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82913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 目 录 1 概述 3 1.1 项目背景 3 1.1 指导思想 3 1.2 基本原则 4 1.3 编制依据 4 1.4 实施范围及目标 5 2 水环境概况 . 6 2.1 项目区概况 6 2.2.口水库概况 8 3 问题诊断 . 11 3.1 目标要求 11 3.2 存在问题 14 3.3 现状评价 14 4 绩效目标 . 16 4.1 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 16 4.2 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 17 4.3 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 17 4.4 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 21 5 技术路线与措施 . 22 5.1 河道整治工程 22 5.2 库区生态保护工程 25 5.3 水环境修复工程 28 6

2、 效益分析 . 33 6.1 社会效益 33 6.2 经济效益 33 6.3 生态环境效益 34 II 6.4 管理效益 34 7 保障措施 . 35 7.1.组织领导保障 35 7.2 政策法规保障 36 7.3 资金投入保障 37 7.4 技术人才保障 37 8 项目及投资估算 . 38 8.1 投资估算 38 8.2 实施期限 41 8.3 运营保障措施 41 3 1概述 1.1项目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 , 水质是生态之本 ,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 事关我省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 , 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河南的重要内容。 河南省 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和长江四大流域 , 承担着

3、保护淮河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清水北送”的重任。当前 ,我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 ,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 ,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 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差、河道环境流量不足、水生态受损重且难以短期内恢复、水环境隐患多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 2015 17 号 )以及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 划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的通知 (豫政 2015 86 号 ), 切实改善 .市 水环境质量 ,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 ,并 结合我 市 实际 ,特编写本实

4、施方案 。 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为统领,以“三源两河一中心” (三源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淮源、集中式饮用水源,两河即唐河、白河,一中心即市、县两级中心城区 )为重点,以重点工程为支撑,深入开展水环4 境污染综合整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为打造大美 .、活力 .、幸福 .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 1.2基本原则 I 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调查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信息、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等,依照主要的法律法规和统一的技术规范,提出符合客观实际及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推动 .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5、环境保护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I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充分体现以防为主的思想,预防和治理相结合。做到预防与治理双管齐下,预防有措施,治理有方案,消除隐患,切实保护好 .市集中式引用水源地。 I 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实施方案充分体现前瞻性、可操 作性,既有利于规划工程的实施,又有充分的资金来源保障,以保证规划的各项工程全面落到实处。 1.3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2.28 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10.1); 3、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 201517 号 ); 4、环境保护部、财

6、政部关于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项目储备库建设的通知(环规财 2016 17 号); 5、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水污染5 防治工作方案 )的通知 (豫政 2015 86 号 ); 6、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豫政办 2007 125 号); 7、河南省城市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2008-2020 );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11、 其他相关的技术文件 。 1.4实施 范围 及目标 ( 1)实施范围 本方案 实施范围为 .口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 ( 2) 总体 目标 通过实施

7、生态修复与建设 ,有效降低污染负荷,改善 .口水库库区 生态环境和水质,提高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和水质安全监测能力,保障 .市 城乡供水安全。 6 2水环境 概况 2.1项目区概况 2.1.1 城市位置 位于 .市区北部约 35 公里处,处于 汉 水流域白河上游, .盆地北 缘 。 .北部的 .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约 120 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 13.2 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工业及城市用水,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同时也为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心城区选址于 .镇境内 .水库南岸,有省道 S333 及 S231 经过,东南侧毗邻焦枝铁路,交

8、通具有一定的基础。 2.1.2 城市性质及规模 总体定位 为: 中原经济区养生度假目的地, .市北翼滨水宜居新城 。总体发展目标为: 坚持以“滨水宜居组团”为理念。以养生度假为载体,探索功能复合、集约节约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把 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休闲旅游和宜居低碳新城,养生度假和文化传承基地,构建中原宜居休闲慢城。 规划至 2020 年 城区 人口为 13 万人 ,规划城区建设用地面积 14.77km2, 2030 年 城区 人口为 24 万人 ,规划城区建设用地面积 25.28km2。 产业发展定位为: 中原经济区养生度假和文化传承创新区;中原 经济区滨水湖泊旅游精品区 ; .市都市农业示范

