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0182-2017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401019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47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10182-2017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Q GDW 10182-2017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Q GDW 10182-2017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Q GDW 10182-2017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Q GDW 10182-2017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 企业标 准 Q/GDW 10182 2017 代替 Q/GDW 182 2008 2018 02 - 12发布 2018 - 02 - 12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 规定 Technical code for design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in medium-heavy icing area Q/GDW 10182-2017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和定义 1 4 符号 2 5 总则 3 6 路径 3 7 覆冰气象条件 3 8

2、导线、地线 4 9 绝缘子和金具 5 10 绝缘配合和防雷 . 5 11 导线布置 . 6 12 杆塔型式 . 8 13 杆塔荷载 . 8 14 杆塔定位及交叉跨越 12 编制说明 13 Q/GDW 10182-2017 II 前 言 为规范设计,统一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设计技术原则,制定本 标准 。 本 标准 代替 Q/GDW 182 2008,与 Q/GDW 182 2008相比, 主要 技术性差异 如下: 增加了 特高压交流线路及直流输电线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 补充了地线融冰时绝缘配置的相关要求 ; 对中重冰 区 输电线路断线、不均匀覆冰 张力 计算与取值进行了修订 ; 增加了重要

3、输电通道的相关要求 。 本 标准 由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 提出并解释。 本 标准 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 标准 起草单位 : 国网 经济技术研究院 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 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 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 设计院 有限公司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本 标准 主要起草人: 李本良、 刘垚 、 鲁俊、田蔚光、唐巍、李晋、侯中伟、程述一、田雷、辜良雨、刘利 林、李健、 李铁鼎、 唐春林、朱长青、刘从法、刘文勋、李春、佟继春、赵庆斌、邹斌、杨楠、向城名。 本 标准 200

4、8年 3月首次发布, 2017年 8月第一次修订。 本 标准 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GDW 10182-2017 1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中重 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主要技术原则,并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 110kV 1000kV交流线路和 400kV 1100kV直流线路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545-201

5、0 110kV 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 50665-201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 50790-2013 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DL 5497-2015 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3 术语 和定义 下列术语 和定义 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冰区 medium icing area 设计冰厚为大于 10mm小于等于 20mm的地 区。 3.2 重冰区 heavy icing area 设计冰厚为 20mm及以上的地区。 3.3 设计冰厚 design ice thickness 按设计规定的重现期、折算为冰密度 0.9g/cm3的冰厚。 3

6、.4 设计冰荷载 design ice load 设计冰厚下的荷载。 3.5 Q/GDW 10182 2017 2 验算冰厚 rare ice thickness 按低概率选择的稀有冰厚(冰密度 0.9g/cm3)。 3.6 验算冰荷载 rare ice load 按稀有或低概率选择的计算冰荷载。 3.7 重要输电线路 important transmission lines 由构成核心骨干网架的架空输电线路和战略性架空输电线路组成。 3.8 重要输电通道 important transmission line corridor 由若干重要输电线路组成,分为国网公司级和省公司级。 4 符号 下

7、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 As: 构件承受风压 的投影 面积计算值, m2; AI: 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 m; B1: 导线、地线及绝缘子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 ; B2: 构件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 ; d: 导线或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 , m; KI: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 Lp: 杆塔的水平档距, m; T: 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 或 断线、断联、验算冰荷载, kN; TR: 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 kN; Wo: 基准风压标准值, kN/m2; Ws: 杆塔风荷载标准值, kN; Wx: 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 kN; WI:绝缘子串风荷载标

8、准值, kN; : 风压不均匀系数; c: 导线及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 z: 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 : 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 s: 构件的体型系数; sc: 导线或地线的体型系数;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 : 可变荷载组合系数。 Q/GDW 10182-2017 3 5 总则 5.1 电线设计覆冰 厚大于 10mm小于等于 20mm(冰密度 0.9g/cm3)的地区,称为中冰区,电线设计冰厚 20mm(冰密度 0.9g/cm3) 及以上的地区,称为重冰区。 5.2 中、重冰区线路设计应首先采用避冰及抗冰 措施。 有条件地区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融冰及防冰等措施。对设计采用融

