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ppt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84455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8.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亚和印度,考点: 1.南亚次大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 2.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3.南亚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4.南亚的人口问题。 5.印度的工农业类型及分布。 6.印度主要的自然灾害。,南亚位置,60E,97E,80E,90E,10N,2326N,30N,1.经纬度位置:10N-35N,60E-97E大部分位于,热带和北温带,一、南亚位置和范围,北回归线和80 E穿过中部,阿 拉 伯 海,孟 加 拉 湾,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把南亚和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其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但面积小于洲,故称次大陆。又称印巴次大陆、印度次大陆。,为什么南亚被称为南亚次大陆?,2.海陆位置

2、,(陆地上五个国家),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 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一山一海一湾之间,思 考,南亚次大陆,南亚次大陆:范围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等五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岛国不在其内。,喜马拉雅山脉以南亚欧大陆的南延部分。,南亚,南亚位于大陆的部分。,地处印度洋板块,北部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板块位置:,(注意:为亚欧大陆的一部分,但是属于印度洋板块),4、范围,南亚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包括南亚次大陆及岛屿,内陆国:尼泊尔、不丹(均与中国相邻)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

3、与我国相邻)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一)地形,1、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 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沿海是东、西高止山 2、地势特征: 北部地表崎岖,起伏大; 中部地势平坦; 南部高原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二、自然区域特征,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一部分。北高南低,垂直变化明显。山势由海拔7000米陡降至300米,山地的垂直变化明显。高山上冰雪覆盖,山脚下河谷一带为片热带风光。居民的农事活动多集中在暖湿的河谷平原一带。,中部平原:主要是由印度河、恒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平原西起阿拉伯海沿岸,略成弧形向东延伸,直到孟加拉湾沿岸。平原面积广阔,是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

4、拉国的主要农业区。,南部高原: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和缓的古老高原,东西高止山沿海一带有狭窄的平原,高原上的土地肥沃,光照和热量适宜种植棉花。高原东北部还有丰富的煤、铁、锰、铝土和云母等矿产资源。,孟买,(二)气候,1、主要类型与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中部和南部) 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高原山地气候:北部高山北部喜马拉雅山脉、西北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东北部的山地。,想一想,从纬度位置看,南亚大部分地区应属于热带以及亚热带气候,但实际上南亚地区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偏高,热带气候占了大部分面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由于南亚北部有高大的山脉屏障,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所

5、以气温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偏高。,亚 洲,北回归线,赤道,南亚一月季风,每年10月到次年5月,亚欧大陆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南亚地区偏转成 风,为旱季。成因是 。,东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季风气候成因,1月份:东北季风冷干,2、热带季风气候典型,亚 洲,北回归线,赤道,每年6月到9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赤道以南的 风越过赤道偏转成南亚的 风,降水丰富,为雨季。 成因是 。,东南信,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 南 信 风,南亚七月季风,7月份:西南季风湿热,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旱季,雨季,(2)热带季风气候特征,雨季:,每年69月,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吹

6、西南风,洋流自西向东流即顺时针,旱季:,吹东北风,洋流自东向西流即逆时针,夏季,顺时针方向 (向东),北印度洋海区,冬季,逆时针方向 (向西),北印度洋海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我来探究,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凉季:10月次年2月,热季:,3月-5月,探讨?,成因:,从时间上看,处在干季的后期,雨季来临之前,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迅速升高,从地形上分析,北面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冷暖气流南北交换,阻挡印度半岛热量向北扩散,气温越来越高。形成半岛上特有的热季,为什么5月份是南亚的最热月?,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西南季风 年际变化大,早到迟退 持续长,势力强,迟到早退 持续短

7、,势力弱,降水多,洪涝,降水少,干旱,解决方式:兴修水利设施,2、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表现:旱季是10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在6月至9月,旱季后期(3至5月),气温迅速升高,半岛内部可达45以上;天气炎热程度远甚于中南半岛。此外,西南季风对南亚影响的强度和广度亦大于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区。,思考:为什么南亚热带的范围分布纬度偏高?,成因:,3、热带沙漠气候,特征: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塔尔沙漠(印度沙漠)成因: 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夏季风西南风无法到达; 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西北部地区,自然原因: 冬季受副高控制,干燥少雨