9、基地和绿色农业示范区 。其产业发展思路为: 依托区域发展优势资源,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借助中心城区的核心发展优势,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生产、展示、体验和销售有机融合,四维一体复7 合发展;构建产业发展带,打造产业集聚发展核心竞争力;严格控制产业门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产业经济。 2.1.3 自然条件 地形 处于 汉 水流域白河上游, .盆地北 缘 。区内北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整 个 中心城区地 势 西北高, 东 南低。 水文气象 位于北亚热带北部边缘,处于 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交界线上,是夏季季风和副亚热带高压南北移动的过度地带,季风进退与四季交替较为明显。夏秋两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多

10、东南风,炎热多雨。冬春两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800mm,雨季一般自 6 月中旬开始, 7-8月份达到高峰,汛期 6-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70%,暴雨历时一般为 1-3 日,有少数达到 5 日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 1192.3mm,陆地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558mm。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14.3,极端最高气温为 41.6( 1972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13.8( 1966年)。气候年度变化呈单峰型,最热月 7月份为 27.5,最冷月 1 月份为 0.9,相差较大,气温一年变化特点: 3-5 月上升 25.4%, 6-8 月上升

11、45.2%, 9-11 月下降 25.6%, 3-5 月气温相近。年均 =10的活动积温 4798.7,年均日照时数 2116 小时,无霜期 228天。 紧靠 .口水库,辖区内小型水库密布,灌渠系统发达,水利资源优势明显。河流主要为白河,河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增减,与8 气象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白河属长江流域唐白河水系,流域面积12270 平方公里。发源于嵩县关山坡,据 .水文站观测( 1952-1980)月平均最大流量 73.92-157.99m3/s,最小流量 5.51-11.42m3/s,最大流速 5.43m3/s。年均流量 29.88-37.44m3/s,年总流量 9.606-11.817

12、亿立方米。 工程地质 地层岩性主要为晚古生代华力西期岩和新生第四系统松散堆积物,基本为石英闪长岩和上更新统亚粘土、亚砂土,其中碾盘沟至终点段分布灰黑色亚砂土、亚粘土具弱膨胀性。 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 地震基本烈度为 度。 2.2.口水库概况 河南省 .口水库 ,位于,坝址位于 .市 南召县 东 .村 附近, 上距南召 县城 35 公里,下距 .市区 40 公里。 .口水库位于河南省 .市 城区以北 40 公里处,处于长江流域 汉江支流 唐白河 水系 白河 上游、 伏牛山 山脊玉皇顶峰东南侧,在伏牛山及其支脉 五朵山 环抱的丘陵之中。大坝坝址坐落在 南

13、召县 .镇 .入 .白河 的交汇口处,故称 .口水库 , 大坝工程始建于 1958 年, 1959 年大坝合龙, 1960 年拦洪蓄水,并于 1988 年 1992 年进行首次除险加固,2009 2011 年进行第二次除险加固。北起伏牛山东端南麓,南至豫鄂交界处,南北长约 100 公里,东西宽约 30 公里,总面积约 2400 平9 方公里,灌溉 35 个乡镇。 该水库是根据汉江支流 唐白河流域 规划要求兴建的的大型水库之一, 总库容 13.16 亿立方米,库区水面面积约 120 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及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是河南省最大的自然流灌区

14、,全国十大灌区之一。 根据 河南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 ( 豫政办 ( 2007 125 号 ), .口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 为 .口水库高程 177.0 米以内的区域 ;汇水支流入河口上游 500 米以内的水域 ; 二级保护区 为 .口水库一级保护区外1000 米 , 分水岭、公路、水库大坝以内的水域 , 汇水支流一级保护区外 1000 米的水域 ; 准保护区 为 .市辖区内 , .口水库二级保护区外的汇水区域 。 2.3.口水库 水质情况 根据 .市环境检测站 2015 年全年对 .口水库坝下断面的检测结果可知,除 总氮 外 ,其他指

15、标全部满足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 类水质标准 。 库区总氮浓度整体 基本持平,超出 类水质标准 较少,若加强管理和治理,可使总氮稳定达标。库区坝下监测断面总氮、总磷、 COD含量的 2015 年变化趋势见下图。 10 00.20.40.60.811.2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总氮类标准线类标准线00.010.020.030.040.050.06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总磷类标准线类标准线05101520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COD类标准线11

