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839639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06 年单选 13)楚某 1997 年 3 月 5 日犯甲罪,追诉期限应为 10 年,2002 年 3月 5 日又犯乙罪,乙罪的追诉期限也是 10 年。这时甲罪的追诉期限应( )。(A)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共计 20 年,即以甲罪的追诉期限 10 年加乙罪的追诉期限 10 年(B)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共计 15 年,即以甲罪追诉期限剩余的 5 年加乙罪的追诉期限 10 年(C)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还有 5 年(D)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还是 10 年2 (2007 年单选 13)甲:2001 年 1 月 20

2、 日对一处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进行破坏,情节严重。2006 年 1 月 21 日甲因嫖娼行为被公安人员抓获,交代了上述破坏名胜古迹行为。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损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甲的破坏名胜古迹行为( )。(A)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不应追究刑事责任(B)仍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应当追究刑事责任(C)应认为是对名胜古迹的持续破坏,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D)虽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但可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究其刑事责任3 (2008 年单选 14)甲于 2004 年 1 月 1 日实施了引诱不满 14 周岁幼女卖淫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引诱

3、不满 14 周岁的幼女卖淫的,处 5 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不具备追诉时效中断或延长的情况下,对甲的行为的追诉时效是( )。(A)5 年(B) 10 年(C) 15 年(D)20 年4 (2013 年单选 8)2000 年 3 月 1 日,甲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逃往外地。甲又因在 2009 年 9 月 7 日犯抢劫罪,于 2010 年 6 月 7 日被抓获。甲所犯盗窃罪的追诉期限( )。(A)不受限制(B)应从 2000 年 3 月 1 日起计算(C)应从 2009 年 9 月 7 日起计算(D)应从 2010 年 6 月 7 日起计算5 (2015 年单选 4)甲涉嫌犯聚众斗

4、殴罪,在 2010 年 8 月 9 日被抓捕时逃跑。2014年 6 月 5 日,甲抢夺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所犯抢夺罪的追诉期限为 5 年(B)甲所犯聚众斗殴罪因其逃跑而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C)甲所犯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期限从 2010 年 8 月 9 日起计算(D)甲所犯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期限从 2014 年 6 月 5 日起计算6 (2016 年单选 6)2014 年 6 月 20 日,甲持枪抢劫后逃至外地。同年 11 月 8 日,甲因琐事将他人殴打成重伤。对甲的抢劫犯罪( )。(A)经过 20 年一般不再追诉(B)从 2014 年 6 月 20 日起计算追

5、诉期限(C)因为甲逃避侦查,其追诉期限不受限制(D)如果 20 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报请公安部核准7 (2008 年单选 15)刑法第 307 条第 1 款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这种罪状形式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8 (2013 年单选 16)我国刑法第 295 条规定,“传授犯罪方法的,处” ,本条的罪状形式是( ) 。(A)空白罪状(B)简单罪状(C)引证罪状(D)叙明罪状9 (2014 年单选 12)下列罪状中,属于叙明罪状的是( )。(A)过失犯前款罪的(B)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C)以暴力

6、、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 14 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D)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10 (2016 年单选 11)依据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此处的法定刑属于 ( )。(A)援引法定刑(B)绝对确定法定刑(C)相对确定法定刑(D)绝对不确定法定刑11 (2007 年单选 14)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其子开办公司筹措资金,应外国人乙的要求,潜入单位保密室,将一件国家机密级文件复印后出卖给乙。甲的行为构成( )。(A)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C)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D)买卖

7、国家机关公文罪和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12 (2012 年单选 1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通过电子邮件,将因工作便利获悉的国家经济秘密发送给某境外机构。甲的行为构成( )。(A)间谍罪(B)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D)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13 (2008 年单选 16)中国公民甲在境外被一外国间谍组织收买,接受该间谍组织指派,回国搜集某沿海军事基地情报。甲的行为构成( )。(A)间谍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国家秘密罪(C)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14 (2014 年单选 13)下列行为中,应以间谍罪(既遂)定罪处罚的是( )。(A)甲非法获取国家秘密