8、; 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人为原因: 古代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物保护,蒸发强烈,加剧干旱。,3、热带沙漠气候,特征: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塔尔沙漠(印度沙漠)成因:,南亚的气候,北部山地,高山气候,地势高峻!,4、南亚降水时空分布及成因,(1)时间分布: 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很大。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特别是3至5月份,气候干热,气温可达40以上。南亚各地的降水量相差很大。,(2)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自然带上也有显著的差异:,东部为热带季雨林,中部地区为热带草原,西北部为热带荒漠。,、德干高原西

9、侧的降水为什么多于东侧?,西南季风丰富的水汽 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西侧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乞拉朋齐为什么降水丰富?,地形影响降水,乞拉朋齐世界“雨极”,,原因:(1)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水汽充沛;(2)当地离海近,水汽消耗少。(3)北部山地高大,位于山脉迎风坡多地形雨;,乞拉朋齐东、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仅南面向孟加拉湾开口,地形如同漏斗状谷地,夏季南面的季风涌入,(尤其北面)山地挡住了西南季风由海洋吹来的湿热气流,使饱含水汽的气流被迫上升,凝结而形成大量的地形雨。,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发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南麓,流向东南,流经印度、孟加拉国,下

10、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侧,在我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印、孟,汇入恒河下游,流入孟加拉湾 。,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叫狮泉河)冈底斯山,向西南流经南亚西部的干旱地区(塔尔沙漠)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的灌溉水源。,(三)河流,三大河流,狮泉河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塔尔沙漠)主要在巴基斯坦,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流入孟加拉湾,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中、印、孟,注入孟加拉湾,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雨水与冰雪融水补给,流量

11、变化较大,原因:,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强弱和气温高低变化影响,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恒河是南亚最长、流域最广的河流。在印度与孟加拉国境内。印度人视为“圣河”。源头的甘戈特里冰川和沿途的啥德瓦、阿拉哈巴德、瓦拉纳西等河畔城市,被印度教徒视为圣地。全长2580公里。流域面积90.5万平方公里。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最远的支流上源在中国西藏境内。西南流入印度,至德夫普拉亚格附近,与阿拉克南达河相汇合,始称恒河。在哈尔德瓦穿过西瓦利克山脉,进入平原,转为东南流向,至阿拉哈巴德与亚穆纳河汇合后,河身蜿曲,东流入孟加拉国境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会合

12、,组成河口三角洲,向东流入孟加拉湾,进入印度洋。沿途有大量支流汇入。下游水网运河密布,是一个大的农业生产地区,有水稻、小麦、玉米、黄麻、甘蔗等。东距孟加拉国17公里处建有法拉卡水坝。哈尔德瓦以下可通航。,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三、南亚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数量,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有三个国家人口过亿。,三大宗教,佛教为主: 印度教为主: 伊斯兰教为主:,斯里兰卡 印度、尼泊尔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2、南亚的宗教,3、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四、南亚的自然灾害,1、地质灾害严重:地震、滑坡、泥石流,1988年8月20日:印度北部比哈

13、尔邦发生里氏6.6级地震,造成至少1450人死亡。 1991年10月19日:印度北部发生烈度7.0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2000人丧生。 1993年9月30日: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拉杜尔发生烈度6.0级地震,导致1万人死亡,数千人受伤。 1997年5月22日:中央邦的贾巴尔普尔发生地震,43人死亡,1000人受伤。 1999年4月23日:地处北方邦喜马拉雅山的杰莫利发生里氏6.8级地震,110人死亡,300人受伤。 2001年1月26日: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发生里氏7.9级地震 2005年10月8日: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里氏7.6级地震,死者逾8.6万人,2、旱涝灾害频发,3、孟加拉国多受热带风暴

14、、飓风袭击,2007年11月15日,热带风暴“锡德”侵袭孟加拉国南部,将电线刮断,把树木连根拔起,大量房屋吹倒,造成1000多人死亡,50多万人被迫流离失所。 1991年的飓风夺去了14万人的生命。,分析恒河三角洲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地形:平原,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夏秋多飓风活动; 水文: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河流经入海,水网密布;79月的雨季,孟加拉湾潮水上涨,多风暴潮; 植被: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弱。,世界文明古国印度,一、印度概况,1、地理位置: 10N30N,70E 90E 2、地形与河流:北部喜马拉

