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传承传统的内容与方法.ppt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90565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传承传统的内容与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传承传统的内容与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传承传统的内容与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传承传统的内容与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传承传统的内容与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传承传统的 内容与方法,程方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内容,导语:缺失文化传统的发展是最严重的迷失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教育的方法具有原创精神 如何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 结语:传统是根,根深叶茂,导语: 缺失文化传统的发展是最严重的迷失,在中小学的文化教育中缺少传统内涵,我们做的将不是“中国梦”,未来的中国人也难成为“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中国不少青年一代(官员后备军)的崇洋媚外,缺少自信,问题全在学校和社会的引导,中国的国际地位来自于自尊,而非暴发户式的张狂 文化的丧失仅需50年:台湾1895-1945,文化和尊严已经丢失;越南的悲哀;黑人的“根”

2、100年的回顾与教训,应有危机感,恶补可能都来不及如今教汉字教到全世界,中国人自己却不明白中国字,韩国、日本更珍重(2000汉字;中国当代常用汉字70%日本创)传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中国的中国人,应首先知晓中国文化,中国的学校才能继续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中坚,其中校长和教师的责任使命重大 学子、社会与国民的自信、自觉、自强要有自知为基 非洲裔中医,坚守医德,在红河培训3000乡村医生,献出儿子,令国人汗颜教师与成人社会应是文化方面的精英与引领者学子的榜样,应能以一己的学识、魅力引领学界和社会理智地把握历史与现代和未来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复兴、传承与弘扬要从学校教育开始,中小学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和

3、弘扬文化,传统的蒙学、小学和大学,传说中的夏商周开始有文字、学校,并有层次,此前? 蒙学胎教开始0-7或8岁,语言和基本行为习惯,很重要! 小学7或8岁-15岁,成人,文字加礼仪。到汉朝独尊儒术,开始有细致的分化,班固汉书艺文志“小学”主要是文字之学,同级别的“孝经”是小学阶段的道德习惯教育,包括管子弟子职等,隋书经籍志四库分类初步形成,加佛道经典。到朱熹理学集大成,更重视基础,专门编“小学”集合古今道德行为规范,仍以先秦传统为主。 大学15岁以后,学习各类专业、哲学、探究未知领域。名称繁多:太学、国子学、四门学、算学、律学、书学、道学、医学、鸿都门学(艺术)、书院、崇文馆、弘文馆、崇玄学、同

4、文馆等,有官学、私学,体制内外之别,“国学”内涵:,*传统的经史子集,汉代已经确立,有不断丰富、充实和拓展。 *明清对比“西学”,有“中学”含义,在国外称“中国学”,在中国应涵盖“中国传统文化”清末章炳麟等人曾专用。陈垣等一生奋斗并鼓励将中国学优势夺回中国。 *中国国家提倡的学问,national有行政等级和价值输出意味。 *在新中国格局中有更广大的包容:伊斯兰教文化、藏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科技文化等,也包括中国的文革、改革开放和发展历史经验等。 *国学应有分类、分层,包括本土性、民族性、地方性等更为细化、生活化的内容,更倾向精神和文化,教育的传统是一面镜子,中国教育的发展不能缺少

5、中国教育史这面镜子!,有文字的历史最短,3500-7000年 有文字记载的传说历史有7000左右(丝绸、茶、灰陶、彩陶、红陶) 有考古发现的人类历史有200万年 人类和动物有语言的历史有600万年,教育发挥作用在语言产生,甚至在此之前就存在。 而今天的教育主要依赖文字,其效果自然不理想。 任何教育的改革都需要认真、深入的反思,目的是更好地把握本质和关键。人类对可资借鉴的历史还应重新认识。 从“三个面向”解读立足、自我、历史和根本,“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须有中国的传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三字经、千字文可以包括的 所有纯正的 中国人都应有中国传统文

6、化的素养,而不仅仅是文史政老师的专利! 书法家协会提倡增加“书法老师”编制,显然对传统、对现实均不甚了解,在未来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会有乱象丛生,原因就是对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基本不了解。张之洞书目答问、纪晓岚四库提要可帮我们大开眼界 经史子集;还有多民族的文化朦胧的理性之光,还有更多“医经”、“算经”、“相马经”等,互证,融通。各领域、各行业均以德艺双馨为标准。崇尚独立、求真、有标新立异的创造性;包括道-哲学;法-科学;技艺-经验多个层次; 传统文化=儒家?更广阔,各行各业的生活,经过验证的对真善美的认识与体验的记录和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值得我们自己和全人类借鉴的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包

