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宪法基本理论和宪法的变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84018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宪法基本理论和宪法的变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宪法基本理论和宪法的变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宪法基本理论和宪法的变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宪法基本理论和宪法的变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宪法基本理论和宪法的变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宪法基本理论和宪法的变迁)模拟试卷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下列关于宪法与宪政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世界宪政历史发展过程中,先有宪法文本的制定,后有宪政实践(B)宪政指导宪法制定和修改,宪法是宪政理念的表现形式(C)宪政是宪法的生命,离开宪政的宪法就是一纸空文(D)宪法是静态意义的法律文本,宪政是动态性质的实践过程2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A)法国宪法(B)英国宪法(C)美国宪法(D)日本宪法3 将“尊重和保障人权 ”写进

2、我国宪法的修正案颁布于(A)1988 年(B) 1993 年(C) 1999 年(D)2004 年4 根据制定宪法的机关为标准可以将宪法分为(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B)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C)资本主义类型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宪法(D)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5 提出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的思想家是(A)洛克(B)孟德斯鸠(C)卢梭(D)博丹6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是错误的?(A)宪法是其他一般法律的立法基础,是其他一般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

3、民的行为约束(D)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政治力量、政治组织以及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7 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 这一条体现的原则是(A)司法独立(B)宪法优位(C)法律保留(D)保障人权8 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进宪法的是(A)1988 年修正案(B) 1993 年修正案(C) 1999 年修正案(D)2004 年修正案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曾起到过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C) 政务院及所属各机关组织通则(D)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10 关

4、于宪法指示规范,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是(A)宪法指示强制国家为一定行为(B)宪法指示在一般用法中限于狭义的对立法机关立法行为的指示(C)公权力机关可以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履行宪法指示的具体方式和先后顺序(D)我国宪法中基本国策的条款多属于此类规范11 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说法错误的是(A)制宪权是一种原生性权力(B)最早系统提出宪法制定权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学者是西耶士(C)为了能够有效地行使制宪权,国家通常根据需要成立制宪机关(D)国民作为制宪权的主体,意味着全体国民可直接参与制宪活动12 司法机关行使宪法解释权源自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奥地利(D)法国13 中国宪法的解释采用(A

5、)立法机关解释体制(B)司法机关解释体制(C)专门机关解释体制(D)权威学者解释体制14 关于宪法修改的表述正确的是(A)宪法修改条款不受限制(B)宪法修改主要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两种形式(C) 1982 年中国宪法生效后,采用的全面修改方式(D)全面修改并不意味着对旧的宪法的全部否定15 下列关于违宪审查的说法错误的是(A)违宪审查的对象仅包括立法行为(B)违宪审查所针对的立法行为不仅包括制定法律的行为,还包括制定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行为(C)违宪审查制度是基于宪法作为高级法而产生的(D)违宪审查的模式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历史背景16 关于事先违宪审查的表述错误的是(A)事

6、先审查是一种预防性审查(B)这种审查往往带有一种抽象性和非针对性(C)由特定的机关所作的具体审查(D)并不是为了维护具体利益17 在法律、法规或其他的法律文件在发生效力后,或者行为已经实施后进行的违宪审查称为(A)事先审查(B)事后审查(C)抽象审查(D)预防性审查18 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19 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有权(A)改变(B)撤销(C)改变或者撤销(D)重新发布20 在宪法解释方法中,通过宪法制定时追求的意图和体现的原则来对宪法条文进行

7、解释(A)历史解释(B)目的解释(C)文义解释(D)体系解释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1 下列属于宪法原则的有(A)人民主权原则(B)法治原则(C)平等原则(D)权力制衡原则22 标志着英国宪政制度逐步确立的宪法性文件主要包括(A)1215 年的自由大宪章(B) 1628 年的权利请愿书(C) 1689 年的权利法案(D)1789 年的人权宣言23 下列关于宪法的发展趋势说法正确的是(A)各国宪法越来越强调对人权的保障,不断扩大公民权利范

