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公共基础(材料力学)模拟试卷 1(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如图 5-1 所示受力杆件的轴力图有以下四种,其中正确的为( )。(A)(B)(C)(D)2 己知图 5-2 所示等直杆的轴力图(F N 图、图中集中荷载单位为 kN,分布荷载单位为 kNm)。则该杆相应的荷载如下列选项正确为( )。(A)(B)(C)(D)3 单位厚度的薄壁圆环受力如图 5-3 所示,p 为径向压强,其截面 n 一 n 上的内力 FN 的正确答案为( ) 。(A)pD(B)(C)(D)4 如图 54 所示,等截面直杆受轴向拉力 F 作用发生拉伸变形。已知横截面面积为 A,以下给出的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和 45。 斜截面上的正应力的四种结果,其中正确的为( )。(A)(B)(C)(D)5 圆截面杆 ABC 轴向受力如图 5-5 所示。已知杆 BC的直径 d=100mm,AB 杆的直径为 2d。杆的最大拉应力是 ( )。(A)40MPa(B) 30MPa(C) 80MlPa(D)120MPa6 拉压杆应力公式 =FNA 的应用条件为( )。(A)应力在比例极限内(B)外力合力作用线必须沿着杆的轴线(C)应力在屈服极限内(D)杆件必须为矩形截面杆7 如图 5-6 所示结构中二杆的材料相同,横截面面积分别为A 和 2A,以下四种答案中该结构的许用载荷为( )。(A)F=A(B) F=2A(C) F
3、=3A(D)F=4A8 由同一种材料组成的变截面杆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 和 A,受力如图 5-7 所示,弹性模量为 E。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为 ( )。(A)截面 D 位移为 0(B)截面 D 位移为(C)截面 C 位移为(D)截面 D 位移为9 变截面杆受集中力 F 作用,如图 58 所示。设FN1、F N2 和 FN3,分别表示杆件中截面 1 一 1,22 和 33 上沿轴线方向的内力值,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为( )。(A)F N1=FN2=FN3(B) FN1=FN2FN3(C) FN1FN2=FN3(D)F N1FN2FN310 等截面直杆受轴向拉力 F 作用而产生弹性伸长,已知杆长为 l,
4、横截面面积为A,材料弹性模量为 E,泊松比为 v。根据拉伸理论,影响该杆横截面上应力的因素为( )。(A)E ,v,F(B) l,A,F(C) l,A,E,v,F(D)A,F11 设受力在弹性范围内,问空心圆杆受轴向拉伸时,外径与壁厚的下列四种变形关系中正确的为( ) 。(A)外径和壁厚都增大(B)外径和壁厚都减小(C)外径减小,壁厚增大(D)外径增大,壁厚减小12 如图 5-9 所示等直杆,杆长为 3a,材料的拉压刚度为 EA,受力如图示。问杆中点横截面的铅垂位移为( )。(A)0(B)(C)(D)13 长度和横截面面积均相同的两杆,一个为钢杆,另一个为铝杆,在相同的轴向拉力作用下,两杆的应
5、力与变形有四种情况,正确答案为( )。(A)铝杆的应力和钢杆相同,变形大于钢杆(B)铝杆的应力和钢杆相同,变形小于钢杆(C)铝杆的应力和变形均大于钢杆(D)铝杆的应力和变形均小于钢杆14 铅直的刚性杆 AB 上铰接着三根材料相同,横截面面积相同,相互平行的水平等直杆,其长度分别为 l、 2l 和 3l,如图 5-10 所示。今在B 端作用一水平的集中力 F,若以 FN1、F N2、F N3 和 1、 2、 3 分别表示杆 1、2、3的轴力和应变值,给定以下四种情况,正确的为( )。(A)F N1=FN2=FN3,=(B) FN1F N2F N3, 1 2 3(C) FN1=FN2=FN3, 1
6、 2 3(D)F N1F N2F N3, 1=2=315 如图 5-11 所示桁架,在节点 C 处沿水平方向受力 F 作用。各杆的抗拉刚度相等。若结点 C 的铅垂位移以 sC 表示,BC 杆的轴力以 FNBC 表示,正确的为( ) 。(A)F NBC=0,s C=0(B) FNBC=0,s C0(C) FNBC0,s C=0(D)F NBC0,s C016 切应力互等定理适用情况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的为( )(A)纯剪切应力状态(B)平面应力状态,而不论有无正应力作用(C)弹性范围(即切应力不超过剪切比例极限)(D)空间任意应力状态17 已知铆钉的许可切应力为,许可挤压应力为 bs,钢板的厚度
