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84075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限时 50 分钟,满分 100 分 ) 第 卷 (选择题 48 分 )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面对油、煤、粮、木产业集中负向拉动的严峻挑战, H 省一方面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吸引人才,推行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健全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和分红奖励等激励政策。实施这些举措的经济学依据是 导学号 60922785 ( B ) 培育增长新动能可形成发展新优势 缩小 收入差距能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 科技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调整分配

2、关系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 A B C D 解析 题中,该省吸引人才,推行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健全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和分红奖励等激励政策。实施这些举措的经济学依据是调整分配关系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培育增长新动能可形成发展新优势, 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缩小收入差距,排除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错误。故选 B。 2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 ,惟创新者胜。国家将更注重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薪酬向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和作出突出业绩的科研人员倾斜。经单位同意,还可以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甚至可以离岗从

3、事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此项制度改革旨在 导学号 60922786 ( B ) 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缩小收入差距 维护科研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积极性 彰显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 A B C D 解析 国家将更注重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薪酬向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和作出突出业绩的科研人员倾斜。此项制度改革旨在维护科研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积极性,彰显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项符合题意;此项改革主要是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不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4、,也不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B。 3全面实现小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深化分配体制改革。首先要深化收入 分配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下符合这一要求的措施有 导学号 60922787 ( A ) 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公平就业,提高中低收入劳动者的劳动性收入 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A B C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准确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初次分配主要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

5、如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报酬,土 地所有者得到地租,个人投资理财所得收入等都属于初次分配范畴。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它是国家行为,不是个人行为。由此可见,选项 属于初次分配,符合题意;选项 属于再分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 4从 2017 年 12 月 1 日起,北京、天津、山西、山东等 9 省进行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由征收水资源费改为征收水资源税。主要是超计划或超定额用水加征税收,对高尔夫、洗浴等特种行业增加税收,一般工商业企业 和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用水负担不会增加。这是为了导

6、学号 60922788 ( C ) 发挥税收杠杆调节作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发挥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调节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利用税收的固定性特征,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 鼓励社会各行各业节约用水,有效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A B C D 解析 对超计划或超定额用水加征税收,对高尔夫、洗浴等特种行业增加税收,这是为了发挥税收杠杆调节作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正确;材料中的举措与促进国民经济 平稳运行无关, 不选;材料中的举措并不是为了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 不选;由征收水资源费改为征收水资源税,并采取差异化的征收办法,这是为了鼓励社会各行各业节约用水,有效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7、, 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C。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应该 导学号 60922789 ( C ) 最大限度地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水平 充分发挥财政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 坚持以国有经济为农村经济的主体 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 A B C D 解析 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应该充分发挥财政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 两项符合题意;价值决定价格,市场形成价格,农产品价格不能随意提高, 项观点错误;农村经济以集体经济为主体,

8、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C。 6十九大报告将 “ 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 列为 “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 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其中对新安江流域转移支付规模已达 5 6 亿元。这 导学号 60922790 ( C ) 体现了财政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社会公平 A B C D 解析 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并不体现财政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不选;中央财政对新安江流域转移支付规模已达 5 6 亿元,这

9、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正确;中央财政对生 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这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正确;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与促进社会公平无关, 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C。 7 2017 年 8 月 31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家财政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下列措施中对应正确的是 导学号 60923102 ( B ) 经济增长滞缓时 扩张性财政政策 发行国债,刺激社会总需求 经济增长滞缓时 扩张性货币政策 增 加支出,减少税收 经济发展过热时 紧缩性

10、财政政策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经济发展过热时 紧缩性财政政策 增加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 A B C D 解析 选项错误, “ 增加支出,减少税收 ” 属于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 选项错误, “ 增加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 ” 属于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政策。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运行,当经济增长滞缓时,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方式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当经济发展过热时,应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从而抑制 总需求,稳定物价;故 入选。选 B。 8下表是某家庭 2017 年上半年收入和支出情况。依据表中信息,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 609231

11、03 ( C ) 收入来源 工资收入 小卖部收入 股票收益 房屋出租 存款利息 数额 45 000 元 35 000 元 5 000 元 10 000 元 2 000 元 支出项目 衣 食 行 子女读书 购买国债 旅游、看演出 数额 5 800 元 15 000 元 5 200 元 6 000 元 10 000 元 4 000 元 家庭发展资料和享 受资料消费是 1 万元 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是 0 6 该家庭的按劳分配收入是 4 5 万元 该家庭的财产性收入是 1 7 万元 A B C D 解析 通过图中的表格可以知道,该家庭的子女读书消费为 6 000 元,旅游、看演出为 4 000 元,该

12、家庭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是 1 万元, 正确;该家庭的股票收益和房屋出租收入、存款利息收入总共 1 7 万,是财产性收入, 正确,选 C;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 150005800 15000 5200 6000 4000 0 416,故 错误,由材料提供的信息无法判断该家庭的工资收入是否是按劳分配收入,故 不选。 9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骨干的前瞻性的激励机制,使企业高级人才可以在一定期限内 (通常 10 年 ),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当股票价格上涨,激励对象将获得更多收益。对企业而言,利用这种激励方式可以 导学号 60923104( B ) 从根本上弥补传统薪

13、酬分配形式的不足 使经营者和股东利益保持一致,防范投资风险 更好地吸引高层次人才,发挥其创造力和积极性 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让创造财 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A B C D 解析 股票期权并不能从根本上弥补传统薪酬分配形式的不足,故排除 ;作为一种激励方式,也不能防范投资风险,故排除 。 符合题意且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B。 10作为全国首批 “ 海绵城市 ” 的试点城市,武汉市计划投资 162 9 亿元打造两个 “ 海绵城市 ” 示范区。所需资金除了依靠财政资金及银行政策性长期贷款外,还将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来筹措。采用上述模式筹措建设资金旨在 导学号 60923105 ( D ) 充分

