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6年工程硕士(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487771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06年工程硕士(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工程硕士(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工程硕士(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工程硕士(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工程硕士(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6年工程硕士( 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没有错别字的是: ( A)满天的礼花此起彼伏,令人 目不瑕接 。 ( B)管理的缺失使员工 精神焕散 ,纪律松懈。 ( C)述职报告应当客观 翔实 ,又言简意赅。 ( D)超女大赛 风糜 一时,有些人却嗤之以鼻。 2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旁 (旁边 )征博 引 虎 踞 (蹲坐 )龙盘 荒诞不 经 (常规 ) ( B)苦心孤 诣 (达到 ) 赴 汤 (开水 )蹈火 置之 度 (考虑 )外 ( C

2、) 茹 (吃 )毛饮血 甚 嚣 (嚣张 )尘上 克勤 克 (能够 )俭 ( D) 听 (听任 )之任之 尾大不 掉 (摆脱 ) 若 即 (靠近 )若离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每年到绥芬河市 观光旅游的人次逐步攀升。 ( B)校长非常理解他这次因县里召开第三届教学能手大赛而耽误正常上课。 ( C)对于网上发布的应取消房屋预售制度的各种意见,专家持否定态度。 ( D)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卓而不凡的智慧,是成为杰出人才的重要条件。 4 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几乎所有公司的领导都出席了这次会议,可见这次改革至关重要。 ( B)我最初认

3、识他的时候,还是个 7岁的毛头小子,如今已经成家立业了。 ( C)马丁教授称 “中国不同大学学费应不同 ”,此说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引起共鸣。 ( D) 对于南方银行新任行长的意见,经济观察报明天将发表相关评论。 5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 A)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人应该有理想。 ( B)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人应该有理想。 ( C)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理想的作用。 ( D)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理想的作用。 6 将以下中国近代史上提出的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

4、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扶清灭洋 ” “超英赶美 ” “抗美援朝,保家为国 ”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 ( A) ( B) ( C) ( D) 7 根据以下诗歌内容,按描述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A) ( B) ( C) ( D)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契诃夫、莫泊桑和欧 .亨利的小说代表作分别

5、为樱桃园、羊脂球、麦琪的礼物。 ( B)徐志摩、艾青和舒婷的诗歌代表作分别为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致橡树。 ( C)我国先秦两汉历史散文的主要体裁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和记事本末体。 ( D)唐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和以王维、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9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 (指陕北和山东 )这么 一伸,他的胸膛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 “插上一刀 ”指的是: ( A)挺进大别山 ( B)辽沈战役 ( C)百万雄师过长江 ( D)横扫大西南 10 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主要体现在: (

6、A)微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 B)宏观经济总量的控制 ( C)市场价格的制定 ( D)规范市场的发展 11 大量事实表明,群体能够给予其成员巨大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采取与群体多数成员的言行保持一致的行为,这种行为是: ( A)大众行为 ( B)众从 行为 ( C)同一行为 ( D)从众行为 12 下列各项不可以作商标使用的是: ( A)文字 ( B)图形 ( C)三维标志 ( D)声音 13 谈话法、讨论法和陶冶法这三种教学方法的共同特征是: ( A)以教师为主 ( B)以学生为主 ( C)师生互动 ( D)运用多媒体技术 14 大气平均臭氧含量大约是 0.3ppm,而平流层的臭氧

7、含量接近 10ppm,大气层中90%的臭氧集中在这里,所以又称臭氧层。平流层中臭氧的存在对于地球生命物质至关重要,因为它阻挡了高能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虽然这样,如果 大气中平流层的臭氧被破坏,不会出现的结果是: ( A)造成地面光化学反应加剧,使对流层臭氧浓度增高,光化学烟雾污染加重。 ( B)太阳紫外线大量到达地表,伤害生物与人类。 ( C)影响到大气层的温度和运动,也影响了全球的热平衡和全球的气候变化。 ( D)地面失去保温层,全球气候趋向严寒。 15 植物修复是利用某些可以忍耐和超富集有毒元素的植物及其共存的微生物体系清除污染的一种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植物修复系统可以看成是以太阳能为动

