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书院同学会小学 第1组.ppt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90764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8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皇书院同学会小学 第1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英皇书院同学会小学 第1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英皇书院同学会小学 第1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英皇书院同学会小学 第1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英皇书院同学会小学 第1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錦鏽中華之西藏,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 第1組,組員名單,組長:龐舜文 組員:吳彦彤劉宛姗,組員分工表,龐舜文:資料搜集,整理檔案 吳彥彤:資料搜集,整理檔案 劉宛姗:資料搜集,整理檔案,一)西藏歷史 二)西藏氣候 三)西藏習俗 四)西藏服飾 五)西藏房屋 六)西藏特產,目錄,(一)歷史,新石器時代-西藏高原上的人類分布更加廣泛,藏南雅魯藏布江流域和藏東三江谷地是其主要的活動地區,乃東、拉薩、林芝、墨脫等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村落遺跡,說明在四五千年前,西藏就已出現堪稱發達的西藏文化。 據藏文史籍記載,西元前三世紀左右,聶赤贊普作為雅隆部落的第一個國王出現在西藏歷史上,建立了部落奴隸制的博王國。聶赤贊

2、普建榮布拉康宮,“定君臣之分“、“三舅臣“、“四大臣“、“父王六臣“,分掌軍政事務,建立軍隊保衛贊普及抵禦、征伐外部敵人,並大力扶植苯教,建雍仲拉孜寺,宣揚王權神授,維護以贊普為首的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西元五、六世紀時,藏族奴隸制度社會有了長遠發展,西元七世紀初,朗日倫贊的兒子松贊干布繼任贊普,遷都拉薩,征服蘇毗及羊同,逐漸統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統一的奴隸制的吐蕃王朝。 藏文也是松贊干布時期完善起來的,他派遣大臣赴喀什米爾一帶學習梵文和西域各國文字,結合藏語固有的發音規律及特點,創造了統一的拼音文字,並寫出了文法專著“三十頌”,規定了藏文的八種“格”和虛字的使用法等語法規則。自從有了統一的文字

3、,藏族文化隨之得到了廣泛迅速的發展與傳播。松贊干布在位時期 ,正是我國唐朝貞觀年間,中原高度發展的經濟、文化,引起吐蕃王朝極大的注意。松贊干布採取了一連串的措施,積極加強與唐朝的密切聯繫,大力吸收中原地區先進的漢族文化。西元641年,松贊干布迎娶唐太宗李世民的宗女文成公主,奠定了吐蕃和唐朝往後兩百多年頻繁往來的甥舅關係。松贊干布派遣貴族子弟進入唐朝學習詩書、聘請漢族文人代典表疏。,在松贊干布以後的百餘年間,吐蕃王朝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憑藉強大武力,不斷對外擴張。由於喜馬拉雅山以南氣候炎熱,耐寒的吐蕃人視南進為畏途,於是把擴張的方向指向東方,與唐朝展開了斷斷續續的邊境戰爭。自八世 紀中葉起,吐蕃社

4、會內部的各種矛盾日趨激化,由於長期的窮兵黷武,徵調頻繁,戰爭負擔遠遠超過實際力量,人民困於兵役,又遭災荒,疲勞不堪,起義暴動不斷發生。在統治階級內部,邊將擁兵自重,專事征伐,不受王朝節制,朝中大臣則獨攬大權,排斥異己,甚至干涉王室內部事務,王室與貴族、大臣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在各種矛盾的衝擊之下,吐蕃王朝終於由興盛轉向衰落。 西藏地區確立封建農奴制的過程,也是佛教在西藏再度興起並與世俗封建勢力日趨緊密結合的過程。在十一、十二世紀時,西藏地區先後形成了寧瑪、噶當、薩迦、噶舉等佛教派別,以及後來從葛舉派衍生出來的許多支系。十三世紀中葉,西藏成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域,並在元朝的扶 持下,建立了薩迦地方

5、政權。西元1368年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即派人赴藏聯絡,對西藏各地僧侶首領加以安撫,承認他們的固有地位,但需要上繳元朝封賜的舊印,由明朝重新任命並頒發新印。而後中央政府設行都指揮使司於西安,統轄全國藏族地區,明朝 在西藏地區除了給佛教各派領袖人物以法王、大國師、國師、禪師等封號外,同時設有指揮同知等俗官。西元1644年明朝滅亡,清朝建立。清初,西藏處於蒙古和碩特部的軍事控制下,在蒙古軍隊的支持下,十五世紀開始創建的格魯派(黃教),此時已在西藏各教派中取得了絕對優勢,清政府一方面賜封和碩特部蒙古領袖固始汗,讓他以汗王身分代表清朝中央管理西藏地區,另一方面則給予黃教領袖崇高的榮譽,先後賜封了五世

