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2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83971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2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12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刑法第 114 条:“ 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条规定的是( )(A)基本犯(B)未遂犯(C)结果加重犯(D)预备犯2 甲拦路抢劫,将被害人打倒在地后发现原来是自己的邻居乙(乙造成轻微伤),于是说:“不好意思,认错人了。” 并赔偿乙 100 元钱,让乙赶快离开,自己继续等待下一行人。甲对乙的行为属于( )(A)抢劫罪(既遂)(

2、B)抢劫罪(中止)(C)故意伤害罪(既遂)(D)抢劫罪(预备)3 甲开枪杀害其妻子,开了两枪后,看到妻子痛苦万分,又将其送往医院,经抢救生还,但造成终身残疾。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中止)(B)故意杀人罪(未遂)(C)故意杀人罪(既遂)(D)故意伤害罪(既遂)4 刘某父亲病重,刘某担心其继母分得父亲遗产,于是买了一盒阿胶用毒药浸泡,意图杀害继母。刘某将阿胶交给继母数日后,心生悔意,于是打电话告诉继母事情真相。继母告诉刘某说,她已经发现阿胶有异,早将其丢弃,刘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5 甲投毒杀姚某,姚某呕吐不止,甲又觉得姚某可怜,

3、送姚某到医院,医生鉴定甲的毒药不纯,不会致命,吐一会就会康复。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6 张三欲杀死同事李四,将毒酒放在自己办公桌,准备晚上给李四喝,然后外出。李四来到张三办公室,看到桌子上摆的陈年老酒,便喝下遂中毒身亡。关于张三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故意杀人罪(既遂)(B)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择一重罪论处(C)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D)故意杀人罪(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择一重罪论处7 关于犯罪未遂,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未遂,要求犯罪未得逞,所谓未得逞是指没有实现犯罪目的(B)根据犯

4、罪实行行为是否完成,可以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以犯罪实行行为能否实际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可以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D)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8 交通肇事罪在犯罪既遂的形态上看属于( )(A)实害犯(B)危险犯(C)行为犯(D)举动犯9 为杀人而制造枪支的,属于( )(A)预备行为(B)未遂行为(C)实行行为(D)不可罚行为10 用诅咒的方法杀人的行为,属于( )(A)愚昧犯(B)不能犯未遂(C)能犯未遂(D)预备犯11 甲用菜刀砍杀妻子,被邻居阻止后,深感自责将妻子送医院抢救,妻子未死。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犯

5、罪中止12 甲在抢劫时,突然产生幻觉,看见警车驶来,于是自动放弃犯罪。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13 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14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B)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D)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免除处罚15 甲扬言要杀死抢走自己女友的乙,甲

6、的行为属于( )(A)犯意表示(B)预备行为(C)实行行为(D)教唆行为16 甲的儿子乙患有严重精神病,甲为了让乙留下子嗣,而将女子丙绑回家中,并协助乙强奸丙。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共同构成强奸罪,甲是主犯,乙是从犯(B)甲与乙共同构成强奸罪,甲是从犯,乙是主犯(C)甲与乙共同构成强奸罪,甲是教唆犯,乙是实行犯(D)甲构成强奸罪的间接正犯17 甲乙丙三人共谋走私毒品,共同集资 100 万元,由丙购买毒品走私。关于本案的刑事责任,说法正确的是( )(A)甲单独构成走私毒品罪(B)乙单独构成走私毒品罪(C)丙单独构成走私毒品罪(D)甲乙丙成立走私毒品罪的共犯18 下列选项中不

7、属于渎职罪的是( )(A)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B)私放在押人员罪(C)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二、多项选择题19 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B)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行为即将发生或者正在进行。特殊情况下,对已经结束的侵害也可以正当防卫(C)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D)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0 关于紧急避险说法错误的是( )(A)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不能是人的不法侵害(B)紧急避险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行(C)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利益可以等于

8、所保护的合法利益(D)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21 下列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是( )(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22 下列犯罪中,属于行为犯的是( )(A)绑架罪(B)拐卖妇女儿童罪(C)故意杀人罪(D)破坏交通设施罪23 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预备行为的是( )(A)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B)乙为谋杀刘某而购买砍刀一把(C)丙为谋杀刘某而引诱刘某前往荒郊野外(D)丁多次宣称一定要杀死刘某全家24 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

9、。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属于( )(A)实行终了的未遂(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能犯未遂(D)不能犯未遂25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A)犯罪的预备阶段(B)犯罪的实行阶段(C)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D)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三、简答题26 简述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点。27 简述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28 简述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29 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30 简述犯罪中止的特征。31 简述犯罪预备的特征。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12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立法者在设置分则各条的犯罪构成

10、和法定刑时,通常按照犯罪客体所遭到的实际侵害来设置基本的犯罪构成及其法定刑。一般将刑法第 114 条的危险犯认作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基本犯,第 115 条的结果犯认作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结果加重犯。【知识模块】 刑法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本题中,甲将乙打成轻微伤说明已经实施了抢劫罪的实行行为,但并未达到抢劫罪既遂状态(如果造成轻伤以上后果或者抢到财物的,则是抢劫罪既遂),因此甲在既遂前,主动放弃犯罪(因为邻居并不能构成继续实施犯