8、后,出售给外国间谍组织(B)乙在境外参加外国间谍组织,回国后没来得及从事收集情报工作即被抓获(C)丙为境外的公司刺探国内公司的相关商业秘密,尚未送出该秘密即被抓获(D)丁将通过职务行为获得的国家秘密上传到互联网上,该秘密被外国间谍组织获取归类解析15 (2007 年单选 7)甲对一公共住宅放火,起火后即离开,但火情立即被他人发现并迅速扑灭。甲的行为属于( )。(A)放火罪的未遂(B)放火罪的既遂(C)放火罪的预备(D)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未遂16 (2008 年单选 18)甲欲杀乙,乘乙与朋友在餐馆聚会,向其投掷自制炸药。炸药爆炸后没有伤着乙,却致与乙一起聚餐的丙当场死亡,丁、戊受重伤。甲的行为应

9、以( )。(A)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B)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并罚(C)爆炸罪定罪处罚(D)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爆炸罪并罚17 (2010 年单选 17)甲报复杀害其仇人乙,在农贸市场将自制的爆炸装置点燃后掷向乙,致乙重伤,并造成三名菜农轻伤。对甲的行为应定为( )。(A)故意杀人罪(B)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C)故意伤害罪(D)爆炸罪18 (2015 年单选 8)甲在某机场到达大厅出口外引爆自制爆炸装置,造成一人轻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爆炸罪(B)寻衅滋事罪(C)故意伤害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9 (2016 年单选 19)甲误将黄色染料当硫黄,制造了“炸弹”

10、,并投掷到邻居刘某家,意图杀死刘某,但“ 炸弹”未能爆炸,刘家五口人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既遂)(B)故意杀人罪(未遂)(C)爆炸罪(未遂)(D)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20 (2007 年单选 15)甲见固定在河道中放置航标灯的小船适宜做猪食槽,就砍断锚链,将小船拖回家。所幸航标灯灭失的情况被及时发现,才避免了船毁人亡的结果。甲的行为构成( ) 。(A)破坏交通工具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既遂(C)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未遂(D)盗窃罪21 (2010 年单选 9)甲在行驶中的公共汽车上与售票员发生争执,气愤之下举起随身携带的铁锤猛砸汽车车窗,致车窗玻璃破碎、

11、车窗变形,造成经济损失 1 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 ) 。(A)破坏交通工具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C)破坏交通设施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2 (2005 年单选 14)交通肇事并具有下列哪种情形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A)致 3 人死亡,负事故次要责任的(B)致 2 人死亡,负事故同等责任的(C)致 1 人死亡,负事故主要责任的(D)造成财产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 20 万元以上不满 30 万元,负事故全部责任的23 (2008 年单选 17)甲驾驶车辆在城市主干道不慎将乙撞成重伤,负事故主要责任。由于抢救乙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甲感到很紧张,遂到寺庙中祈祷乙快点死去。在其祈祷后的第

12、二天,乙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A)过失致人死亡罪(B)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C)过失致人重伤罪和故意杀人罪(D)交通肇事罪24 (2011 年单选 2)甲是某运输公司的经理,为了抢运煤炭,甲亲自跟车督促驾驶。在驾驶员乙已连续驾驶 10 多个小时的情况下,甲仍强令乙继续驾驶。乙因过度疲劳,操作失当,驾驶中撞死路边一摆摊商贩。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B)甲、乙成立交通肇事罪共犯(C)甲构成交通肇事罪(D)甲构成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25 (2012 年单选 7)甲在乡村公路上高速驾驶拖拉机,因视线不好将一拴在路边的耕牛撞死。对甲的行为( )。(A)不应认

