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83931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简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论述。2 简述元认知的结构。二、案例分析2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1:4 岁的玛丽和爸爸的电话交谈父亲:玛丽,妈妈在家吗?玛丽:(不说话,点头)父亲:玛丽,我可以和妈妈说话吗?玛丽:(再次不语点头)材料 2:十六岁的萨布丽娜的早晨某个星期天的早晨,萨布丽娜醒来时发现在她的下巴上长了一粒很大的痘痘。她哭着说:“我不能去教堂 !每个人都会看到我有多丑。 ”3 玛丽的思维具有什么特点?玛丽的思维为什么具有这种特点?4 萨布丽娜的思维具有

2、什么特点?萨布丽娜的思维为什么具有这种特点?5 玛丽的思维和萨布丽娜的思维有什么不同?三、单项选择题6 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A)游戏(B)学习(C)娱乐(D)体育活动7 关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B)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但这个思维结构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C)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D)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的8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

3、现(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实的实现9 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发展主要依赖的活动形式是(A)班集体生活(B)家庭生活(C)同伴活动(D)师生交往10 科尔伯格研究道德认知发展采用的方法是(A)两难故事法(B)对偶故事法(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1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客观化时期是(A)婴儿阶段(B)幼儿阶段(C)小学阶段(D)青少年时期12 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是(A)自我概念(B)自我评价能力(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能力13 根据塞尔曼(Selman , 1980)的研究,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分别是(A)社会

4、信息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B)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社会的观点采择(D)相互性的观念采择;社会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14 塞尔曼(Selman)认为小学儿童的友谊主要处于(A)没有形成友谊概念的阶段(B)单向帮助阶段(C)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D)亲密的共享阶段15 研究小学儿童同伴地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情境模拟法(B)访谈法(C)观察法(D)社会测量技术16 当使用社会测量技术研究儿童的同伴地位时,发现有些儿童既受到很多同学喜欢,也有很多同学不喜欢他们,此时研究者会

5、认为他们是(A)受欢迎的儿童(B)普通的儿童(C)被拒绝的儿童(D)有争议的儿童17 初中生在心理上会制造出假想的观众,他们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和批评,这反映了初中生(A)思维的片面性依然存在(B)思维的创造性显著增强(C)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D)思维的表面性依然突出18 我国的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两个脑发展的加速期分别是(A)婴儿期和小学中年级(B)婴儿期和青春期(C)幼儿期和青春期(D)幼儿期和高中阶段19 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以个人的伦理观念进行道德判断的道德发展阶段是(A)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取向(B)社会契约的取向(C)相对功利的取向(D)普遍原则的取向20 根

6、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21 自我评价能力开始成熟的阶段是(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青年期22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成熟期的阶段是(A)初中阶段(B)高中阶段(C)青年期(D)中年期23 根据巴尔特斯的观点,主导着成年期智力发展的智力类型是(A)智力技能(B)晶体智力(C)实用智力(D)认知策略24 认为认知老化是因为老年人在认知加工时容易受到无关刺激干扰的理论是(A)

7、感觉功能理论(B)加工速度理论(C)抑制理论(D)工作记忆理论25 莱文森(D.Levinson)认为在整个成年期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的过渡期有(A)0 个(B) 3 个(C) 5 个(D)8 个26 关于老年人感觉能力变化的表述错误的是(A)老年人感觉能力方面的变化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B)相对于其他认知能力,感觉能力衰退较快(C)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视力受损(D)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听力受损27 拉文格认为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A)整合水平(B)自主水平(C)公正水平(D)遵奉者水平28 在艾里克森看来,成年中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繁殖感,克服停滞感,体验关心的实现(B)获得亲密感,克

8、服孤独感,体验爱的实现(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29 关于成人期人格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A)人格的一致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B)男性自尊水平的总体表现呈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女性则呈下降趋势(C)男性的抱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D)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依赖性增强,女性的独立性增强四、多项选择题30 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包括(A)父母的教养方式(B)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C)教师的期望(D)教育制度与文化31 元认知包括(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体验(C)元认知调控(D)元认知发展32 从道德认知的角度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

9、理学家有(A)班杜拉(B)皮亚杰(C)科尔伯格(D)维果茨基33 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包括(A)婴儿期(B)幼儿末期(C)青春期(D)中年时期34 初中生人格发展具有的特点有(A)自我意识高涨(B)反抗心理(C)情绪表现的矛盾性(D)交朋友上的团伙现象35 进入青春期以后,初中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A)情感上的脱离(B)行为上的脱离(C)观点上的脱离(D)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存在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

10、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相对功利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两个阶段:人际和谐 (或好孩子)的道德

11、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3)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

12、一定的灵活性。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正、平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的基础上,以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并细化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分析这三个水平的时候,可以将三个水平与皮亚杰提到的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联系起来。在分析这六个阶段的时候,要明晰每一个阶段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标准。【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2 【正确答案】 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控制三个部分构成。

13、元认知的核心是元认知控制。(1)元认知知识关于影响自己的认识过程与结果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方式的知识。包括: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学习方式以及自己在学习特定内容时的局限的认识和了解。关于认知对象的知识,即关于认知材料、认知任务以及认知活动的认知。关于学习策略的知识,即知道可用于特定学习活动的策略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以及具体运用某些策略需要什么条件等。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的知识。(2)元认知体验指主体在元认知活动中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包括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认知体验包括知和不知的体验。情感体验包括预感失败后产生的焦虑,预感成功后产生的喜悦,从