7、为 则图 5-12 所示铆钉直径 d 与钢板厚度 的关系是( )。(A)(B)(C)(D)18 如图 5-13 所示,用冲床在厚度为 t 的钢板上冲出一圆孔,则冲力大小为( ) 。(A)与圆孔直径二次方成正比(B)与圆孔直径平方根成正比(C)与圆孔直径成正比(D)与圆孔直径的三次方成正比19 在连接件上,剪切面和挤压面为( )。(A)分别垂直、平行于外力方向(B)分别平行、垂直于外力方向(C)分别平行于外力方向(D)分别垂直于外力方向20 如图 5 一 14 所示等截面圆轴上装有四个带轮,合理安排为( ) 。(A)将轮 C 与轮 D 对调(B)将轮 B 与轮 D 对调(C)将轮 B 与轮 C
8、对调(D)将轮 B 与轮 D 对调,然后再将轮 B 与轮 C 对调21 空心圆截面铸铁杆受扭时,它的破坏形式有四种答案,正确的为( )。(A)首先沿纵向被剪裂(B)沿垂直于轴线平面被剪断(C)沿与轴线成 45。 方向被拉断(D)沿横截面被拉断22 图 5-15 所示受扭空心圆轴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A)(B)(C)(D)23 图 5-16 所示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 Wz 为( )。(A)(B)(C)(D)24 受扭圆轴,若横截面上的扭矩 T 不变,而直径减小一半时,则该轴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与原来的最大切应力之比为( )倍。(A)2(B) 4(C) 6(D)825 用同一材
9、料制成的空心圆轴和实心圆轴,若长度和横截面面积均相同,则扭转刚度较大的为( ) 。(A)实心圆轴(B)空心圆轴(C)二者一样(D)无法判断26 实心圆轴受扭,若将轴的直径减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圆轴两端截面的相对扭转角是原来的多少倍?( ) 。(A)2 倍(B) 4 倍(C) 8 倍(D)16 倍27 对于以下四种横截面直杆受扭时,适用公式 p=TpL 的截面注:除 D 外其余为空心截面有四种答案,正确的为( )。(A)(B)(C)(D)28 受扭实心等直圆轴,当直径增大一倍时,其最大切应力 2max 和两端相对扭转角2 与原来的 1max 和 1 的比值为 ( )。(A) 2max: 1m
10、ax=1:2; 2: 1=1:4(B) 2max: 1max=1:4; 2: 1=1:8(C) 2max: 1max=1:8; 2: 1=1:16(D) 2max: 1max=1:4; 2: 1=1:1629 空心圆轴和实心圆轴的外径相同时,截面的扭转截面系数较大的为( )。(A)空心轴(B)实心轴(C)一样大(D)不能确定30 如图 5-17 所示,已知平面图形的形心为 C,面积为 A,对z 轴的惯性矩为 Iz,对图形 z2 轴的惯性矩有四种答案为( )。(A)I z+b2A(B) Iz+(a+b)2A(C) Iz+(a2 一 b2)A(D)I z+(b2 一 a2)A31 如图 5-18
11、所示,z C 是形心轴, zC 轴以下面积对 ZC 轴的静矩SzC 为( ) 。(A)ah 122(B) a2h12(C) ab(h2+a2)(D)ab(h 2+a)32 如图 5-19 所示,矩形截面,C 为形心,阴影面积对 zC 轴的静矩为(S zC)A,其余部分面积对 zC 轴的静矩为(S zC)B, (SzC)A 与(S zC)B 之间的关系为( )。(A)(S zC)A(S zC)B(B) (SzC)A(S zC)B(C) (SzC)A=(SzC)B(D)(S zC)A=一(S zC)B33 如图 5-20 所示,为直角三角形 ABD 斜边上的中点,y,z 轴为过中点 O 且分别平行
12、于两条直角边的两根轴,关于惯性积和惯性矩为 ( )。(A)I yz0(B) Iyz0(C) Iyz=0(D)I y=Iz34 给定图 521 所示正方形,则图形对形心轴 y 和 y1 的惯性矩Iy1 与 Iy 之间的关系为 ( )。(A)I y1I y(B) Iy1=Iy(C) Iy1=0 5Iy(D)I y105I y35 如图 5-22 所示,三角形 ABC,已知,z 2 轴z 1 轴,则Iz1 与 Iz2 之间的关系为( )。(A)I z1=Iz2(B) Iz1I z2(C) Iz1I z2(D)无法确定36 如图 5-23 所示梁,跨中 C 截面的剪力和弯矩值分别为( )。(A)(B)