7、括以下几十个方面:,1、哲学与美学:道、易、阴阳、五行、仁、中庸、无为、和、通、诚、气、器、理、化、宜等重要概念,提倡和而不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探索人性善恶(性善、性恶、性三品等理论并存,并对各类社会治理和教育产生影响)、长于整体或系统思维、阴阳博弈为统一整体、探索对变化的适应等,自先秦就有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且有源源不断的各类继承与创新; 2、道德、法律与制度:道德法律与礼仪规范并重互补、礼免其前刑禁其后、 提倡道德实践、以身作则、具有民主传统,提倡仁义、诚信、守法、廉政、公正、公平、礼貌、伦理,有监督监察机制、巡抚制度、私访传统,有法学及其教育的传统,注重法学高级人

8、才的培养(官学中有律学,科举考明法),对暴政(秦、隋等朝末期)和治世(汉武帝、唐太宗、清康熙乾隆时代)进行总结(有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等;,3、文化与宗教: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化”(产生影响、深入人心)的作用,提倡三教融合、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注重对外来宗教的学习及其中国化的改造、多宗教相安共营社会平安、宽容和鼓励文化的多样性(地方性、民族性等)、注重对民众民俗的影响,注重宗教对自主性、善行的激励与开发; 4、科学与数学:提倡求实和实用、注重实验(如炼丹、冶铁、医药等)和实录(如医学的验方、诸多行业的秘传技巧)、使用直观位制计算及其工具(算筹、算盘)、具有质疑问难的

9、科学传统精神、构建中国逻辑(综合墨子、佛教因明、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学及逻辑的资源丰富自身)、促进各行业的众多发现(各类发明、创新)、多种方式和体制并存互补(如数学兼有二进制、十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等),数学教育发达,有系统的算经和官方算学,以及科举考试的“明算科”,著名的数学家人才辈出; 5、农林牧副渔各业:重农思想、讲究轮耕、休耕,长于蚕桑、茶叶和各种农作物,原产和引进多种粮食产品、菜果等并注意改良、水土特质与种养植的关系、动物驯化与品种改良、注重环境保护,且有相应的专业研究和教科书,农谚等经验的积累准确且实用;,6、医学与预防、养生:注重辨证医治、强调人自身的协调能力和抵抗力、提倡积极

10、预防、针灸、经络、与体育和饮食等结合,看重心理、情绪等作用的影响,积极推进家庭医学和大众医学、设立各级医学和进行医学知识普及,最早有彩色解剖图(藏医)、医学模型(宋代铜人),发明麻醉术和以毒解毒的痘(免疫技术)、植物动物药学发达、推行气功、健身体操(易筋经、五禽戏等); 7、天文历法:注重农历研究与测量实验、研究星象、调整历法、对节气的运用与研究、开展相关领域的多元化争论(各教派、学派代表),有独到的天文、星象、天气预报的理论和方法,也有官方和民间的人才培养规范,有许多经典著述; 8、地理:将地理作为地方发展重要依据,地图的绘制、山河的勘察、注重地理在经济、商业、农业、军事、外交、主权、领土、

11、民俗、宗教、文化艺术、旅游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9、水利:治水以疏导为主、探索分流(堰)、注重江河统和、对水质关注(食用、茶用、医用、农用、军用等)、因地制宜开展水治理、政府兴修水利、形成各类水生态、强调水与民生关系等,10、建筑业:创造斗拱、发展各类功能性建筑、建造木结构大型建筑和地方风格建筑 ,使用多种建筑材料(泥土、石材、陶瓷、铜、铁、木、竹等)、规定建筑等级和规格,有营造法式等相应的标准和教科书,建筑师可做尚书,注重建筑与环境关系,园林有中国特色; 11、商业:很早探讨义利关系、倡导取之有道、契约诚信、打击投机倒把,探讨钱庄融资、典当模式、鼓励商人参与国家安全和建设,建立各类市场与边贸