8、围。(B)政府权力的不断缩小(C)各国越来越重视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来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D)宪法领域从国内法扩展到国际法24 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A)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B)国家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C)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D)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25 下列关于我国宪法修正案的说法,正确的是(A)1988 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B) 1993 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C) 1999 年宪法修正案将国歌写入宪法(D)2004 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26 下列有关权利制衡原则

9、说法正确的是(A)三权分立学说最先由英国的洛克提出(B)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C)在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平衡与相互制约的关系(D)权力制衡原则的核心在于限制专制与独裁,以实现民主27 下列关于宪法起草机关和制宪机关的说法正确的有(A)制宪机关是行使宪法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宪法的起草机关是专门的工作机构,不能独立行使制宪权(B)制宪机关是一种常设的机构,而宪法的起草机关具有临时性(C)制宪机关有权批准和通过宪法,宪法的起草机关则没有此权(D)制宪机关和宪法的起草机关往往都是经过选举产生28 下列有关宪法的专门机关解释体制说法正确的是(

10、A)专门机关解释体制源自奥地利(B)专门机关的种类包括宪法法院、宪法委员会等(C)专门机关解释具有专门性和权威性(D)专门机关解释体制是依据宪法或其他宪法性法律的专门授权成立29 关于我国宪法修改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宪法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大(B)宪法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C)宪法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 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的提议(D)宪法修改须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 23 以上多数通过30 下列国家采用普通法院模式进行违宪审查的有(A)美国(B)日本(C)德国(D)法国31 下列主体,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

11、见的是(A)江苏省人民检察院(B)社会团体(C)企事业组织(D)公民32 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机关是(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33 下列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解释的权限范围的是(A)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B)地方性法规业已修正需要重新定义其相关内容的(C)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D)行政法规之间发生冲突,需要裁决其效力优先性的3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都是我国立法机关,关于二者的立法权限分工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修改基本法律(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2、制定、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部分补充、修改基本法律(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行政法规及规章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5 简述宪法规范的特点。36 简述宪法修改的方式。四、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7 试述宪法的特征。38 试述违宪审查的模式。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宪法基本理论和宪法的变迁)模拟试卷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

13、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宪法与宪政。宪法与宪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宪法与宪政互为基础和前提,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在世界宪政历史发展过程中,先有宪政实践,后有宪法文本的制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政是宪法规范与宪法实施的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宪政指导宪法制定和修改,宪法是宪政理念的表现形式;宪政是宪法的生命,离开宪政的宪法就是一纸空文,宪法颁布实施之后,通过修改宪法文本来适应宪政理论的新发展和新情况。所以,宪法是静态意义的法律文本,宪政是动态性质的实践过程。故本题选择 A。【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2

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宪法分类以及第二节中的美国宪法的产生和特点。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比较典型地体现分权与制衡思想的宪法。美国宪法于 1787 年制定,1789 年正式生效,美国宪法由宪法正文和宪法修正案构成。美国宪法正文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所有条文均是有关国家政权组织和国家机构活动的内容。【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中国现行宪法的修正案。2004 年宪法修正案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修改,体现了保护人权的精神。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头一条即

15、第 33 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 3 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样修改,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这次把它写入宪法,可以进一步为这个方针的贯彻执行提供宪法保障。二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明确地提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宪法中作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示,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宪法分类。根据制定宪法的机关为标准可以将宪法分为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钦定

16、宪法是由君主或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现行最古老的钦定宪法是 1814 年 5 月 17 日的挪威王国宪法。1889 年日本明治天皇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和 1908 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等也属于钦定宪法。协定宪法是指由君主与国民或者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定的宪法,往往是各阶级妥协的产物。1830 年法国君主路易菲利浦与国会协定产生的宪法就是协定宪法。现存最古老的协定宪法是 1809 年 6 月 6 日的瑞典王国宪法,又称政体书或政府组织法。民定宪法是指由民意机关或者公民公决制定的宪法。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属于民定宪法。民定宪法奉行人民主权原则,因而至少在形式上强调以民意为依

