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 K2246-1994 中文版 防锈油.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735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IS K2246-1994 中文版 防锈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JIS K2246-1994 中文版 防锈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JIS K2246-1994 中文版 防锈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JIS K2246-1994 中文版 防锈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JIS K2246-1994 中文版 防锈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日本工业标准_JIS K2246-1994 中文版 防锈油_-K 2246- 1 K 2246-1994 防锈油 Rust preventive oils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钢铁为主的金属材料和制品的临时性防锈,规定了防锈油的相关事项。 备注 本标准所引用的标准见附表 1。 2. 术语的定义 本标准中使用的固有术语定义如下。 (1) 防锈油 主要是在石油 系 基 础 材料中添加抑制腐蚀剂,以达到 暂时 防止大气腐蚀金属的目的的制品。 (2) 指纹除去型防锈油 具有除去附着在金属表面的指纹的能力的防锈油。 (3) 溶剂稀释型防锈油 利用石油溶剂使不具挥发性的材料溶解或分散的防锈油,涂

2、敷后溶剂挥发而形 成防锈被膜。 (4) 石油型防锈油 以在常温下为半固体状的石油等为 基础材料 的防锈油。 (5) 润滑油型防锈油 以石油的润滑油馏分为 基础材料 的油状防锈油。 (6) 挥发性防锈油 含在常温下会挥发的防锈剂的防锈油。 (7) 粘度变化 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试料进行加热,除去挥发性物质,检查粘度,用加热前后的粘度变化率表示的粘度的变化。 (8) 沉淀值 用无名数表示的对试料和规定溶剂的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时产生的沉淀物的 ml 数。 (9) 烃 溶解性 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试料和沉淀用石脑油的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并静置 24 小时,用有无相的变化和分离表示的性质。 (10) 泡沫性 用

3、ml 表示的向在规定的温度下保存的试料中吹入规定时间的、一定比例的空气,然后放置 10 分钟后的泡的量。 (11) 氧化 安定性 将触媒和清漆棒浸入到试料中,在规定温度下用搅拌棒对试料进行规定时间的搅拌使之氧化后,用 运动粘度 和总酸值的变化、及清漆棒上的漆状物质或泥的附着状态进行评价的试料的抗氧化性。 (12) 总酸值 用 mg 表示的中和 1g 试料中所含所有酸性成分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量。 (13) 稠度 表示石油的硬度,以 0.1mm 为 1 个单位表示在规定条件下规定的圆锥垂直进入试料的深度。 (14) 吸氧 性 在试料中加入触媒,封入规定压力的氧气,将 储气瓶加热到规定的温度,通过

4、100小时后氧气压得减少来表示试料的抗氧化性的形式。 (15) 膜厚 按规定的方法用试料对试块进行涂敷,垂直保持试块 24 小时并检查被膜的附着质量,用 m表示的被膜的厚度。 (16) 干燥性 按规定的方法用试料对试块进行涂敷,垂直保持试块规定的时间后被膜的干燥状态。 (17) 流下点 在规定的温度下垂直保持试料的被膜一个小时,被膜落到标准线的温度。 (18) 低温附着性 试料的被膜在低温条件下附着金属表面的性质。 (19) 除膜性 试料的被膜被石油系溶剂除去的性质。 (20) 磨损性 试料中混入夹杂物时损伤金属制品的性质。 (21) 挥发 性物质量 在规定条件下对试料进行加热时挥发物的质量。

5、 (22) 分离 安定性 赋予试料规定的温度条件时有无相的变化和分离。 (23) 喷雾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喷雾时,试料形成均匀雾滴的性质。 (24) 腐蚀性 试料腐蚀金属表面,使之变色等性质。 (25) 水置换性 试料置换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水分的防锈性质。 (26) 酸中和性 试料中和酸性物质的防锈性质。 -K 2246- 2 (27) 指纹除去性 试料除去附着在金属表面的指纹,放置人工指纹致锈的性质。 (28) 操作防腐蚀性 试料的被膜防止 附着 在被模上的指纹致锈的性质。 (29) 透明性 在规定的条件下放置试料的被膜后,从被膜外读取金属 表面的标刻印记的性质。 (30) 包装 贮存 性

