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4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83805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4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2014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汉代太学的教育特点。2 宋元书院教育的特点。3 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原则。4 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论。5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内涵以及教育意义。6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7 德育过程的规律以及教育要求。8 文献综述的目的。二、论述题9 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革。10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11 量化研究报告的体例及其中建议的撰写要求。12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2014 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元朔五年(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太学的正式

2、设立,也意味着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太学的设立是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 政策的重要步骤。此后各朝各代建立太学,作为中央官学的最高学府。汉代太学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太学实际上是一所儒学专门学校,所传授的知识是单一的儒家经典。在教学形式上,太学里没有严格的授课与年级制度,其教学形式随不同时间和条件有所变化,有个别教学、大都授、次第相传等教学形式。在考试形式上,太学基本采用“设科射策” 的考试形式,学生通过考试取得一定科品,获得相应的官职。在师生方面,汉朝太学的正式教师是博士,两汉时期对太学生的称谓是“博士弟子”,或者简称 “弟子”“诸生”“太学生”等。2

3、【正确答案】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萌芽于唐代,形成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元代提倡办书院并出现了官学化倾向。宋元书院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书院精神: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推动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2)书院功能:书院重视藏书,重视培养人才,要求学生读儒家经典,强调道德和学问并进。(3)书院组织: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书院主持者叫“山长” 或“洞主”,也是主讲者,即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一概负责,不另设管理人员和机构。(4)书院教学:讲学活动是书院的主要内容,也是其作为教育机构的主要标志。首先,教学与研究

4、相结合。其次,教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质疑问难、学友相互切磋等形式。再次,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 的精神。最后,一些书院的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亲实践,采用问难论辩式,启发思维,重视学生兴趣。(5)学生学习:书院强调学生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6)书院制度: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方面用学规的形式加以阐明,最著名的是白鹿洞书院揭示,其中的学规成为书院教学的总方针。此外,在经费制度、管理方面各有规定,说明南宋后书院已经制度化。(7)师生关系:中国教育尊师爱生的

5、优良传统在书院中尤为突出,表现为书院中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8)书院发展倾向:自南宋起书院已经出现了官学化的倾向,到了封建社会后期,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官学化日益严重,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3 【正确答案】 教育必须适应自然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原则,贯穿于他的教育巨著大教学论的始终。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存在一种“秩序” ,即普遍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教育活动必须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相适应。他认为旧学校的根本错误是它违背了“ 自然”。教育适应自然,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 “自然”,即儿童身心的特点。主要内

6、容:(1)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秩序” ,即客观规律。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教育工作有规律可循,教育者应当遵循这种规律;二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探求教育的规律。(2)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指出各级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教学。4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论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赫尔巴特把儿童的兴趣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注意、期待、要求和行动。同时指出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有两种思维状态,分别是专心和审思。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

7、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将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明了(或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专心的学习状态;教师通过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的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2)联合(或联想)。由于新表象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3)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是十分有序的,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

8、进行审思,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这时,需要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之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4)方法。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之后需要进一步巩固与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它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了高度的抽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但是,该理论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使它不断受到批评。5 【正确答案】 (1)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在论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

9、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而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2)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3)由此可见,教学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学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等;其二,教学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因为儿童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6 【正确答案】 (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业的人,凡是对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10、教育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任务的人,既包括学校学习中的儿童与青少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年学生。教育影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教育的内容、媒体、手段、环境等。(2)教育的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他掌握着教育目的,调控着教育进程;受教育者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在使用教育影响的时候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认知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有如下基本规律,并有各自的教育要求:(1)德育过程是组织

11、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3)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5)德育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复杂过程,具有目标的预期性和结果的或然性。要求:按照每个德育的规律,阐述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教育因素应在德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8 【正确答案】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之后,把根据需要搜集的反映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作出

12、一定评论的写作过程。具有帮助研究者澄清思路、理清研究领域概貌,为整个研究设计打下基础的作用。文献综述至少可以达成以下目的:(1)展示现有理论和研究成果的概貌。文献综述会对某一领域的所有文献进行概括和总结,充分展示现有成果,理清研究的理论脉络。(2)阐明研究者当前所做研究的意义。使读者明白所做的研究有什么贡献,意义在哪儿。(3)逐步确定概念和研究框架。通过文献综述,对概念进行详细的分类和界定,逐步确定研究框架。二、论述题9 【正确答案】 蔡元培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在五四时期,他以“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为指导思想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

13、措施,使得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指的是蔡元培在改革北京大学期间,允许各种学派自由发展,采取“学诣 ”第一的原则,即只要这些思想言之有理,尚未达到自然淘汰的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让他们自由发展。其实只是为新思想、新文化争取地位。这一办学理念反映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2)改革北大的具体措施。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这是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他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 ,但是在当时的北京大学,学生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读书只为做官。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就是明确