16、 3问题诊断 3.1目标要求 1、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 :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依法推进,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17、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 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 : 到 2020 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到 2030 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 : 到 2020 年,长江、淮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总体达到 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 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 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

18、或优于类比例总体高于 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2 15%左右。到 2030 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 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总体为 95%左右。 2、 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 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为引领,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站位全局,立足环保新常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紧 紧围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坚持源头、水陆统筹、山水林田湖共

19、治、分区分类分级分段、多部门多层次联动系统治理新思路,协同推进水染防治、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实现城乡饮用水源安全、重点流域河湖水质持续改善的目标,为打造美丽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 主要目标 : 到 2020 年 ,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四大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 类 , 下同)比例总体达到 57%以上,其中淮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 50%,长江流域水质优 良比例达到 90%以上。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 (劣于 类,下同 )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 10 个百分点左右,省辖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20、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省辖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 类比例总体高于 95%。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省辖淮河、长江等流域重点河流环境流量基本得到保障。到 2030 年 , 力争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 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四大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 62%以上 , 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基本消除 , 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 城市集中13 式饮用 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 类比例总体达到 97%以上。到本世纪中叶 ,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 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 3、 .市碧水工程 2015 年实施方案 ( 1) 总体目标 丹江口水库

21、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要求 (总氮保持稳定 );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唐河、淮河出境水水质达标率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要求达到 85%以上 ; 白河出境水水质达标率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要求达到 85%以上 ; 市、县 中心城区内河基本消除劣类水质。 ( 2) 加大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 工作任务 : 一是 6 月底前 , 完成 .口水库库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和 .口水库坝下至温凉河入河口上游 500 米范围内地下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现有工业点源的整治工作

22、 , 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 ,实行关、并、停 ; 全面取缔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饮食摊点、饭店 , 严厉打击向一、二级保护区内偷倒垃圾行为 , 并及时清理一、二级保护区内的生产、生活垃圾。 二是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2008-2020 年 )。6 月底前 , 完成 .口水库库区防护围栏和白河地下水生物系统拦截工程 , 完成 .口水库生态拦截系统工程 (截流工程及林带建设工程 )和白河地下水井群温凉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生态恢复 )。 14 3.2存在问题 3.2.1 河流 内麦河、 .内河河底淤泥淤泥严重,致使沿河两岸部分坍塌,垃圾堆满河床,污水无序排放,夏季蚊蝇滋生,严

23、重影响沿河群众的正常生活。麦河、 .内河最终汇入白河,对白河造成 了严重 的污染,白河作为 .口水库与 .城区的连接河流, 对河流水质的要求更为严格 ,将影响到居民的饮水安全。 因此,对麦河、 .内河的整治迫 在眉睫。 3.2.2 水土流失 .口水库 库区流域内植被总体良好,但存在开荒种植等多种因素导致部分地区水土流失, 不仅降低了土壤肥力,加重水质污染,威胁生态安全,更直接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 , 降雨 强度大 时 ,造成部分河岸冲刷,水流挟带泥沙进入库区,影响库区水质。 3.3.3 水环境污染 第一污水处理厂拟建位置为 中心城区南侧,七间房村以东,近期处理规模为 1.5 万吨

24、 /天,处理后的尾水经杨寨村西侧马沟灌区干渠 排至 茫茫沟水库,茫茫沟水库属于类小型水库,库容 52 万立方米 。茫茫沟水库下游 配套干渠 2.4km,余水最终进入麦河。 由于麦河最终汇入白河,接纳污水厂污水将产生较大的污染负荷,影响白河水质。 3.3现状评价 根据对现状情况的调查,对麦河、 .内河的整治以及库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将能极大改善 .口集中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 确保 .口水库水质达到规划要求,并 满足 水 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以及 河南省15 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的要求 。 16 4绩效目标 根据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 2015 17 号 )以及 河南省人民政府

25、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的通 知 (豫政 2015 86 号 )文件,并结合水污染防治专项 2015 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提纲,本章节分别就生态环境效益、投融资效率、管理效力、社会效应四个方面提出目标和要求。 4.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 1、集中饮用水源地 根据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 2015 17 号 )以及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的通知 (豫政 2015 86 号 )文件 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应达到或优于 类水体。 参考 .市环境监测站 2015 年对 .口水库坝下 断面的监测

26、结果, 除总氮外,其他指标 优于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具体数据如下: 2015 年 .口水库坝下断面监测数据 单位: mg/L 项目 生化需 氧量 化学需 氧量 总氮 总磷 高锰酸盐指数 溶解氧 氟化物 丰水期 均值 2.33 13.3 1.05 0.01 2.47 7.73 0.17 枯水期 均值 2.49 13.0 1.05 0.02 2.58 7.48 0.23 平水期 均值 2.19 13.1 1.06 0.02 2.38 7.55 0.21 17 年均值 2.34 13.1 0.128 0.02 2.48 7.58 0.2 类 标准 4 20 1.