6、 按规定的条件用试料涂敷试块然后进行包装并 贮存 在备有水槽的百叶箱中的防锈性质。 (31) 挥发性防锈性 从试料挥发的防锈剂在密闭的条件下防止结露金属表面生锈的性质。 (32) 暴露后的挥发性防锈性 在规定的条件下暴露在室内,从试料挥发的防锈剂在密闭的条件下防止结露金属表面生锈的性质。 (33) 加热后的挥发性防锈剂 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暴露后,从试料挥发的防锈剂在密闭的条件下防止结露金属表面生锈的性质。 (34) 特制水 离子交换水或蒸馏水。 3. 种类 防锈油分为指纹除去型防锈油、溶剂稀释型防锈油、 石油型防锈油、润滑油型防锈油和挥发性防锈油 5 个种类,按膜的性质、粘度等详细分类如表 1

7、 5 所示。 参考 NP 中的 N 为日本, P 为 Preservative 的缩写。 表 1 指纹除去型防锈油 种类 符号 膜的性质 主要用途 指纹除去型防锈油 1 类 NP-0 低粘度油膜 一般机械和机械部件上附着指纹的除去和防锈 表 2 溶剂稀释型防锈油 种类 符号 膜的性质 主要用途 溶剂稀释型防锈油 1 类 NP-1 硬质膜 室内和室外的防锈。 2 类 NP-2 软质膜 主要为室内的防锈。 3 类 1 号 NP-3-1 软质膜 主要为室内的防锈。 (水置换型) 2 号 NP-3-2 中高粘度油膜 4 类 NP-19 透明、硬质膜 室内和室外的防锈。 表 3 石油型防锈油 种类 符号

8、 膜的性质 涂敷温度 主要用途 石油型防锈油 NP-6 软质膜 80 以下 滚动轴承等高度机械精加工面的防锈 表 4 润滑油型防锈油 种类 符号 膜的性质 主要用途 润 滑 油 型防锈油 1 类 1 号 NP-9 低粘度油膜 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的防锈 2 号 NP-8 低粘度油膜 3 号 NP-7 中粘度油膜 2 类 1 号 NP-10-1 低粘度油膜 内燃机的防锈。主要用于保管和中负荷的临时性运转的场合。 2 号 NP-10-2 中粘度油膜 3 号 NP-10-3 高粘度油膜 -K 2246- 3 表 5 挥发性防锈油 种类 符号 膜的性质 主要用途 挥发性防锈油 1 类 1 号 NP-20

9、-1 低粘度油膜 密闭空间的防锈。 2 号 NP-20-2 中粘度油膜 4. 品质和性能 防锈油主要是在石油基材料中添加抑制腐蚀剂,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质,不含砂和其它夹杂物,按照 5.项规定进行试验时必须符合表 6 10 的规定。 表 6 指纹除去型防锈油的品质和性能 项目 NP-0 闪点 38 以上 运动粘度 mm2/s( 40.0) 12 以下 分离 安定性 无相的变化和分离 指纹除去性 无锈 除膜性 湿热后 可除膜 腐蚀性 * 质 量 变 化mg/cm2 钢 0.1 黄铜 1.0 锌 3.0 铝 0.1 铅 45.0 操作防腐蚀性 无锈 防锈性能 湿热 A 级( 168h) 注 * 参照表

10、 15 表 7 溶剂稀释型防锈油的品质和性能 项目 NP-1 NP-2 NP-3-1 NP-3-2 NP-19 闪点 38 以上 38 以上 38 以上 38 以上 38 以上 干燥性 不粘着状态 柔软状态 柔软状态 柔软状态或油状 态 指触干燥状态( 4h) 不粘着状态( 24h) 流下点 80 以上 80 以上 低温附着性 膜不脱落 水置换性 无锈、表面粗糙和污迹 喷雾性 连续的膜 分离 安定性 无相的变化和分离 除膜性 耐候性后 可除膜 (30 次 ) 包装 贮存 后 可除膜( 15 次) 可除膜( 6 次) 可除膜( 15 次) 透明性 可见标刻印记 腐 *蚀性 质量变化mg/cm2

11、钢 0.2 黄铜 1.0 锌 7.5 铝 0.2 镁 0.5 镉 5.0 铬 保持光泽 膜厚 m 100 以下 50 以下 25 以下 15 以下 50 以下 防锈性能 湿热 A 级 (720h) A 级 (720h) A 级 (480h) A 级 (720h) 盐水喷雾 A 级 (336h) A 级 (168h) A 级 (336h) 耐候性 A 级 (600h) 包装 贮存 性 A 级 (360d) A 级 (180d) A 级 (90d) A 级 (360d) 注 * 参照表 15 -K 2246- 4 表 8 石油型防锈油的品质和性能 项目 NP-6 锥入度 200 325 滴熔 点