15、雅山地、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 3、气候:热带季风为主,北部为高山气候,位于德干高原背风坡,较为干燥,低湿的恒河三角洲经常洪水泛滥,干燥的塔尔沙漠,迎风坡雨量充沛,东部和半岛沿海降水丰富,半岛西部降水少,西北最少。,印度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世界“雨极”,,4、世界文明古国(1)历史文化印度是著名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印度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发展了农业,建造了城市,创造了优美的诗歌、舞蹈,宏伟的建筑和佛教塑像雕刻艺术等灿烂的文化。,泰 姬 陵,青春、光荣和财富全都在时间的流水里逝去但愿这泰姬陵熠熠生光像是时间面颊上的一滴泪水。,泰戈尔,纱丽印度妇女

16、传统服装,(2)民族、宗教与语言,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印度斯坦族(46%),印地语为国语,与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印度的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白色人种,5、人口压力大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很快,2001年已达到1027亿,成为继中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人口越过10亿的国家。据统计,2006年印度人口达11298亿,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的167。印度目前正在实行小家庭计划,即鼓励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组成3人小家庭。,南亚最大国家, 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人口已超过12亿),未来的人口第一大国,印度人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联

17、合国粮食组织推算,到204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两大压力: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较快,1、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良好的水热条件为多种作物的种植奠定了基础。 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占全国士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属世界上农业大国之一。 水源充足,印度丰富的降水和恒河等河流为农业灌溉提供丰富的水源。 、 土壤肥沃,德干高原西北部有一片由火山岩风化发育而成的黑土区,适宜棉花生长,为印度产棉花最多的地方。西部沿岸的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人口大国,劳动力充足 印度是世界文明

18、古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二、农业生产,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印度的稻米、小麦、棉花、黄麻、茶叶等农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棉花、黄麻、茶叶等为重要的出口物资。依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区域差异,印度的农业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印度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3.印度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印度农业主要面临问题是: 水旱灾害频繁:季风的不稳定性:西南季风来得晚,或去得早或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或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水灾。 为解决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在水源充足的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兴

19、修水利灌溉系统;而在南部降水不足、水源缺乏的高原地区,则主要修建大量的贮水池等来缓解旱情。(防治措施),粮食不足:印度的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为解决粮食不足,印度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了“绿色革命”,即推广了先进的耕作方式和培育良种,并且增加兴修水利、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以增加粮食产量。同时,正在实行小家庭计划,即鼓励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组成3人小家庭。,农业改革绿色革命:背景:人口过多,旱涝频繁,农业不稳定核心:推 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变旱地为水田,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和高产良种效果: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在正常年份可自给。人口增长过快,增产的粮食基本被增长的人口消

20、耗掉,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少。白色革命:20世纪80年代,提高牛奶产量,增加国民营养,改善国民体质。 (乳畜业)蓝色革命:开发江、河、湖、海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其目的是增加鱼类捕捞量,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外汇收入。,三、农业生产,1、三大有利条件,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经济作物:棉花、茶、黄麻,2、主要作物,绿色革命 蓝色革命 白色革命,粮食产量,水产业,乳畜业,3、农业革命,、推广先进的耕作方式和培育良种,、兴修水利;加大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以增加粮食产量,东水西调、北水南调和在河流干流修建水库,1.主要矿产及分布 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

21、东北部(图),储量都很丰富。,三、迅速发展的民族工业,2.主要工业部门与工业区,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加尔各答为中心,以麻纺织、钢铁工业为主; 西部沿海以孟买为中心,以棉纺织工业为主; 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以高新产业为主。,独立前,以采矿业和纺织业为主。,近年来,印度还发展了初具规模的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而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以班加罗尔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区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新兴工业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印度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突出。如班加罗尔是印度的新兴工业中心,那里大学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

22、和谐,交通便利,政策优越。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还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够掌握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之一;共建有5个核电站,并将核技术应用于国防建设。,新兴工业,3.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合作探究:,近年来印度的新兴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其中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尤为引人瞩目。思考: 班加罗尔工业区形成的区位优势有哪些?,1、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 2、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 3、国家政策支持 4、注重相关人才的教育培养 5、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环境,教育,政策和投入,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铁路交通中心。东南的