27、0 0.05 6 5 1.0 2、拟实施项目 本项目环境效益主要为污水厂尾水的处理,污水厂规模为 1.5 万吨 /天,出水标准为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 A 标准,流经马沟管渠、茫茫沟水库、麦河后最终汇入白河,要求水质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氨氮消减量为 21.6 吨 /年,化学需氧量消减量为 162 吨 /年,生化需氧量消减量为 32.4 吨 /年,总磷消减量为 2.43 吨 /年。 4.2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 本项目总投资 9408.41 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上级资金。其中:工程费用 8264.75 万元,其他费

28、用 959.18 万元,预备费 184.48 万元。 4.3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 1、长效管护机制建设 长效管护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制度的建设来保证: 建立库区危险品安全监管制度 ; 建立水源地保护举报巡查制度 ; 完善水源地保洁制度 ; 完善库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程序 ; 建立水源地安全评估制度 ; 建立水源地信息发布制度 ; 完善库区突发性水污 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 18 2、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法规制度是规范社会和政府行为的强制性行为规则,在国家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涉及公众切身的公共管理领域法律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是涉及面很广的一项综合工作,对提升我县公共健

29、康水平,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这项工作长期、有序的推进,必须从法律法规层面制定符合当地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 由于饮用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 规定等都有水源保护区的规定。我市应健全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体系,吸收多年的水源保护经验并借鉴国外水源保护制度,完善现有的分类分级管理、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以及应急制度等,并建立许可证和总量控制制度、水源质量监测和公布制度、环境目标责任制以及领导定量考核制度等。 3、地方部门联动机制建设 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任务繁重,且涉及库区管理的方方面面。多

30、部门决策导致了水库水源保护工作的监督、执法、执行也分多个部门开展,而水库库区地处偏远,往往是各部门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存在“多龙”护不好水的现象。目前,各部门对水 源保护过多地在关注规划层面,但对规划的实施进程和效果缺乏研究,纸上谈兵较多,实际落实较少。因此,要把水库水源地保护的科学决策落到实处,必须对现有的水库水源地保护执行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力量集中、运转高效、责任明确、协调有力”的执行体制。 19 从现实情况看, .口 水库管理局是与库区管理关系最密切的部门。近年来,随着水库供水任务重要性的提高,水库管理局也相应增加了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职能。总体来看,水库管理局地处水库所在地,有系统完整

31、的水库设计、运行和水文资料,有一定的监测与分析力量,有掌握库区实际情况的优势,可以 通过赋予其一定职能,将其打造成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的核心执行机构。建议可通过下述几种模式,来确立水库管理局在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中的地位。 法律法规授权 成立 .口水库管理委员会,由其行使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整治、交通秩序管理、化学危险品监管、工业污染监管、安全监管等与水源保护息息相关的职能,组织参与库区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水库管委会的有关行政管理活动应当接受同级人民政府相应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部门授权 明确水库管理机构的水源地保护职责,在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行使同 级人民政府授予和相

32、关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管理职权。负责集水区范围内水资源保护的规划及其实施工作;编制水库水质保护规划,实施相关工程,监督有关措施的落实;负责集水区范围内有关乡镇开展保护的日常协调工作。 部门派驻 在不改变原有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派驻水库管理机构,代表本部门行使相应的水库水源地管理职能。水库管理机构作为一线管理力量,配合各有关职能部门行使库区管理职责。 联合监管 20 加强水库管理机构、水政执法队伍、环保执法队伍、水库派出所、乡镇等水源地保护一线管理力量建设,建 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水源地联合巡查、执法制度等,建立多部门联合管理水库水源地的执行机制。 .口水库管理机构可承担日