13、定为犯罪(B)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C)可以免予刑事处罚(D)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26 (2013 年单选 9)甲驾驶货车途经某村庄时,剐倒了路边的赵某。甲从后视镜中看见赵某被拖挂在车后,但为了逃避责任继续行驶,致赵某被拖死。甲的行为构成( )。(A)交通肇事罪(B)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C)故意杀人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7 (2015 年单选 16)甲遇红灯停车时,与路人孙某发生口角,甲下车将孙某打倒在地,驾车离去。孙某坐在马路上,不听他人劝导,拒绝离开。十分钟后,乙超速驾车经过此处,来不及刹车,将孙某撞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B)甲

14、构成寻衅滋事罪(C)甲和乙共同构成交通肇事罪(D)乙构成交通肇事罪二、多项选择题28 (2012 年多选 44)甲利用职务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巨大。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其罪行的法定刑幅度为 5 年以上有期徒刑。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该案的追诉期限为 10 年(B)该案的追诉期限为 15 年(C)如果甲在公安机关侦查期间逃跑,则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D)该案如果超过追诉期限,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仍可追诉29 (2012 年多选 45)下列选项中,应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的有( )。(A)甲在其竞争对手销售的面粉中掺入毒鼠强(B)乙为吸引顾客,在火锅底料中掺入罂粟壳(C)丙

15、工厂违反规定,向河流中排放有毒废物,造成下游大片农作物绝收(D)丁意图报复本单位领导,在单位的公用饮水机中投放无色无味的剧毒农药三、简答题30 (2015 年简答 52)简述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构成要件。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刑法第 89 条第 2 款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据此,本题表述中,楚某在甲罪的追诉期限内又犯乙罪,故甲罪的追诉期限调整为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但期限仍为 10 年。可见,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

16、据刑法第 87 条第 1、2 项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 5 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 5 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 5 年以上不满 10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10 年不再追诉。刑法第 99 条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根据上述规定,5 年以下包括 5 年,甲破坏名胜古迹的行为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 年,经过 5 年后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可见,选 B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刑法第 87 条第 3 项规定,法定最高刑为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 15 年不再追诉。据此,本题表述中,对于引诱幼女卖淫罪,可处 5 年以上有期徒刑(含 10 年以上)

17、。可见,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刑法第 88 条第 1 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据此,选 A 项,不选 B、C 项。有的考生认为选 D 项,理由是:根据刑法第 89 条第 2 款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那么盗窃罪的追诉时效应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因为适用第 89 条第 2 款规定的前提必须是行为人没有逃避侦查和审判,可是甲犯盗窃罪后逃往外地,属于逃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故甲的盗窃罪是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因

18、此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88 条第 1 款规定,B 项表述正确。根据刑法第 267 条规定,行为人犯抢夺罪,数额特别巨大的,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另据刑法第 87 条第(3)、(4) 项规定,对甲的追诉期限为 15 年,如果甲被判处无期徒刑,则追诉期限为 20 年。可见,A 项表述错误。由于对甲的追诉期限不受限制,因而 C、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87 条规定,甲所犯抢劫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死刑,其追诉时效须经过 20 年便不再追诉,若 20 年后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

19、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故选 A 项,不选 D 项。根据刑法第 89 条第 2 款规定,甲在所犯抢劫罪的追诉时效期间内又犯故意伤害罪,其所犯抢劫罪的追诉期间应从犯后罪即故意伤害罪之日起计算。可见,B 项表述错误。刑法第 88 条第 1 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理解该规定需注意如下 2 个适用条件:(1)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已经立案侦查或者法院已经受理了案件;(2)行为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据此,题干表述中所交代的情形是否符合上述适用条件并不明确,故不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7 【正确答案】

20、 B【试题解析】 罪状包括简单罪状、叙明罪状、空白罪状、空白罪状与叙明罪状并存形式和引证罪状五种。叙明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详尽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如本题所描述的妨害作证罪的条文,就是对该罪构成要件做了详细的说明,故为叙明罪状,选 B 项。简单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只简单描述具体犯罪特征而不作更多的解释,如故意杀人罪,刑法第 232 条仅描述为“故意杀人的”。空白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如针对交通肇事罪,刑法第 133 条规定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引证罪状即引用刑法分则条文的其他条款来说明某种犯罪的特征。如“参照第一款的