23、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 加尔各答:是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印度第一大城市和第二大海港。 孟买:是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也是印度第二大城 市和第一大海港。附近(德干高原西北部)是主要棉花产区。 班加罗尔:高新技术产业区,四、主要城市,泰姬陵,穆莫泰姬玛哈尔,泰姬陵的主人公,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于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由殿堂、钟楼、尖塔、水

24、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的经典杰作之一,被誉为“完美建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誉。,巴基斯坦,一、古文明发祥地,人口超亿 二、伊斯兰教为国教 三、地形西北为山地、高原,东南为印度河平原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狮泉河) 四、气候干旱少雨,多热带草原和沙漠 五、城市伊斯兰堡:首都卡拉奇:最大城市,笔记:南亚的“十个三大”,火药桶之争,由于历史问题,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一直是印、巴两国争夺的焦点。几十年来,围绕克什米尔,两国大小战争共发生过三次,冷战更是几乎从未停止过。印控克什米尔区穆斯林不断制造的暴

25、力活动一直是印度政府的心病。印巴对抗、军备竞赛,使得两国军费开资居高不下,同样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又称喀什米尔,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亚北部的交界处)的一个地区,曾为英属印度的一个邦。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控制。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全境多山,大部地区海拔在米以上。北有喀喇昆仑山,境内山高水深.南北气候差异很大,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气温自南而北递降,矿藏有煤;多矿泉和温泉。森林占总面积八分之一。农业地区,产稻米、玉米、小麦、油菜籽、苹果。畜牧业以养羊和牛为主,所产羊毛世

26、界闻名,牦牛是山区重要交通工具。 巴基斯坦控制区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印度控制区。 克什米尔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聚集地,并拥有众多穆斯林、印度教教徒以及佛教教徒,印巴冲突,印度和巴基斯坦原属一个国家,1757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7年英国撤出印度时,把它分割为四块(印度、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分属两个国家。按照印巴分治方案的宗教归属原则,克什米尔应归巴基斯坦,但英国殖民者故意把它划为未定区,企图利用克什米尔来制造印、巴之间的矛盾,以维持英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克什米尔人烟稀少,自然祥和,层峦叠嶂,素有“天堂”的美称。但它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决定了其多舛的命运。克

27、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北端,印度河与喜马拉雅山脉斜贯其间,南临印度,西接巴基斯坦,北部与阿富汗相连,东北部与我国新疆、西藏接壤。总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通往南亚的重要门户,是飞往西欧航班的必经之地。也是俄罗斯南下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克什米尔印巴难解的死结,1947年8月,印、巴分治,宣布独立,信奉伊斯兰教的居民集中地为巴基斯坦,信奉印度教的居民集中地为印度,然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没有解决,印、巴两国为此发生武装冲突,1949年,在联合国调停下划分了停火线,此后,双方各控制一部分地区。即便如此,克什米尔地区印、巴还是争个没完,自1947年印、巴分治后,双方围绕克什米尔归

28、属之争持续了50多年,并为此爆发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两国武装冲突持续不断。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47年印巴分治初期双方就争夺激烈。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就公开指出:“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能在南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重要位置。”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理阿里汗更直言:“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印度取走这顶帽子,我们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由于双方固有的矛盾难以消除,战略上的利害关系难以调和,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已成了南亚局势紧张和动荡的主要根源。,(1)图中季风A的风向是:_ 季风B的风向是_(2分) (2)图中季风A和季风B,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_

29、,这类季风在_(地区)最为典型(4分) (3)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沛,特别有利于粮食作物中_的生长。由于季风的强弱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_灾害频繁,对该作物的生长威胁很大。(2分),西南风,东南风,B,东亚,水稻,旱涝,精例讲解读亚洲7月季风图,回答(8分) (江苏高考),(2011年全国卷36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 u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36分),(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

30、分),(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 );,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2分),(2分),(2分),(2分),(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海拔低于200米);,(2分),(2分),

31、(2分),(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 u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36分),水量丰,便于浸沤黄麻。,水网密,水量丰,(水流平缓)便于运输;,水量丰,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2分),(2分),(2分),(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 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32、,工业基础好, 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2分),(4分),(4分),(4分),典型题例,例题1:图4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2分),答案: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6分),答案:A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的降水。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对A高原的影响大于B高原。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3)简述A 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 部门的主要差异。(8分),答案: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猛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工业部门差异: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B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主。,(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答案: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迅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