9、冰及防冰等措施的线路应合理选择设计冰厚,以便具有一定的抗冰能力。 5.3 结合中、重冰区线路设计,有条件时设置观冰站(点)和开展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加强 对 观冰站 资料的积累和设计、运行经验总结。 5.4 本标准 根据输电线路重要性按电压等级将线路划分为三类: a) 一类: 1000kV,750kV, 500kV、 1100 kV、 800kV、 660kV、 500kV、 400kV; b) 二类: 330kV; c) 三类: 220kV及 110kV。 6 路径 6.1 路径方案选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合理避让覆冰严重地段 。 6.2 路径选择 应遵循以下 原

10、则 : a) 宜 避开调查确定的覆冰严重地段和污秽较重地区; b) 宜 沿起伏不大的地形走线; c) 宜 避免横跨垭口、风道、分水岭、迎风坡和通过湖泊、水库等容易覆冰的地带 ; d) 宜 避免 大档距、大高差和大小档距; e) 通过山岭地带,宜沿覆冰时背风坡或山体阳坡 走线 ; f) 耐张段 长度 中冰区不 宜大于 5km, 重冰区不 宜大于 3km; 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区段或覆冰严重区段,耐张段长度 宜 适当缩短 ; g) 转角角度不 宜 大于 60; h) 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重要输电通道时,跨越点宜避开重冰区。 7 覆冰气象条件 7.1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冰厚 应 按以下重现期确定:

11、 a) 1000kV、 1100kV、 800kV 输电线路 100年 ; b) 750kV、 500kV、 400 660kV输电线路 50 年 ; c) 110 330kV 输电线路 30 年 。 7.2 在有 足够的覆冰观测资料,并确认资料有效性的情况下,应采用概率统 计法确定线路设计 冰厚,其概率模型宜采用极值型分布;甚少或无覆冰观测资料可用时,应通过对附近已有线路的覆冰调查分析及运行经验确定设计冰厚。 7.3 应搜集沿线气象站、观冰站、电力线、弱电线、微波塔等冰凌资料,并进行现场调查,掌握沿线历年覆冰情况、冰凌性质、冻结高度、大冰凌出现年份和重现次数。 Q/GDW 10182 201

12、7 4 7.4 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线路所经地段及周围的地形、地物、相对高差、路径走向、架设高度和覆冰时的风速、风向、湿度等气象要素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情况综合分析。注意微地形、微气候对覆冰增大的影响,合理确定设计冰厚和划分冰区。冰区过渡 区段宜适当提高线路抗冰能力。 7.5 覆冰气象条件 可参照表 1、表 2中所列数值。 表 1 中冰线路的冰区 冰 区 设计冰厚 mm 15 20 同时风速 m/s 10 同时气温 -5 冰的密度 g/cm3 0.9 注: 如有实测资料,覆冰同时风速应按实测资料选取。 表 2 重 冰线路的冰区 冰 区 设计冰厚 mm 20 30 40 50 同时风速 m/

13、s 15 同时气温 -5 冰的密度 g/cm3 0.9 注 1: 如有实测资料,覆冰同时风速应按实测资料选取。 注 2: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重冰线路设 计冰厚可按 5mm进行分级。 7.6 地线覆冰厚度应较导线增加 5mm。 7.7 严重覆冰地段如调查中出现概率极小的重覆冰,宜按稀有的覆冰厚度进行验算。 8 导线、地线 8.1 中、重冰线路的导线及分裂根数选择,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和运行经验确定。 8.2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5,在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25。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应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8.3

14、地线的过载能力不宜小于导线。 架设在滑轮上的导、地线,还应计算悬挂点局部弯曲引起的附加应力。 8.4 在验算覆冰条件下, 750kV及以下交、直 流线路导线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断力的 70%。导地线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断力的 77%。 8.5 在验算覆冰条件下,交、直流特高压线路导线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断力的 60%,导地线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断力的 66%。 Q/GDW 10182-2017 5 8.6 采用 OPGW应满足脱冰跳跃及过载对其机械强度的要求。 9 绝缘子和金具 9.1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 3 所列数值。双联及多

15、联绝缘子串应验算断一联后的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数按断联情况考虑。 表 3 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情 况 最大使用荷载 常年荷载 断线 断联 验算 盘型 棒型 复合绝缘子 安全系数 2.7 3.0 4.0 1.8 1.5 1.5/1.8 a a 对于验算情况的安全系数, 750kV及以下交、直流线路取 1.5;交、直流特高压线路取 1.8。 9.2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 K1应按照式( 1)计算: K1=TR/T ( 1) 式中: TR 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 kN; T 分别取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负荷、断线、断联或验算荷载, kN。 9.3 断线、验算的气象条件是无风、有冰、 -