12、,有商帮、商会的传统,地域性商帮有文化色彩,也有自律精神; 12、军事:多兵种(水军、陆军、骑兵、民兵、家丁、火器、辎重保障等)建设,有36计、孙子兵法、鬼谷子、六韬等兵法著述和思想、提倡非军事解决方式、注重战后的休养生息与政府的无为而治、运用屯田制、保甲制等寓兵于民、以农养兵,最先发明火器(热兵器)并用于民用; 13、外交:注重和平共处、礼尚往来,态度不卑不亢,通过和亲、互市、遣使、馈赠等方式接好邻邦,注意通过官方(使节、商业、文化等)和民间(宗教、文化、艺术等)交流调节关系,自省“夜郎自大”的问题,面对列强不屈不挠、强调自主抗争,善于总结外交经验;,14、计量:度量衡标准统一,量器规范,但

13、同时在不同行业使用十进制、十六进制、二进制、十二进制等,并有换算方法,坚固精确计量和模糊计量; 15、手工业技术:有平等精神,墨子为其代表,讲究职业道德,有百工分类,提倡精益求精、着眼于发现规律与诀窍、家庭传承有序、师徒制严格,在制陶、制皮、象牙雕刻、铜器、金银镶嵌、玉器、瓷器、农具、冶铁、纺织、服饰等行业创造力极强,各行业组织有行会和行业神、有行业规范,技术有评定标准,能力强者亦可有途径为官; 16、语言文字:统一文字可通古今4000-5000年(从简化字可方便迁移至繁体字、篆字、钟鼎文、甲骨文等)、多方言合用一种官方文字、不同民族文字在区域内流传使用达几十种,不断优化简约汉字、保持并兼顾形

14、音义等功能、产生多种书体形成书法(书道),并在计算机时代仍显优势,有覆盖各级教育(涉及蒙学、小学、大学)的传统与丰富读本(教材、文选、读本、工具书、字典、修辞书等); 17、文学:文学表现形式极丰富,类别涉及诗经、楚辞、汉赋、骈文、古诗、唐诗、传奇、杂文、游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民歌民谣等几十个大类,具体形式几百种,有观风俗与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相应的教科书、工具书、备考书、文集极为丰富,经官方提倡、科举举拔曾使人才不断涌现,有独特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18、艺术:有“游于艺”的自由思想和“外事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理念,鼓励独树一帜、标新立异、

15、陶冶性灵、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有京剧等多类全国性和地方性戏种、地方曲艺、地方民歌、地方特色工艺品、历代特色陶瓷器、刺绣、书画、篆刻、各类雕刻雕塑(牙雕、石雕、铜雕、木雕、竹雕、砖雕、造像、剪纸等)、装裱等,构成中国丰富的艺术世界,并有注重乐教、艺教的传统,认为有助于社会和谐、丰富生活的色彩; 19、教育:较早提出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终身学习思想,在教育中倡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终身学习、举一反三、道存师存和兼顾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至今被广泛认可的教育理念,具有丰富的原创思想,注重移风易俗和耕读传统的作用,注重个性、提倡标新立异、崇尚自主学习、具有辩证的教师观,发明纸、笔、墨、刻石、算盘

16、、插图读物等,不断优化教育技术(笔墨、书籍、教具、学具、玩具、模型、挂图、公式、口诀、实验器具等),创建了各级官学、私学、家学、师徒制、私塾、书院等教育机构,并将其与考试、评价和人才举拔相结合,认定在国家发展中教育的重要地位(“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0、心理:注重个体主观能动性、自我情绪的疏导,提倡推己及人、以心比心,注重情感、记忆、情绪的研究、调整,有文学、宗教等的参与,并善于在教育、医学、文学、艺术、宗教、外交、服饰等广泛领域中运用;,21、人才评价:有多元、多途和多种形式的人才举拔模式,有开放宽容的人才观,如360行行行出状元、毛遂自荐、行卷、不拘一格、名贤举荐等,作为现代文官制度