12、55 以上 闪点 175 以上 分离 安定性 无相的变化和分离 蒸发量 % 1.0 以下 吸氧量 kPa( 100h) 150 以下 沉淀值 0.05 以下 磨损性 无损伤 流下点 40 以上 除膜性 可除膜( 150 次) 低温附着性 无膜的脱落 腐 *蚀性 质量变化 mg/cm2 钢 0.2 黄铜 0.2 锌 0.2 铝 0.2 铅 1.0 镁 0.5 镉 0.2 除铅以外,无严重的表面粗糙、污迹和变色 防锈性能 湿热 A 级 (720h) 盐水喷雾 A 级 (120h) 包装 贮存 性 A 级 (360h) 注 * 参照表 15 表 9 润滑油型防锈有的品质和性能 项目 NP-7 NP-

13、8 NP-9 NP-10-1 NP-10-2 NP-10-3 闪点 180 以上 150 以上 130 以上 170 以上 190 以上 200 以上 倾点 -10 以下 -20 以下 -30 以下 -25 以下 -10 以下 -5 以下 运动粘度 mm2/s ( 40) 10025 ( 40) 182 ( 40) 132 ( -18) 2500 以下 ( 100) 9.3 以上 未到 12.5 ( 100) 16.3 以上 未到 21.9 粘度指数 75 以上 70 以上 氧化 安定性 (165.5 ,24h) 粘度变化( 40) % 总酸值的增加 mgKOH/g 300 以下 3.0 以下

14、 200 以下 3.0 以下 挥发性物质量 % 2 以下 泡沫性 泡沫量 ml (24 ) 300 以下 (93.5 ) 25 以下 (93.5后的 24 ) 300 以下 酸中和性 无锈、表面粗糙、污迹和变色 铜片 腐蚀( 100 3 小时) 2 以下 除膜性 湿热后 可除膜 防锈性能 湿热 A 级 (240h) A 级 (192h) A 级 (480h) 盐水喷雾 A 级 (48h) 盐水浸渍 A 级 (20h) 注 * 参照表 15 -K 2246- 5 表 10 挥发性防锈油的品质和性能 项目 NP-20-1 NP-20-2 闪点 115 以上 120 以上 倾点 -25.0 以下 -

15、12.5 以下 运 动 粘 度 mm2/s 100 8.50 12.98 40 10 以上 95 125 挥发性物质量 % 15 以下 5 以下 粘度变化 -5 20 沉淀值 0.05 以下 烃 溶解性 无相的变化和分离 酸中和性 无锈、表面粗糙、污迹和变色 水置换性 无锈、表面粗糙和污迹 腐 *蚀性 质量变化 mg/cm2 钢 0.1 铜 1.0 铝 0.1 防锈性能 湿热 A 级( 200 小时) 挥发性防锈性 无锈 暴露后的挥发性防锈性 无锈 加温后的挥发性防锈性 无锈 注 * 参照表 15 5. 试验方法 5.1 一般事项 数值的精确方法依据 JIS Z 8401。 5.2 试料的采取

16、方法 依据 JIS K 2251。 5.3.1 试块 5.19 5.23、 5.29 38、参考试验中使用的试块要求如下(参照图 1)。 (1) 材质 材质为 JIS G 3141 中规定的 SPCC-SB。 (2) 尺寸 ( a)试块 A 厚度( 1.0 2.0) 纵向 60横向 80 mm ( b)试块 B 厚度( 1.0 2.0) 纵向 80横向 60 mm (3) 吊孔 设置两个起吊用的直径 3mm 的孔。 -K 2246- 6 图 1 试块 单位 mm 5.3.2 试块的制备 试块的制备要求如下。 (1) 溶剂和材料 ( a)溶剂 JIS K 2201 中规定的 3 号(大豆挥发油)

17、或 4 号( mineral split)。 ( b)甲醇 JIS K 8891 中的规定的甲醇。 ( c)研磨材料 研磨材料为 JIS R 6251、 JIS R 6252 中规定的 AA240。 ( d)干燥容器 装入了 JIS Z 0701 中规定的干燥剂的密闭容器。 (2) 试块的操作 使用清洁的镊子、手 套对试块进行操作,以避免试块上的指纹和其它污迹附着。 (3) 制备程序 ( 3.1)预备清洁 将试块置于溶剂中并用纱布( gauze)轻轻擦拭,洗掉附着在试块上的防锈油、渣和尘埃等,用暖风等干燥。 ( 3.2)预备研磨 (a) 使用研磨材料对试块的两面进行研磨 试块 A 的研磨方向为

