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7年工程硕士(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487838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07年工程硕士(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2007年工程硕士(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2007年工程硕士(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2007年工程硕士(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2007年工程硕士(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7年工程硕士( GCT)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不可狂妄自大,也不要枉自菲薄。 ( B)诗歌最忌骄揉造作,无病呻吟。 ( C)经过长途跋涉,他风尘仆仆赶到这里。 ( D)他自顾不遐,哪里还能顾及他人。 2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金声 玉 振 (玉石 ) 不可理 喻 (晓喻 ) 颠 扑不破 (抬高 ) ( B) 兢 兢业业 (谨慎 ) 扪 心自问 (拍打 ) 顺 理 成章 (道理 ) ( C)声振寰 宇 (天下 ) 瞬 息万变

2、 (一眨眼 ) 挺 身而出 (挺直 ) ( D)相 辅 相成 (辅助 ) 洋洋 洒 洒 (流畅 ) 莫 衷 一是 (衷心 ) 3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放眼望去,满园的红牡丹 姹紫嫣红 ,美不胜收。 ( B)五四以后,旧体诗已经式微,即使偶然有人唱 和写作,也不过是 噤若寒蝉 。 ( C)在这次学术会议上,专家学者们高谈阔论, 肆无忌惮 ,畅所欲言。 ( D)作为人民大众所欢迎的文艺工作者,难道在艺术上不应该 精益求精 吗 ? 4 对下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

3、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蜂飞来飞去。野花遍地都是,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 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A)拟人、比喻、顶真 ( B)拟人、顶真、夸张 ( C)排比、比喻、递进 ( D)排比、比喻、拟人 5 下列各句中,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他文思敏捷,三天就写出了一篇文章。 ( B)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 C)在我们公司里,除了老王,他最关心小李。 ( D)火车票没买到,老王只好急急忙忙坐出租车去了。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该电厂每年的发电量,除供当

4、地使用外,还向北京、天津输送。 ( B)国产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 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 (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 ( D)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7 学者俞陛云曾分析一首词的艺术表现之妙,说: “(此 )言清昼久坐,看日影之移尽,乃目见之静趣,皆写出静者之妙心。 ”与这段话的意思相符的词句是: ( A)雨过芳塘净,清昼闲中永。门外立双旌,隔花闻笑声。 (舒禀菩萨蛮 ) ( B)闲中好,尘务不萦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段成式闲中好。 ( C)翠烟笼日上花梢。花外楼高。海犀 不动帘栊静,昼长人懒莺

5、娇。 (李鼎风人松 )。 ( D)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李清照满庭芳 ) 8 下列关于文史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楚辞 .九歌共有十一篇作品,是屈原据楚国民间祭神乐歌加工、创作而成。 ( B)所谓 “前四史 ”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纪传体史书。 ( C)鲁迅的狂人日记 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 D)古文观止是清人编选的著名古文选本,所选文章上起先秦,下迄清代。 9 下列关于称谓礼貌用语的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人交谈或写信称呼对方父母,可薄称 “家父 ”、 “家母 ”。 ( B)在别人面前

6、称呼自己的弟弟、妹妹,可用 “舍弟 ”、 “舍妹 ”。 ( C)称呼谈话对方的子女或收信人的子女,可用 “令郎 ”、 “令爱 ”。 ( D)对他人称呼自己已故的父母,可用 “先父 ”、 “先母 ”。 10 甲欲杀害其妻乙,某日饭前甲在乙的饭碗中放了毒药。乙食用后,甲后悔,随即送乙前往医院抢救,但乙仍因中毒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终止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既遂 11 依据宪法规定,农村的宅基地和自留地属于: ( A)国家所有 ( B)集体所有 ( C)个人所有 ( D)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外,属于集体所有 12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今年太湖蓝藻爆发的主

7、要原因之一。下列有关 “富营养化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生生物大量繁殖,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 B)富营养化发生在海洋中,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使水变成红色,称为 “赤潮 ”。 ( C)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 N、 P等植物必需的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 ( D)藻类生物集中在水层表面,光合 作用释放出的 CO2阻止了大气中氧气的溶人。 13 科学家们观测到南极上空在春天到初夏期间会有臭氧耗损,臭氧层变薄的情形,俗称臭氧空洞;而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则不明显。这是因为南极地区的冬天远较北极地区寒冷所致。南极的最暖月约 -30 ,最冷月 -60 ,而北极最暖月 0 ,最冷月 -40