14、利用社会资金,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降低政府投资风险,转移政府管理责任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A B C D 解析 题干设问中的 “ 旨在 ” 二字是表示主观目的,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主要目的在于筹措建设资金,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拓宽社会资金投资领域,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故 正确。采用合作方式筹措资金可以让社会力量分担资金风险,但政府管理责任不能转移和推卸, 不正确。该模式对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能会产生 一定积极影响,但这并非其主观目的,且并不能 “ 确保 ” 财政收支平衡, 不符合题意。 11 2017

15、年的财政工作致力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下列属于合理财政措施的有 导学号 60923106 ( B ) 加大公共财政支出 增加投资 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 下调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 企业税负减轻 生产扩大 经济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投资增加 刺激经济增长 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 消费扩大 经济发展 A B C D 解析 试题要求选择的是财政措施,并且要能促进经济发展, 属于货币政策,首先排除;能够减轻企业税负的是上调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而非下调, 排除。 既属于合理的财政措施,又前后衔接正确,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入选

16、。 12衡量一种经济政策和行为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在一种变革中, 获益者得到的利益足以弥补利益受损失者的损失;它要求一项经济政策能够从长远提高全社会的效率。下列事项中,符合这一标准的是 导学号 60923107 ( D ) 国家完善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得税制, 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加,但高收入者缴税增加 市政府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政府收入减少,但社会公益事业得到更好发展 国家扩大营改增范围,部分税收收入有所减少,但有利于相关企业的发展 某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近期利润可能减少,但劳动者收入可能提高 A B C D 解析 从材料中 “ 要求一项经济政策能够从长远提高全社会的效率 ” 可知, 符合题意;

17、说法错误,个人所得税属于再次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排除; 说法错误,市政府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会导致政府支出增加而非收入减少,排除。 第 卷 (非选择题 52 分 ) 二、非选择题 (52 分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 导学号 60922791 自 2017 年 7 月 1 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中医药的财政支持,建立完善中医机构科技创新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提高了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推动了中医药振兴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所采

18、取的举措在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的作用。 (12 分 ) 答 案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作用,加大对中医药的财政支持力度可以为中医药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6 分 ) 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助于调动中医药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6 分 )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 “ 收入与分配 ” 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所采取的举措在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的作用。要认真阅读材料,看国家在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所采取的举措,可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作用,说明加大对中医药的财政支持力度可以为中医药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有助于调动中医药从业者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推动中

19、医药的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 分 )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振兴实体经济必须振兴实体企业。针对实体企业特别是制造业负担较重的情况, 2017 年,我国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财税制度改革为重点,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方面做了许多文章:进一步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试点,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将部分行业增值税税率由 17%归并为 13%;下大力气取消地方政府行政性收费和各种名目的基金;将 “ 五险一金 ” 为主的人工成本降低 10 个百分点,养老金缺口通过提高央企收益上缴比例 和国资划拨社保账户补足。这些举措使实体企业感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温度。 导学号 60

20、923108 结合材料 ,运用财政与税收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使实体企业感受到改革发展温度的。 (16 分 ) 答案 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调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让利于企业,通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 (4 分 ) 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养老金缺口通过提高央企收益上缴比例和国资划拨社保账户补足。 (4 分 ) 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 分 ) 发挥增值税作用,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推进营改增,降低增值税税率,减轻企业负担。 (4 分 ) 解析 本题答题范围经济生活,知识限定

21、:财政与税收的知识,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使实体企业感受到改革发展温度的。材料 “ 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方面做了许多文章 ” 表明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调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让利于企业;“ 养老金缺口通过提高央企收益上缴比例和国资划拨社保账户补足 ” 发挥了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由材料内容可看出,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降费,降低 企业成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推进营改增,发挥增值税作用,减轻企业负担。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 )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消除贫困,实施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

22、发展的重要任务。 导学号 60923109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然而目前我国仍有 7 000 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除京津沪 3 个直辖市外,其余28 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全国还有 20 多万人用不 上电,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还有 7 7 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不通沥青 (水泥 )路的自然村有 33 万个。专家分析认为,因病因灾致贫、缺乏资金、缺少文化是贫困人口长期不能脱贫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 目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民生保障相对滞后、收入差距拉大、消

23、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依然存在。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这就要求增加民生保障投入,促进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 活知识,说明国家应该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10 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增加民生保障投入的意义,并从分配的角度为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建议。 (14 分 ) 答案 (1)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2 分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解决因病因灾致贫的问题; (2 分 ) 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投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24、建设。 (2 分 ) 完善农村信贷政策,加大对贫困农民脱贫的资金支持力度。 (2 分 ) 提高贫困农民的文化素质,加强对贫困农民的技术培训。(2 分 ) (2)意义: 扩大消费,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分 ) 促进相关产业和业态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2 分 ) 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保障。(2 分 )建议: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 (2 分 )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2 分 )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2 分 )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2 分 )

25、 解析 第 (1)问,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经济生活;行为主体:国家;命题指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其次依据 教材,结合材料中贫困地区存在的水、电、路等问题可以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发挥财政的作用角度分析;结合专家分析中 “ 因病因灾致贫、缺乏资金、缺少文化是贫困人口长期不能脱贫的重要原因 ” ,可分别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信贷政策,加大资金支持,提高贫困农民的文化素质等角度思考作答。第 (2)问,包含两小问,解答第一小问,考生要依据材料中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要求,从人民,经济结构,社会三方面阐释增加民生保障投入的意义。解答第二小问,考生要围绕 “ 缩小收入差距 ” 的题眼,调动收入分配制度的知识,从分配格局的完善, 初次分配,再分配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