8、力的“水泵 ”和进行生物处理的 “植物反应器 ”,植物可吸收转移元素和化合物,可以 积累、代谢和固定污染物,是一条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污染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植物修复的优点的是: ( A)植物修复价格便宜,可作为物理化学修复系统的替代方法。 ( B)植物修复过程比物理化学过程快,比常规治理有更高的效率。 ( C)对环境扰动少,因为植物修复是原位修复,不需要挖掘、运输和巨大的处理场所。 ( D)植物修复不会破坏景观生态,能绿化环境,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二、填空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在下列各句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 当的

9、一组是: 前不久,这里曾一度山洪 _,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冲垮,交通瘫痪。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 _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艺术特色极为称道。 那个一脸络腮胡子的裁判明显 _兰客队,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背后的动机。 ( A)暴发 擅长 偏袒 ( B)爆发 擅长 偏袒 ( C)暴发 善于 偏心 ( D)爆发 善于 偏心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组是: 艺术的历史是人类显示自己的创造力的历史 _美术史则是把这种创造的结果中的一部分 _美的以及有意味的 _记载下来 _现代艺术的历史就是人类挣脱美术史的范围 _直呈自己创造力的历史。 ( A)。 : , , , ( B), 。

10、 、 ( C)。 : , 。 , ( D), , 、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到了脑筋疲倦的时候,往往随意地将课本以外的书籍取来阅读, _着书籍就成了常和我们亲近的一种消遣品。 _我们 _以它当作消遣品,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没有严格的选择。 _,这书籍 “刺激神经 ”、 “扰乱思想 ”的进程比剧场、游艺园更要高些,力量也就大些。 ( A)因此 因为 虽然 然则 ( B)那么 因而 既然 然则 ( C)那么 因而 虽然 然而 ( D)因此 因为 既然 然而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上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几个世纪以来,有关法律的知

11、识一直被看成是欧洲各国大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不过,只是最近几年,有关法律的知识才成为 加拿大大学教育的一门课程。 _。幸运的是,加拿大的许多大学正在树立法律教育更传统、更具有欧洲特性的观念,新闻学、社会学、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们也都要在大学里学习法律知识。 ( A)欧洲人认为法律知识不是律师特有的,而是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资质。 ( B)欧洲人认为法律知识是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资质,而不是律师特有的。 ( C)传统上,加拿大的大学一直把法律知识看成是律师特有的,并不是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资质。 ( D)传统上,加拿大的大学一直把法律知识看成是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资 质,而不是

12、律师特有的。 20 _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体例周洋,论旨精深,清人章学诚称赞该书 “体大而虑周 ”。 ( A)典论 .论文 ( B)文献 ( C)文心雕龙 ( D)文选 21 将下列诗句依次填入林逋的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 _。_, _。 ”排序正确的是: 暗香浮动月黄昏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 A) ( B) ( C) ( D) 22 王国维人间词话 云: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_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_也。有我之境, _,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

13、之境, _,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 在上述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排序都正确的是: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以我观物 ( A) ( B) ( C) ( D) 23 以下各项不全是莎士比亚作品的是 _。 ( A)雅典的泰门、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 B)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悲惨世界 ( C)罗密欧与朱丽叶、雅典的泰门、哈姆雷特、奥赛罗 ( D)罗密欧与朱丽叶、雅典的泰门、李尔王、麦克白 24 下面加下划线的语句,后面紧接前句重复。这种修辞方式是 _。 返咸阳, 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

