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488785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 9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第 1-45小题,每小题 1分,共 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 据左传 .昭公六年记载: “夏有乱政,而作 ( )”。 ( A)禹刑 ( B)汤刑 ( C)九刑 ( D)五刑 2 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叫做 ( )。 ( A) “五刑 ” ( B) “五听 ” ( C) “五行 ” ( D) “九刑 ” 3 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私造的刑书是 ( )。 ( A)吕刑 ( B)竹刑 ( C)九刑 ( D)汤刑 4 赎刑作为一种制度始于 ( )。

2、( A)夏 ( B)商 ( C)西周 ( D)春秋 5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的成文法是指 ( )。 ( A)宋国的 “刑器 ” ( B)邓析的 “竹刑 ” ( C)晋国的 “铸刑鼎 ” ( D)郑国的 “铸刑书 ” 6 下列属于夏朝法律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 )。 ( A)律 ( B)格 ( C)令 ( D)王命 7 西周时审理民事案件称为 ( )。 ( A)听狱 ( B)断狱 ( C)五听 ( D)听讼 8 商朝国王之下的中 央最高司法官称为 ( )。 ( A)大理 ( B)小司寇 ( C)大司寇 ( D)士 9 西周时期 “明德慎罚 ”思想以及 “亲亲 ”、 “尊尊 ”的礼的原则,在刑法中

3、具体体现为( )。 ( A)三宥 ( B)三刺 ( C) “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 ” ( D) “中道 ”、 “中正 ”、 “中罚 ” 10 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的过程被称为 ( )。 ( A) “纳吉 ” ( B) “纳征 ” ( C) “问名 ” ( D) “亲迎 ” 11 西周时官方已对市场交易进行干预,负责市场管理的人员称为 ( )。 ( A)质人 ( B)大司寇 ( C)乡士 ( D)小司寇 12 据左传 .昭公六年记载: “固有乱政,而作 ( )”。 ( A)禹刑 ( B)汤刑 ( C)九刑 ( D)吕刑 13 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 )。 ( A)非眚与眚

4、( B)非终与唯终 ( C)误与故 ( D)不端与端为 14 嫡长子继承制是在 ( )牢固确立下来的。 ( A)夏朝 ( B)商朝前期 ( C)商朝末期 ( D)西周时期 15 西周时期有关 “刑罚世轻世重 ”的刑事政策反映了 ( )的刑法适用原则。 ( A)因地因时制宜原 则 ( B)上下比罪原则 ( C)同罪异罚原则 ( D)宽严适中原则 16 西周时行兵打仗之礼称为 ( )。 ( A)凶礼 ( B)嘉礼 ( C)军礼 ( D)吉礼 二、多项选择题 第 46-63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

5、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 清朝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有 ( )。 ( A)蒙古律 ( B)回律 ( C)苗律 ( D)番律 18 清朝针对死刑的特殊制度是 ( )。 ( A)立决 ( B)凌迟 ( C)剥皮实草 ( D)监候 19 元代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直属机构有 ( )。 ( A)台院 ( B)察院 ( C)殿中司 ( D)内八道肃政廉访司 20 明代例由 ( )组成。 ( A)条例 ( B)判例 ( C)单行成例 ( D)断例 21 清代制定的少数民族法规主要有 ( )。 ( A)回律 ( B)番律 ( C)蒙古律 ( D)苗律 22 下列关于清朝典、卖契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

6、 ( A)清朝的典卖契约须经过割赋税方能成立 ( B)清朝明 确区分了典当契约与典卖契约 ( C)清朝规定的典当契约的回赎期限为 30年,超过此期限的,以买卖契约论 ( D)清朝的典当与买卖的根本区别在于出典人是否享有回赎权 23 户部钱法堂和工部钱法堂周下设的铸钱供全国经费开支的机构是 ( )。 ( A)宝泉局 ( B)厘金局 ( C)宝源局 ( D)监造司 24 明代的充军按路途远近及地域分为 ( )。 ( A)附近充军 ( B)边卫充军 ( C)极边充军 ( D)沿海充军 25 明代负责军官军人诉讼的专职司法官有 ( )。 ( A)断事 ( B)锦衣卫 ( C)卫镇抚 ( D)所镇抚 2

7、6 以下关于 “明刑弼教 ”说法正确的有 ( )。 ( A)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 ( B)与 “德主刑辅 ”的传统立法、司法原则并无不同 ( C)可以 “先刑后教 ”行事 ( D)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三、简答题 第 64-66小题,每小题 8分,共 2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7 简述法的特殊分类。 四、分析题 第 67-69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8 有学者认为, 人权是宪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宪法说到底是人权的保障法。试从宪法的特征和价值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9 我国宪法