17、归,以民主政体为价值追求。故本题选择 B。【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三节宪法原则中的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又被称为主权在民原则,它所要解决的是权力来源与国家合法性问题。主权可以创造一切、变更一切,而没有其他的权力能够限制它,所以被称为最高权力。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是法国人博丹在共和六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凡属国家,必有一种最高权力,其不受任何人为的法律的限制,而只受上帝的法律或自然的法律限制。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宪法的最高效力地位。在一国的法律体系

18、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首先,宪法是其他一般法律的立法基础,是其他一般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为其提供立法原则。其次,宪法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表明,任何其他的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该法律即为无效。我国宪法第 5 条第 2 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再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政治力量、政治组织以及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享有超越于宪法之上的特权。所以,本题 ABD 的说法都正确。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因此 C 选项的表达错误,本题选择 C。【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

19、章第三节中法治原则的法律保留。法律保留的基本含义是指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应当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来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必须要有法律的授权,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本题体现了法律保留原则,因此选择 C 项。【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我国宪法修正案。第1217 条宪法修正案是 1999 年 3 月 15 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序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成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明确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修改了我国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将宪法第 28 条“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因此,本题选择 C。【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新中国宪法史。1949年 9 月 29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发展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宪法性文件

21、,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政治基础和大宪章。【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四节中的宪法规范的类型。宪法指示规范。宪法指示强制国家为一定行为,和宪法委托不同,原则上所有公权力机关直接或间接的都是其规范对象,行为也不以立法机关为限,公权力机关可以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履行宪法指示的具体方式和先后顺序。我国宪法中基本国策的条款多属于此类规范。B 选项所示限于狭义的对立法机关行为的是宪法委托规范。【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一节中的制宪权。制宪权,是指人民创制宪法

22、的权力。最早系统提出宪法制定权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学者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西耶斯,他认为国民不受制于宪法,国民拥有制宪权。制宪权是一种原生性权力,在国家政权性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无论宪法进行怎样的变化,无论是修改、解释还是其他的变迁形式,都不会导致制宪权的变化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行使制宪权,国家通常根据需要成立制宪机关,如制宪会议、国民大会、立宪会议等形式的机关。国民作为制宪权的主体,只是从抽象意义上来界定的,源自权力的享有主体,但在运行上并不意味着全体国民直接参与制宪活动,具体行使制宪权。真正直接参与制定宪法过程的只能是国民中的一部分人(代表),由他们代表国民行使制宪权。因此,本题选择 D。【知

23、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中的司法审查制度。司法机关行使宪法解释权源自美国。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这一体制,如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在这种体制条件下,司法机关按照司法程序对宪法进行解释,其他的机关或社会团体对宪法的解释属于非正式解释。司法机关对宪法的解释采用不告不理的原则,并将宪法解释寓于审理案件的司法活动中,一般来说,该解释对审理的某一特定的案件具有法律效力,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本题选择 A。【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二节中的我国宪法解释。中国宪法的解释属于立法机关解释

24、体制。这种解释体制首先是由 1978 年宪法予以确认和建立的,我国宪法第 25 条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宪法和法律、制定法令”的职权。现行宪法再次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宪法解释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与我国的宪政体制是相吻合的。这种解释体制存在的理由在于:全国人大作为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既有制宪权,也有立法权,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组成部分,拥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使得宪法解释具有立法性质和普遍的约束力,并使宪法解释工作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故本题选择 A。【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三节中的我国宪法修改。宪法修改条款本身也受到限

25、制,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表现得十分明显。一些国家在其宪法中规定,政体、基本权利等方面的内容不得成为宪法修改的对象。宪法修改主要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两种形式。我国从 1954 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此后的1975 年宪法、1978 年宪法和 1982 年宪法都是对前一部宪法的全面修改。全面修改并不意味着对旧的宪法的全部否定,从主要形式上来看,旧宪法中的许多内容仍然可以保留。因此,本题只有 B 项正确。【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中的违宪审查制度。违宪审查制度是指由特定的机关对立法行为以及其他行为进行审查并处理的一种制度。这里的立法行为