8、 。南极臭氧层空洞一般发生于: ( A) 3 6月 ( B) 6 9月 ( C) 9 12月 ( D) 12 3月 14 下列关于 “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价格及劳务价格的 统计物价变动指标 ( B)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 C)该指标较大时可能出现经济运行不稳定 ( D)该指标上升意味着居民生活成本下降 15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不断与外界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异物接触和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一系列防卫机制。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及抗

9、原异物后产生的免疫力。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 B)唾液内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 C)患麻疹后不会再感染麻疹 ( D)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疫苗 二、填空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飞乃厉声大喝曰 _“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_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_”声如巨雷 _曹军闻之 _尽皆股栗。 ( A):。 ? 。, ( B):, ! , ( C):, ? 。, ( D), ! ! ,: 17 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误会产生之后,人们并没有给他 _的机会。

10、 这两个问题之间没有什么关联,需要 _处理。 大家的力量 _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A)分辨 各别 汇合 ( B)分辨 个别 会合 ( C)分辩 各别 会合 ( D)分辨 个别 汇合 18 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上一句话,使之与上下文衔接。 有位名人说过,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因为 _,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 ( A)道德和才艺是永远的,富贵和资产只能是暂时的 ( B)道德 和才艺是永远可靠的,富贵和资产始终是不可靠的 ( C)显贵的门第和巨额的财产可以因子孙的堕落而败坏、荡毁 ( D)道德和才艺是变化的,富贵和资产也是变化的 19 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

11、,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中国人和日本人还是不同, _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在外表上不容易看出来。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国民,都有他独特的遗传和环境, _自然就有了他的国民性。由这一点来讲, _不能理解一国的国民性,就很难欣赏一国的文学。中国古人写文章,是以维持世道人心为目的, _,作者 想写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载道 ”的东西。 ( A)而且 因此 即使 当然 ( B)只是 所以 假使 当然 ( C)只是 所以 即使 自然 ( D)而且 因此 假使 自然 20 判断下列各句横线处必须加 “的 ”字的二组。 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_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 天文学家在太阳系

12、外共发现 28颗行星,它们 _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 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_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拼抢厮杀谋求 发展。 他有 “乒坛黑马 ”之称,具备决、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_ 最大障碍。 ( A) ( B) ( C) ( D) 21 根据对仗的要求,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最贴切的句子。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_,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 ( A)半树佛花香易散 ( B)万里鱼龙争照影 ( C)二月郊行最有情 ( D)三千组练挥银刀 22 日本女作家紫式 部公元十一世纪初创作的 _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长篇

13、小说。 ( A)雨月物语 ( B)竹取物语 ( C)源氏物语 ( D)平家物语 23 在下列诗句的空格中,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无边 _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_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细数 _ 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归云堕碧粘僧屐, _飘红上客衫。 ( A)落叶 落木 落红 落花 ( B)落木 落红 落叶 落花 ( C)落木 落红 落花 落叶 ( D)落木 落花 落红 落叶 24 毛泽东论持久战说: “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错觉是什么呢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是错觉之一例。 ”这里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的典故

14、出自古代的 _。 ( A)垓下之战 ( B)官渡之战 ( C)赤壁之战 ( D)淝水之战 25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这句话反映了 _的师生关系。 ( A)尊师爱生 ( B)民主平等 ( C)教学相长 ( D)辩证统一 26 人民法院 审理 _案件,必须进行调解。 ( A)追索劳动报酬 ( B)继承遗产 ( C)离婚 ( D)借款合同 27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_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 A)保持生态平衡 ( B)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 ( 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

15、氧气 28 某地区青蛙大量捕捉,致使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造成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的 _遭到了破坏 。 ( A)分解者 ( B)消费者 ( C)生产链 ( D)食物链 29 光的波长较短,因此,在一般的光学实验中,光在均匀介质中都是直线传播的。但是当障碍物尺度与光的波长相当或者比光的波长小时,光线会偏离直线路径而绕到障碍物阴影里去,这是 _现象。 ( A)光的散射 ( B)光的干涉 ( C)光的衍射 ( D)光的偏振 30 像妈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群聚生活,个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同时又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它们相互之间是 _的关系。 ( A)种内互助 ( B)互