8、规定: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请以这一规定来分析宪法规范所具有的最主要的特点。 30 有人认为,西方国家已步入法治社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人民享有的权利也更为广泛,因而我国法治建设应该朝资本主义国家的方向发展。试根据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的不 同来分析上述看法的正确性。 五、论述题 第 70小题,本题 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1 试述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 32 试述法治的代价的主要表现。 33 论述法在构建和

9、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4 法律制定程序不同于立法程序。 ( ) ( A)正确 ( B)错误 35 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的稳定性是法律的生命之源。 ( ) ( A)正确 ( B)错误 36 法律效力的一般原则是不溯及既往。 ( ) ( A)正确 ( B)错误 37 在实行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国家里,一般采用一元立法体制。 ( ) ( A)正确 ( B)错误 38 一般认为,法律效力包括对人的效力、空间的效力和时间效力三个方面。 ( ) ( A)正确 ( B)错误 39 立法体制就是有关立法权限的制度结构。 ( ) ( A)正确 ( B)错误 40 法律的溯及力又称法律的溯及既往的效力。 (

10、) ( A)正确 ( B)错误 41 法律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在哪些地域、空间范围内发生效力以及是否有溯及力的问题。 ( ) ( A)正确 ( B)错误 42 在我国,广义的立法主体包括最高权力机关。 ( ) ( A)正确 ( B)错误 法律硕士(综合课)章节练习试卷 9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第 1-45小题,每小题 1分,共 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据左传 .昭公六年记载: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 “五刑为墨、劓、剕、宫、大

11、辟 (奴隶制 五刑 )和笞、杖、徒、流、死 (封建制五刑 )”。 2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西周时期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 “辞听 ”、 “色听 ”、 “气听 ”、 “耳听 ”、 “目听 ”五种方式被称为 “五听 ”。 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邓析是郑国的大夫,公元前 530年,邓析综合当时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之上,称为 “竹刑 ”。 4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夏。赎刑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变通方法。周穆王时,曾命令吕侯 “训夏赎刑 ”,就说明了这一点。 5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公元前 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

12、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 “铸刑书 ”,打破了奴隶主把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当作自己的秘密武器的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宋国的 “刑器 ”、邓析的 “竹刑 ”和晋国 “铸刑鼎 ”在时间上晚于郑国的 “铸刑书 ”。 6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在夏朝,不成文的习惯法占有很大的比重,国王发出的 “誓 ”、“诰 ”、 “王命 ”也是当时重要的法律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 7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西周 时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已有明确的区分,前者称 “讼 ”,后者称“狱 ”。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审理民事案件称为 “听讼 ”,审理刑事案件叫作 “断狱

13、”。 8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商朝国王之下的中央最高司法官称为大司寇。大理是夏朝的中央最高司法官,小司寇是西周时期辅佐大司寇中央司法官,士为地方司法官员。 9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西周时期为保证适用法律的谨慎,防止错杀无辜,凡是疑案难案,都采取从轻处断或加以赦免的办法,即所谓 “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 ”。这也是其 “明德慎罚 ”主张在定 罪量刑问题上的体现。 10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西周时期,婚姻 “六礼 ”也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 “六礼 ”来完成,其中 “亲迎 ”即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终成立

14、。 11 【正确答案】 A 12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禹刑和汤刑分别是夏、商两朝法律的名称。西周之时,则制定了九刑,作为基本的刑事法律规范。吕刑是西周穆王时期进行刑法改革时制定的,主要反映了 “明德慎罚 ”思想。 13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非眚与眚,过失为箐,故意为非箐。非终与唯终是指偶犯与惯犯。不端与端为是秦代对过失与故意的区别。 1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于商朝末期,西周时期牢固确立,该制度沿用至明朝。 15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西周时期提出了因地因时制宜原则。周初针对封国的具体情况,统治者区别用

15、刑,确立了 “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 ”的原则,“用刑必须区别对待 ”,在后来的吕刑中表述为 “轻重诸罚有权 ”、 “刑罚世轻世重 ”,即全面结合犯 罪的主客观形势进行权衡量刑,不可一味地从轻或从重。考生不能选择 B项,因为上下比罪这种类推原则与处罚从轻从重没有关系。 16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西周时期的礼仪,主要有五个方面,通称为 “五礼 ”,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吉礼是祭祀之礼,古人认为祭祀鬼神、祭祀祖先能给自己带来福祉,故把祭祀之利称为吉礼;凶礼是丧葬之礼;军礼是行兵打仗之礼;宾礼是迎宾待客之礼;嘉礼是冠婚之礼。 二、多项选择题 第 46-63小题,