33、常管理、巡查工作,发现违法行为,及时通报有关职能部门,联合采取措施保障水源地安全。 4、环境 保护监督 建设 水源地保护监督评估是保障水源地保护决策贯彻落实的重要制度,也是检验保护成果的主要手段。要真正发挥监督评估的作用,必须建立由权威部门牵头的工作机制。 水库水源地保护属于政府层面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建议建立由同级人大牵头,相关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参与的监督评估体制,并根据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的推进情况,定期开展保护工作的监督评估工作,并将有关结果及时反馈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促进下一步工作的顺利推进。 要建立监督评估工作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议整合环保、水利、卫生以及制水企业水质监测分析力量,统一规

34、范,合理分工,信息共享,数据统一发布。认真做好与新的生 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衔接工作,加快硬件建设,建立自动与人工双平台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密监测频次,规范水质检测,特别 是要规范对供水水质“三致”物质的检测。 5、 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莫干山报等德清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手册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水库水源地保护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使全社会意识到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氛围,让水库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21 4.4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 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 国务院制定了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来解决此项

35、问题。我省根据国务院要求,以及 切实改善 我省 水环境质量 , 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 ” ,制定了 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 在我市制定的 .市碧水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对 .口水库集中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使 水质应达到或优于 类水体。 22 5技术路线与措施 根据 以上分析 ,结合 集中饮用水源地 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 生态修复 措施。总体上 为 河道 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 水环境修复工程 。 5.1河道整治工程 本次河道主要为麦河、 .内河的疏浚、清淤以及两岸堤坝的建设和加固。 麦河长 15200 米 , 河道平均宽度 35 米, 途径 、石桥镇,在石桥镇东部

36、汇入白河,河道整治总面积 532000 。 .内河 长6500 米,河道平均宽度 16 米 ,河道整治总面积 104000 。 5.1.1 河道清淤疏浚 1、清淤原则 ( 1)设计河道清淤要尽量与上下游进、出口河段平顺连接,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坡度,不对河道作过多挖填,不过大改变河道自然纵坡。 ( 2)对河道内部分地段进行截弯取直,疏浚后的河底高程需满足现有桥梁基础的防护。 ( 3)对河道内已有的但未经河道管理部门及防汛部门批注的影响行洪的建筑物予以拆除。 2、清淤方案 ( 1)排水 在河道淤泥外边一侧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使水归槽。用土方堆在槽边形成土埂,使少量的河水通过水 槽排水。在疏掏时分别自上而

37、下或23 自下向上依次清理。 ( 2)清淤疏浚 河道疏掏地段白天、夜晚车辆均可通行。因此需根据淤泥量和施工工期合理安排疏掏施工。该河道沿线没有大的交通道路,且一些路段道路状况较差,不便于运土车辆通行,疏掏效率不高。因此,需考虑增加运输车辆和考虑夜间施工。疏掏河道时,先由机械将河道淤泥砂卵石挖运上岸,再用挖掘机、装载机和汽车配合清运疏掏土方,并在交通方便位置设置倒土场。 在疏掏以及清运淤泥时,要做好清扫保洁工作,并由专人负责。各施工段分别配备工作人员,负责保护沿河已形成的设施,同时在出口铺设 草垫 ,值班并组织路口交通。对每辆运土车须经打扫车轮、车厢后方可放行, 给周边居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38、5.1.2 河道堤坝 加固堤防既可以保证河道的防洪安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加固堤防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加固堤防一般包括护岸工程,防洪通道修复等,采用人工手段提高河道防洪能力,降低洪灾发生时河堤毁坏的几率。 本设计对穿越 中心城区、行政村的麦河、 .内河段 河堤 采用堤防砌筑毛石护坡。其他河段河道若仅进行清障和疏浚,河岸采用自然土坡,则仍易造成河岸冲刷,水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河道,影响河流水质,所 以本次设计对该部分河段进行生态护岸工程设计。 1、 穿越 中心城区 、 行政村 河段护岸工程建设 本设计对该部分河段两岸堤防砌筑毛石护坡。 护坡做法如下(由上到下): 护坡底部素土夯实; 24