16、利寄生 ( C)摘食 ( D)竞争 三、阅读理解题( 20小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3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温室效应 ”与 “阳伞效应 ” 在近百万年的地球气温变迁中,严寒的冰河期和温暖的间冰期曾交替出现。在冰河期,陆地冰川遍地,海水相对减少,海平面比今天要低 100 145米。而在间冰期,冰川融化,海平面比今天要高 15 30米。今天,人类居住的地球冰 河尚未完全消失,可认为是处于冰河期的末尾。现在令人关注的是:地球今后是继续变暖使冰河期彻底结束而迎接间冰期到来呢 ?还是再次从寒冷又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期 ?人类对此虽尚难以预测

17、,但 “温室效应 ”和 “阳伞效应 ”能给我们提供某些启示。 人类对地球气温变化的干预能力虽然极其渺小,但因为地球表面温度的平衡是以十分微妙的力学关系来维持的,只要对它施以较少的能量,就有打破热平衡的可能。人类活动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尘埃、水汽等增加,改变大气的成分,也能影响大气的透明度和热能辐射,从而导致地球气温发生变化。而导致地球气温变 化的主导因素,是 “温室效应 ”和 “阳伞效应 ”。 地球外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能够投射太阳短波辐射,使热能容易到达地球表面;而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又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即能将地球释放的热能截留在二氧化碳层内,不致逸入宇宙空间,同时通过逆反射又将热能返回地面

18、。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稍有增加,就会导致地面温度上升,全球气温变暖,即为 “温室效应 ”。 而 “阳伞效应 ”实质上是大气中人为尘埃的气候效应。大气中除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产生尘埃外,人为因素产生的尘埃日益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通过工厂、交通工具和家 庭炉灶及焚烧垃圾等产生的烟尘、废气,正越来越多地散发着大量的微尘离子,造成大气污染。对大气尘埃的气候效应,一般认为微尘能把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减少和削弱到达地面的辐射能,这样使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尘埃所起的这种 “遮阳伞 ”的作用称为 “阳伞效应 ”。此外,尘埃还有吸湿特性,可把周围的水汽凝结在自身表面,促进和增加层云雾的形成。

19、云雾又能阻挡和减少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也可使地面降温。如果大气污染使下层云量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就会使冰河期再现。 综上可看出,当 _ 因人为的因素而被打破时,就会导致地球气 候的急剧变化。但这其中是 “温室效应 ”作用强,还是 “阳伞效应 ”影响大,人们还难以定论。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正在变暖,这样会导致冰川融化;而也有些气象学家根据多方面的气象资料分析,认为地球将进一步变冷,可能面临着一个新的小冰河期的到来。对于这一全球性的气温问题,到底是正在变暖还是逐渐变冷,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之中。 (节选自杨叔子主编探索未知世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有删改 ) 31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温

20、变化关系的说法,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人 类对地球气温变化的干预能力极其渺小。 ( B)人类活动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尘埃、水汽等增加,改变大气的成分,从而造成局部气温的变化。 ( C)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的成分打破地球的热平衡,从而导致全球气温的变化。 ( D)人类活动造成 “温室效应 ”和 “阳伞效应 ”,直接导致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 32 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度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够透射太阳短波辐射,使热能容易到达地球表面从而使地面增温。 ( B)将地球释放的热能截留在二氧化碳层内,同时通过逆反射又将热能返回地面。 ( C)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稍有增

21、加,就有可能破坏地球热平衡,导致全球气温变暖,造成 “温室效应 ”。 ( D)二氧化碳对地面的短波辐射有极强的吸收能力,能截留住地球释放的热能。 33 下列关于 “阳伞效应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阳伞效应 ”实质上是大气中人为尘埃的气候效应。 ( B)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产生的尘埃是 “阳伞效应 ”加剧的主要原因。 ( C)大气中的微尘能把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减少太阳辐射,使地面降温。 ( D)尘埃的吸湿特性可以促进云雾的形成,起到 “阳伞效应 ”。 34 结合上下 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 A)地球的力学平衡 ( B)地球能量平衡 ( C)地球稳定的热平衡 (

22、D) “温室效应 ”和 “阳伞效应 ”的平衡 35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论不成立的是: ( A)目前地球尚处于冰河期。 ( B) “温室效应 ”和 “阳伞效应 ”此消彼长,将导致地球冷暖平衡。 ( C)无论是 “温室效应 ”还是 “阳伞效应 ”,都有可能使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 ( D)二氧化碳和人为尘埃分别是 “温室效应 ”和 “阳伞效应 ”产生的主要原因。 36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正在热闹 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 _,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