14、成功的经验中获得心得,从失败的经验中获得教训,借此产生信心,等等。情感的体验既可能发生在认知活动之前,也可能发生在认知活动之后。(3)元认知控制根据元认知的知识、体验,积极地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监控、调节的过程,是元认知的核心。元认知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学习者面临学习任务之前和实际的学习活动展开期间,激活和维持注意与情绪状况;分析学习情境,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和制订学习计划;在具体的学习活动展开期间,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的行为;学习活动结束以后,总结性地评价学习的效果,其中包括对学习方法的评价。【试题解析】 元认知是人所具有的一个独特的认知形式,是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及调整

15、。【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二、案例分析【知识模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3 【正确答案】 玛丽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根据皮亚杰的观点,27 岁的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此时儿童不能对思维对象进行操作,他们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认为别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是一样的。【知识模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4 【正确答案】 萨布丽娜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我们从材料中看到,萨布丽娜只是脸上长了一个痘痘,是没有人会注意到它的,可是萨布丽娜认为所有人都会注意到它。萨布丽娜之所以具有这样的思维特点,是因为她处于青春期。处于青春期的个体由于身心变化迅速,导致自我意识极度高涨,他们此时总会认为别人

16、会关注自己,他们会制造假想的观众。【知识模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5 【正确答案】 玛丽思维的自我中心表现为玛丽无法区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萨布丽娜处于青春期,她是能够区分“可能性” 和“现实性”的,是知道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可能是不同的,她的思维的自我中心表现为她不能明确区分自己关心的焦点和他人关心的焦点的不同所在。【知识模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三、单项选择题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儿童到六七岁时,正是开始上学的时候,学习成为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

17、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即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存在跳跃的方式。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如果他们能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较好的成绩,就会获得勤奋感,否则就会形成自卑感。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新的集体生活中发展起来的,班集体和少先队集体在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A。【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科尔伯格在此基

18、础上进行改进,以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小学时期是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的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儿童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塞尔曼(Selman,1

19、980)根据对儿童的研究,提出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五阶段论:(1)阶段 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采择(36 岁);(2)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68 岁);(3) 阶段 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810 岁);(4)阶段 3:相互性的观点采择(1012 岁);(5) 社会的观点采择(1215 岁以上)。故本题选 A。【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塞尔曼(Selman)提出儿童友谊的发展有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37 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2)第二阶段(49 岁),单向帮助阶段。(3) 第三阶段(6 12 岁) ,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

20、的合作阶段;(4)第四阶段(915 岁),亲密的共享阶段;(5)第五阶段(12 岁开始) ,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通常采用社会测量技术来了解小学生的同伴地位,具体来说,就是让每个同学写出他们最喜欢的同学和最不喜欢的同学,或者让他们对自己对每个同学的喜欢程度做出评估。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学龄儿童在班级中受欢迎程度,可以将他们分为五类:(1)受欢迎的儿童:他们受到很多同学喜欢;(2)被拒绝的儿童:很多同学不喜欢他们;(3)有争议的儿童:既受到很多

21、同学喜欢,也有很多同学不喜欢他们;(4)被忽视的儿童:同学对他们既无积极评价,也无消极评价;(5)普通的儿童:有些同学喜欢他们,有些同学不喜欢他们,但是在受欢迎、被拒绝和有争议方面并不是很明显。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个特点是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它表现为初中生会制造假想的观众,心中有独特的自我。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个体在 420 岁之间存在两个脑发展的加速期,第一个发生在 56 岁期间,第二个发生在 13 岁左右。因此本题选

22、C。【知识模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第六个阶段是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进行道德判断时以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处于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取向阶段的个体进行道德判断则以社会规范为基础,认为社会规范是不可改变的。处于社会契约的取向阶段的个体进行道德判断时也是以社会规范为基础,但是认为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处于相对功利的取向阶段的个体则以是否带来好处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艾里克森认为中学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感。所

23、谓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我评价能力在高中阶段开始成熟。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高中生逐渐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分析自己,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变得全面、主动,而且日益深刻。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了高中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

24、维趋向成熟。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巴尔特斯认为智力发展可区分为两种过程,一种叫基础过程,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信息加工和问题的解决,所以又叫智力技能,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是以该种过程为主。第二种过程是智力技能和情境、知识相联系的应用,所以又叫实用智力,它主导着成年期智力的发展。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抑制理论认为,老年人对无关刺激的抑制能力的减退是认知老化的原因。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莱文森认为中年危机的概念可用于指成年

25、期中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期,此时一种生活模式结束了,人需要在许多新机会中进行选择。他确定了成年期的五个典型的主要过渡期。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听力方面,男性更容易受损。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拉文格将自我发展划分为八种水平,其中成年期涉及的水平有遵奉者水平、自主水平、公正水平、整合水平。整合水平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这个水平。该水平个体不仅能正视内部矛盾与冲突,还会积极去调和、解决这些冲突,他们会放弃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成年期的心

26、理发展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3060 岁)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是积极的发展,即繁殖感,个人除了关心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他们在工作上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仅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另一种是消极的发展,即停滞感,就是只顾及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和痛苦。这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所形成的良好品质为关心,它是指自觉地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都会更加独立。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四、多项选择题

27、3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儿童上学以后的表现除了受到自身特征的影响之外,家庭、班级、学校和社会文化都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本题选 ABCD。【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3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元认知就是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控。因此本题选 ABC。【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32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从道德认知的角度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者,他的观点对我们探究道德行为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维果茨基是认知心理学家,没有对道德发展给予特

28、别的论述。因此本题选BC。【知识模块】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33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13 岁和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两个飞跃期。因此本题选 AC。【知识模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3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初中生在人格发展上存在自我意识高涨、具有反抗心理、情绪表现具有矛盾性等特点,在交往上则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因此本题选 ABC。【知识模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3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初中生交往范围的扩大、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导致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不如以前亲密、行为上要求独立自主、对任何事情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父母的榜样作用也逐渐削弱。因此本题选 ABCD。【知识模块】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