18、长边方向,试块 B 的研磨方向为短边方向。 (b) 边缘和吊孔也同时研磨。 (c) 用纱布( gauze)擦拭研磨粉,浸渍在溶剂中。 ( 3.3)精研磨 (a) 将试块从溶剂中取出,使用暖风等干燥后,立即用新的研磨材料重复( 3.2)( a)的操作,制作新的研磨面。 (b) 用纱布( gauze) 擦拭研磨粉,浸渍在溶剂中。 ( 3.4)清洁 (a) 将试块从溶剂中取出,使用浸湿可溶剂的纱布擦拭试块表面的污迹直到纱布上不再出现污迹为止,然后浸渍在新的溶剂中。 (b) 将试块从溶剂中取出,使用暖风等干燥后,立即浸渍在另外准备的沸腾甲醇中保持 1分钟以上,然后用暖风干燥。 ( 3.5)保存方法 不

19、立即提供给试验使用时,保存在干燥容器内,但经过 24 小时以上的试块必须再次进行制备。 5.3.3 覆膜试块的制作 覆膜试块的制作要求如下。 (1) 材料和器具 -K 2246- 7 (a) 试块 对 5.3.1 中规定的试块按照 5.3.2 的规定进行制备。 (b) 试料容器 500ml 的烧杯。 (c) 吊具 JIS G 4308 或 JIS H 4554 中规定的 1mm 的线材,形状如图 2 所示,全长为 90100mm。 (d) 吊架 能垂直吊起试块的适当的台架。 图 2 吊具 (2) 制作的程序 (a) 覆膜方法 用试料容器装取 500ml 的试料,充分搅拌并除去表面的泡,将试料的

20、温度调定在 23 3。使用吊具将按照 5.3.2 的规定进行制备过的试块垂直浸入试料 1 分钟,然后以每分钟 100mm 的速度吊起。使用石油型防锈油时,按照以下的程序覆膜。 将试料加热到 80熔化,用试料容器装取 500ml 的试料。使用吊具将按照 5.3.2 的规定进行制备过的试块垂直浸入熔化的试料中,直到试块的温度到达熔化试料的温度。调节温度、以每分钟 100mm 的速度垂直吊起使膜厚为 385m(1)。 注 (1) 对于膜厚的调整,根据试料的不同涂油温度也不相同,应事先调整试料的温度并测定膜厚,以寻求能调整膜厚到 385m的试料温度。 (b) 干燥方法 使用吊具将覆膜后的试块垂直吊在试

21、块吊架上,保持上下边的水平,在相对湿度 70%以下、温度为 23 3、无阳光直射、通风少的清洁的场所中保持 24 小时使试块自然干燥。 5.4 锈蚀度 的测定方法 5.4.1 测定面 测定 锈蚀度 的面为试块中央部分 5050mm 的地方(参照图 1)。 5.4.1 测定板 测定板要求如下。 (1) 材质 无色透明 (2) 尺寸 6080 的平板 (3) 棋盘格 在测定板与测定面接触的部分,用粗细为 0.5mm 左右的线条印刻 100 个边长为 5mm的正方形棋盘格。 5.4.3 锈蚀 的数法 将试块与测定板重合,通过目视数出有 1 点以上 锈蚀 的棋盘格的数量。 备注 在线条或交叉点的锈迹延

22、伸超出到相邻的棋盘格时,锈迹延伸到的每个棋盘格都视为生锈。 锈迹仅在线条或交叉点没有延伸时,如果相邻的棋盘格没有生锈,视为其中一个棋盘 格生锈。 5.4.4 锈蚀度 的表示 锈蚀度 按照表 11 分等级表示。 -K 2246- 8 表 11 锈蚀度 的表示 等级 锈蚀度 % A 级 0 B 级 1 10 C 级 11 25 D 级 26 50 D 级 51 100 5.5 闪点 试验方法 闪点 的试验按照 JIS K 2265 中规定的潘斯基 马尔斯坦 (Pensky Maltens)密闭式闪点 试验方法或克利弗兰得 (Cleveland)开放式 闪点 试验方法进行。 潘斯基 马尔斯坦 (Pe