21、规定定罪处罚”、“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等等。【知识模块】 刑法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法第 295 条规定的传授犯罪方法罪对罪状只是简单地描述了该犯罪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具体叙明犯罪的具体特征,也没有引用刑法分则的其他条款来说明该犯罪的基本特征,因而该犯罪采用的罪状描述形式是简单罪状,故选B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表述详尽描述了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罪状特征,故为叙明罪状,选 C 项。A 项表述的罪状类型为引证罪状,故不选 A 项。B 项表述只是简单描述了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基本特征,没有过多描述,使人一目了然,因而是简单罪状,不选

22、 B 项。D 项表述为空白罪状,故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定刑有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和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对某种犯罪规定“一定”的刑种和刑罚幅度的法定刑。本题表述中,对于追逐竞驶的,仅规定为“处拘役”,而没有规定具体的刑期,因此是相对确定的法定刑,而非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或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可见,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甲应外国人的要求,向其泄露国家机密文件,构成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可见,选 C 项。不选 A、D 项的理由:甲将国家机关公文出卖给外国人,

23、系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和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的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由于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的法定刑高于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的法定刑,故应以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处罚,不另定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不选 B 项的理由: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向“境外”提供,即如果机构、组织、个人并非境外性质,则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甲将其知悉的国家秘密发送给某境外机构,构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可见,选 D 项。间谍罪和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的关键区别在于:如果行为人明知境外机构是间谍性质的组织,而为其非法提供国家秘

24、密的,构成间谍罪;如果境外机构不是间谍组织,或者虽然是间谍组织,但行为人并不知道该境外机构具有间谍性质,而为该机构提供国家秘密的,则应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论处。可见,本题表述并没有交代该境外机构是间谍机构,因此不能认定为甲的行为构成间谍罪。可见,不选 A 项。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界限,关键看行为服务的对象是境内的组织、机构、人员,还是境外的组织、机构、人员。如果是境外的组织、机构、人员,则应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论处;如果是境内的组织、机构、人员,则应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论处。可见,甲的行为不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可见,不选 B 项。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25、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区别之一就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必须是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特定对象)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不要求泄露国家秘密给特定的对象。可见,甲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不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刑法第 110 条规定,有下列间谍行为之一,危害国家安全的,以间谍罪论处:(1)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2)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据此,选 A 项。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间谍罪的关键区别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境外”,包括境外非间

26、谍性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如果是间谍组织,应以间谍罪论处;如果机构、组织、个人并非境外性质,则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间谍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关键区别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间谍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可见,不选 B、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表述并未表明甲主观上明知对方是间谍组织,仅是客观上将非法获取的国家秘密提供给境外组织,甲的行为构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既遂)。可见,不选 A 项。间谍罪是行为犯,其既遂形态以法定危害行为的完成为标志,只要实施了刑法第 110 条规定的法定行为方式并且实施完毕的,就构成间谍罪的既

27、遂。B 项表述中,乙虽然回国后没来得及从事收集情报工作即被抓获,但其已在境外参加外国间谍组织,构成既遂。可见,选 B 项。C 项表述中,丙为境外的公司刺探国内公司的相关商业秘密,侵犯了国内公司的商业秘密,但尚未送出该秘密即被抓获,根据刑法第 219 条规定,丙的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未遂)。可见,不选 C 项。D 项表述中,丁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将通过职务行为获得的国家秘密上传到互联网上,具有放任国家秘密被泄露的主观意志,该秘密后被外国间谍组织获取,根据刑法第 398 条规定,丁的行为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既遂) 。可见,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5 【正确答案】 B【试题

