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期初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90762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期初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期初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期初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期初教材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期初教材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初教材分析,天宁区教研室 邓炜,小红用 表示14,因为14里面有( )个十 和( )个一;小明用 表示的数是( ),因为( )个十就是( )。如果表示17,可以怎样表示?请你画一画:,思考: 学生为什么只习惯解答模式化的试题? 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模式化的知识还是应该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猜一猜。,思考: 学生为什么会出错? 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错因。,可能是 个,思考: 如何对待书上的练习?是原样照搬练习?还是充分挖掘每道题的练习价值?,一共有10小朋友。,大树后面藏着( )人?,我后面有( )人?,全册教材内容及课时安排,空间与图形领域,-认识图形-3课时

2、,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1课时,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数与代数领域,期末复习-4课时,建议教学到第58页后进行期中检测。,减法-11课时认数-11课时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认识人民币-3课时加法和减法(二)-16课时,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教学要求:整体感知每种图形的形状,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各种图形,在常见物体上找到这些形状的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能用简单的方法制作这些图形,初步感受图形的变换。不要求细致研究图形的边和角,也不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建议,选用合适的形式呈现新知 联系生活运用新知 在活动中巩固新知,由体“剥离”出形。在活动中变出新的形。,教学长方形、正

3、方形和圆的数学活动线索:找出体观察面想象形画图形 给名称找实例这种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活动线索:折纸或拼图制造出新图形给名称画图形找实例这种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小明和小红玩拼图游戏。小明用长方形拼,需用8块(如图)。想一想,小红用这样的三角形拼,需要多少块呢 ?,参考练习:,小魔术 1、添上一条线,使下图变成两个平行四边形。2、添上一条线,使下图变成两个三角形。3、添上两条线,使下图变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同时拼出下面的两个图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第三单元 认数,本单元学习认识100以内的数,分两大段七小段安排:1认数:认识几十和一百(P

4、2426);整十数的加、减口算(P2728);认识几十几(P2931);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P3234)。2数的大小比较:100以内数的顺序(P3536);比较数的大小(P3738);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用语表示两数的相差状况(P3941)。 另外还安排了单元复习(P4243)和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P4445)。,第三单元认数教学建议:,借助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和两位数的数值,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 把认数教学和相应的口算结合起来,促进对数的理解。 利用百数表的整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安排比较数的大小的内容。 重视数感的培养。,应特别注意两点:,要突破几

5、十九添一后是多少这一难点 。要重视数的组成的教学 。,整十数的加减(P27)要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理解算理。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P32)要注意两点:1、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引升到以两位数的组成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 2、要注意教学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选策略比较数的大小。用日常用语表示两个数的相差状况在教学时应注意三点: 1、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2、不要对四个词语在数量上予以界定。3、要尊重学生的用语。,联系现实生活认数、读数。 P26 P30 P36 P42 P4445 初步认识单数和双数,练习五个五个地数数。 P41 P30 P42 安排估计

6、和猜数的内容。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判断一个数接近哪个整十数。P37 P41 P42 组织猜数游戏。 P26 P43 估计物品的数量。 P45,按要求写数。比43大的双数: ;比56小的单数: ;最小的两位数: ;最大的两位数: ;写一个你知道的三位数: ; 把上面写的5个数按顺序排一排:、 、 、 、 。你是从( )到( )排的。,参考练习:,小明抓一把黄豆,数一数共有22粒。又抓了 一把蚕豆,你猜一猜可能有多少粒? (选择合适的数字,在对应的数字下面打),第四单元 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六段安排: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P4648) 求原来有多少的(即被减数)的加法计算的 实际问题

7、(P4951)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P5254) 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P5558)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P5960)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P6164) 最后还安排了单元复习(P6567)。,期 中 前,期 中 后,从内容的安排来看有如下特点:,先口算后笔算,口算笔算紧密结合。加、减计算有分有合。先分别安排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后同时安排加、减笔算。在计算教学过程中穿插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第四单元 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建议:,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融合成一般算法。 重视算法比较,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重视算法的总结。 重视估算。 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8、的难度。,原有的、去掉的、剩下的三个相关联的数量, 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原有的-去掉的=剩下的- 一(上)已经教学-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叙述(顺叙),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去掉的+剩下的=原有的本单元教学 原有的-剩下的=去掉的 - 表述的顺序与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不完全一致(逆叙),学生比较难理解。,逆叙的求和求差问题 (P49的例题和P55的例题),教学这样的问题时要注意五点: 要仔细审题,观察画面,阅读文字,认真收集和用三句话表述信息 。 要借助直观联系情境确定算法,再反思算法上升成对数量关系的思考 。 通过题组对比等形式完整地认识数量关系。 对于方程解法不提倡,但出现后要予以引导。 算式的得数注明单位,并提倡口头作答。,28-235,( )-235,5+2328,(28)-235,连一连,写一写。3740 四十多 50762 五十多 876720 六十多 27587 七十多 ,参考练习:,妹妹今年5岁,姐姐今年10岁。姐姐长到40岁时,姐姐比妹妹大( )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