16、5 。 750kV及 以下交、直流线路 断联的气象条件是:无风、无冰、 -5,交、 直流 特 高 压 线路 断联的气象条件是:无风、有冰、 -5 。断线覆冰率及断线张力见 13.5条。 9.4 金具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 2.5; b)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 1.5。 9.5 为减轻或防止不平衡张力、脱冰跳跃和舞动对导线的损害,宜采用预绞丝护线条保护。 不得使用非固定型线夹。导线使用重锤应采用固定型。 重冰区不应采用防振锤。 9.6 导线间隔棒应充分考虑重冰区线路的运行特点, 减小 次档距,增加抗扭强度。 10 绝缘配合和防雷 10.1 输电线路 绝缘

17、配合 应使线路能在工频(工作)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安全可靠运行。重覆冰线路还应按绝缘子串覆冰后的工频(工作)污湿耐压强度进行校核。 10.2 重冰区耐张型杆塔应加跳线绝缘子串。 10.3 中、重冰区杆塔上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分别不宜大于表 4 和表 5所列值。 Q/GDW 10182 2017 6 表 4 中冰区杆塔上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 标称电压 kV 110 220 330 500 750 1000 400 500 660 800 1100 地形 平丘、山地 平丘(山地 ) 平丘、 山地 平丘、 山地 平丘(山地 ) 平丘(山地 ) 平丘 (山地 ) 单回 路 20a15

18、b 15 15 10 6(-4) 10 10 0(-10) 0(-10) -2(-15) 双回路 10 0 -3(-5) 0 0 a 该值为山区 110kV单地线输电线路的要求值 ; b 该值为山区 110kV双地线输电线路的要求值。 表 5 重冰区杆塔上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 标称电压 kV 110 220 330 500 750 1000 400 500 660 800 1100 地形 平丘、山地 山地 平丘、 山地 平丘、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单回路 25a20b 20 20 15 -4 15 15 -10 -10 -15 a 该值为山区 110kV单地线输电线路的要求值 ; b 该值为

19、山区 110kV双地线输电线路的要求值 。 10.4 110kV线路为了减少导线与地线间闪络事故,可将重冰地段地线按运行相电压绝缘。冰期过后,应恢复地线直接接地方式。 10.5 220kV及以上的重冰输电线路地线不采取融冰措施时,地线不宜绝缘。 10.6 采用地线融冰措施的输电线路,地线融冰时应将地线绝缘,并应限制地线上的电磁感应电压和电流,选用可靠的地线间隙。绝缘地线的接地引线和接地装置应校验其热稳定。地 线绝缘子放电间隙,应根据直流融冰装置的最大输出电压、感应电压、雷电过电压、融冰冰厚及线路发生短路故障等具体情况确定。 10.7 易覆冰地区悬垂绝缘子串可采用 V 形串、增加绝缘子片数、插花

20、安装大盘径绝缘子或防冰闪复合绝缘子等防冰闪措施。 11 导线布置 11.1 为 减少或避免导线间的闪络事故,如采用非水平排列方式,杆塔上应有足够的垂直线距和水平位移,以满足导线与地线或导线之间在不同期脱冰时静态和动态接近的电气间Q/GDW 10182-2017 7 隙要求。静态接近距离不应小于操作过电压的间隙值;动态接近距离不应小于工频( 直流工作)电压的间隙值。 11.2 对于 110kV 750kV交 流输电线路,中、重冰区导线的水平线间距离应根据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当缺乏运行经验时,可较轻冰区导线水平线间距离要求值加大 5 15;对于 1000kV 交流、 500kV 及以上直流输电线路

21、,中、重冰区导线的水平线间距离应综合考虑串长、电气间隙、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最小水平偏移等因素确定。 11.3 导线与地线水平偏移值如无运行经验,不宜小于表 6、表 7 中所列的数值。 表 6 中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 (m) 电压 kV 110 220 330 500 750 400 500 660 冰区 mm 15 0.75 1.25 1.75 2.0 2.25 2.5 2.5 2.5 20 1.0 1.5 2.0 2.25 2.5 2.5 2.5 2.5 注: 对于中 冰区 1000kV交流、 800kV及 1100kV直流输电线路,其相邻导线间或地线

