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487726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题 1 感觉剥夺 2 离差智商 3 视崖实验 4 去中心化 5 最近发展区 6 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简答题 7 试说明注意的概念及功能。 8 什么是问题解决中的算法式 (algorithms)和启发式 (heuristics)策略,请加以比较及分析。 9 什么是马赫带 (mach band),如何解释 ? 10 用实验说明脑功能的一侧优势。 11 什么是 “习惯化 去习惯化 ”研究方法 ?该方法对儿童心理发展 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 12 简述加德纳 (H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三、论述题 13 简要

2、说明内隐记忆的特点,你认为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重要意义 ? 14 试举例分析新皮亚杰理论与传统皮亚杰理论的异同。 15 综合运用各种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题 1 【正确答案】 是一种由于信息不足破坏信息平衡而给机体带来的现象。由于感觉剥夺造成信息不足,将使人无法忍受由此产生的不安和痛苦。 Bexton,Heron&Scott报告了感觉剥夺的实验结果。实验中,被试来自外界的刺激几乎被 “剥夺 ”了,尽管给被试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和每天 20美元的报酬,也难以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呆上 2 3天。实验表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

3、的正常生存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息,处于感觉剥夺状态,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2 【正确答案】 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把比率智商改成离差智商(deviation IQ)。提出离差智商的根据是:人的智力的测验分数是按常态分布的,大多数人的智力处于平均水平, IQ=100;离平均 数越远,获得该分数的人越少;人的智商从最低到最高,变化范围很大。智商分布的标准差为 15。这样,一个人的智力就可以用他的测验分数与同一年龄的测验分数相比来表示。公式为: IQ=100+15Z 其中 Z代表标准分数, X代表个体的测验分数, 代表团体的平均分数, SD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因此,只要我们知

4、道一个人的测验分数,以及他所属的团体分数和团体分数的标准差,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他的离差智商。离差智商是对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的度量,因而不受个体年龄增长的影响。 3 【正确答案】 吉布森和沃 克在 60年代初期设计出著名的实验装置 “视崖 ”。他们设计了一个台子,左右半边有高度落差,在台子上铺一层透明玻璃,让婴儿在上面爬行。婴儿爬到中间时,能清楚地看到深度,但却不会有跌落的危险,以测查婴儿的深度知觉。他们将婴儿先后放在视崖的深滩和浅滩两侧,婴儿的母亲在婴儿的对侧招呼婴儿,观察婴儿的反应。 4 【正确答案】 意识到自我是主体,把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并且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协

5、调起来,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当做绝对真理。 5 【正确答案】 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 ,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 “最近发展区 ”。 6 【正确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的几个人。然而,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

6、是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 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 “你很优秀 ”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二、简答题 7 【正确答案】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全神贯注起来。意 识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集中性是指

7、心理活动或注意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我们根据注意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将注意划分为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注意是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它具有以下功能: (1)选择功能 周围环境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刺激。人们要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就必须从中选择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这就是注意的选择功能,这是注意的基本功能。注意对信息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刺激物的物理特征,人的需要、兴趣、情感,过去的知识经验等 。 (2)维持功能 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对象之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注意的维持功能就表现在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在注意的维持功能中,被选定的对象或信息居于

8、意识的中心,非常清晰,人们容易对它作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 (3)整合功能 人对信息的加工是分阶段的: 自动加工阶段和注意加工阶段。自动加工只能加工事物的个别特征,只有在注意的加工阶段,才能将许多特征整合为一个整体。 (4)调节功能 当人们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或者由一种活动方式转向另一种活动方式时,注意起了重要的 调节作用。只有在注意状态下,人才能顺利完成这些转变。 8 【正确答案】 问题策略即人们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案、计划或办法,它决定着问题解决的具体步骤。问题解决的策略大致有两类,即算法式 (algorithms)和启发式 (heuris-tics)策略。 (1)算法式策略 问题

9、解决的算法式策略是在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算法式策略往往在缺乏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虽然费力,但能保证问题的最终解决。 (2)启发式策略 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是指 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相对于算法式策略而言,启发式策略比较省时省力,但如果 经验使用不当,途径选择有误,也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常见的启发式策略有: 手段 目标法: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手段一目标法主要通过不断减少当前的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而逐步前进。它的基本步骤是: a比较

10、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 b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和操作; c实现子目标; d提出新的子目标。如 此循环往复,直至问题解决。手段 目标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 对解决复杂问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逆向搜索:即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此法适用于解决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 爬山法:是一种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9 【正确答案】 马赫带 (mach band)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往往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从刺激物的能量分布

11、上来 说,亮区的明亮部分与暗区的黑暗部分,在刺激的强度上与该区的其他部分相同,而我们看到的明暗分布在边界处却发生了起伏现象。可见,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加工的结果。我们可以用侧抑制来解释马赫带的产生。由于相邻细胞间存在侧抑制的现象,来自暗明交界处亮区一侧的抑制大于来自暗区一侧的抑制,因而使暗区的边界显得更暗;同样,来自暗明交界处暗区一侧的抑制小于亮区一侧的抑制,因而使亮区的边界显得更亮。 10 【正确答案】 初看起来,脑的两半球非常相似。但实际上,两半球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的,进入大脑一侧的信息会迅速经过胼胝体