14、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 ,夜生凉 ( A)排比 ( B)对仗 ( C)顶针 ( D)夸张 25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其由低到高的顺序为_。 ( A)尊重、生理、安全、社交、成就 ( B)安全、生理、尊重、社交、成就 ( C)生理、安全、尊重、社交、成就 ( D)生理、安全、社交、尊重、成就 26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_。 ( A)人民 ( B)国民 ( C)公民 ( D)居民 27 在我国,特赦由 _决定。 ( A)国务院 ( B)最高人民法院 ( C)全国人大常委会 ( D)最高人民检察院 28 法律规定的姓名权的内容,不包括姓

15、名的 _。 ( A)命名 ( B)使用 ( C)变更 ( D)转让 29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显示,近年来,上海、天津、苏州等多个大中城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造成城市地面大面积下沉的主要原因是 _。 ( A)酸雨对地表的侵蚀 ( B)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利用 ( C)全球增温使海平面升高 ( D)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30 与土壤酶特性及微生物特性一样,土壤动 物特性也是土壤生物学性质之一。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重要 _,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积极同化各种有用物质以建造其自身,另一方面又将其排泄产物归还到环境中不断改造环境。 ( A)生产者 ( B)消费者

16、 ( C)分解者 ( D)捕食者 三、阅读理解题( 20小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31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 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 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

17、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 “心远地自偏 ”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 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

18、脚是踏在地上的呀 !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 “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 ”,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 “催租吏 ”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 “石壕吏 ”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 ?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

19、类型的 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而是多么困难的事 !那是强迫自己人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梁实秋寂寞,选自梁实秋文集,鹭江出版社,2002) 31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20、( A)告诉读者如何享受寂寞的清福。 ( B)表明作者远离喧嚣的现实,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 C)主要说明什么是寂寞 ( D)作者赞美寂寞,要好好享受寂寞。 32 文中 “石壕吏 半夜捉人 ”是 _的作品记叙的情景。 ( A)白居易 ( B)元九 ( C)杜甫 ( D)柳宗元 33 下列文中各句的修辞手法与 “塘中的月色并 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一句相同的是: ( A)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 ( B)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 ( C)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

21、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 ( D)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 34 下列各句中的 “是 ”,系判断动词用法的为: ( A)寂寞是一种清福。 (第一段第一行 ) ( B)所谓 “心远地自偏 ”是也。 (第一段第七、八行 ) ( C)也可以说是。 (第四段第一行 ) ( D)稍异于是。 (第四段第八行 ) 35 作者所说的 “寂寞 ”是指: ( A)寂寞是一种值得享受的清福。 ( B)寂寞是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渺小。 ( C)寂寞是不为外物所困扰,保持自我和内心宁静的一种心境。 ( D)寂寞是逃避现实的唯心论,是高

22、韬隐遁。 36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最后一瞬间 谁也没想到,刑警吴一枪与他们追捕的最后一名歹徒在一片空地里狭路相逢。这之前,吴一枪已追赶逃犯一个夜晚。那 里树密山高,与战友已失去联系的他只能孤军作战。 黎明时分,在林子间相距不足百米歇息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吴一枪则抢先对天空鸣枪,警告对方 “站住 ”。吴一枪心里明白,刚才自己打的那一枪,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这个犯罪团伙的小头目浑身一个战栗,随着吴一枪的喝令立即钉在林子间那片空地的中央,却并没有按吴一枪的命令把枪扔掉,而是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吴一枪心里一惊,看着歹徒慢慢地转过身来与他相对而视,并用手中的枪对准他。

23、歹徒脸上挂着绝处逢生的笑容,声音沙哑地说: “枪神,可惜你没子弹了 ” 吴一枪不动声色,只是用枪精确地指向对方。别说只有 20米左右这么近的距离,凭手中这支用了几年的 64式手枪,只要在最大射程 50米以内任何点上,他都可以毫无疑义地撂倒对方。要不怎么是吴一枪呢 !就连罪犯们都称他 “枪神 ”。谁要是与他遭遇,一般是不敢对射的。 吴一枪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轻声说: “你很清楚,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 那么,让我们较量一下枪的准头吧 !” “嘿嘿嘿 不可能 !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两次对空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的第五次鸣枪,也是你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 。嘿嘿嘿 没想

