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和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方案 , 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溶栓、抗血小板和康复治疗,但 仍然 未能 完全 解决脑梗死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

18、复发率的 问题 。 急性期病死率达 5% 15%,死亡原因多数由于脑部病变本身和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 存活的患者中, 70%左右残留较严重的后遗症 ,对部分并发症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 (二)中医药 的 作用分析 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 本诊疗方案 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减轻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改善了 临床 症状,减轻了病残程度,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 如下: 1 降低了急性期的病死率 :急性期死亡原因多由于脑部病变加重,或严重的并发症。 中医药治疗 有助于减轻病情进展 速度 , 进入本路径的 中脏腑患者 11 例 在治

19、疗后 7 10 天内神志转清, 症状减轻 。 尤其对于神志障碍辨证属于痰热腑实 ,清窍内闭 的患者,采用星蒌承气汤有利于神志转清, 可以 有效地减轻脑水肿,并减少严重并发症 的发生, 如 肺部感染、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 。 2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医 综合 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针对缺血性中风痰瘀阻络的基本病机,采用化痰 通络 、益气活血法治疗,已经得到 广泛共 识,并有循-11- 证医学证据支持,这两种治法在本组病例中应用较多,对于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3 减轻 部分并发 症状 的程度 : 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吞咽障碍等一直是康复训练的重点和难

20、点,采用中医康复方法有助于防止其发生 ,并可以 减轻其程度。 本组病例中 进入路径前伴有 偏瘫侧肢体痉挛的患者占 15%,进入 路径后,经中药、针灸、康复治疗, 90%的患者得到明显改善。 采用针灸、中药熏洗和推拿等治疗方法,配合康复训练,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痉挛状态,减轻肩手综合症中疼痛和肿胀的症状,提高吞咽功能的恢复程度。 五、方案外本 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一) “复 元 通络液”的临床应用情况 本 专科 已经申请专利的中药熏洗方“复元通络液” 经过前期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对缓解肩 -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局部肿胀有很好的效果 。 81 例患者中,出现本中医技术方法适应症的 2

21、3 例患者均采用了该治疗方法, 治疗后 疼痛和肿胀症状改善。 (二)吞咽障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情况 本专科经过校级和 北京市科委重大 课题研究形成的成果 中风后 吞咽障碍治疗方案,包括了针灸和吞咽训练, 81 例患者中共有21 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 , 均采用本治疗方法 , 与未实施路径的 22 例吞咽困难患者 作比较,在两组基线均衡的基础上进行疗效分析,实施本方案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33)。 (三) 失语 症 中医特色针刺加语言康复综合治疗技术的应用 -12- 采用头针、舌针、体针、耳针综合治疗,与语言康复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基于中医“形神合一”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特色针刺

22、加语言康复综合治疗技术 ,通过针刺加语言康复治疗 49 例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针刺加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和单纯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将针刺 +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与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特色针刺加语言康复综合治疗技术 疗 效显著 ( P 0.027) 。 附: 病例 基本信息汇总表 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1 110021 李 男 84 8407357 2011-5-1 2011-5-16 2 110208 张 女 62 6405789 2011-5-1 2011-5-20 81 119931 赵 女 60 135698

23、4436 2011-10-29 2011-11-18 -13-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中医诊疗 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 院心血管内科 一、基本情况 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 2011 年 7 月至 2012 年 7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卒心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绞痛)住院患者共 52 例,平均住院日 9.3 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针刺、外治法(穴位贴敷)。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中药饮片使用率

24、 94.2%,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 96.1%,辨证施 治率 100%。 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 49 例( 94.2%),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52 例( 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2 例( 3.8%),耳针治疗 20 例( 38.5%),针刺 2 例( 3.2%),外治法(穴位贴敷)治疗 38 例( 73.1%),内科基础治疗 52 例( 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为穴位贴敷和耳针治-14- 疗,而口服中成药及针刺应用较少。分析其原因,主要为: 1