23、nsky Maltens)密闭式 闪点 试验方法用于指纹除去型防锈油和溶剂稀释型防锈油的 闪点 的测定。 克利弗 兰得 (Cleveland)开放式 闪点 试验方法用于润滑油型防锈油、石油型防锈油和挥发性防锈有的 闪点 的测定。 但 闪点 在 50以下时,应将潘斯基 马尔斯坦 (Pensky Maltens)密闭式 闪点 试验器的空气浴和试料杯的未满空间充满试料和同温度的水,对试料进行加热使之以每分钟 1.0 1.5的比例上升直到试验完成。 5.6 倾点 试验方法 倾点 的试验按照 JIS K 2269 的 3.( 倾点 试验方法)进行。 5.7 运动粘度 试验方法 运动粘度 的试验按照 JI

24、S K 2283 的 3.( 运动粘度 试验方法)进行。 5.8 粘度指数计算方法 粘度指数 的计算依照 JIS K 2283 的 4.(粘度指数计算方法)。 5.9 粘度变化试验方法 对于粘度变化试验,按照 5.7 的规定测定 5.25 的挥发性物质治疗测定前后的试料在 40的 运动粘度 。粘度变化按照如下计算式计算,将 2 个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表示。 Vc=121VVV ?100 式中, Vc:粘度变化( %); V1:加热前的 运动粘度 (mm2/s); V2:加热后的 运动粘度 (mm2/s)。 5.10 沉淀值试验方法 沉淀值试验按照 JIS K 2503 的 4

25、.(沉淀值试验方法 )进行。但对于石油型防锈油,应添加 5g 试料在 10g 的 JIS K 2231 中规定的 ISO VG10 中 ,使之在 80 2的温度条件下溶解后,转移到圆锥形的离心分离管仲,再添加上述 VG10 配成总体积 100ml 的溶液,上塞充分振动。将此溶液在 80 2的温度条件下保持 16 个小时,取出后立即测定沉淀值。 此种情况不使用离心分离机。 5.11 烃 溶解性试验方法 5.11.1 试验概要 将进行了沉淀值测定的试料在 23的温度条件下静置 24 个小时,检查有无相的变化 (2)和分离。 注 (2) 相的变化指混浊、胶化等。 5.11.2 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要求

26、如下。 (1) 准备 2 份完成了 5.10 的试验后的试料,在 23 3的温度条件下静置 24 个小时。 (2) 通过目视检查检查有无相的变化和分离。 5.11.3 结果 2 份试料均未发现相的变化和分离时,判定为无相的变化和分离。在其中 1 份发现有相的变化和分离时,对 2 份都同时重复进行试验,如果再次发现 2 份中 1 份以上有相的变化和分离,则判定为有相的变化和分离。 5.12 铜片 腐蚀试验方法 铜片 腐蚀试验按照 JIS K 2513 的规定进行。 5.13 泡沫性 试验方法 泡沫性 试验按照 JIS K 2518 的规定进行。 5.14 氧化 安定性 试验方法 氧化 安定性 的

27、试验按照 JIS K 2514 的 4.(内燃机用润滑油氧化 安定性 试-K 2246- 9 验方法)进行。 5.15 熔点试验方法 熔点试验按照 JIS K 2235 的 5.3(熔点试验方法)进行。 5.16 稠度试验方法 稠度试验按照 JIS K 2235 的 5.10(稠度试验方法)进行。 5.17 蒸发量试验方法 5.17.1 试验方法概要 将试料放置在备有每分钟旋转 5 6转的旋转圆盘的 107的恒温空气浴中加热 3 个小时,根据试料的减少量计算出蒸发量。 5.17.2 装置和器具 装置和器具要求如下。 (1) 试料容器 JIS K 2893 的图 153 中规定的容器。 (2)

28、恒温空气浴 JIS K 2220 的 5.6.2 中(装置和器具)规定的附备有试料架哟拗不过旋转圆盘的空气浴。 (3) 温度计 全长 150mm 左右,刻度范围 100 110,刻度单位 0.5的温度计。 (4) 干燥容器 装入了 JIS Z 0701 中规定的干燥剂的密闭容器。 5.17.3 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要求如下。 (1) 清洁 2 个试料容器并测出质量,分别取 1.5g 左右的试料,测量精确到 1mg。 (2) 预先保持恒温空气浴在 170 2的温度条件下,垂直装 好温度计,温度计的位置要求如下:在安装在圆盘轴上的横臂上,从圆盘圆周起约 20mm 的内侧位置,球部的下端离圆盘的上表面