16、每小题 2分,共 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清朝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制定了多部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律,如蒙古律、回律、苗律、西宁番子治罪条例等。 18 【正确答案】 A,D 【试题解析】 清朝针对死刑的特殊制度是立决和监候。一般罪名确实,应该处死者,可判斩立决或绞立决,即在当年的法定执行期内处死。如罪有可疑,或情有可悯,则判斩监候或绞监候,在监收押,留待来年秋审时再审。 19 【正确答案 】 B,C,D 20 【正确答案】 B,C 【

17、试题解析】 明代例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判案依据的典型判例,一种是单行成例。例经过汇编并经朝廷认可,即可上升为有效的法律。 21 【正确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回律、番律、蒙古律、苗律都是清代制定的少数民族法规。 22 【正确答案】 B,D 【试题解析】 A项错在:宋朝的典卖契约须经过割赋税等四道程序。而清朝对于典当契约,无须过割赋税,但对于买卖契约,须过割赋税。 C项错在:清朝规定的出典人对典物的回赎期限为 10年,超过此期限的以买卖契约论。注意:宋朝规定的回赎期限为 30年,且宋朝不区分典与卖。考生应半宋、清二朝的典卖契约对比复习,以强化记忆。 23 【正确答案】 A,C 【试

18、题解析】 清朝时期的货币铸造由政府统一安排分局监造,中央的专门机构是户部和工部设立的钱法堂,户部钱法堂成立宝泉局,工部成立宝源局,分别管理全国经费开支的铸币事 务。 24 【正确答案】 A,B,C,D 25 【正确答案】 C,D 26 【正确答案】 A,C,D 【试题解析】 “明刑弼教 ”一词最早见于尚书 .大禹谟中 “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之语,后人简称 “明刑弼教 ”。从字面而观, “弼 ”乃辅佐之义,似与 “德主刑辅 ”的传统立法、司法原则并无不同。实则不然, “德主刑辅 ”中 “德 ”为 “刑 ”纲, “刑 ”要受 “德 ”的制约,始终处于次要、辅助位置。宋以前论及 “明刑弼教 ”,多

19、将其附于 “德主刑辅 ”之后,其着眼点仍是 “大德小刑 ”和 “先教后刑 ”。宋代以后在处理德、刑关系上始 有突破。著名理学家朱熹首先对 “明刑弼教 ”作了新的阐释。他有意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经过他的注解,刑与德的关系不再是 “德主刑辅 ”中的 “从属 ”、 “主次 ”关系,德对刑不再有制约作用,而只是刑罚的目的,刑罚也不必拘泥于 “先教后刑 ”的框框,而可以 “先刑后教 ”行事。这看来小小的变通之义,却意味着中国封建法制指导原则沿着德主刑辅 礼法合一 明刑弼教的发展轨道,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对明清两代法律实施的方法、发展方向和发挥的社会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我国古代法律史上,一般

20、说来,倡导 “德主刑辅 ”,本意是注重道德教 化,限制苛刑,所以它往往是同轻刑主张相联系的。而经朱熹阐发,风行于后世的 “明刑弼教 ”思想,则完全是借 “弼教 ”之口实,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三、简答题 第 64-66小题,每小题 8分,共 2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7 【正确答案】 法的特殊分类是指有些法的分类仪适用于某一类国家。主要有: (1)公法与私法。这是按照法律的调整对象不同而出现的一种分类,最早出现于古罗马,也是当今在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法的分类方法。 (2)普通法和衡平法。普通法系国家的一种法的分 类方法,起源于中世纪的英格兰,均是判例法。

21、(3)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这是联邦制国家的一种法的分类,因制定主体不同导致效力不同而作出的一种分类。但由于各联邦国家的内部结构、法律关系各不相同,各国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的关系没有划一模式。 四、分析题 第 67-69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8 【正确答案】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具有其合理性。 所谓人权,是指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于 17、 18世纪提出了 “天赋人权 ”学说,强调人人享有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在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学说和人权口号的指导下,资产阶级开始进行争取人权

22、的斗争。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以及革命胜利之后,人权口号逐渐被政治宣言和宪法确认为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宪法中,有关 “公民的基本权利 ”的规定,实质就是对基本人权的确认。因此,可以说人权是宪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宪法,作为具有最高效力的国家根本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其核心价值就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再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虽然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基本内容主 要还是两个方面,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处于支配地位。因此,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宪法不仅是全面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部门,而且其基本出发点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因此

23、可以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9 【正确答案】 (1)与一般法律规范相比,宪法规范具有许多特点:根本性、最高权威性、原则性、纲领性、相对稳定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它的权威性。 (2)宪法规范的最高权威性是指宪法规范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法律规范。在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母法、基础法 ,其他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制定的依据。在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所有行为规范中,宪法规范是最根本性的行为规范。 (3)保障宪法的最高权威性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前提,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30 【正确答案】 这种观点是