14、大学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蔡元培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长。并将“抱定宗旨” 置于首位,要求学生从此以后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并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 第一的原则,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学者,不论其国籍、资格、年龄、思想倾向如何,都加以聘任。第三,发展研究,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蔡元培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机关,而且是创新知识、推动学术进步的场所。据此,他率先在国内大学中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并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书

15、,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第四,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蔡元培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要求学生砥砺德行,敬爱师长,并成立了各种学生组织以培养学生兴趣。对于私生活糜烂,甚至引诱学生与之一同堕落的教师则予以坚决解聘。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 学诣” 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这一思想体现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为了贯彻落实“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的原则,蔡元培主要在北大设立了全校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全校最高行政执行机构、全校教

16、务传导机构等,把治理大学的任务交给了教育家。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在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上,蔡元培采取了以下措施: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3)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教育启示。大学应当以研究学问为第一要义。大学不是灌输知识的场所,教师和学生都应当热爱学问,培养自己的学者风范。大学以服务社会为职责,同时担当起引领社会风气的责任。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大学代表一个社会中最高层次群体的精神面貌,更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标志,应当以强烈的责任心来维持这种好的精神状态。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教育要以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宗旨。教育要帮助学生发展

17、能力、完善人格、在人类文化上尽一份责任,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技能和道德的教育。大学的管理者、创办者,应当好好审视大学的意义,做好正确的角色定位,只有把握好大学应有的特点和应做的事情,才能真正把教育办好,把学校办活。10 【正确答案】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自然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自然教育的核心是“ 归于自然 ”,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分为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人们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所说的“ 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

18、,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进程,是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用只是要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不是积极的,因而他常提及“消极教育”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 ”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 (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3)自然教

19、育的方法原则:正确看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4)自然教育的实施: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教育者要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育。第一阶段,婴儿期(02 岁),主要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教育的条件。第二阶段,儿童期(212 岁),又称“ 理智睡眠期” ,主要进行儿童感官的训练并继续发展身体。要求对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训练。可以用“自然后果法 ”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第三阶段,少年期(1215

20、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第四阶段,青年期(1520 岁),主要进行道德教育。(5)对自然教育的评价: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高度尊重儿童的天性,倡导的是自然主义和儿童本位主义的教育观,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他系统地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路,提倡行善论,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合理要求。他还详细地分析了不同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教育内容。卢梭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如他分析了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重视感觉教育的价值,并论述了感觉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反对古典主义和教条主义,倡导人们学

21、习真实和有用的知识;反对填鸭式的教育,提倡启发式的教育;主张直观教学;反对向儿童灌输道德教条,要求养成符合自然发展的品德等。这些观点既是站在前人基础上的发展,也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包含着相当激进的思想,充满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具有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意义。 有人称,卢梭在教育界发动了一场哥白尼式的大革命,他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认为儿童有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而教育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其充分地实现这种可能性。同时卢梭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虽说卢梭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

22、他本身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也有不足之处:对儿童的天性过于理想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的教育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11 【正确答案】 量化研究报告的写作一般来说是最为规范的,其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在写作内容上,研究背景可以分为理论背景与现实背景,而问题的提出是在此背景基础上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此部分旨在阐释本研究究竟要做什么以及它的作用。阐述研究目的时,应该保持直截了当的简洁风格;关于研究意义,可以分为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两部分。(3)文献综述。(4

23、)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整个研究在技术方面的精华所在,所做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很大程度上要看研究设计的情况。研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研究问题。研究假设。概念界定。研究框架。方法设计。研究适用的范围与局限。(5)研究发现或结果。这个部分一般出现在研究报告快要结束的部分,既包括研究者分析数据得出的结果,也包括收集数据所揭示的新问题。具体内容要依据量化研究最初设计的核心研究问题而定,所有数据分析结果都要围绕着所提出的研究问题来呈现,避免过于繁杂的数据。(6)讨论。要做好量化研究的讨论,首先要注意一些特殊类型的研究;其次研究者要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说明;最后,应该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上说明研究

24、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7)建议。量化研究报告中的建议常常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通常包括有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与有关实践改进的建议两个部分。其中关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通常依据三个方面提出:第一,自己的研究尚未能达到,同时对解决学术问题十分关键,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二,自己的研究发现了某些端倪但不是十分清楚;第三,自己的研究发现与原有发现相互矛盾。有关教育实践改进的建议,通常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研究发现人们的常识可能有一定的问题,需要实践者改变理念或者观点;第二,研究发现所获得的知识对于教育实践策略的改进有一定帮助,因此提出有关教育策略改进的意见。12 【正确答案】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新

25、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如下:(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之中,

26、同时学会学习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 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