22、与相邻导线间的最小水平偏移,宜根据工程设计覆冰厚度、脱冰率、档距等条件按 11.1条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 7 重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 (m) 电压 kV 110 220 330 500 750 400 500 660 冰区 mm 20 1.5 2.0 2.5 3.0 3.5 3.0 3.0 3.0 30 2.0 2.5 3.0 3.5 4.0 按 11.1条的规定计算确定 40 按 11.1条的规定计算确定 50 注: 对于重 冰区 1000kV交流、 800kV及 1100kV直流输电线路,其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最小水平偏移,宜根据工程设计覆冰厚度、脱冰

23、率、档距等条件按 11.1条的规定计算确定。 11.4 中、重冰区线路导线和地线在档距中央的距离除满足过电压保护要求外,还要校验导线和地线不同期脱冰时的静态接近距离,此距离不应小 于线路操作过电压的间隙值。 校验条件:按连续档中间一档导线脱冰,其余档导线和地线不脱冰计算。中间档的脱冰率,宜根据运行经验确定,当缺乏资料时,对 110kV 220kV重冰区线路可选不小于设计冰重的 60, 110kV 220kV中冰区线路可选不小于设计冰重的 50, 330kV及以上重冰区交直流线路可选不小于设计冰重的 80, 330kV 及以上中冰区交直流线路可选不小于设计冰重的 70。 11.5 110kV线路

24、当地线按运行相电压绝缘以防止导线与地线间闪络事故时,可不校验导线和地线不同期脱冰时的静态接近距离。水平偏移可根据运 行经验适当减少。 11.6 线路不宜在重冰区换位。 Q/GDW 10182 2017 8 12 杆塔型式 12.1 中、重冰区线路不宜采用下列型式的杆塔: a) 导线非对称排列的杆塔; b) 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无水平偏移的杆塔; c) 塔身断面非正方形铁塔。 12.2 杆塔结构应根据中、重冰线路的特点进行设计: a) 拉线杆塔的根部结构宜为 铰结支承 ; b) 不应采用转动横担或变形横担; c) 110kV 线路 30 以上转角杆塔和 220kV 及以上线路耐张型

25、杆塔宜采用自立式铁塔 ; d) 钢筋 混凝土杆应有便 于冰期登杆的 设施。 13 杆塔荷载 13.1 导线、地线覆冰时风荷载标准值,按式 ( 2)、( 3) 计算: WX W0zsccB1dLpsin2 ( 2) W0 v2 /1600 ( 3) 式中 : WX 垂直于 导线 及 地线 方向的水平 风荷载 标准值, kN; 风 压 不均匀系数 ,应根据设计基本风速确定 ; c 500kV 及以上电压 等级交 、直流线路 导 线及 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 sc 导线或地线 体型系数;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d 导线 或 地线覆冰(密度 0.9g/cm3)的计算外径 , 分裂 导线取所有子导线外径

26、的总和, m; LP 杆塔的 水平档距 , m; B1 导线、地线 及绝缘子 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 ( 15mm 冰区取 1.3, 20mm 及以上冰区 取 1.5 2.0) ; 风向与 导线或地线 方向 之间 的夹角 , ; W0 基准风压标准值, kN/m2; v 基准高度为 10m 的风速 , m/s。 13.2 绝缘子串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式 ( 4) 计算 : WI WOZB1AI ( 4) 式中: WI 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 kN; AI 绝 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 m2。 13.3 杆塔自身 (包括立体横担及支架)覆冰时风荷载标准值,按式 ( 5) 计算: WS W0zSz

27、B2AS ( 5) Q/GDW 10182-2017 9 式中 : WS 杆塔 风荷载 标准值, kN; z 杆塔 风 荷载 调整系数; S 构件的 体型系数; AS 构件 承受风压的 投影面积 计算值, m2; B2 构 件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 ( 15mm 冰区取 1.6, 20mm 取 1.8, 20mm 以上冰区 取 2.0 2.5)。 13.4 各类杆塔均应按线路的正常运行情况(包括基本风 速、设计冰厚、最低气温及其组合)、断线情况、不均匀冰荷载情况和安装情况的荷载进行计算。必要时,还需按稀有的覆冰荷载情况进行验算。 13.5 断线情况按断线、 -5、有冰、无风荷载计算 ,具体要求如