23、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 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24、。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 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就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遂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25、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 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不敷出 (节选自刘鹗老残游记,齐鲁书社, 1985,个别用字有改动 ) 36 结合上下文,在文中划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句。 ( A)高贵典雅 ( B)艳而不俗 ( C)清而不寒 ( D)风韵犹存 37 文章除了描写王小玉的歌声,还着重描写了她的: ( A)唇齿 ( B)眼睛 ( C)动作 ( D)体态 38 文中写歌声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不是指: ( A)高亮悦耳 ( B)

26、富有弹性 ( C)飞扬飘逸 ( D)余音绕梁 39 形容王小玉的说唱,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拟人 ( B)夸张 ( C)比喻 ( D)排比 40 文章用各种感官感觉的描写来表现王小玉的歌声。下列选项中与文章不符的是: ( A)触觉、听觉、味觉 ( B)听觉、味觉、视觉 ( C)触觉、味觉、视觉 ( D)听觉、触觉、视觉 4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二丑艺术 浙东的有一处的戏班中,有一种脚色叫作 “二花脸 ”,译得雅一点,那么, “二丑 ”就是。他和小丑的不同,是不扮横行无忌的花花公子,也不扮一味仗势的宰相家丁,他所扮演的是保护公子的拳师,或是趋奉公子的清客。总之:身分比小

27、丑高,而性格却比小丑坏。 义仆是老生扮的,先以谏诤,终以殉主;恶仆是小丑扮的,只会作恶,到底灭亡。而二丑的本领却不同,他有点上等人模样,也懂些琴棋书画,也来得行令猜谜,但倚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吆喝几声。不过他的态度 又并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楣哩 ! 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的特色。因为他没有义仆的愚笨,也没有恶仆的简单,他是智识阶级。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长久,他将来还要到别家帮闲,所以当受着豢养,分着余炎的时候,也得装着和这贵

28、公子并非一伙。 二丑们编出来的戏本上,当然没有这一种脚色的,他那里肯;小丑,即花花公子们编出来的戏本,也不会有,因为他们只看见一面,想不到的。这二花脸,乃是小百姓看透了这一种人,提出精华来,制定 了的脚色。 世间只要有权门,一定有恶势力,有恶势力,就一定有二花脸,而且有二花脸艺术。我们只要取一种刊物,看他一个星期,就会发见他忽而怨恨春天,忽而颂扬战争,忽而译萧伯纳演说,忽而讲婚姻问题;但其间一定有时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对于国事的不满:这就是用出末一手来了。 这最末的一手,一面也在遮掩他并不是帮闲,然而小百姓是明白的,早已使他的类型在戏台上出现了。 一九三六 年六月十五日 (选自鲁迅准风月谈,人民文

29、学出版社, 1973) 41 “二丑们编出来的戏本上,当然没有这一种脚色的。 ”这句话中的 “二丑 ”指的是: ( A)智识阶级 ( B)戏剧作家 ( C)担任二丑脚色的演员 ( D)言行与 “二丑 ”脚色相类似的某些文人 42 对社会生活中的 “二丑们 ”,作者在文中的态度是: ( A)抨击 ( B)怜悯 ( C)讽刺 ( D)戏谑 43 下列句子,能反映 “二丑 ”作为权门帮 闲性质的是: ( A)身分比小丑高,而性格却比小丑坏。 ( B)尽管装着和这贵公子并非一伙,但他倚靠权门,凌蔑百姓,受着豢养,分着余炎。 ( C)他没有义仆的愚笨,也没有恶仆的简单,他是智识阶级。 ( D)有谁被压迫

30、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吆喝几声。 44 对 “二丑 ”与其主子关系性质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主仆 ( B)主客 ( C)名客实仆 ( D)不客不仆 45 第五段 “这就是用出末一手来了 ”一句中的 “末一手 ”,在舞台表演中指的是: ( A)遮掩他并不 是帮闲。 ( B)他将来还要到别家帮闲。 ( C)一定有时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对于国事的不满。 ( D)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主子的缺点。 46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渐 ”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

31、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 !这有一个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 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就再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流连于其每日每时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劳苦 !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 “不动 ”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 “我 ”永