39、 梯形 C15 的混凝土垫层; M10 砂浆砌 MU30 块石, M10 的砂浆勾缝,内嵌导流管(毛石护坡一侧为垂直砌筑,河道外侧为斜坡砌筑); 毛石护坡河道一侧砌筑反滤层,采用粗粒石、石屑、土工布分层填筑; 护坡顶部采用 C25 混凝土冒石,冒石外采用 M10 砂浆抹灰。 2、 自然土坡河段生态护岸工程建设 该部分河段沿河建筑物较少,采用生态 式河道护岸工程。 常见的生态河道护岸工程见下图。图 5-1 的断面结构稳定性好,抗冲能力强,但工程量大,造价高,水流条件差,适用人力资源密集,拓宽拆迁量大,道路限制或用地紧张影响较大的村镇局部重要地段 河道。图 5-2 的断面结构采用发达根系植物进行护

40、坡固土,能够增加河岸的稳定性,阻止泥沙进入河道,适用于人类活动影响不大、水流较缓或局部岸坡冲蚀对堤防影响不大,又有拓宽余地的溪道。图 5-3 断面型式与图 5-2 的植物护岸相类似,采用木桩植树加抛石,或抛石植树加梢捆等形式,增加抛石后有利于防止岸坡冲刷。 在对当前生态护岸形 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 当前 实际,建议采用干砌石加草皮生态护岸形式,既能保证护岸强度,又能营造水生生物的生育环境。 25 5-1 矩形护岸示意图 5-2 植被型河岸 示意图 5-3 抛石加植物护岸 示意图 5.2库区生态保护工程 库区水热条件较好,具备开展生态修复的基础条件。从我省已开展的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实践情况来看,

41、对轻、中度水土流失的林地,采取措施封山育林,禁止在封育区内垦植、伐木、采矿、取土、烧碳、挖笋等人为活动,封育区边界设标志,并明确管护责任,落实到人,该措施实施 12 年后,封育区内植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多呈良性发展,林草植被覆盖率大大增加,土壤侵蚀强度下降。 本次设计将下列地类列为封育治理地类:郁闭度 0.5 以上,森林景观基本能满足功能要求的阔叶林、针叶混交林;周边具有更新种源的灌木林地、针叶疏林;郁闭度 0.5 以上,具更新层或乔木层,含一26 定数量阔叶林,立地条件不适宜补植、疏伐等抚育措施的针叶林;集中分布、现状植被生长良好的灌木林以及不适宜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的荒草地。 对国家和省重点公

42、益林区的适宜封禁地类实施全面封禁,全年封禁,严格限制人为干扰和一切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对 县级公益林区的适宜封禁地类开展季节封禁,实行一定限制措施,在普遍封管的基础上,经过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允许进行一些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或改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抚育、更新采伐等森林经营活动。主管部门应按照每个工程区内的森林资源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封护管理技术措施、行政措施及护林公约。此外,要做好防火隔离带的劈抚工作。 在工程区、连片面积较大的主要封禁区的周边明显处,如主要山口、沟口、主要交通路口等树立警示性标志牌。标牌上明确封育范围、封育管理规定或管护公约等。 具体治理措施如下: 1、 大坡度植物覆

43、盖 较差 水域控制带 、缓冲带生态保护和污染负荷削减技术 针对 陡坡 水域控制带 、缓冲带土壤基质不稳定与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利用工程和生物措施进行土壤稳固与改良。构建陡坡湖滨缓冲带生态防护带,并实现其对上缘入库污染物的消纳。该技术包括土工网 +喷草护坡、砼格构 +绿化方式和边坡修整等土壤稳固技术,边坡修整 +草种撒播 +种植灌木模式等,创建稳定可靠的抗浪蚀植被生境。构建陡坡湖滨缓冲带生态屏障带,使湖滨缓冲带岸坡稳定,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 工艺流程 为 “ 土壤稳固与改良 本土高效去污植物筛选 -植物配27 置 ” 。具体如下: ( 1) 通 过坡改梯修缮对陡坡土壤进行加固,利用生物篱

44、等手段改善土壤肥力,为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基质; ( 2) 从当地生态工程常用物种中选择适合陡坡湖滨缓冲带的适生且具高效去污能力的物种; ( 3) 根据生态学原理配置,植被群落动态、截污减污生态效应,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进行科学植物群落配置,如草本群落、灌草群落和乔木 +草本群落。 2、 小坡度植物覆盖较好 水域控制带 、缓冲带生态保护与污染负荷削减技术 根据生态学中物种对资源利用特性差异科学分区配置植物群落,构建生态防护带。利用湖滨缓冲带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对污染物(水体化学需氧量、总 氮和总磷)的吸收、利用与转化,实现其对入库污染物的消减。 工艺流程 为 “ 适生高效去污植物和微生物筛选 人工促