28、下: a) 对于单回路悬垂型杆塔: 1) 中冰区单导线断任意一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 一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未断; 2) 重冰区断任意一相导线,地线未断;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未断 。 b) 对于单回路耐张型杆塔: 1) 对中冰区交流,同一档内,单导线断任意两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两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同一档内,断 任意一根地线,单导线断任意一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一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 2) 对重冰区交流,同一档内,断任意两相导线,地线未断;断任意一根地线,同一档内,断任意一根地线和任意一相导线 ; 3) 对 中冰区直流,同一档内,断任意一

29、根地线和任意一极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 4) 对 重冰区直流,同一档内,断任意一根地线和任意一 极 导线 。 c) 中冰区多回路杆塔的断线工况组合可参照 GB 50545-2010、 GB 50665-2011、 DL 5497-2015、 GB 50790-2013 进行。 d) 中冰区 线路导线、地线的断线张力应满足表 8取值 要求。 重冰区 线路导线、地线的断线张力应按表 9的覆冰率进行计算,此外 750kV 及以下线路断线张力取值应不低于下表 10取 值。 表 8 中冰区断线张力取值表 冰 区 mm 断线张力(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 单导线 双分裂导线 双分裂

30、以上导线 地线 单导线 双分裂 及 以上导线 地线 15 50 40 35 100 100 70 100 20 50 50 45 100 100 70 100 Q/GDW 10182 2017 10 表 9 重冰区导线、地线的断线时覆冰率 冰 区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 覆冰率 覆冰率 一类 二类 三类 一类 二类 三类 重冰区 70 60 50 100 70 60 80 70 60 100 80 70 90 80 70 100 90 80 100 90 80 100 100 90 注: 垂直 冰荷载按 100覆冰计算。 表 10 重冰区断线张力取值表 冰 区 断线张力(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

31、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 导线 地线 单导线 双分裂及以上导线 地线 55 100 100 75 100 60 100 100 80 100 65 100 100 85 100 70 100 100 90 100 13.6 产生不平衡张力的不均匀冰荷载情况按未断线、 -5、有不均匀冰、同时风速 10m/s计算。 不 平衡张力覆冰率计算条件如表 11 所示。 13.7 中冰区线路导线、地线的不平衡张力应按表 11 的覆冰率进行计算,此外 750kV 及以下线路不平衡张力取值应不低于表 12的值。 13.8 重冰区线路导线、地线的不平衡张力应按表 11 的覆冰率进行计算,此外 750kV 及以下线

32、路不平衡张力取值应不低于表 13的值。 表 11 不平衡张力覆冰率计算条件 线路等级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 覆冰率 覆冰率 一侧 另一侧 一侧 另一侧 一类 100 20 100 0 二类 100 30 100 15 三类 100 40 100 30 注: 垂直 冰荷载按 75覆冰计算。 Q/GDW 10182-2017 11 表 12 中冰区不平衡张力取值表 冰 区 不平衡张力(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 导线 地线 导线 地线 15 25 35 45 20 30 40 50 注: 垂直 冰荷载按 75覆冰计算。 表 13 重 冰区不平衡张力取值表 冰 区 不平衡张力(

33、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 导线 地线 导线 地线 25 46 42 54 29 50 46 58 33 54 50 63 38 58 54 67 注: 垂直 冰荷载按 75覆冰计算。 13.9 各类杆塔不均匀覆冰的不平衡张力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a) 所有导、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平衡张力,使杆塔承受最大弯矩; b) 所有导、地线同时不同向有不平衡张力,使杆塔承受最大扭矩 。 13.10 验算冰荷载情况,按验算冰厚、 -5、 10m/s风,所有导、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平衡张力,使杆塔承受最大弯矩情况。 13.11 垂直档距系数(垂直档距与水平档距之 比)小于 0.8 的杆塔,应按导

34、线、地线脱冰跳跃和不均匀覆冰时产生的上拔力校验导线横担和地线支架,导线上拔力取最大使用张力的 5 10,地线上拔力可取最大使用张力的 5。相邻塔位高差较大时,还应校验耐张型杆塔横担受扭情况。 13.12 计算各类杆塔所用的荷载,应乘以表 14中相应的荷载组合系数。 表 14 计算各类杆塔用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 ) 正常运行情况 断线情况 安装情况 不均匀冰荷载情况 验算情况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 中冰区 重冰区 1.0 0.9 0.9 0.9 0.9 0.9 0.75 Q/GDW 10182 2017 12 14 杆塔定位及交叉跨 越 14.1 重覆冰线路应适当缩短档距和耐张段长度,并使档距