17、借鉴的科举制度积累了1300年的经验,规定人才有流有品的等次,注重人才的社会评议,将道德人品作为第一标准; 22、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尊重和敬畏自然,倡导天人合一、不提倡竭泽而渔或寅吃卯粮,善于建设园林、研究风水,注意环境的优化、美化,注意顺应和利用自然,同时也有“人定胜天”的积极主张; 23、处理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提倡无为而治、重视家庭作用,崇尚和为贵、推己及人、严己宽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提倡事事诉诸法律,普遍好客、实行赈灾、实施减赋税、赦免等措施,注重祠堂、行会等组织机构的协调作用; 24、史学:中国最成熟的学问之一,系统完整、大类齐全、类型很多,注重以史为鉴和求实考据,有不畏权贵、

18、秉笔直书、究奥通变的优良传统,体裁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通鉴体、会要体等,还有野史、别史、笔记、工具书等,在传统文化中是重要内容,包容范围极广,几乎涉及各专业领域;,25、谱牒学:以宗族、家庭的历史和变迁情况为记录和研究对象,与现代的社会学、人类学、宗族关系学等紧密相关,有族谱、家谱的传记传统,并有一定的规范,以民间家族为主,也有大量学者参与; 26、思维规律:提倡主体思维,崇尚学思结合,探索思维规律,通过论辩锻炼思辨,有专门的诡辩学派,宗教和学派间的论辩积累了丰富的思维,兼顾推理、演绎、直觉、想象等思维模式,亦注重验证对思维的矫正; 27、实学:崇尚知行合一,注重实践,鄙视纸上谈兵、

19、书呆子、浮夸、巧言等弊病,各类学问注重实用、验证、有效,有“实学”学派,求实是中国传统科学精神的体现; 28、国际关系:注重他山之石、通过交流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等,引进新物产,具有战略思考,在国际关系中求平衡,注重翻译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接纳留学生、留学僧等,向外派出政府和民间文化使者; 29、饮食:具有湘、鲁、粤、浙、川、豫、淮阳等诸多地方著名菜系,有菜谱记载,有与服药相近的药膳及食谱,有发酵的丰富经验和各种作料的运用,有食不厌精、按季节选食等讲究,有饮茶、饮酒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30、服装服饰:纺织业和手工业发达,创造多种纺织和工艺技术,有多民族丰富多彩的服装服饰,运用多种自然、

20、人工材质创造,服饰具有标志性、文化性、地域性、实用性或图腾色彩,各民族服装服饰有各类交叉与融合; 31、旅游:读万卷书与走万里路并重,提倡广见识,丰富的名人游记游记引导旅游; 32、交通运输:懂得规划筑路,有各类桥梁、车辆、畜力、航运、船舶、港口、栈道、地道、索道等的探索; 33、物理化学:较早关注力学、光学、热学、磁力、指南针、制药、金属冶炼、丹药、炮制、发酵、玻璃、瓷釉等,并均有丰富的经验和产品,有相关的著述传世,有相关行业的传承方式; 34、造纸:属于重大发明,可因地制宜地用多种原料制作,风格特色不一,用于知识传播、教育普及、文化艺术展示、日常使用和学术研究等,主要用于书籍制作,促进了人

21、类文明的进步,有相应的著述传世; 35、印刷:有拓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悠久历史,有相应的工具和器械,在各类材料上印刷,有丰富多彩的各类印刷品,已有文献记载和行业标准;,36、城市建设与规划:有城市建设的丰富经验,注重与环境的协调,有管道设计,街巷分布设计,军事防御设计等,注重进行城市美化和改造; 37、预测:从占卜预测、八卦预测到温故知新,再到综合分析,涉及星象、天气、战事、经济等诸多方面,也有相应的研究机构、设施和专业人才; 38、养老与社会保障:以家庭养老为主,有官员退休养老制度,提倡孝亲文化,并通过宗族祠堂等制度对鳏寡孤独进行抚养; 39、报业传媒:注重社会影响,通过张榜公示信息,有

22、报纸类印刷物,利用童谣、诗歌、文章、书籍、戏剧表演等引导舆论; 40、邮政:通过驿站及交通网传递各类官民信息,以书信、文书、货物等为主要传递材料,信息传递以快速、及时为上,组织系统为官方设置; 41、机械:善于制造和运用各类机械取代和帮助人力,有农业、水利、建筑、军事、纺织、冶炼、制陶、制革、工艺品制造、天文观测、运输等机械发明和制造; 限于眼界和知识,应该还有更多,二、中国传统教育的方法具有原创精神,管理智慧影响学校管理 a自上而下的统治术(控制): 礼制(制度和规范,上知民情诗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多种断句:民可使,由之) 依法治国 法和礼德需要互补 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化民成俗,