6、達賴阿 旺洛桑嘉措及五世班禪羅桑益西,從此也就奠定了“達賴“及“班禪“在西藏間的宗教領袖地位及傳承。,西藏氣候,西藏獨特的高原氣候,空氣稀薄、含氧量少、氣壓低是其特點。就是由於高原氣壓低、 空氣稀薄、含氧量少,所以初來西藏的人,常有頭痛、胸痛、心跳快、氣喘、呼吸困難等高山反應,一般經過一定時間的適應,高山反應才會逐漸緩解或消失-這就是高山症。西藏氣壓低、溫度年變化小而日變化大。全年平均溫度,藏北高原在零下2度左右,藏南谷地在8度左右,藏東南地區在10度左右。西藏由於冬季不太冷、夏季氣溫不高,故年溫差不大。而氣溫變化大,不少地方在30度以上,所以有“一年無四季、一日見四季“的諺語來形容氣溫年變化

7、小而日變化大的高原氣候特色。,西藏習俗,藏族喪葬分為天喪、火葬、土喪、塔喪及水喪等五種,由於藏族居住地域分布很廣,因此各地喪法不盡相同。藏族的喪葬形式是經歷 了歷史變化的,根據藏文史籍記載,在遠古的“七天曦”之時,諸王死時是“握天繩升天”,“如虹散失、無有屍骸”,這反映了那時藏族尚不重視對屍體的處理,也就是說尚未出現喪葬問題,這種情況與藏族當時的認識有關,當時藏族認為其祖先來自天上,死後當然歸天。獻哈達-藏人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節慶、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音訊往來、送別遠行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人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都是白色的

8、。當然也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獻給菩薩和近親作為彩箭用,是最隆重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時候使用。磕頭-也西藏常見的禮節,一般是覲見佛像、佛塔和活佛時候磕頭,也有對長輩磕頭。磕頭可分為磕長頭、磕短頭及磕頭三種,在大昭寺、布達拉宮及其他有宗教活動的寺廟中, 常常可以見到磕長頭的人們。,西藏服飾,西藏服飾色彩鮮艷,色彩繽紛,頭上有漂亮的冠。西藏人(女)愛穿七彩顏色的裙子;(男)也愛穿五顏六色的裙子。,西藏帳篷,西藏人住在帳篷中,這些都是為了方便他們在草原上遊牧。,西藏特產,酥油茶-藏族每天必用的飲料,製作方法係將茶磚熬煮成濃稠的茶汁,與酥油、

9、鹽一起倒入叫董莫的竹筒中,趁熱用筒內木棍上下反覆抽打,直至將茶汁和酥油抽打至水乳交融為止。打酥油茶靠的是巧勁,因之會者不難,不過不小心還是會濺得滿身,現在較進步的家庭大都用機器打酥油茶。酥油茶的熱量很高,一般外出工作的藏民只帶一桶酥油茶加上一只碗就可度過一天,很適合在寒冷的高原飲用。據說藏民之所以體格魁梧而不畏寒冷,和喝酥油茶的習慣不無關係。在藏民家裡喝酥油茶,得尊重藏民的習俗:主人斟上的茶,客人不要直接端來喝,待主人捧到面前才接過來喝。一般是先喝一口,主人再斟滿,邊斟邊飲。客人若無告辭之意,不可一口喝乾。假如你不想喝,一開始就不要動它。若要告辭須將酥油茶一飲而盡青稞酒-以青稞釀成,酒精成分在1520%,味道酸甜、青白色,是藏民喜慶宴會不可缺少的飲料。青稞油的製作過程簡單,只需將青稞事先洗淨,浸泡並煮熟,再放入酒麴後置入罐內,經過幾天保溫發酵,即成青稞酒原汁,倒上幾次涼開水後即成青稞油。青稞酒以新釀的品嚐味道較佳,與一般酒類存放愈久愈香醇不同。 主人奉上青稞酒,客入須將酒杯接過來時,先用右手無名指在杯中一蘸,向空中輕彈三下,然後飲下第一口,主人再給倒滿,如此循環三次,最後一次要一飲而盡。而後便可以隨意的喝了。,參考資料,http:/.hk http:/,嗚謝: 唐老師 陳老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