26、不仅包括制定法律的行为,还应该包括制定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在原理上,违宪审查制度是基于宪法作为高级法而产生的。宪法不仅为制定其他法律提供依据,同时也作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他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对法律、法规和其他法律文件的审查实际上就是对立法行为的一种审查,除了立法行为可以作为违宪审查的对象外,还应该包括对其他行为的审查,比如行政行为。违宪审查的模式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历史背景,不同的国家在模式的选择上会有一定的差异。故 A 项的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中的违宪审查的分类。事先审查是一种预

27、防性审查,是法律、法规或其他的法律文件在发生效力前,或行为还没有实施前,由特定的机关所作的一般性审查。这种审查往往带有一种抽象性和非针对性,而且并不是为了维护具体利益。事后审查是指法律、法规或其他的法律文件在发生效力后,或者行为已经实施后,由特定的机关所作的具体审查。这种审查具有针对性,维护的是具体的利益,在社会生活中影响比较大。故本题选择 C。【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中的违宪审查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违宪审查的方式可以作不同划分,如一般审查与个别审查,抽象审查与具体审查,事先审查与事后审查等。不同国家的违宪审查的方式有一定

28、的差异。事后审查是指法律、法规或其他的法律文件在发生效力后,或者行为已经实施后,由特定的机关所作的具体审查。这种审查具有针对性,维护的是具体的利益,在社会生活中影响比较大。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二节中的我国宪法解释权。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确立了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解释宪法的模式。我国宪法的解释权是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的解释权。故本题 B 项在正确。【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中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根据立法法的规定

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查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而制定机关不予修改的,可以向委员长会议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和予以撤销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决定。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不适当的决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并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二节中的宪法解释方法。宪法解释的方法实际上是法律

30、解释的一个特例,因此可以结合两者来进行理解。如同一般法律解释方法一样,在四种解释方法中,比较不好区分的是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因为后者也强调探求历史上宪法制定时追求的意图和体现的原则。目的解释可能也会用到历史资料,但并非必须参考历史资料,而一定要确定当时的意图和目的,以此为中介进行解释。但历史解释侧重的对制宪过程中的历史资料的运用来确定相关条款的意思,而这个过程中可能不会去探求目的和意图,而单纯结合资料中对某些概念或语句的意思即可判断出宪法条文的意思。【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1、。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三节中的宪法原则的内容。宪法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衡原则和基本人权原则。故本题选择ABD。【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英、美、法宪法史。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英国宪法以人民主权思想为指导,突出议会至上的体制特点。标志着英国宪政制度逐步确立的宪法性文件主要包括:1215 年的自由大宪章;1628 年的权利请愿书;1679 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 年的权利法案;170

32、1 年的王位继承法。在英国的宪政史上,正是通过这些宪法性法律来逐步限制王权,争取和确认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和地位,使民主宪政制度最终在英国得以确立。1789 年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在反封建革命斗争中制定的纲领性文件。故本题选择 ABC。【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23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宪法发展趋势。宪法的发展趋势是:第一,各国宪法越来越强调对人权的保障,不断扩大公民权利范围。第二,政府权力的扩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各国宪法一方面确认和授予政府更多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更加注重通过设定多种监督机制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以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第三

33、,各国越来越重视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来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各国普遍认为,必须建立完善违宪审查的机构与制度,行使违宪审查的职能,保障宪法的实施。第四,宪法领域从国内法扩展到国际法。许多国家的宪法出现了同国际法相结合的内容。在人权的国际法保障方面尤为明显。因此,B 项错误,ACD正确。【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四节中的宪法规范的概念。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2)国家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3)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4)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严格来说,宪法并不直接调整个体人之间的关系。因此