25、该病患者既往均已接受 PCI 等多种治疗,往往病情较重,而且住 院时程短,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起效较快的静脉制剂,所以中药静脉制剂在急重症中应用普遍; 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的此类患者老年人居多,合并症亦较多,中成药往往不能兼顾,所以除非患者拒绝,临床医生多选择中药汤剂,较少应用中成药; 3穴位贴敷及耳针因操作简便、作用较针刺持久,痛苦较小,也有较高接受度和依从性;且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 4方案中推荐的平衡针、腹针及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因科室医师未经过相关培训,相关经验不足,故均未实施; 5纳入患 者均实施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按

26、照相关指南推荐,如无禁忌症,均应规范应用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与抗凝、稳定斑块、逆转心肌重构等药物。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 总体评价 52 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51 例( 98.1%),体征改善 31 例( 59.6%) , 理化指标改善 20例( 38.4%) ; 临床好转 51例( 98.1%) ,无变化 1 例( 1.9%)。 (二)疗效分析 1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时疼痛程度减轻 49 例,持续时间缩短 42 例,发作次数减少 47 例。 -15- 病例 1:患者,封某某,男, 75 岁,病历号 2479261。冠心病, PCI 术 后,术后规范应用二级预防药物,术后 1 年复

27、发心绞痛,表现为劳累后(如上楼、走过街天桥)、饱餐后外出或遇冷胸部紧缩感,牵及左肩背部,每天发作 12 次,持续 2030 分钟,含服速效救心丸方可缓解,外院就诊建议再行 PCI 术,患者拒绝,欲求中医治疗。诊察患者,胸痹遇劳则发,伴疲乏无力,气短懒言,背部畏寒,自汗,舌质淡暗,有瘀斑,边有齿痕,苔薄白,舌下脉络迂曲,脉沉细,证属气虚血瘀,胸阳不振,予党参 15 g、黄芪 50g、桃仁 10g、红花 10g、薤白 10g、姜黄 10g、川芎 15g、水蛭 10g、鸡血藤 30g、生山楂 30g, 水煎服,日一剂, 7 剂后胸痹症状明显减轻, 1 周仅发作 2 次,持续5 10 分钟,发作时不需

28、用药可自行缓解。 病例 2:(略) 病例 3:(略) 病例基本信息表 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1 37749 孙 男 62 2011-1-20 2011-2-1 2 55935 高 男 71 2011-1-26 2011-1-31 51 63737 张 男 61 2011-12-31 2012-1-4 2提高运动耐量:患者治疗后,可明显提高活动强度及运动时间。 -16- 病例 1:患 者,李某,女, 60 岁,病历号: 41897。冠心病,PCI 术后,术后一直感疲乏,不耐劳作,精神萎靡,术后半年步行 100 米或稍走快些即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活动明显受限,舌质

29、淡暗,苔薄白,脉弱,证属气虚血瘀,予 “益气活血方”加减, 1 周后心前区不适症状减轻, 2 周完全消失,逐渐加大其中黄芪用量至 60g, 4 周后可步行 1 2 小时,体力明显改善,已如常人。 病例 2:(略) 病例 3:(略) 病例基本信息表 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1 37749 孙 男 62 2011-1-20 2011-2-1 2 55935 高 男 71 2011-1-26 2011-1-31 51 63737 张 男 61 2011-12-31 2012-1-4 3改善相关体征:可减轻肺部罗音或下肢水肿等体征。 病例 1:患者,阮某某,男, 59

30、岁,病历号 60542,主因“胸痛伴双肩部疼痛不适间断发作 3 年,加重 2 天”收入院。患者2011 年 9 月行支架置入术。术后症状较前改善,但仍时有发作。2012 年 5 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伴肩部疼痛不适,胸闷气短,自服速效救心丸后半小时不缓解,乏力气短,肩背不适 ,偶有头晕,口干,眠差,小便频急,大便调。查体:双肺呼吸-17- 音清,右下肺可及少量湿罗音,心界轻度扩大,心率 61 次 /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不肿。舌质暗,苔白腻,脉细缓。中药汤剂予“益气活血方”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酌加泻肺利水之品,党参 30g、生黄芪 30g、丹参 20g、桃仁 10g