24、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里啦 ” 歹徒虽然满脸狰狞,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并没有逃过吴一枪敏锐的眼睛。 “是吗 ?那么,我们来数一二三开枪。 ”吴一枪轻松而镇定地说。他的右臂有力而笔直地举着,黑洞洞的 7.62毫米枪眼坚定地指向对方。 歹徒身子向后一倾,说: “不可能 !别骗人啦 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 “放下武器 !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你,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被现场击毙的罪犯 !”吴一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这句话刚出口,吴一枪感到对方全身明显地打了一个激灵。 歹徒紧盯着吴一枪,慢慢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他似乎看到吴一枪眼里另一个人举枪的影子。 “一 !”吴一枪纹丝不动

25、,只是双眼匕首般刺向对方。此时,他把全身的力量都灌注在自己那双并不算大的眼睛上。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刑警,平时训练要 “准 ”,实战则要 “快 ”,这是一条铁律,必须出枪快、发射快。对射时,聚精会神、枪人合一。而这些对于吴一枪来说,是有过血的教训的。那次缉毒战,因为心想身后有记者,就想把枪打得漂亮,甚至动作也潇洒一些,在甩手射中屋顶一名歹徒的小腿的同时,稍一迟疑,对方枪响之后,一位老刑警为掩护他而 中弹扑倒在他的肩头 “ 二 !”声音洪亮、坚定而自信地穿透了林间,这是警察与一名逃犯共同在演绎着一次空前的你死我活的较量。 在吴一枪的刑警生涯中,像今天这样还是头一次。如此近的距离,就形成了一种空前的

26、赌局,是赌就有赢有输,他赢得起,当然也输得起。没了后路的吴一枪出奇地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上一次因为追求完美和动作漂亮让同事献出了生命,可是现在,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 其实,吴一枪只是嘴角稍微一动,就让这不易察觉的微笑永远留存在自己的脸上了。同时 ,他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一粒汗珠清晰地从鬓角滑过脏乱的脸颊。 “三 !”吴一枪在身后的一束阳光突然射向林子间的空地的一刹那, _地大喝一声,声震长空。 “叭 ” 枪声清脆地回响在林间山谷。歹徒匍匐向前一头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吴一枪的头顶飞过 在他发出 “三 ”的同时,歹徒竟然再次打了一个激灵,扣动

27、扳机时,子弹打飞了。 吴一枪迅速跃向对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对方竟没有任何反应。翻过歹徒那沾着露水的脸,吴一枪才发现,歹徒已没了呼吸。 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及心脏不能供血,病变的心脏收缩得像石块一样坚硬,苦胆也破了 (奚同发最后一瞬间,载于梅州日报 2006年 7月 26日 ) 36 对题目 “最后一瞬间 ”理解错误的是: ( A)正义战胜邪恶的最后较量 ( B)吴一枪开枪的最后一瞬间 ( C)吴一枪刑警生涯的最后一瞬间 ( D)吴一枪战胜歹徒的最后一瞬间 37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最贴切的是: ( A)铿锵洪亮 ( B)威 武雄壮

28、 ( C)斩钉截铁 ( D)英姿飒爽 38 下列文中描述,不能表明歹徒在吴一枪的空枪面前胆战心惊的描述是: ( A)歹徒打了一个激灵 ( B)歹徒紧盯着吴一枪 ( C)歹徒已没了呼吸 ( D)歹徒的苦胆也破了 39 对 “没了后路的吴一枪出奇地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 ”一句理解错误的是: ( A)是对那次 “血的教训 ”的弥补 ( B)进一步显示了吴一枪的无所畏惧和镇定自若 ( C)留下一个潇洒漂亮的英名 ( D)在歹徒面前永葆中国刑警完美的光辉形象,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 40 歹徒的 死亡不是因为: ( A)大脑过度紧张 ( B)心脏不能供血 ( C)苦胆破了 ( D)子弹打飞了

