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83831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有教无类2 全纳教育3 隐性课程4 终身教育思潮5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哪些?6 中小学校的教学方法的内涵和主要类型。7 韩愈对教师的看法。8 斯宾塞生活准备说的主要观点。9 有个校长说:如果没有升学压力,我真想好好做德育。请从学校教学和德育的关系分析这一看法。10 材料题: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成功坐下。答不对,先站着,等下一个问题,举手先让她回答,答对坐下,但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少了。用强化理论分析问题并写出改进建议。(1)指出材料中教师“ 成功教育”的问题。(2)请给这位老师提出建议。2018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

2、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孔子对于教育对象的基本主张是“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贫富贵贱与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垄断学校教育而言的,打破了“礼不下庶人” 的等级制度,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是历史性的进步。孔子躬亲实践这一教育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奴隶贵族的教育垄断,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文化下移,对战国时期文化学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2 【正确答案】 全纳教育是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在国际教育民主化浪

3、潮中,尤其是在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兴起和发展的。其定义为: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3 【正确答案】 隐性课程又叫潜在课程。它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如学校的校风、办学理念、师生人际关系、班级管理、校园环境等。这一课程常常伴随着显性课程而出现,二者一明一暗,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对受教育者的影响程度来讲,隐性课程对学生身心发

4、展影响可能更大。隐性课程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诱因,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若隐性课程被人意识到,并有意识地加以挖掘和利用,就会变为显性课程。4 【正确答案】 终身教育思想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国际上流行于 20 世纪 60年代,特别是在终身教育引论(保罗朗格朗)和学会生存之后所出现的“学习化社会 ”“回归教育”思潮与实践,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终身教育的含义是人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主要强调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终身教育是世

5、界各个国家重视并努力实践的重要理念。5 【正确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的基础上形成的。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而且在学生品德教育中要求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所以,对教师的道德规范要求,首先是基本的社会道德,也就是说所有对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教师均应先做到。虽然这些要求并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但它是形成高尚师德的基础。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综合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对事业,无私奉献;对学生,真诚热爱;对同志,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可见,教师职业道德是现代教师素质的基本方面之一。6 【正确答案】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

6、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2)谈话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3)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4)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5)演示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试验,让学生观看幻灯片、电影、录像等,从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

7、。(6)实验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以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培养操作能力的方法。(7)实习作业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8)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以获取知识的方法。(9)研究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地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7 【正确答案】 韩愈教育思想最突出地体现在他的师说中,在该文中,他提倡尊师重道。(1)尊师原因:首先,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先知传后知的过程,教师闻道在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要学知识,就应该尊师重道。其次,“天地君亲师” ,

8、师道体现君道,能尊敬师长,就能效忠皇帝,这是他提倡师道的深层原因。最后,还有社会原因,安史之乱后,国运转衰,儒学失去了宣传阵地,佛、道宗教势力膨胀,韩愈提出尊师重道来维护儒家的道统,重振儒道,抵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总之。尊师即卫道,“ 道” 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2)教师的任务:“ 传道、授业、解惑。”传授儒家仁义之道,讲授儒家六艺经传和古文,解答学生的疑问。传道是首要任务,授业和解惑是过程与手段。(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韩愈提出的学无常师、唯道是求的观点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有积极意义。(4)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9、,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也就是说,师生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相互为师。只要闻道在先,术业有专长者,皆可以为人师表。学生向老师学习,但不必迷信和盲从老师。韩愈强调师生关系在道和业面前是一种平等关系,师生关系可以互相转化,这是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思想的一种否定。这种含有辩证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确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韩愈的师说是我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既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师生相互尊重与学习,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观,这是韩愈教育思想的独特之处。8 【正确答案】 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这一问题,并将评价知识价值

10、的标准定义为对生活、生产和个人发展的作用,知识对生活的作用越大,则价值越大。根据这个标准,斯宾塞确定了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从而反对古典主义不实用的知识和教育。斯宾塞根据上述划定知识的价值高低理论来选择课程,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课程理论。为此,他把人类生活的几种主要活动加以分类,并提出与之对应的课程。(1)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生理学和解剖学;(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逻辑学、数学、力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3)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4)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历史;(5)生活中闲暇的时间

11、可用于满足爱好和各种感情的活动:文学、艺术学等。这些知识是有比较价值的,是教育中应该教给学生的知识。9 【正确答案】 德育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学校教学绝不可以因为升学压力而仅仅以知识为重,忽视了德育。教学中要德智并重,原因如下:(1)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2)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3)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4)防止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或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综上,德育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学过程中提倡德智并重。10 【正确答案】 (1)此教师的“ 成功教育”运用了强化理论中惩罚的策略。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事情发生的概率。但是,教师此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答不对问题的情况。学生答不对问题,原因可能在于对知识掌握不牢靠、情绪紧张等,仅仅对学生采取罚站的惩罚方式,不可能解决学生答不对问题的现象,反而会使学生由于自尊心受挫而感到焦虑和不安。(2)给老师的建议。了解学生回答不上问题的原因,再针对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将惩罚改成正强化。如对回答正确的同学采取口头表扬、张贴光荣榜或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等,通过正强化,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从而正确回答更多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