29、6mm 以上。 (3) 将装入试料的试料容器放置在恒温空气浴的圆盘上后将空气浴关闭,使圆盘以每分钟 5 6 转的速度旋转,在 170 2的温度条件下保持 3 个小时。然后取出试料容器,放置在干燥容器内 30 分钟以上使之冷却,测量其质量,精确到 1mg。 5.17.4 计算和结果 蒸发量按照下述计算式计算,将 2 个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表示。 W=121WWW ?100 式中, W:蒸发量( %); W1:试验前试料的质量( mg); W2:试验后试料的质量( mg)。 5.18 吸氧 试验方法 5.18.1 试验方法概要 将试料放置在氧气压为 760kPa 的储气瓶中,在

30、99的温度条件下加热 100个小时,根据试料的氧化测定氧气压得减少量。 5.18.2 装置和材料 装置和材料要求如下。 (1) 吸氧 试验器 JIS K 2220 的 5.8.2(氧化 安定性 试验器)中规定的氧化 安定性 试验器。试料容器的深度为 7mm。 (2) 干燥容器 装入了 JIS Z 0701 中规定的干燥剂的密闭容器。 (3) 触媒 JIS H 3100 中规定的 C2600P,直径为 33mm,厚度为 1.2mm 的平滑圆板。 (4) 溶剂 JIS K 2201 中规定的 3 号或 4 号。 5.18.3 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要求如下。 (1) 用溶剂清洗试料容器,再用中性清洗剂

31、清洗后,依次用自来水和特制水充分洗濯,然后放入干燥容器进行干燥。此后不能再直接用手接触试料容器。 (2) 使用溶剂对 吸氧 试验器的储气瓶的内表面,试料容器保持器,盖和压力计安装管的内表面进行清洗,并充分干燥。 (3) 按照 5.3.2 规定的方法制备 10 件触媒 (3)。 注 (3) 规定了触媒的研磨方向,但无需磨圆触媒的边缘。 (4) 将 10 件触媒分别放入 10 个试料容器的底部后,每个试料容器分别取溶化状态的试料-K 2246- 10 4.000.01g 的试料,将试料容器放置在储气瓶中的试料容器保持器的架上。此时,不要放置在最上面的架上。 (5) 将试料容器保持器放入储气瓶中,关

32、上紧固盖,关闭储气瓶。制作两个这样的储气瓶,制作储气瓶时,应轻轻地在压力计安装管的底部塞上揉成团的玻璃棉。 (6) 向储气瓶中缓缓导入 JIS K 1101 中规定的氧气直到压力达到 690kPa,然后缓缓放出。重复 4次这样的操作。 第 5 次导入氧气达到 690kPa 后,紧闭针阀,将储气瓶静置几个小时,或者将储 气瓶浸入到水中检查有无氧气漏泄。 (7) 确认储气瓶无漏泄后,将其放入保持在温度 99 0.5的恒温油浴中。储气瓶的压力在储气瓶刚放入恒温油浴的时候会上升,因此要不时地放出氧气,进行此操作 2 个小时左右以使压力 安定 在 7605kPa。 (8) 从储气瓶放入恒温油浴起,读取

33、100 个小时后氧气压的减少量。此间按每 24 个小时记录压力值。 5.18.4 结果 将 2 个试验结果(下降压力 kPa)的平均值精确到 5kPa 表示。 5.19 膜厚试验方法 5.19.1 膜厚试验方法概要 将试块浸渍在 500ml 的试料中 1 分钟,取出并垂直悬吊 24 个小时后,测定试块的被膜的质量,利用试料的膜密度计算出被膜的厚度。 5.19.2 被膜试块的制作 被膜试块的制作要求如下。 (1) 试块和材料 (a) 试块 按照 5.3.2 的要求制作两件 5.3.1 中规定的试块 B。 (b) 粘着带 JIS Z 1522 中规定的粘着带。 (2) 试验程序 (a) 测量试块的

34、质量,精确到 1mg。 (b) 试块下端 15mm 的部分的两面都用粘着带粘贴,按照 5.3.3 的要求对试块进行覆膜。 (c) 用单刃的刀片沿着粘着带在被膜上切划出切缝后,剥下粘着带,制作出除去 15mm 宽的被膜的试块。测量被膜试块的质量,精确到 1mg。 5.19.3 获得膜密度的方法 获得膜密度的方法如下。 (1) 装置和器具 (a) 试料容器 内径为 90mm 的平底蒸发皿 (b) 恒温空气浴 可保持温度条件在 107 2的防爆炸型空气浴。 (c) 哈佛 (Harvard)比重瓶 JIS K 2249 的 4.6.2(1)(哈佛 (Harvard)比重瓶)规定的比重瓶。 (2) 试验