23、 教育使之规范:官学,私学,社学 B管理是具相对性艺术(辩证法,更积极,管子较集中) 管理有不同层次,宏观,中观,微观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中庸、平衡、转化 治大国若烹小鲜,反之,烹小鲜可以如治大国 怀柔政策,休养生息,大赦,免税赋等得民心者得天下,心悦诚服 身教重于言教,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隐含者平等意识 商业契约的影响,一诺千金,齐心协力,明确共同利益参考:中国的管理史,法制史等;更有教育管理史,教育制度史等,中国有自己重要的教育传统,(一)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和“科教兴国”的丰富经验(学记) (二)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诸子、历代教育家) (三)有充实和多彩的教育与学习资源(360行

24、均有) (四)注重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历代兴学、教育技术) (五)有教育管理和评价的经验(国子监、学案) (六)有先进、开放的教师理论(教学相长、道存师存) (七)有多种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官私、体制内外) (八)有多元化学历与人才考试评价经验(科举,第五大发明) (九)有可贵的教育和大学精神(百家争鸣、书院),当下与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不可缺少传统的滋养 (原创与永恒),以人为本:有教无类,人人可以为尧舜 多元智能:因材施教,了解学生 合作学习:注重师友,老带新、教研室 教学相长: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学思结合:注重思考、质疑 知行合一:笃行之 校本管理:因地制宜,反对东施效颦 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25、 建设学习型社会:学而,360行行行出状元老子无言指教;佛教理入行入;法无定法、宜者为佳,如何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应该认真思考中国文化教育传承的六个“W”和一个“D” When,我们是在何种时代背景下传承自己的文化教育传统? Why,为什么要传承自己的文化教育传统? Where,我们是在何种环境中传承自己的文化教育传统? What,要传承什么样的文化教育传统? Who,由谁来传承文化教育传统? How,怎样来传承自己的文化教育传统? Do,传承文化教育传统中的知与行(做) 了解什么是文化 “文化”200多解释,“文”物、非物、思想、制度等遗产;“化”影响程度,能否化民成俗。没有影响即死文化。科

26、举、书院为例,仍能有影响。 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特点:包容、转化、把握平衡、积极,以和平、和谐、尚德(伏尔泰)、公平、仁爱、诚信(义)、共赢、世界大同为目标 师生、亲子、官民共同学习,才有可能复兴中国的文化,中小学应关注的传统文化,德:国民基本道德、推己及人、尊老爱幼、社会和谐 智:文字、语言、哲学(逻辑、方法)知行合一、中国科技 体:体魄、胆识、意志、养生、预防、健体、服务家人社会 美:心理情感健康、真善美,追求幸福生活、人格养成 劳:自食其力、承担责任(家国天下)、创造美好生活 核心价值观:中国参与普世价值;西方价值不等于! 传承方式 主渠道教学、自主学习、引发兴趣、社会鼓励、环境营造、学

27、以致用、立异创新、相互砥砺、学会学习、立志尚德 从语言文字开始,浸染表率多于说教、学校主导与家庭社会配合,结语:传统是根,根深叶茂,中国文化的延续、传承靠教师 教师首先要学会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并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丰富经验 要使学习者知道,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就不会有尊严,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会有平等交流的资格(带着自己的文化出国) 世界各国开始关注中国,向中国的现实和历史学习,中国人应该学在前面(孔子学院不应该是“文化输出”,而是展示真善美供其选择,老子发行仅次于圣经,迟田大作与汤因比东西方对话影响世界未来)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须有传统文化支撑,包括国家、地方、民族、行业等,均有有价值的遗产 历史不是包袱,关键看我们如何对待,历史是资源和宝藏,但也有人视而不见、自惭形秽、迷失自我。未来是历史的延伸,历史是最基本的研究基础,不能把迷失自我、迷失方向归罪于历史(如职业教育、高考改革等) 有了中国的根基和世界的眼光,中国的人才发展和未来将是无限美好的 希望所有中国的教师尽早意识到注重传统的作用和价值,提升自身的修养,给学生世界知识的同时,传递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与精神,衷心感谢!,THANKS联系方式: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100872 电话:010-13501374310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