13、(C)(D)37 梁受力如图 5-24 所示,在 B 截面处为( )。(A)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连续光滑(B)剪力图有尖角,弯矩图连续光滑(C)剪力图、弯矩图都有尖角(D)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有尖角38 多跨静定梁的两种受载情况如图 5-25 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为( ) 。(A)两者的剪力图相同,弯矩图也相同(B)两者的剪力图相同,弯矩图不同(C)两者的剪力图不同,弯矩图相同(D)两者的剪力图不同,弯矩图也不同39 如图 5-26 所示梁,当力偶 Me 的位置在梁的 AB 段内改变时,有下列结论正确的为( )。(A)剪力图、弯矩图都改变(B)剪力图不变,只弯矩图改变(C)弯矩图不变,只剪力
14、图改变(D)剪力图、弯矩图都不变40 如图 5-27 所示两根梁,它们的答案为( )。(A)F S、M 图都相同(B) FS、M 图都不相同(C) FS 图相同,M 图不同(D)M 图相同,F S 图不同41 如图 5-28 所示两根梁的最大弯矩之比 MmaxaM maxb 等于( )。(A)1(B) 2(C) 3(D)442 如图 5-29 所示梁的受载情况对于中央截面 C 为反对称。FSC 和 MC 分别表示中央截面 C 的剪力和弯矩,则下列结论正确为( )。(A)F SC0,M C0(B) FSC0, MC=0(C) FSC=0,M C0(D)F SC=0, MC=043 梁的弯矩图如图
15、 5-30 所示,最大值在 B 截面,在梁的 A、B、C 、D 四个截面中,剪力为零的截面是( )。(A)A 截面(B) B 截面(C) C 截面(D)D 截面44 就正应力强度而言,如图 5-31 所示的梁,以下哪个图所示的加载方式最好的为( )。45 任意截面形状的等直梁在弹性纯弯曲条件下,中性轴的位置为( )。(A)等分横截面积(B)通过横截面的形心(C)通过横截面的弯心(D)由横截面上拉力对中性轴的力矩等于压力对该轴的力矩的条件确定46 如图 5-32 所示,T 形截面的梁,两端受力偶矩 Me 作用。以下结论错误的为( )。(A)梁截面的中性轴通过形心(B)梁的最大压应力出现在截面的上
16、边缘(C)梁的最大压应力与最大拉应力数值不等(D)梁内最大压应力的值(绝对值)小于最大拉应力47 非对称的薄壁截面梁受横向力作用时,若要求梁只产生平面弯曲而不发生扭转,则横向力作用的条件为( )。(A)作用面与形心主惯性面重合(B)作用面与形心主惯性面平行(C)通过弯曲中心的任意平面(D)通过弯曲中心,平行于主惯性平面48 矩形截面梁高度为 h,宽为 b,在横力弯曲时切应力的分布规律为( )。(A)沿截面高度均匀分布(B)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C)沿截面高度线性分布(D)沿截面宽度线性分布49 受力情况相同的三种等截面梁,它们分别由整块材料或两块材料并列或两块材料叠合(未粘接)组成,如图 5-3
17、3 所示。若用(max)1、( max)2、( max)3 分别表示这三种梁中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max)1( max)2( max)3(B) (max)1=(max)2( max)3(C) (max)1( max)2=(max)3(D)( max)1=(max)2=(max)350 受力情况相同的三种等截面梁,如图534 所示。若用( max)1, (max)2,( max)3 分别表示这三种梁内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max)1=(max)2=(max)3(B) (max)1( max)2=(max)3(C) (max)1=(max)2( max)3(D)( max)1( max)2( ma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