35、程序 (a) 对试料容器进行清洁并测定质量,加入 25g 左右的试料。 (b) 将装入了试料的试料容器放入到保持在 107 2温度条件的恒温空气浴中保持 16 个小时,除去挥发成份,获得的蒸发后剩余的成分便作为测定膜密度用的试料。 (c) 利用哈佛比重瓶法测定 其在 23 3的温度条件下的密度,即作为膜密度。试料量为 5g 左右 (4)。 注 (4) 试料量不足 5g 时,进行 2 次以上的蒸发操作,将蒸发剩余成分作为试料。 5.19.4 计算和结果 膜厚按下述计算式进行计算,将 2 个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表示。 T=AD WW? ? )(10000 12式中, T:膜厚(

36、m); W1:覆膜前的试块质量( g); W2:覆膜后的试块质量( g); A:试块被膜的总面积( cm2); D:膜密度( g/cm3)。 -K 2246- 11 5.20 干燥性试验方法 5.20.1 试验方法概要 对 用试料进行覆膜的试块进行规定时间的自然干燥后,检查其干燥状态。 5.20.2 试块和器具 试块和器具要求如下。 (1) 试块 按照 5.3.2 的规定制备 1 件在 5.3.1 中规定的试块 A 或试块 B。 (2) 吊具和吊架 5.3.3( 1)( c)和( d)中规定的吊具和吊架。 5.20.3 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要求如下。 (1) 按照 5.3.3( 2)( a)的规

37、定对试块进行覆膜。 (2) 用吊具将覆膜后的试块悬吊在吊架上,在 23 3的温度条件的清洁场地自然干燥。 (3) 通过手指接触检查经过表 12 所规定的干燥时间的被膜的干燥状态。 表 12 溶剂稀释型防 锈油的干燥时间 种类 符号 干燥时间 h 溶剂稀释型防锈油 1 类 NP-1 4 2 类 NP-2 24 3 类 1 号 NP-3-1 2 号 NP-3-2 4 类 NP-19 4 和 24 5.20.4 结果 干燥性按以下分类表示。 (1) 油状态 油膜的状态 (2) 柔软状态 软膏状的被膜,用指端轻擦会留下划痕的状态。 (3) 指触干燥状态 用指端轻轻触摸被膜的中央,指端不会有试料的污迹的

38、状态。 (4) 不粘着状态 用指端轻擦被膜的中央,被膜上不会留下划痕的状态。 5.21 流下点试验方法 5.21.1 试验方法概要 将用试料进行了覆膜的试块加热到规定的温度,检查被膜是否有流下的情况。 5.21.2 试块,装置,器具和材料 试块,装置,器具和材料要求如下。 (1) 试块 按照 5.3.2 的规定制备 2 件在 5.3.1 中 规定的试块 A。 (2) 恒温空气浴 可保持温度条件在 40 2或 80 2的空气浴。 (3) 吊具和吊架 5.3.3( 1)( c)和( d)中规定的吊具和吊架。 (4) 粘着带 JIS Z 1522 中规定的粘着带。 5.21.3 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要

39、求如下。 (1) 试块下端开始 25 的部分用粘着带粘贴。 (2) 用试料按照 5.3.3 的规定对用粘着带 粘贴过的试块进行覆膜。 (3) 用刀片沿着粘着带的上端在被膜上切划出切缝后,剥下粘着带,制作出除去 15mm 宽的被膜的试块。 (4) 在切除后剩下的被膜上描划标准线,标准线与切除端平行,间隔为 3mm。也可以在粘贴粘着带前在试块下端开始 22mm 的地方预先画描划好标准线。 (5) 垂直悬吊被膜试块,除掉被膜的部分应放在下面,在 40 2或 80 2的恒温空气浴中保持1 个小时后,取出试块,在 23 3的温度条件下放置冷却。 (6) 观察被膜切除端与标准线的相对位置,检查被膜是否有流

40、下的情况。 -K 2246- 12 图 3 流下点试验用试块 单位 mm 5.21.4 结果 两件被膜试块均未发现被膜流下时,判定试料的流下点位 80以上。 2 件试块的其中 1 件发现被膜流下时,对 2 件试块都重复进行试验,再次发现 2 件中 1 件以上有被膜流下时,判定试料的流下点不到 80。 2.22 低温附着性试验方法 5.22.1 试验方法概要 将用试料进行了覆膜的试块冷却到 20,加以切痕,检查有无被膜的剥落。 5.22.2 试块,装置和器具 试块,装置和器具要求如下。 (1) 试块 按照 5.3.2 的规定制备 2 件在 5.3.1 中 规定的试块 A。 (2) 低温恒温空气浴