28、解析】 以放火的方法毁坏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以放火罪论处;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放火罪属于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施的行为造成特定的危险,即使没有达到犯罪人的预期目的或者造成犯罪结果,也应当认定为既遂。本题表述中,甲对一公共住宅放火,且将放火的对象物点燃,已危害公共安全,构成放火罪(既遂)。可见,选 B 项,不选 D 项。在犯罪已经构成既遂形态后,不可能再出现其他犯罪形态。可见,不选 A、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以爆炸方法致人重伤、死亡,危害公共安全的,以爆炸罪论处;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本题表述中,甲的

29、行为明显危害了公共安全,应以爆炸罪论处。可见,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区分爆炸罪和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关键在于,以爆炸手段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行为是否危害公共安全。如果爆炸行为指向的是特定的人或财产,行为人有意识地将爆炸限制在特定的不危及公共安全的范围内,客观上也未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结果的,则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论处。爆炸行为虽然主观上指向特定的个人或者公私财产,但是爆炸发生在公共场合,实际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的,则属于想象竞合犯,应当按照爆炸罪论处。本题表述中,甲在农贸市场将爆炸装置

30、点燃后掷向乙,其行为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构成爆炸罪。可见,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甲故意引爆装置爆炸,危害了公共安全,符合爆炸罪的构成特征,构成爆炸罪,故选 A 项。刑法第 293 条第 1 款规定,下列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2)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昆乱的。甲的行为不符合上述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行为特征,故不选 B 项。甲的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应当以爆炸罪论处,如果甲的行为没有危害公共安全

31、,且甲的行为针对特定的人实施伤害行为,才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可见,不选 C 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 “兜底”条款,只有在行为人的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但不构成其他具体犯罪的情形下,才能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由于甲的行为构成爆炸罪,故不应再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区分开爆炸罪和以爆炸的方法实施的针对特定个人或者公私财产犯罪的界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区分的关键是行为人实施的爆炸行为是否危害公共安全。本题中,甲虽意图杀死刘某,但其投放“炸弹”方式危及了“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应当构成爆炸罪而非故意杀人罪,犯罪

32、形态是工具不能犯未遂,即爆炸罪(未遂)。可见,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破坏交通设施罪属于危险犯,即足以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犯罪既遂。甲的行为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既遂)。可见,选 B 项,排除 C 项。不选 A 项的理由: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关键区别是二者的犯罪对象不同,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交通设施,而不是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不选 D 项的理由:本题表述的情形属于盗窃罪和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想象竞合犯。如果偷盗的不是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符合盗窃罪构成条件的,构成盗窃罪,否则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或破坏交通设施罪。【知识

33、模块】 刑法学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故意毁坏财物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关键区别在于,如果行为人故意毁坏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因而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应当以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论处。如果行为人故意毁坏的是车辆的门窗、座椅、玻璃、灯具、卫生设备等不影响安全行驶的辅助性设施,因没有危害公共安全,不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但情节严重的,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本题表述中,甲砸碎正在行驶中的公共汽车车窗,并未危害公共安全,但造成经济损失 1 万余元,情节严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可见,选 B 项。【知识模块】 刑法

34、学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 2 条第 1 款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死亡 1 人或者重伤 3 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 3 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 30 万元以上的。据此,选 C 项。A 项表述中,负事故同等责任以上,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B 项表述中,负事故主要责任以上的,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 项表述中,数额达到 30 万元以上的,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知识模块】 刑法学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首

35、先,甲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当无疑问。其次,交通肇事罪致人重伤、死亡的,不以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罪论处,仍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再次,甲因为愚昧而祈祷乙快点死去,不可能导致乙死亡,这属于迷信犯。对于迷信犯、愚昧犯,不为罪、不处罚,甲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综上分析,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厂矿企业的专用机动车辆、施工车辆以及军队的军用车辆等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因为违反交通规则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如果是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之外,非因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 134 条(重大责任

36、事故罪)、第 135 条(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第 233 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等罪定罪处罚。本题表述中,甲强令驾驶员乙疲劳驾驶,导致乙操作失当,致使一名商贩死亡,整个行为过程都是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之内,且违反的是交通管理规则,而非“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和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可见,不选 A、D 项。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 7 条规定,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该解释第 2 条规定情形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据此,甲是运输公司经理,系单位主管人员,因而构成交通肇事罪,