29、 41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在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 ”,西湖十景之一。 “雷峰夕照 ”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雷峰塔。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作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了许仙;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一个和尚,法海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妖气, 凡讨妖怪做老婆的人,脸上就有妖气的,但只有非凡的人才看得出 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

30、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 “水满金山 ”。我的祖母讲起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出于一部弹词叫作义妖传里的,但我没有看过这部书,所以也不知道 “许仙 ”“法海 ”究竟是否 这样写。总而言之,白蛇娘娘终于上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了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此后似乎事情还很多,如 “白状元祭塔 ”之类,但我现在都忘记了。 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 “保叔塔 ”,其实应该写作 “保做塔 ”,是钱王的儿子造的。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

31、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 这 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 ?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 那简直是一定的。 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我对于玉皇大帝所做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 “水满金山 ”一案,的确应该由法海负责;他实

32、在办得很不错的。只可惜我那时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义妖传中,却是民间的传说罢。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那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 “蟹和尚 ”,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 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 活该。 (

33、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选自鲁迅全集第 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41 文中成语 “荼毒生灵 ”中的 “荼 ”念作: ( A) ch ( B) tin ( C) t ( D) sh 42 根据这篇短文,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白蛇是一个善良、勇敢、对爱情坚贞的女性,是受法海镇压的被压迫者。 ( B)法海是一个道貌岸然、不守本分、虚伪卑鄙的封 建卫道者。 ( C)雷峰塔是一座不义的 “镇压的塔 ”。 ( D)雷峰塔的事情,作者都忘记了。 43 作者对 “蟹和尚 ”这一民间想象的法海形象的态度是: ( A)嘲谑 ( B)喜欢 ( C)可怜 ( D)无所谓 44 根据这篇短文,下列对文章

34、主旨理解最贴切的是: ( A)对传统秩序的不满意 ( B)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同情 ( C)对一切非人道束缚的反感 ( D)对一切堂皇叙事的痛恨 45 这篇短文的风格是: ( A)愤怒批判 ( B)即兴嘲讽 ( C)客观中立 ( D)怡然自得 46 阅读下面短文, 回答下列五道题。 包括一些海洋学科普作家在内的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在大海深处的巨大压力之下,人体会被压扁。实际上,情况似乎并非如此。由于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本身也是由水组成的,而水 用牛津大学弗郎西丝 .阿什克罗夫特的话来说 “_”,因此人体仍会保持与周围的水一样的压力,不会被压死。麻烦的倒是体内的气体,尤其是肺内的气体。那里的气体确实会被压

35、缩,但压缩到什么程度才会被致命,这还不知道。直到最近,人们还认为,要是潜到 100米左右的深处,肺脏会内爆,胸壁会爆裂,他或她就会痛苦地死去,但裸潜者反复证明 ,情况恰好相反。据阿什克罗夫特说,似乎 “人可以比预想的更要像鲸和海豚 ”。 然而,许多别的方面可能出问题。在使用潜水衣 即用长管子连接水面的那种装备 的年代,潜水员有时候会经历一种可怕的现象,名叫 “挤压 ”。这种情况发生在水面气泵失灵,造成潜水衣灾难性地失压的时候,倒霉的潜水员真的会被吸进面具和管子。等到被拖出水面, “衣服里剩下的几乎只有他的骨头和一点儿血肉模糊的东西 ”,生物学家 J.B.S.霍尔丹在 1947年写道,惟恐有人不

36、信,他接着说, “这种事真的发生过。 ” 然而,在大海深处真正可怕的是得 弯腰病 (减压病 )倒不是因为这种病不舒服(虽然不舒服是肯定的 ),而是因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得多。我们呼吸的空气里有 80%是氮。要是将人体置于压力之下,那个氮会变成小气泡,在血液和组织里到处移动。要是压力变化太大 比如潜水员上升太快 体内的气泡就会泛起泡沫,犹如刚刚打开的香槟酒瓶那样,堵塞了细小的血管,造成细胞失氧,使病人痛得直不起腰。这就是 “弯腰病 ”这个名字的由来。 自古以来,弯腰病一直是潜水采海绵人和潜水采集珍珠人的职业病,但是 19世纪以前没有引起西方世界的重视;而且,还包括那些不湿身体 (至少不会 湿得很厉害