45、进植物恢复 -植物优化配置 ” 。具体如下: ( 1) 选择干流及支流缓坡湖滨缓冲带自然分布的植物(植物群落结构、生长势、耐淹能力、繁殖方式、固土能力等)筛选适宜且高效去污的植物物种; ( 2) 因地制宜实施保土保水工程措施,依据湖滨缓冲带地形,实施反坡梯田整地,包括修建挡土墙、反坡向坡面整理、开挖简易保土保水沟槽,或小型排水沟渠等措施。 ( 3) 确定缓坡生态防护带适宜宽度,优化配置筛选植物物种,分区构建缓坡湖滨缓冲带 生态防护带, 较大 高程实施乔灌草综合配置或 单一灌木或草本植物群落, 邻水位置 实施耐水淹挺水植物、浮水植28 物以及沉水植物群落配置。 3、 水域控制带 与缓冲带的恢复和

46、维持 水域控制带 和缓冲带内 圈 为禁止开发区,需要拆除不合理占用湖岸的建筑物、清理湖岸垃圾、退田还湿、退房还湿、退渔还湿等工程。全面拆除库区水域内的围网围栏,取缔现有围网养殖 , 禁止围湖造田、围湖养殖等缩小湖泊水面的行为。 在此范围内的林地,根据林地治理和现状,安排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在此范围内已经搬迁转移的建设用地,人工营造生态林;在未搬迁的村庄、道路 、水利设施周边营造防护林带;在此范围内的灌丛地、难利用的裸岩地和土壤贫瘠的山地,开展封山育林。 5.3水环境修复工程 第一污水处理厂 处理后的尾水经杨寨村西侧马沟灌区干渠 排至 茫茫沟水库,余水最终进入麦河 ,本 方案 将 对该

47、段 茫茫沟水库、 麦河进行设计,确保水环境质量的稳定。 5.3.1 茫茫沟水库改造工程 茫茫沟水库属于类小型水库,库容 52 万立方米,设计将该水库改造为氧化塘,污水厂尾水 流经茫茫沟水库后 进行灌溉 或进入麦河。 氧化塘 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 污水 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 有机污染物 。 设计将茫茫沟水库修整分隔为三部分,并增加曝气设施,在氧化塘内种植 水生植物、养鱼、鸭等形成多条食物链。其中,不仅有 分解29 者 生物即细

48、菌和真菌,生产者生物即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还有消费者生物,如鱼、鸭、野生水禽等,三者分工协作,对污水中的 污染物进行更有效地处理与利用。如果在各 营养级 之间保持适宜的数量比和能量比,就可建立良好多生态平衡系统。污水进入这种稳定塘其中的有机污染物不仅被细菌和真菌降解净化,而其降解的最终产物,一些无机化合物作为碳源,氮源和磷源,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参与到 食物网 中的新陈代谢过程,并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逐级迁移转化,最后转变成水生 植物 、鱼等产物,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茫茫沟水库出水向南在庙底村处汇入麦河,需修建沟渠或管道1200 米。 5.3.3 麦河水环境修复工程 污水厂尾水经茫茫沟水

49、库后汇入麦河,需要对该段进行生态 环境修复,利用人工以及自然水体自净的能力,使水环境保持稳定。 根据环境工程学报在 2007 年 2 月发表的潜水丁坝在湖滨带生态恢复中的应用中 ,潜水丁坝与水生植物种植组合技术可起到促进泥沙沉积、降低侵蚀、捕获蓝藻的作用 , 进一 步促进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 , 增加湖滨带的生物多样性。该组合技术加快了湖滨带生态恢复的步伐 ,有助于营造一种健康 、 稳定 、 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系统 , 将会较大地提高湖滨带的生态和景观价值 。 潜水丁坝的工程结构设计参照了国内外有关设计准则, 对污水厂尾水汇入麦河断至下游 1500 米范围内的区域进行生态恢复, 共构筑 20 道潜水丁坝 , 组成丁坝群。 根据潜水丁坝之间距离通常为丁坝长度的 2 3 倍的设计准则,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方案计划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