11、罪的客观障碍),也未造成危害结果的,构成犯罪中止。需注意甲虽然仍然意图继续实施抢劫行为,但对乙这次行为而言完全符合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因此 B 选项正确,AD 选项错误。故意伤害罪要求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后果,本题不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因此 C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中止需要具备三个特征: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性、客观有效性。甲具有杀人的故意,实施了杀人行为,但在结果发生前自动有效阻止了妻子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中止,应当减轻处罚。【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

12、答案】 B【试题解析】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犯罪的终局状态,具有不可逆性。继母将有毒的阿胶扔掉,刘某已经构成犯罪未遂,不能再成立中止。【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只要是犯罪分子认为自己能够把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都认为具备自动性,认定犯罪中止应注意:在犯罪实际上不可能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自认为能够把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犯罪人自动停止犯罪,或者自动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可以成立犯罪中止。在犯罪实际上能够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认为遭遇客观障碍不可能进行到底的情况下,犯罪人撤离犯罪,不成立犯罪中止。【知识模块】 刑法学6

13、【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张三的杀人行为并未着手,仅是预备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而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预备。同时触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甲只有一个行为,属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论处。【知识模块】 刑法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没有既遂,即犯罪行为尚未完整地满足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我国认定犯罪既遂的通说是构成要件齐备说,认为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完全具备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因此犯罪是否既遂与实行行为是否达到了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没有关系。A 选项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实害犯是指行为必须已造成法定的实害后果才构成

14、该罪的既遂,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交通肇事罪、扰乱社会秩序罪等属于实害犯。【知识模块】 刑法学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行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行为。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实质区别在于能否直接侵害犯罪客体。如果行为人实行了某一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即使仅是为实行另一犯罪行为作准备的,也是实行行为。例如,为杀人而制造枪支或者偷窃枪弹的,其行为本身属于非法制造枪支罪或者盗窃枪支罪的实行行为。【知识模块】 刑法学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愚昧犯或者迷信犯,是指使用愚昧或迷信的方式犯罪,按照科学的观念根本不可能对法律利益造成损害的情况。迷信犯或者愚昧

15、犯与不能犯未遂区别的要点是:迷信犯、愚昧犯是行为人犯了常识错误;愚昧犯或者迷信犯预定实施的行为与实际实施的行为是一致的,在不能犯未遂的场合,行为人实际使用的犯罪方法与预想使用的犯罪方法不一致,以致犯罪不能既遂。【知识模块】 刑法学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是指在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既遂以前的全过程。如果犯罪已经既遂,则不存在中止问题。犯罪明显告一段落归于未遂后,有某种补救行为,不成立中止。甲被邻居阻止,已经构成犯罪未遂,不可能再成立犯罪中止。【知识模块】 刑法学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动放弃犯罪意味着行为人彻底放弃继续实施该犯罪的意图。自动中止犯罪的

16、原因有:出于真诚的悔悟,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受到别人的规劝,害怕受到刑罚的惩罚等。在犯罪实际上能够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认为遭遇客观障碍不可能进行到底的情况下,犯罪人撤离犯罪,不成立犯罪中止。因为认识错误、发生错觉、幻觉而使犯罪没有进行下去的,通常不认为具有自动性。【知识模块】 刑法学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可重复加害行为的,可以成立中止。在此种情况下,犯罪人预想的犯罪过程并没有结束,没有遇到意志以外的原因,放弃的是可重复加害的行为。D 选项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24 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

17、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知识模块】 刑法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犯意表示,是指行为人以口头、文字等形式将其直接故意犯罪的意图明确表露出来,没有任何具体的犯罪准备活动。犯意表示停留在思想表露的范畴,而不是任何犯罪行为,对外界不发生现实的影响,故不认为是犯罪。而犯罪预备越过了思想认识阶段,实施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并有进一步发展至犯罪的实行的可能,在重视犯罪预防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可罚性,A 选项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

18、犯罪。成立共同犯罪,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即作为共同犯罪人中的任何一人,都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乙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甲与乙不可能构成共同犯罪。ABC 选项错误。在本案情况下,甲不过是把精神病人乙当作犯罪的工具实施自己的犯罪,这种情形不构成共同犯罪,甲在理论上被称为间接正犯或间接实行犯。间接正犯有两种情形:(1)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去实施犯罪;(2)利用不知情的人的行为实施犯罪。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

19、指向同一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犯罪行为整体。共同犯罪行为包括:实行行为、帮助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共谋行为。有共谋行为而未参与犯罪实行的,也可以构成共犯。【知识模块】 刑法学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渎职罪一章需要了解考试分析列举的罪名: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食品监管渎职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ABD 选项都属于渎职罪一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选 C 选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二、多项选择题19 【正确答案】 A,C,D