34、,本题选 ABC。【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2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我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四章的章名“国旗、国徽、首都”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在第 136 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 2 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承载了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发展的历程,不仅体现了我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将国歌写入宪法,有利于维护国歌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因此,C 项错误,本题选 ABD。【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26 【正确答案】 B,C ,D【

35、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三节中的权力制衡原则。近代分权学说最初是由英国的洛克倡导而提出的,他认为国家权力应该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这实际上是立法与行政两权分立;孟德斯鸠在洛克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分权理论,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权力制衡原则的内涵涉及两个基本方面,其一,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其二,在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平衡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权力制衡原则的核心在于,通过权力分立、权力制约、权力平衡达到限制专制与独裁的目的,以实现民主。因此 A 项错误,正确答案为 BCD。【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27

36、【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一节中的制宪权和制宪机关。为了能够有效地行使制宪权,国家通常根据需要成立制宪机关,如制宪会议、国民大会、立宪会议等形式的机关。制宪机关不同于宪法的起草机关,主要区别在于:(1)制宪机关是行使宪法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宪法的起草机关是专门的工作机构,不能独立行使制宪权。(2)制宪机关是一种常设的机构,而宪法的起草机关具有临时性,一旦宪法的起草任务完成就宣告解散。(3)制宪机关有权批准和通过宪法,宪法的起草机关则没有此权。(4)制宪机关是经过选举产生,而宪法的起草机关往往是经过任命的方法产生。因此,ABC 的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宪法的

37、变迁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二节中的专门机关宪法解释体制。专门机关解释体制。专门机关的种类很多,如宪法法院、宪法委员会等。这一制度源自奥地利。目前,奥地利、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和韩国等建立了宪法法院,法国等建立了宪法委员会。专门机关解释体制是依据宪法或其他宪法性法律的专门授权成立的机关行使宪法解释权的一种制度。这种宪法解释具有专门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在原理上能克服上述两种解释体制所存在的弊端,将宪法解释的司法性与专门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故 ABCD 全部正确。【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29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

38、二章第三节中的我国宪法修改制度。我国的宪法修改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大;二是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即宪法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 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的提议;三是规定了宪法修改的通过程序,即宪法修改须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 23 以上多数通过。因此,B 项错误,本题选择 ACD。【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3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中的美国违宪审查制度。最早由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是美国,虽然美国宪法没有规定普通法院有这项权力,但联邦最高法院在 1803 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中创立了违宪审查制。美国的

39、违宪审查制度对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目前有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采用此模式。专门机关模式。如欧洲大陆国家的宪法法院和法国的宪法委员会。早在 1920 年,奥地利就设立了宪法法院,其后许多欧洲国家纷纷效仿,如德国、波兰、西班牙等。本题选择 AB。【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中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按照立法法第 90 条的规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级人大常委会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要求,由

40、常委会工作机构分送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上述五大机构之外的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建议,由常委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因此,ABCD全部正确。【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32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四节中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宪法第 62 条规定,全国人大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这是沿用了 1954 年宪法和 1978 年宪法的做法。同时,宪法第 67 条又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

41、督宪法的实施。这一规定为保证违宪审查工作的经常开展提供了依据。故AB 正确。【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33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二节中的我国宪法解释制度,但略有超纲。根据我国立法法第 42 条规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一)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二)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3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三节中的我国宪法修改制度。根据宪法第 62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

42、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宪法第 67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包括: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因此 ABC 正确。【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5 【正确答案】 宪法规范是调整宪法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宪法规范可以由宪法典中的一个或几个条文构成。宪法规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内容的政治性。宪法规范内容的政治性,是宪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比最主要的特

43、点。宪法规范内容的政治性是由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从宪法规范的具体内容来看,主要是有关国家权力、政治过程、平衡各种政治利益的规则、规范国家与公民及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效力的最高性。宪法规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是由宪法规范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也是由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决定的。宪法规范是有关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最根本的规则和问题,是国家的根本法和总章程,因此,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构成宪法的每一个规范自然就具有最高性的特点。再次,立法的原则性。宪法规范表现为原则性和概括性,宪法规范的这一特点是与宪法规范调整内容的广泛性相联系的。所以,宪法的原则性是宪