31、、赤芍 15g、红花 10g、瓜蒌 20g、薤白 10g、半夏 9g、葶苈子包 10g、茯苓 15g,并同时应用穴位贴敷,以助活血、通脉、化痰。服用 5 剂后,患者不仅症状减轻,且肺部罗音消失。本拟继续巩固治疗,但患者因家中有事,故予 带药出院。 病例 2:(略) 病例 3:(略) 病例基本信息表 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1 57518 李 男 40 2011-4-7 2011-4-13 2 9885 梁 男 82 2011-4-17 2011-5-10 31 62400 田 男 56 2011-11-3 2011-11-10 4改善预后:较长期辨证使用中药,可

32、预防复发,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病例 1:患者,赵某某,男, 64 岁, 2000 年因急性心肌梗死于阜外医院行 PCI 术,置入 1 个支架 ,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及 ACEI 等二级预防药物; 2004 年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前区疼痛,步行 50m 即发作,需蹲下后方能-18- 缓解,再次于阜外医院行 PCI 术,置入 2 个支架; 2009 年 5 月出现夜间胸痛,牵及后背,每周发作 2 3 次,再次于阜外医院行 PCI 术,置入 3 个支架。为防止复发,患者于 2010 年 8 月 10日就诊,虽无心绞痛发作,但心烦,疲乏无力,自汗明显,精神不振,怕热,便干,舌质

33、暗红,苔薄黄,脉细,予 “益气凉血生肌方”加味, 黄芪 30g、丹参 30g、丹皮 10g、银花 15g、红花 10g、川芎 15g、鸡血藤 30g、郁金 10g、知母 10g、磁石先下 30g、远志 10g, 14 剂后诸症明显减轻,硝酸酯类药物减半,后随证加减,坚持服用中药 9 个月,无明显不适,生活恢复如常;随访至今已 4 年,无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发生。 病例 2:(略) 病例 3:(略) 病例基本信息表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成功的冠脉血运重建术( PCI 或 CABG)后再发心绞痛是现代医学治疗的一个难点,随着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时间的推移,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路径时间 出

34、路径时间 1 60506 陶 女 71 2011-8-16 2011-8-23 2 52839 王 男 44 2011-8-24 2011-8-26 6 60596 闫 男 49 2011-10-21 2011-10-28 -19- 心绞痛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见原因主要为( 1)冠脉再狭窄的发生;( 2)冠脉病变的恶化;( 3)冠脉微血管病变;( 4)桥血管吻合处的病变;( 5)移植物的退行性病变等。 对于 PCI 术后再狭窄、不包括靶血管病变的冠脉病变的进展引起的再发心绞痛,尽管部分患者可以再次通过对病变靶血管进行球 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解决临床心绞痛症状,但仍有相

35、当的患者因经济原因或个人意愿拒绝接受再次 PCI 术;而对已经经历 CABG术或多支血管 PCI术治疗、或存在冠脉微血管病变、或移植桥血管病变的患者,目前现代医学尚无完善的治疗方案。 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对于这类病人恰恰可以应用中医诊疗方案予以治疗,中药 益气活血 、化瘀通络的作用 可明显减轻心绞痛症状,使发作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我科穴位贴敷选用丹参、川芎、桂枝、瓜蒌,以活血为主,兼以桂枝温阳通脉止痛, 瓜蒌化痰利气宽胸;耳穴选取心、神门、交感等穴位,局部刺激以使经络得通、气血得以运行;此两种方法操作简便,配合中药汤剂,

36、相得益彰,效果更著。 按照相关治疗指南,患者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应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及 ACEI 或 ARB 等二级预防药物,但并不影响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的评价。患者恰恰是在规范应用二级预防方案的前提下再发心绞痛,在不改变原防治方案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诊疗方案,取得的临床疗效更能体现中医药治-20- 疗的临床优势。 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益气凉血生肌方 基于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血管内膜损伤 是再狭窄启动因素的认识,创新性地提出介入术后血管的重建过程与中医创伤修复过程相似,因此应用中医创伤修复的理论,以益气凉血生肌法防治再狭窄,改善远期预后,并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资助

37、。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共纳入 PCI 成功病历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术后按照现代医学相关指南常规应用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当日开始服用益气凉血生肌方(生黄芪、丹参、丹皮、金银花等),疗程 2 个月,随访时间 6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治疗组为 14.10 8.48 个月,对照组 12.77 7.38 个月。结果表明与 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中药治疗有减少造影再狭窄和复发心绞痛发生的趋势,降低综合心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达 52.25( P0.05),生存分析表明中药治疗的益处在用药后即开始显现,在 6 个月时达到显著性且益处持续存在。 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 序号 病