20、【试题解析】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必须要有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A 选项说法正确。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不法行为即将发生和已经结束都不能进行正当防卫。B 选项说法错误。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是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不法侵害的主观条件是必须为了保护合法利益。C 选项说法正确。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违反限度条件的构成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 选项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20 【正确答案】

21、A,C【试题解析】 紧急避险的危害来源非常广泛,既可以是人的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A 错误。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利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利益,C 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在希望、追求完成某种特定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的支配下,客观上就会有一个进行犯罪预备行为、实施犯罪实行行为和完成犯罪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顺利完成即达到既遂状态,如若在完成之前停止就形成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并且根据其停止的阶段和原因不同可以分为预备、未遂、中止。A 选项错误。间接故意犯罪由于对危害结果的出现所持的是 “放任”的心理态度,所以间接故意实施的

22、危害行为只有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出现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后果时就构成犯罪,未出现则不构成犯罪。因此不会有犯罪未完成形态的问题。B 选项正确。注意: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考试分析明确的观点,与司法考试的观点或有一定冲突,但请以考试分析的观点为准。我国刑法对过失犯罪的惩罚仅限于发生危害结果且刑法明文规定过失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况。因此过失犯罪必须有法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成立犯罪,不处罚其未完成形态,因此不必讨论过失犯罪的未完成形态。C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22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犯罪既遂的形态在理论上争议较大,建议考生以考试分析观点为准,并记住考试分析列举出的常见的

23、类型。狭义的行为犯,是以法定行为的实施到一定程度作为既遂的标志。法硕考试中的行为犯的概念是广义的行为犯的概念,包括狭义的行为犯和举动犯。举动犯,是指行为人着手实施犯罪实行行为就是既遂的犯罪。常见的行为犯包括: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诬告陷害罪、刑讯逼供罪、煽动分裂国家罪、脱逃罪、传播性病罪、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AB 选项正确。实害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才构成犯罪。常见的实害犯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交通肇事罪、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诈骗罪等。C 选项错误。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足以造成某种严

24、重后果发生的危险的程度为犯罪的既遂。常见的危险犯有:放火罪、爆炸罪、决水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等。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预备犯罪,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考生需要记住一些常见的预备行为,例如:准备犯罪工具、商议犯罪计划、引诱共同犯罪人、调查犯罪现场、排除犯罪障碍、前往犯罪现场、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地点、跟踪或守候被害人。A 选项属于守候被害人,正确。B 选项属于准备犯罪工具,正确。 C选项属于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地点,正确。犯罪预备行为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等方

25、式将故意犯罪的意图表露出来,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客观活动。现代刑法摒弃思想犯罪,因此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而犯罪预备行为超出了思想阶段,而从事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险性。D选项属于犯意表示,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4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把意图实现的行为全部实行完毕的未遂。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意图实现的行为并未完全实行完毕的未遂。本题中甲没有将其意图实现的强奸行为全部实行完毕,在中途即被迫停止,因此属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能犯未遂,是指有可能既遂的未遂。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产生了事实错误而不可能既遂

26、的未遂。主要有工具不能犯的未遂和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甲将男人当成女人产生了对象错误,这种错误导致其不可能达到强奸的既遂状态,因此属于不能犯未遂。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需要注意区分不能犯与迷信犯。迷信犯,又称愚昧犯,是指用迷信或愚昧的方式犯罪,而不可能对法律利益造成任何危害。另外,还需注意法硕考试中不能犯属于未遂犯中的一种情形,这一点与司法考试不同。【知识模块】 刑法学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犯罪中止既可能发生于犯罪预备阶段,也可能发生于犯罪实行阶段。据此,犯罪中止从时间上可划分为:预备阶段的中止,即发生在预备过程、着手实行犯罪之前的犯罪中止。实行阶段的中止,即发生在

27、着手实行以后的犯罪中止。可细分为: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之前的犯罪中止;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而犯罪结果最终出现之前行为人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知识模块】 刑法学三、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其他合法权利。(2)前提相同:都必须是在合法权益正在受到紧迫危险时才能实施。(3)责任相同:在合理限度内给某种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都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如果超出法定限度造成损害结果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知识模块】 刑法学27 【正确答案】 (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

28、现实存在。(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3)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识。(4)对象条件:针对侵害人防卫。(5)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知识模块】 刑法学28 【正确答案】 (1)具有避险意图。(2)避险的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3)避险的起因是指存在着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危险。(4)避险是采取损害一种合法利益的方法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5)避险的时间是危险正在发生。(6)避险只有在不得已即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时,才允许实行紧急避险。(7)避险不得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8)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要求的人不得实施避险。【知识模块】 刑法学29 【正确答案】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知识模块】 刑法学30 【正确答案】 (1)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2)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3)中止必须有客观行为。(4)中止必须具有有效性。【知识模块】 刑法学31 【正确答案】 (1)行为人具有为便利实行、完成某种犯罪的主观意图。(2)客观上犯罪人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犯罪的预备活动。(3)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准备阶段,未能进展到着手实行犯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