44、法的概括性、适应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基础和综合体现。最后,实施的多层次性。这是宪法规范在实施方式上的特点。大部分的宪法规范只提供了调整社会关系的宏观性原则,宪法规范的实现不可能是直接的一次性调整具体社会政治事项和个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形成宪法秩序。【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四节中的宪法规范的特点。本题基本上就是书上各点的简单介绍,从理解记忆角度看,宪法规范的特征都是宪法作为根本的大法这一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法律的根本,必然与政治基础联系最近,从而内容政治性强;根本大法当然也具有最高效力;作为根本,就意味着它更多的是原则性规定,以便能够涵盖广泛范围;根本性自然也就会带来实施的多层次性

45、,因为抽象的宪法与现实生活可能有较大距离,故而需要经过多层次才能运用到具体社会关系中。【知识模块】 宪法基本理论36 【正确答案】 宪法修改是指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依据法定的程序对宪法规范予以补充、调整、删除的行为,以保证宪法的内容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世界上实行宪政的国家都在宪法文本中确立了宪法修改的制度,并为此规定了严格和特别的程序,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强调宪法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注重宪法的发展性。宪法修改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全面修改。全面修改是对宪法的重新制定,即以新的宪法取代旧的宪法,如法国 1958 年宪法、日本 1946 年宪法。我国从 1954 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此后的 1975

46、年宪法、1978 年宪法和 1982 年宪法都是对前一部宪法的全面修改。全面修改并不意味着对旧的宪法的全部否定,从主要形式上来看,旧宪法中的许多内容仍然可以保留。一般是当国家出现某种特殊情况,旧宪法无法从总体上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对宪法进行全面修改。全面修改在宪政实践中不宜经常运用。第二,部分修改。部分修改是对宪法的部分条款加以改变,或者增加一些新的条款,而不改动其他条款的一种修改方式。部分修改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宪法修改方式,能够及时地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又能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在宪政实践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美国自 1787 年宪法制定以来一直采用部分修改的方式,用宪

47、法修正案来完善宪法中的某些不足。我国目前也采用部分修改的方式,改变或增加一些条款,使宪法能够适应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二章第三节中的宪法修改的方式。本题在答题技巧方面并无特别之处,只需简单介绍宪法修改的定义以及两种方式的定义并对后者稍加展开即可。本题反映出的是适宜出简答题的知识点,一般而言,可以以比较简单清晰的几条或者几个点总结归纳出的知识点都可能出简答题,考查对具体各点基本理解。复习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对具体知识点进行梳理。【知识模块】 宪法的变迁四、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7 【正确答案】 宪法是规范民主施政规

48、则的国家根本法,是有关国家权力及其民主运行规则、国家基本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宪法的特征是指宪法区别于普通法律的地方,具体而言,宪法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具有其独特之处。宪法的形式特征体现在:第一,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宏观规范和调整,宪法规定的内容是有关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问题。第二,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方面,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为对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首先,宪法是其他一般法律的立法基础,是其他一般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为其提供立法原则。其次,宪法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表明,任何其

49、他的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该法律即为无效。另一方面,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为对人的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政治力量、政治组织以及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享有超越于宪法之上的特权。第三,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特殊性。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一般法律更为复杂和严格,是由宪法内容的重要性和宪法所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决定的,其基本精神在于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最高地位。当然,不成文宪法不具备这个特点。宪法的实质特征体现在:第一,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与公民权利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代各国的宪法文本都以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为重要内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宪法确立的目的就是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从宪法的内容看,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是宪法文本中最为主要的部分,而且从两者之间的关系看,对国家权力的规制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从国家的法律体系看,宪法是全面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部门,对于其他一般法律中对公民的法律权利的设计和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