37、,一般不会湿到脚踝以上 )的人。他们是沉箱工人。沉箱是密封的干室,建在河床,用于建造桥墩。沉箱里充满了压缩空气;当工人们在人造压力的条件下工作很长时间走出来的时候,他们会经历轻微的症状,比如皮肤刺痛或发痒。但是,无法预料的是,少数人会持续关节痛,偶尔痛得倒在地上,有时候再也爬不起来。 (比尔 .布莱森孤独的行星选自万物简史,接力出版社,2005) 46 根据上下文,文中 “_”处阿什克罗夫特的话最有可能是: ( A)实际 上是会变形的 ( B)实际上是压不扁的 ( C)实际上是会被压扁的 ( D)实际上是可以对外产生压力的 47 下列最能反映出 “人可以比预想的更要像鲸和海豚 ”的选项是: (

38、 A)人体在 100米左右的深水中可以保持与周围的水一样的压力,不会被压死。 ( B)人类在 100米左右深海潜水可以不依赖氧气的供给。 ( C)人类在 100米左右深海潜水可以不依赖潜水衣的保护。 ( D)人类可以像鲸和海豚一样适应压力的突然变化。 48 文中第二段 “挤压 ”灾难发生的原因是: ( A)潜水衣破裂 ( B)气泵停止对潜水员 输送氧气 ( C)空气猛地离开潜水衣 ( D)深水中的高压导致潜水衣的变形使人体被挤压 49 根据本文,下列属于造成 “减压病 ”的原因的是: ( A)深水的高压使人的肌体无法忍受 ( B)深水中的高压使人的肺脏内爆,胸壁破裂 ( C)巴潜水员上升太快导

39、致压力的突然变化 ( D)潜水员在深水中会经历可怕的 “挤压 ” 50 在潜水过程中,不能避免 “减压病 ”发生的是: ( A)离开高压环境 ( B)消除气压变化 ( C)逐步回到水面 ( D)吸人不含氮气的纯净氧气 2006年工程硕士( GCT)语文真题试卷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A“目不瑕接 ”应为 “目不暇接 ”; B“精神焕散 ”应为 “精神涣散 ”;D“风糜 ”应为 “风靡 ”。 2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A“旁征博引 ”的 “旁 ”,意思为 “广泛的 ”;

40、 C“甚嚣尘上 ”的 “嚣 ”,意思是 “吵闹,喧哗 ”; D“尾大不掉 ”的 “掉 ”,意思是 “摆动 ”。 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A搭配不当, “人次 ”“攀升 ”不搭配; B成分残缺, “理 解 ”没有宾语; D一面两面不照应。 4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A“所有 ”修饰的是 “公司 ”还是 “领导 ”,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B谁是“毛头小子 ”可以有不同理解。 D“相关评论 ”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理解,既可理解为对“新任行长 ”这个人的 “意见 ”,也可理解为人们 “对于南方银行新任行长 ”这件事的“意见 ”。 5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理想是 ”这是暗喻

41、的形式,三个比喻形成排比,从不同角度说明了理想的作用。 6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扶清灭洋 ”是义和团提出的口号,义和团 运动是 1900年兴起的一次反帝运动;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是 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的口号;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是 50年代初抗美援朝运动提出的口号; “超英赶美 ”是 1958年大跃进提出的口号。 7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四首诗都是唐宋著名诗人的名作,应该结合诗句内容判断季节,排定顺序。 出自王安石的梅花诗,从 “凌寒 ”“不是雪 ”可知,应该是冬天; 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 “登高 ”“插茱萸 ”可知是重阳节,当然是秋天;