41、 可保持温度条件在 20 2的空气 浴。 (3) 划痕试验器 间隔 3.2mm 固定了 4 枚刀片的试验器,构造如图 4。 图 4 划痕试验器的例子 5.22.3 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要求如下。 (1) 按照 5.3.3 的规定对试块进行覆膜。 (2) 将腹膜试块放置在 20 2的恒温空气浴中 1 个小时使之冷却。 (3) 立即用划痕试验器在被膜面刻划 4 条 25mm 长的划痕,划痕应到达金属表面。与刚才的 4 条划痕成直角的角度在刻划 4 条划痕制成正方形的格子,检查划痕围成的被膜有无剥落的情况。 5.22.4 结果 2 件被膜试块均未发现剥落时,判定为没有被膜剥落。 2 件被膜试块中的 1

42、 件发现有 被膜剥落时,对 2 件试块进行重复试验,再次发现 2 件中的 1 件以上有被膜剥落的情况时,判定为有被膜剥落。 5.23 除膜性试验方法 5.23.1 试验方法概要 检查是否能用溶剂除去完成了表 13 中规定的试验的试块的被膜。 (1) 试块 本试验中使用的 2 件被膜试块如表 13 所示。 (2) 触摸性试验装置 触摸性试验装置的例子如图 5 所示。 (3) 擦拭器 擦拭器的构造如图 5 所示,由内径为 7.5mm、长度约 250mm 的玻璃管,软木塞,砝码和垫环构成。管的下端用 8650mm 的毛毡塞住,毛毡的端部延伸出管外 6 12mm。但应-K 2246- 13 尽量使将毛

43、毡塞 入管时毛毡产生的扭拧回复。 (4) 容器 500ml 的烧杯。 (5) 吊具 5.3.3( 1)( c)中规定的吊具。 (6) 毛毡 JIS L 3201 中规定的毛毡。 (7) 溶剂 JIS K 2201 中规定的 5 号溶剂(洗涤剂 cleaning solvent)。 5.23.3 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要求如下。 (1) 擦拭器使用的方法 (a) 从管的上端装入溶剂并塞上软木塞,毛毡应充分湿润,而且应进行调整以使溶剂不会从毛毡的一端自然流出。 (b) 用适当的方法加上砝码,总重量为 200g,安装图 5 所示的触摸性装置的内径为 11mm、长度约 100mm 的金属导管。 (c) 安

44、 装试块,使擦拭器垂直在试块的中央。 (d) 擦拭的距离为 50mm,擦拭速度为每分钟 302 次,根据试块的种类按表 13 中规定的次数进行擦拭。所谓的 1 次是指擦拭器再次回到原始状态。 (e) 通过目视观察擦拭过的痕迹,检查擦拭过距离的全部表面有无宽度 6mm 以上的残留被膜。 (2) 不使用擦拭器的方法 (a) 在容器中装入 500ml 的溶剂,使用吊具吊住试块并以每分钟 302 次的速度上下摇动 1 分钟。 (b) 干燥后通过目视检查有无残留被膜。 表 13 试验条件 方法 试块的种类 擦拭操作次数或浸渍时间 使用擦拭器的方法 NP-1 耐候性试验 600 小时后 30 NP-2 包

45、装 贮存 性试验 12 个月后 15 NP-3-1 包装 贮存 性试验 6 个月后 6 NP-3-2 包装 贮存 性试验 3 个月后 6 NP-6 包装 贮存 性试验 12 个月后 15 NP-19 包装 贮存 性试验 12 个月后 15 不使用擦拭器的方法 NP-7 湿热试验 480 小时后 浸渍 1 分钟 NP-8 湿热试验 192 小时后 NP-9 湿热试验 192 小时后 NP-10 湿热试验 480 小时后 NP-0 湿热试验 168 小时后 -K 2246- 14 图 5 除膜 性试验装置(例子) 单位 mm 5.23.4 结果 2 件试块均无残留被膜时,判定为可除膜。 2 件中的 1 件发现有残留被膜时,对 2件试块进行重复试验,再次发现 2 件中的 1 件以上有被膜残留时判定为不能除膜。 5.24 磨损性试验方法 5.24.1 试验方法概要 用玻璃面夹住溶剂的不溶性的沉淀物,摩擦后检查玻璃面有无伤痕。 5.24.2 器具 器具要求如下。 (1) 玻璃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际标准 > JIS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