35、较为均匀。对中冰区耐张段较长时,每隔 4 基 5基悬垂型杆塔,应设置 1基加强型悬垂型杆塔以防串倒。线路翻越分水岭及横跨峡谷、湖泊、河流、风道、垭口,发生事故修复比较困难等处的杆塔定位应留有裕度。 14.2 两侧覆冰相差较大,或垂直档距系数小于 0.6的杆塔,应使用耐张型。 14.3 中 重冰区线路跨越高速铁路 、 高速公路、重要输电通道时,应采用独立耐张段,悬垂绝缘子串应为独立双串或 V 型串,耐张绝缘子应采用双联及以上结构形式。 14.4 连续档的一般交叉跨越,以及通过覆冰期间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应按 不均匀冰荷载情况校验弧垂增大。不均匀冰荷载条件:跨越档有 50设计冰荷载,其余不覆冰、

36、-5、无风。采用孤立档的重要交叉跨越,应按验算冰情况校验与被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采用非孤立档的重要交叉跨越,应按邻档断线情况校验与被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验算覆冰条件、导线不均匀覆冰情况下对被交叉跨越物的间隙距离按操作过电压间隙校验。对有耐张绝缘子串的跨越档,最小垂直距离还应考虑耐张绝缘子串重对弧垂的影响。 14.5 重冰区线路不应跨越房屋,无法避让时应予拆迁。 Q/GDW 10182-2017 13 A A B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编 制 说 明 Q/GDW 10182 2017 14 目 次 1 编制背景 15 2 编 制主要原则 15 3 与 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15 4

37、主要工作过程 15 5 标准结构和内容 16 6 条文说明 16 Q/GDW 10182-2017 15 1 编制背景 本 标准 依据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 2016 年度公司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国家 电网科 2015 1240号文 )的要求编写。 为贯彻落实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同时考虑到近年来随着电网的迅速发展中重冰区线路越来越多及相关中重冰规程规范的发布,需对原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Q/GDW 182-

38、2008)进行修订。 本 标准 规定了公司 110kV 1000kV 交 流线路和 400kV 1100kv 直流 线路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主要技术原则 。 2 编制主要原则 本 标准 主要 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a) 积极响应以近年来颁发的国家和电力行业等新的标准,以及科研、标准化、信息研究的成果。使之 与最新颁布的电力行业的相关标准相协调,从而起到领先和指导的作用 ; b) 将原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Q/GDW 182-2008)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 本标准 的相关条文进行对照梳理、修改更新和补充完善 ; c) 查阅国外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工程设计的

39、有关最新标准、资料和信息,结合在建和已建 的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施工、运行中涌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调查研究,将合理、先进的内容纳入 本标准 的有关章节,与时俱进,保持 本标准 的先进性。 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 标准 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 标准 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主要技术原则保持一致。 本 标准 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4 主要工作过程 2016年 4月,按照公司制修订计划 , 项目启动, 成立修订工作组,明确修订工作组织形式、修订内容、工作计划和工作分工。 2016年 6月,召开修订 工作第一次讨论会,组

40、织专家对修订工作组提交的修订大纲进行了评审讨论,提出修订意见。 2017年 3月,召开修订工作第二次讨论会,组织专家对修订工作组提交的初稿进行了评审讨论,提出初步修订意见。 2017年 4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发送至相关单位征求意见。 Q/GDW 10182 2017 16 2017年 5月,召开修订工作第三次讨论会,对反馈意见进行逐条梳理和处理回复,对标准修订遗留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处理意见, 修改 形成 标准 送审稿。 2017年 8月,公司工程建设 技术 标准专业工作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为:审查组经过协商一致,同意修改后报批 。 2017年 9月,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5

41、 标准结构和内容 本 标准 代替 Q/GDW 182 2008,与 Q/GDW 182 2008相比,本次修订做了如下重大调整: 增加了 特高压交流线路及直流输电线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 补充了地线融冰时绝缘配置的相关要求; 对中重冰输电线路断线、不均匀覆冰计算与取值进行了修订; 对重要交叉跨越增加了重要输电通道的相关要求 。 本 标准 按照 国家电网公司技术 标准 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企管 2014 455号文)的要求编写 。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 分为 10章, 由 总则、路径、 覆冰 气象条件 、 导线、地线、 绝缘子 和金具、绝缘 配合和防雷、导线布置、杆塔型式、杆