37、故选 C项。本题表述中,由于驾驶员乙和经理甲在主观上并无共同犯罪的故意,甲、乙主观上都是过失,对于共同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应当分别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可见,不选 B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甲没有犯罪的主观罪过,虽然甲的行为致使耕牛被撞死,由于视线不好使甲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这是甲所不能预见的,因而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可见,选 A 项。根据刑法第 133 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危险驾驶罪:(1)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2)醉酒驾驶机动车的;(3)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38、4)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据此,本题中,甲的行为并不符合上述规定中危险驾驶罪的客观表现,故不选B 项。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则不存在刑事责任的问题,也无所谓免于刑事处罚。可见,不选 C 项。交通肇事罪中行为人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包括拖拉机,除非拖拉机在边远地区作为交通工具的除外,单凭这一点,无法认定甲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此外,甲的行为并非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据此也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故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甲将赵某剐倒并看见其被挂在车后,此时甲有救助他人的义务,且能停车对其进行救助,但甲为了逃避责任继续行驶,放任

39、赵某的死亡,从而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故选 C 项。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本题表述中,甲对赵某的死亡则是放任的故意心态,故不选 A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乙超速驾车将孙某撞死,乙的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特征,构成交通肇事罪,选 D 项。甲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致人死亡),因为孙某死亡的结果与甲的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故不选 A 项。 刑法第 293 条第 1 款规定,下列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4)在公共场

40、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甲的行为不符合上述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行为特征,故不选 B 项。甲、乙之间不存在意思联络,无法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且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构成要件为过失,故不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二、多项选择题28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甲所犯罪行的法定刑幅度为 5 年以上有期徒刑,而“5 年以上”是包括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这一量刑幅度的,因此其追诉期限应为 15 年。可见,B 项表述正确,A 项表述错误。根据刑法第 88 条第 1 款规定,C 项表述正确。根据刑法第 87 条第 4 项规定,只有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20 年的追诉期限后,如果认

41、为必须追诉的,须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该规定不适用于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不能将适用这种追诉时效期限的犯罪的范围随意扩大化,故 D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9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A 项表述中,毒鼠强属于能够引起人体伤亡的有毒物质,甲在销售的面粉中掺入毒鼠强,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可见,选 A 项。B 项表述中,罂粟壳作为一种毒品,其具有毒害性是没有疑问的,乙销售的对象也是针对不特定的顾客,对在火锅底料中掺入有毒有害物质也是明知的,主观上存在故意心态,但其目的是为了增加销售以牟取非法利益,而并非是要造成食用其火锅的群众出现伤亡,主观上显然

42、是排斥伤亡结果发生的。因此乙的行为不符合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特征,故不选 B 项。至于 B 项表述的情形构成何罪,在理论界存在争议,有的认为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有的认为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本书认为,B 项表述的情形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罂粟壳是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乙在火锅中掺入罂粟壳粉的行为在主客观方面符合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欺骗他人吸毒罪(刑法第353 条)是指以欺骗的手段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B 项表述中,乙虽然有欺骗他人的行为,但其并非直接提供毒品,而是掺入少量毒品的食品。其目的也不是欺骗他人吸食毒品,而是为了销售食品谋取非法利润,因而不符合

43、欺骗他人吸毒罪的构成要件,故乙的行为不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C 项表述构成污染环境罪,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污染环境罪和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关键区别有 2 点:(1)犯罪主体不同。污染环境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2)主观方面的表现不同。污染环境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C 项表述中,犯罪主体是单位,单凭这一点,就可以认定 C 项表述的情形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故不选 C 项。D 项表述中,丁投放剧毒农药,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可见,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三、简答题30 【正确答案】 (1)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行为,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集团。(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故意,应具有恐怖活动的目的。【知识模块】 刑法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