24、错误的。 法治是指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根据并运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社会主义宪法的法治原则与资本主义宪法的法治原则有着本质的不同。 (1)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是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意 志的体现,而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 (2)资产阶级宪法的法治原则就是按照法律化了的资产阶级意志来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社会主义宪法的法治原则就是要求严格按着法律化了的人民意志来管理国家事务; (3)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是以消灭特权为目的的法治,它是造福人民,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而资产阶级法治的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五、论述题 第 70小题,本题 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

25、置上。 31 【正确答案】 (1)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 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这是法的社会作用中的核心作用;其二是进行社会管理的作用。 (2)在维护阶级统治作用方面,法作为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其目的就是维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经济、政治、思想道德领域使统治阶级的意志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志。当然,在阶级社会中,由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统治阶级可能在自己的法律中也规定一些保护被统治者利益的条款,以期暂缓各阶级矛盾。此外,为保护整个统治阶级的利益,法律也会对统治阶级中个别成员的犯罪行为进行惩罚。 (3)除了维护阶级统治这一核心作用外,法还具有

26、 管理、组织社会的作用,也就是进行社会管理的作用。大体而言,主要表现为: 维护人类基本生活条件,比如制定有关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交通通信等法规; 维护生产和交换的基本秩序,如制定产权法、公司法、海商法、信托法等; 组织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确定有关技术规范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的社会管理作用将不断增强。 (4)法律在维护阶级统治和进行社会管理两方面的作用上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二者作用的大小会随着时代、情势和国家任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此外,执行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由于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有较多的借鉴意义。 32 【正确答案】 法治的代价又称之为政治性代价,表现在以下

27、几方面: (1)把法律作为治国的主要方式,因而政治目标实现的手段受到限制。从主要依政策和命令办事向主要依法办事的转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2)法治意味着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因而权力在量和质上都有所缩减和割舍,权力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会降低。 (3)既然一切服从既定的普遍规则,那么两种需要权衡的利益目标冲突就不可避免,这需要权力行使者作出抉择,为了更大利益而放弃较小的利益。因而,也可能牺牲掉某些个案中的 实体正义。 (4)实行法治会造成某些具有危害性的行为不受法律的调整,或者受调整的时候因形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被忽略。 (5)法治在总体上能够提高社会控制的效率,但是它不排除在具体情况下会导致办

28、事效率的下降。 33 【正确答案】 (1)当代中国法律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谐社会不可能自发地实现,有关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需要一系列方针和措施来体现,其具体要求也必须通过有效手段来实施和保障。在我国当代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中,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秩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 值目标,而民主法治除了作为建构和谐社会的内容和价值取向之外,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和前提,那么社会主义法治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手段和关键因素。无论从逻辑还是事实上看,和谐社会的建构都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和保障。首先,和谐社会的原则精神与基本目

29、标和要求不仅涉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复杂的利益关系,而且还关系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们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法律,通过法律来体现,以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并因此而取得权威性、确定性、规范性、稳定性和 可操作性,包括以法律形式确定不同利益主体的正当权利及其界限,提供权利行使和权利救济的途径,保障主体权利的实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等等。其次,由于涉及上述关系,因此,和谐社会的原则、目标和要求在实现的过程中,必然遭遇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甚至破坏,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于现实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和客观性,因此必须以法律手段保证其实施,以法律所具有的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有效排除

30、破坏和干扰。总之,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在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前提下,能否制定一个良好而完备的法律制度,能否切实保证这一法律制度的真正实 现,将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性制度因素。 (2)当代中国法律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法律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法律通过确认并保障正义标准的实现,协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是确定公平正义的标准,并以有效方式保证公平正义的实现。 法律可以为诚信友爱的实现提供

31、良好的制度环境,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基本 要求之一。 法律为激发主体的活力创造制度条件。社会进步的动力源于每一个主体的创造力的发挥,自由是发挥创造力的基本条件。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对主体行为自由的保护。 法律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法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提供制度支持。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潜能,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构成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威胁。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发展经济与自然界能够提供的资源相适应,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对于人口 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来说,这一任务更

32、为艰巨。以法律形式规范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抑制生产和消费活动中的任意性,制裁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违法行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3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法律制定的程序,是指有法律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步骤和方法,又称为立法程序。 35 【正确答案】 A 36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法律作为行为规范,只有公布生效 后才能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一般而言,现代各法治国家均奉行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37 【正确答案】 B 38 【正确答案】 A 39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立法体制的基本含义就是有关立法权限划分所形成的制度结构。 40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所谓法律的溯及力,指的是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又称为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 41 【正确答案】 B 4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我国广义立法的主体是有关国家机关 ,自然包括最高权力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