32、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 !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 “渐 ”的欺骗 ! “渐 ”的本质是 “时间 ”。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 _ 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

33、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 的美誉 );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 “勿要轧,总有的下去的 !”“大家都要下去的 !”然而在乘 “社会 ”或 “世界 ”的大火车的 “人生 ”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像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选自丰子恺缘缘堂随笔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个别用字有改动。 ) 46 第一段中,作者引用那个比喻的故事, 意在说明: ( A)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 ( B)自己误以为是不变

34、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 ( C)造物的骗人,使人流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 ( D) “渐 ”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47 作者认为时辰钟是人生最好的象征,因为 ( A)时辰钟像 “渐 ”一样,一直在欺骗我们。 ( B)时辰钟的针平时不动,就好像人生的我也始终是我。 ( C)时辰钟的针是最常动的,就好像人生中的 我也是无常的。 ( D)时辰钟的针看似不动,实则常动,就像人生中的我,刻刻是我,又刻刻在变。 48 第三段中,在划线处填入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个是: ( A)不过 ( B

35、)而且 ( C)因为 ( D)所以 49 下列词语与第一和第二段中 “骗 ”和 “欺骗 ”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欺诈 ( B)误导 ( C)隐瞒 ( D)诱惑 50 对于 “渐 ”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管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 ( B)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 追逐而已。 ( C)性质上渺茫不可思议。 ( D)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 2007年工程硕士( GCT)语文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36、 A“枉自菲薄 ”应为 “妄自菲薄 ”; B“骄揉造作 ”应为 “矫揉造作 ”; “自顾不遐 ”应为 “自顾不暇 ” 2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A“颠扑不破 ”的 “颠 ”应为 “摔打 ”之意; B“顺理成章 ”的 “理 ”应为 “纹理 ”; D“洋洋洒洒 ”的 “洒 ”应为 “无 拘束 ”。 3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A“姹紫嫣红 ”是形容各种花的颜色,形容单一的红牡丹不合适;B“噤若寒蝉 ”是比喻在高压下不敢做声,五四以后,旧体诗少人写作,不是不敢写而是兴趣不大; “肆无忌惮 ”是指不顾一切,任意妄为,用在这里与前后语境不合。 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顶真是

37、指 “后面紧接前句重复 ”的修辞手法,这里没有,排除 A、 B两项; “递进 ”是语法问题不是修辞,因此排除 C项。 5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B“不适当地管教孩子 ”,可以理解为 “不适当地管 教 ”的方法,也可以理解为 “不适当地管教孩子 ”这件事; C可以理解为 “老王 ”最关心 “小李 ”,也可以理解为 “他 ”最关心 “小李 ”; D“坐出租车去了 ”可以理解为坐出租车去买票,也可以理解为坐出租车去目的地。 6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A用词不当,向北京、天津输送的不是 “发电量 ”,而是 “发电 ”; B下降不能用倍数,下降一倍价格就等于零了,倍数一般用于增加;

38、D语序不对,“理论上 ”应对应 “深刻的说明 ”, “政策上 ”应对应 “详细的规定 ”。 7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篆香烧尽 ”, “言清 昼久坐 ”,香都烧完了,足见坐了很久; “日影下帘钩 ”是为 “看日影之移尽 ”。 8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 “下迄清代 ”错。 9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家父 ”、 “家母 ”只能是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母,称呼别人的父母应为 “令尊 ”、 “令堂 ”。 10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

39、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以上情节已构成犯罪 的既遂的形式之一:行为犯。也称举止犯,也就是行为人已经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事后的补救并不能改变犯罪事实。 1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章第八条: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 12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富营养化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氧气的释放,同时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大 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严重不足。 13 【正确

40、答案】 C 【试题解析】 南极的春季在 9月开始,这时极夜结束,阳光照射下冰晶云升温,氯氟烃气体迅速释放。而氯氟烃分子在紫外线照射下开始释放氯原子 上面讲过的臭氧层受到破坏的过程立即开始,臭氧层因大量损耗臭氧而出现臭氧洞。 1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消费者物价指数所测量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包括 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该指标上升就意味着物价在上升,因此居民的生活成本也必然上升,而不是下降。 15 【正 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A、 C、 D三项都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异物后产生的免疫力,是为特异性免疫; B项属于身体本来就有的,是为