38、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联系电话 1 37749 孙 男 62 2011-1-20 2011-2-1 5774978 2 55935 高 男 71 2011-1-26 2011-1-31 1356785593 52 32825 兰 女 77 2012-5-29 2012-6-7 136556781 21 乳痈(急性乳腺炎) 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病中心 一、基本情况 乳痈(急性乳腺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 95个中医优势病种之一。从 2011 年 6 月到 2011 年 12 月,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病中心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39、。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门诊患者共有 11 例,完成 10 例,平均治疗时间11.4 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中药口服汤剂、细针穿刺抽脓。 二、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一)疗法应用情 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 10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 100%,特色疗法使用率 100%,辨证施治率 100%。 其中具体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0 例( 100%),穿刺抽脓 9 例( 90%)。 (二)疗法应用情况分析 急性乳腺炎脓肿期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乳汁淤积,红肿结块,发热, 脓肿形成, 外周血象升高等。中医药治疗对上述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疗效。 22

40、 本临床路径中中医药治疗贯穿始终,并针对具体情况行穿刺抽脓。 方案中的治疗措施在患者群中均有很好的依从性,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 面: 1、相较西医的抗生素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由于效果不明显而且担忧影响后续哺乳,患者更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2、中医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民间基础,各种单方、验方在实际使用中均有一定疗效; 3、目前方案中推荐除了中药汤剂治疗,还包括细针穿刺抽脓治疗。由于细针穿刺抽脓代替了脓肿切排,也是患者容易接受的一个原因。 三、疗效与评价 ( 一 ) 总体评价 10 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10 例( 100%),体征改善 9 例( 90%),理化指标改善 10 例( 1

41、00%);临床治愈 10 例( 100%)。 (二)疗效分析 1 改善症状 迅速减轻疼痛症状 病例 1:患者王某某,女, 29 岁,因“哺乳 2 月,右乳红肿伴疼痛 1 周”于 2011 年 6 月 11 日门诊,外院 曾予 抗生素静脉给药治疗一周,无明显疗效。查体温 39.0,血常规提示白细胞9.6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2.6%, CRP33mg/L,超声提示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5.6cm 4.3cm 低回声区,其内有絮状物流动;患者右乳疼痛剧烈,不可触碰。予中药汤剂辨证治疗,并结合细针穿刺抽脓治疗,抽出脓液 50ml,患者当日下午及晚餐后各服23 一剂中药,当晚 8 时体温即恢复

42、至正常,疼痛明显缓解。服药 7帖,复诊 时诉已无疼痛, B 超下原低回声病灶区已消失。 病例 2(略) 病例基本信息表 2 改善体征 脓肿范围缩小,乳房局部红肿消退或减小;体温降低。 病例 1:患者王某某,女, 31 岁,因“哺乳 27 天,左乳疼痛伴发热 3天”于 2011年 10月 17日就诊。当时体温最高 39.8,超声提 示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6.0cm 5.6cm 低回声区;表 面 有约8.5cm 10cm 左右的红肿 部位 ,边界不清,抽出约 60ml 脓液,给予辨证中药汤剂口服, 3 天后复诊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2.0cm1.5cm 低回声区,红肿 部位 缩小 至 2cm 2cm 大

43、小 。而且服药 8小时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 24 小时后体温恢复到 37.3,并未再反复。 病例 2(略) 病例 3(略) 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1 8452628 王某某 女 29 2011-6-11 2011-6-18 2 8225906 陈某 女 31 2011-9-17 2011-9-28 24 病例基本信息表 3 改善相关理化指标 降低白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促进 C 反应蛋白水平下调。 病例 1:患者王某某,女, 29 岁,因“哺乳 2 月,右乳红肿伴疼痛 1 周”于 2011 年 6 月 11 日就诊。患者右乳疼痛剧烈,不可触碰,体温 3

44、9.0,血常规提示白细胞 9.6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2.6%, CRP33mg/L。超声提示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5.6cm 4.3cm 低回声区,其内有絮状物流动。给予辨证中药汤剂治疗,并结合细针穿刺抽脓治疗,抽出脓液 50ml,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 3 天后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 5.6 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67.6%, CRP7mg/L。 病例 2(略) 病例 3(略) 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1 8452628 王某某 女 29 2011-6-11 2011-6-18 2 8225906 陈某 女 31 2011-9-17 2011-