12、传达到另一侧,做出统一反应。 如下的裂脑实验说明脑功能的一侧优势: 让一名进行裂脑手术的男性被试坐在屏幕前面,屏幕挡住了被试的视线,使他自己看不见自己的手。在屏幕左侧快速闪现一个单词 “螺母 ”(nut),这时词的视觉形象将投射在脑的右侧。结果发现,被试用左手很容易从看不见的物体中将螺母拿出来,但不能说出屏幕上呈现的单词是什 么。原因是语言是由左半球控制的,而螺母的视觉形象未传送到左半球。当询问被试时,他似乎没有觉察到他的左手在做什么。 在屏幕上快速呈现单词 “hatband”,使 “hat”投射到右半球, “band”投射到左半球。问被试看到什么单词时,被试回答说 “hand”。可见右半球知

13、觉到的 “hat”并没有传达到左半球的意识中。 如果将被试的双眼蒙上,并把一些熟悉的物体放在被试的左手,他知道是什么,并用手势表示出来,但不能用言语表达。 先在被试面前呈现常见的物体,如刀、杯子、书等,使它们同时投射到两半球。然后拿 开,只在视野左侧呈现其中一个词,如 “书 ”,使之投射到右半球。如果问他左手拿了什么,他一无所知。被试通过自己的书写动作知道自己在书写,但不能说出他写了什么。裂脑实验研究说明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功能。左半球有语言和数字功能,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推理等。右半球有高度发展的空间知觉和音乐能力,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应该指出的是,大脑两半球功能

14、的一侧化,并不是绝对的。 11 【正确答案】 惯化与去习惯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假设婴儿已具有两种基本的能力,即能对他感兴趣的事物注视一定的时间,但 如果这个事物反复出现,他也将失去兴趣。具体操作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成习惯化的阶段。在此阶段,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个物体,直到婴儿失去兴趣为止;第二个阶段是去习惯化阶段。当婴儿对某一个刺激物失去兴趣之后,引入另一个新的刺激,如果婴儿对新的刺激重新表现出兴趣,就说明他已能够分辨前一个物体与后一个物体之间的某种区别。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研究方法的意义是:正是由于这种研究思路的引入,才使研究者们克服了婴儿因没有语言而不能表达的障碍,从而获得了关于婴儿

15、视觉能力发展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12 【正确答案】 智力多元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1)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用于日常会话的能力。大脑的 “布罗卡区 ”负责产生合乎语法的句子。 (2)逻辑一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例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 (3)空间智力:包括认知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地图等。大脑右半球掌管空间位置的判断。 (4)音乐能力:包括对声音 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大脑右半球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起重

16、要作用。 (5)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例如打篮球、跳舞等。身体运动由大脑运动神经皮层控制。大脑的每一个半球都控制或支配对侧身体的运动。 (6)社交能力:它包括与人社交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例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等。大脑额叶在人际关系的知识方面起主要作用。 (7)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大脑额叶对自知智力起重要作用。 由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认识到,要综合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 力,促进素质教育的推广应用。 三、论述题 13 【正确答案】 内隐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

17、故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内隐记忆的特点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记忆,也没有有意识地去提取它,但它却在特定的作业中体现了出来。内隐记忆具有自动性、无意识性。个体在内隐记忆时,没有意识到提取这个环节,也没有意识到它所提取的内容是什么,而只是通过完成某项任务才能证实他保有这种记忆。 内隐记忆的意义在于它与外显记忆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内隐记忆不受加工深度、间隔时间、记忆负荷量、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 (1)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不影响内隐记忆的效果,但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 (2)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消退的速度较慢,而外显记忆的回忆量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逐渐减少。 (3)

18、内隐记忆不受记忆负荷量的影响,而外显记忆则不然,记忆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的规律适合于外显记忆,它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消退。 (4)干扰因素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很少,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却很大。鉴于内隐记忆较外显记忆在加工深度、间隔时 间、记忆负荷量、抗干扰等方面的优越性,研究内隐记忆的意义重大。研究内隐记忆不仅能扩充、丰富记忆研究的方向、技术和内容,而且使我们对人类记忆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14 【正确答案】 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不同。传统皮亚杰理论认为:幼儿缺乏某种认知能力。但已有的科学研究表明,在比较复杂的课题任务中,各种认知结果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变化常使某些重要的认知能力时而表现时而隐蔽。新

19、皮亚杰认为皮亚杰的实验过于困难,不适合年幼儿童,因而不能挖掘表现出幼儿的应有能力。 提出成人思维的发展模式。皮亚杰将 15岁定为思 维成熟期,但新皮亚杰主义认为:形式运算思维也不是思维发展的最后阶段。佩里把大学生的思维概括为三种水平;二元论水平、相对论水平和约定性水平。 新皮亚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密切。例如在幼儿教育方面,设计了各种智力玩具和教具,为儿童能提早形成数概念、空间概念及时间概念打下了基础。 15 【正确答案】 (1)动机的强化理论:引起动机和引起习得行为都可以用强化解释。个体产生行为的原因,完全在于先前这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2)动机的人本理论:马斯洛在研究动机

20、时特别强调需要的作用,认为人 类的所有行为都是起源于我们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七种基本的需要,由高到低排列,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是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动机。 (3)学习的社会认知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指人们为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是趋向成就活动的倾向减去回避失败的倾向。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有四种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 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苦难面前的态度;影响人们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

21、表现;影响人们在活动时的表现。 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维纳从个体的归因过程出发,探讨了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结果的归因与成就行为之间的关系,对影响行为结果的原因性、原因结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反应的关系、情感反应的激励作用等都提出了有创造性的见解。 根据上述归因理论,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但是,要使它真正成为学习中经常起作用的动力,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学习动机激发起来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通常采用下列方法和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