42、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从 “夜热 ”“午热 ”, “竹深 树密虫鸣 ”可知应该是夏天; 出自宋王禹偁清明诗,从第一句 “过清明 ”即可知是春天。 8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A项樱桃园是契诃夫所写的话剧,不是小说; C项 “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记事本末。 D项山水田园派代表作家是王维和孟浩然。谢灵运是东晋著名诗人,被认为是山水诗人之宗。 9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挺进大别山,是在解放战争的第二年 1947年为了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在 6月 30日晚,刘邓大军突破黄河 天险,打开了南下的通道,千里挺进大别山

43、。从此,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军由战略防守进入战略进攻。辽沈战役,开始于 1948年的秋季;渡江作战,发生在 1949年 4月 20日;解放大西南,则是开国大典之后的事了。即使不十分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从 “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也应该能够判断这 “插上一刀 ”应该发生在中原地区, BCD三项都不是在中原。 10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应体现在宏观经济总量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只有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才能稳定物价 ,促进经济增长。 11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人的从众行为是从众心理的反映,有利于个体

44、降低风险。大家普遍存在的行为是大众行为,多数人改变自己做法追随少数人是众从行为,群体作出同样的动作行为叫同一行为。 12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新商标法第八条的规定的内容,商标的法定构成要素是:可凭视觉分辨的 “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 ”商品的气味、音响等,不具备 “可视性 ”,目前在我国尚不能被作为商标使用。 1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谈话法是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个主题各抒己见,进行探讨而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获得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陶冶法,主要通

45、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由这些概念可知三种教学方法的共同特征是师生互动。 1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得仅有少量紫外线到达地面;如果平流层中的臭氧遭到破坏,则到 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也就是说,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增加,会使得地面温度升高,红外线辐射增强;而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的红外线辐射,故此,气候不会趋向严寒,而是相反。 15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植物学知识,正确答案是 B。有些植物有忍耐和超富集有毒元素的能力。比如有的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二氧

46、化硫、甲醛和其他有毒元素。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这些特性来清理污染,但是它们的修复过程,也就是积累、代谢和固定污染物的过程不一定是一个快速的过程。 二、填空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暴发 ”“爆发 ”都有突然、迅猛的发生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往往侧重于爆炸性。在句中 “山洪暴发 ”强调的应该是突发性,用前者,排除BD。 “擅长 ”“善于 ”都有在某方面具有特长的意思,前者一般只限于某一技能,如绘画、游泳等;后者可以指某一技能,也可以指某种行动,如思考、运用、建设、破坏等。在这句话中比较难区分,

47、我们可以考虑从第三组人手辨别。 “偏袒 ”“偏心 ”,前者是动词,意为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后者是形容词, 指偏向一方面,不公正。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因此,这里应该用前者。排除 C项。 17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整段文字意在介绍 “现代艺术的历史 ”。从语脉来看,先说 “艺术 ”,再说 “美术史 ”,进而说到 “现代艺术的历史 ”,范围由大到小,最后落实到 “现代艺术史 ”上。第一空前后两句是明显的递进关系,话没说完,应该用逗号,可排除AC。同样道理,第四空也应该用逗号,排除 C项。 18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第一空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 “因此 ”,排除 BC, “那

48、么 ”在作连词的时候,也可以表 示结果或判断,但往往要和 “既然 ”或 “如果 ”相呼应,句中没有这样的语境。第三空, “虽然 ”往往和 “但是 ”相呼应,表示转折关系, “既然 ”则要和 “也 ”相呼应,表示让步, “也就没有严格的选择 ”一句的 “也 ”决定了只能用“既然 ”,可以排除 A项。 19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横线前后陈述对象都是 “加拿大的大学 ”,据此可以排除 AB;从内容看, “传统上,加拿大的大学一直把法律知识看成是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资质 ”的说法与前后内容不一致,可以排除 D项。 20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注意 题于 “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 ”这一表述。曹丕的典论 .论文篇开了综合地评论作家作品的风气,对后世一些文学批评家有较大影响,但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