45、9-28 3 8267671 顾某某 女 31 2011-9-17 2011-9-30 25 病例基本信息表 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1 8452628 王某某 女 29 2011-6-11 2011-6-18 2 8055020 水某 女 30 2011-8-12 2011-8-20 10 8632318 张某 女 26 2011-12-1 2011-12-15 4 改善预后 可以促进坏死物质吸收,避免“寒性僵块”形成。恢复乳管通畅,在脓肿消失后患侧乳房哺乳功能得到恢复。 病例 1 患者王某某,女, 29 岁,因“哺乳 2 月,右乳红肿伴疼痛 1 周”于 20

46、11 年 6 月 11 日就诊。超声提示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5.6cm 4.3cm 低回声区,其内有絮状物流动;给予辨证中药汤剂口服,并结合细针穿刺抽脓治疗,抽出脓液 50ml, 此 后每 日 给予抽脓 1 次,量逐渐减少, 3 天后患者再次就诊,给予抽脓 15ml。患者超声复查脓肿范围明显变小, 未再抽脓。继续中药治疗 10 天而超声复查见局部回声增粗无明显异常,未见脓腔以及内容物;原肿块处皮肤色素局部沉着,触诊肿块不可及。 病例 2:患者陈某,女, 30 岁,因“哺乳 1 月余,右乳红肿疼痛 10 天”于 2011 年 8 月 12 日就诊。超声提示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5.0cm 3.3cm

47、低回声区;患者右乳疼痛剧烈,乳汁排出不畅,并有约 6.5 6.3cm 左右的红肿范围。细针穿刺抽脓 30ml 左右,予温通散结、软坚消肿之中药汤剂口服,之后每日抽脓一次,5 天后无脓液抽出,继续口服中药 14 天后恢复哺乳。 26 病例基本信息表 (三)患者满意度调查 分别从治疗费用、疗程、疗效、诊疗服务等方面针对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见表 1。 表 1 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表 序号 病历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路径时间 出路径时间 1 8452628 王某某 女 29 2011-6-11 2011-6-18 2 8225906 陈某 女 31 2011-9-17 2011-9-28

48、 3 8267671 顾某某 女 31 2011-9-17 2011-9-30 治疗费用 合理 9 例( 90.0%) 一般 1 例( 10.0%) 不合理 0 例( 0.0%) 治疗疗程 满意 8 例( 80.0%) 比较满意 1 例( 10.0%) 不满意 1 例( 10.0%) 治疗效果 满意 10 例( 100.0%) 比较满意 0 例( 0.0%) 不满意 0 例( 0.0%) 接受路径情况 接受 10 例( 100.0%) 不完全接受 0 例( 0.0%) 不接受 0 例( 0.0%) 诊疗服务 满意 8 例( 90.0%) 比较满意 1 例( 10.0%) 不满意 1 例( 10

49、.0%) 27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乳痈(急性乳腺炎)成因在于乳汁淤积 ,继发炎症感染和脓肿形成。中医药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抑制炎症 急性乳腺炎主要病理表现在于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从而出现组织充血水肿,局部疼痛,体温升高,严重者出现组织坏死,形成脓肿以及坏死物;中药可以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从而阻断病理进程,减轻疼痛,使体温下降,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得到缓解。 2 疏通乳管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在于乳管淤滞,中医具有理气通乳的作用,疏通乳管,同时乳管壁扩张,收缩能力增加,而起到治疗作用。 3 维持哺乳 西药治疗离不开抗生素,而很多抗生素都需要停止哺乳;中药治疗,只有 极少 部分的中药成分进入乳汁;通过实践证明,中药治疗不会影响哺乳。在患侧治疗的同时可以继续正常侧的哺乳,部分患者在乳腺炎治愈后双侧乳房可同时继续哺乳。 4 彻底免除脓肿切排术 脓肿切排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而通过中药治疗配合穿刺抽脓来替代脓肿切排,并不要求脓腔的完全彻底引流,依然可以达到很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方案计划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