42、塔荷载、杆塔定位及交叉跨越组成 。 本标准 针对中重冰 线路特点, 本着安全、 经济 等原则,给出了 110kV 1000kV交 流线路和 400kV 1100kv直流 线路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 原则 ,以指导线路 设计 。标准中所列出的 设计原则 ,是在原 标准 基础上, 结合 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及中重冰线路运维经验, 进行的 标准修订 ,新 标准 的实现将进一步为 中 重 线路 初步设计 提供指导。 原标准起草单位包括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 司、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原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 舒印彪、于刚、刘开俊、郭日彩、梁政平、李喜来、

43、葛旭波、张卫东、王永刚、李勇伟、郭跃明、王强、刘仲全、王劲、李力、肖洪伟、梁明、徐晓东、龚永光、李永双、邓安全、胡红春、段松涛、候长健、何洪波、王勇、孙波。 6 条文说明 本 标准 第 1章中,明确了本 标准 的适用范围。本次修订增加了 1000kV交流及 400kV 11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相关技术要求。 本标准 第 2章 中, 本次修订根据各相关引用文件的修订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更新最新发布 的规范有效版本,如 GB 50545-2010;同时根据输电线路范围的调整增加了 1000kV、直流、融冰的相关规程规范。 本 标准第 3章 中, 参照 DL/T 5440,对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

44、路常用到的术语 和定义 进行了释义。 第 3.9 条 微地形地段释义 为 线路中 有利于覆冰 加 重发展的局部地形 , 如 : 高出于地区凝冻高度的地段;促使 覆 冰 气流增速的垭口、风道地段; 迫使 覆冰气流抬升,过Q/GDW 10182-2017 17 冷却水滴增多的长缓坡地段; 使 覆冰增长期加长的地段 ; 冬季 水汽充足的河流、湖泊等潮湿地区; 在封闭低洼的盆地地区,可能形成局部沉积型覆冰小气候区。 本 标准第 4章 中, 参照 DL/T 5440,对 本标准 中符号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定义 。 本 标准 第 5.1 条 中, 本次修订保留了原规定第 3.1条,部分文字略作修订。 本

45、 标准 第 5.2 条 中 , 内容 为原规定的保留条文。 本 标准 第 5.3 条 中 , 内容 为原规定的修改条文,修改引用 DL/T 5440相关条文,覆冰在线监测目前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 在中重冰线路上已广泛应用。 本标准 第 5.4 条 中 , 内容 为原规定的修改条文,一类线路增加 1000kV,750kV, 500kV、 800kV、 500kV、 400kV 电压等级 ,删 除 重要 330 kV;二类线路删 除重要 220kV。 本标准 输电线路重要性按电压等级进行划分,对于对电网安全、高铁(含电铁)、重要用户及电厂等有重要影响的 110 kV、 220kV、 330kV 线

46、路, 宜 结合运行部门的意见,适当提高线路的重要性。 本标准 第 6.1 条 中 , 内容 为原规定的保留条文 。 本 标准 第 6.2 条 中 , 内容 为原规定的修改条文,修改引用 DL/T 5440第 5.0.2 条,对于三跨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重要输电通道跨越点宜避开重冰区;修改引用 GB 50545-2010第 3.0.7条当耐张段长度较长时应考虑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区段或覆冰严重区段,耐张段长度宜适当缩短。 本 标准 第 7.1 条 中 , 内容 为原规定的修改条文,修改引用 DL/T 5440、 GB 50790-2013、GB 50665-

47、2011、 DL 5497-2015相关条文, 1000 kV、 1100 kV、 800kV 输电线路设计冰厚重现期 100年, 400 660kV输电线路设计冰厚重现期 50 年。 本 标准 第 7.2 条 中, 为原规定的保留条文,参考 DL/T 5440 略作文字修改。 本 标准 第 7.3 条 中,内容 为原规定的保留条文,参考 DL/T 5440 略作文字修改 。 本 标准 第 7.4 条 中 , 内容 为原规定的保留条文。 本 标准 第 7.5 条 中 ,内容 为原规定的修改条文,重冰区线路设计冰厚对线路投资影响巨大,因此在有准确的覆冰资料,冰区划分准确的前提下将重冰线路冰区分级细化到 5mm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重冰线路设计冰厚可按5mm 进行分级。 本 标准 第 7.6 条 中 ,内容 为原规定的修改条文,引用 DL/T 5440 第 6.06 条,地线覆冰厚度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