41、非特异性免疫。 二、填空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为疑问句,第三空应填问号,如此可以排除B、 D两项;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为陈述句,也为语气词,表示此句话说完了,因此第二空应填句号,排除 C项。 17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 本题为近义词辨析。汇合和会合都有合的意思,但汇合一般指物,会合一般指人,因此 应是会合,可以排除 A、 D两项。 “各别 ”为 “各不相同,有所区别 ”之意;个别是单独,单个的意思;因 “这两个问题之间没有什么关联 ”,是需要单独处理的意思,

42、应为 “个别 ”,排除 C项。 18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因为在这里表转折关系,只有 C项与后面的句子呈转折关系。 19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第二空的前后句子为因果关系,应填所以,如此排除 A、 D两项,第三空后面的句子为假设关系,应填假使,排除 C项。 20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可加可不加 “的 ”, 不加 “的 ”就会发生歧义。 2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要求严格的对仗,注意诗的对仗关系,就能选择正确。如 “万里 ”对 “一船 ”, “鱼龙 ”对 “鸡犬 ”, “争照影 ”对 “欲腾空 ”。 22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43、】 源氏物语成书在 1001年至 1008年间,因此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的作者是日本平安时代的著名女作家紫式部;雨月物语是日本永安五年 (1776)上田秋成发行了早期代表作;竹取物语创作于 10世纪初,是日本最早一部物语文学;平家物语是日本中世纪长篇历史战争小说,作者不详。 2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为杜甫登高中的名句,应填 “落木 ”,可以排除 A项; 清代诗人龚自珍乙亥杂诗第一首中的名句,应填 “落红 ”,可以排除 D项; 为王安石北山中的名句,应填落花,可以排除 B; 为宋代诗人舒坦游云湖过香山偶成的句子,应填落叶。 24 【正确答案】 D 【

44、试题解析】 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在这 场战争中,东晋 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 20万大军,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而且留下了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的历史佳话。此典故出处晋书 .苻坚载记: “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 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 ?怃然有惧色。 ” 25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语出礼记 .学记: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意思是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正是反映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26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

45、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 27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28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青蛙大量捕捉,使害虫缺少天敌,因此大量繁殖,害虫增多必然造成水稻减产,这明显是生态 系统的食物链遭到了破坏。 29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光的衍射 ”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小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光波的波长小,或者跟波长

46、差不多时发生的现象; “光的干涉 ”是指满足一定条件的两列相干光波相遇叠加,在叠加区域某些点的光振动始终加强,某些点的光振动始终减弱,即在干涉区域内振动强度有稳定的空间分布; “光的散射 ”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在不均匀媒质中传播时,由于一部分光线不能直线前进,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形成光的散射现象; “光的偏振 ”是指光波电矢量振动的空间分布对于光的传播方向失去对称 性的现象。 30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判断此题应考虑两个因素,首先是合作,其次是种群内,可见 B、C、 D三项不符合这两个因素,应是种内互助。 三、阅读理解题( 20小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47、,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31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文中第二自然段有 “而导致地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温室效应 和 阳伞效应 ”可见选 D项。 32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文中第三段有 “而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又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即能将地球释放 的热能截留在二氧化碳层内 ”,注意是 “长波辐射 ”,不是 “短波辐射 ”。 3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文中第四段说 “而 “阳伞效应 ”实质上是大气中人为尘埃的气候效应 ”,因此 B项是错误的表述。 34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温室效应 ”和 “阳伞效应 ”实际上是

48、指空气对阳光辐射的阻隔,实质上也是一种物质的机械运动。 35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文中最后一段说: “许多科学家认为地球正在变暖,这样会导致冰川融化;而也有些气象学家根据多 方面的气象资料分析,认为地球将进一步变冷 ”,因此, “温室效应 ”和 “阳伞效应 ”要么就是变冷,要么就是变热,不可能导致“地球冷暖平衡 ”。 36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从填空前的描写 “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 ”,可以看出 A、 B、 D三项均不妥, “清而不寒 ”正好与 “秀而不媚 ”相配。 37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见第一段的后半段可知着重描写了她的眼睛。 38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余音绕梁 ”是指歌声停止后 ,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优美,耐人回味。此处描写歌声没有停止,因此不是指 “余音绕梁 ”。 39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第二、三段有 “像 ”“ 咣如 ”“ 如 ” 等句式,可见是比喻手法。 40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A项顺序不对, “听觉 ”应在 “触觉 ”前,或者在 “味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