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84025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5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 (2004 年多选 5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宗教政策是( )。(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B)不得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C)中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D)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国家教育制度2 (2005 年多选 5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其范围包括( )。(A)生活资料(B)生产资料(C)公民拾到的财物(D)其他债

2、权和知识产权3 (2006 年多选 5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 )。(A)国家的保障(B)社会的保障(C)企事业组织的保障(D)国家机关的保障4 (2006 年多选 58)规定公民有取得国家赔偿权利的我国宪法是( )。(A)1954 年宪法(B) 1975 年宪法(C) 1978 年宪法(D)1982 年宪法5 (2007 年多选 5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文化权利有( )。(A)科学研究的自由(B)出版自由(C)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D)言论自由6 (2007 年多选 59)我国公民取得国家赔偿的情况包括( )。(A)行政赔偿(B)刑事被害赔偿(C)刑事赔偿(D)精神

3、损害赔偿7 (2008 年多选 55)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受庇护权的表述,正确的有( )。(A)受庇护权保护的对象只能是外国人(B)申请庇护可以基于政治原因,也可以是其他原因(C)对于受庇护的申请,我国政府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D)享有庇护权的人不被驱逐或引渡8 (2009 年多选 52)在我国现行宪法中,既表现为权利又表现为义务的有( )。(A)平等权(B)劳动权(C)受教育权(D)言论自由9 (2009 年多选 55)公民甲因涉嫌犯罪,有关机关欲搜查其住所。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应当遵循的法定程序包括( )。(A)由公安机关执行(B)经人民法院批准(C)有相关的证人在场

4、(D)工作人员应出示搜查证件10 (2009 年多选 58)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对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表现为( )。(A)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的活动(B)不得利用宗教进行损害公民身体健康的活动(C)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D)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11 (2009 年多选 59)我国保护华侨适用的方式有( )。(A)法律途径保护(B)政治庇护(C)外交途径保护(D)经济手段保护12 (2010 年多选 5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和社会对有残疾的公民的帮助具体表现在( ) 。(A)劳动方面(B)生活方面(C)教育方面(D)婚姻家庭方面13 (2011

5、年多选 53)依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 )。(A)国家利益(B)社会利益(C)集体利益(D)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14 (2011 年多选 59)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公民可以行使的权利有( )。(A)申诉权(B)控告权(C)检举权(D)罢免权15 (2012 年多选 52)人身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其内容包括( )。(A)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B)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C)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D)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

6、行,不受逮捕16 (2012 年多选 53)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下列关于男女平等的表述,正确的有( )。(A)妇女享有特殊劳动保护权(B)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C)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D)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7 (2013 年多选 56)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下列选项中,对这一规定理解正确的有( )。(A)该规定属于合理的差别对待(B)该规定与宪法平等原则相抵触(C)政府对残疾人差别对待须负举证责任(D)对残疾人实行优惠措施应当是必要和适当的18 (2014 年多选 53)下列行为中,侵犯了我国宪法

7、规定的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有( )。(A)某县第一中学为了提高学生升学率,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B)某县法院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对当事人信件进行拆检(C)某县检察院在侦查一起贪污案件过程中,依法对犯罪嫌疑人王某的电话进行录音(D)某县公安局因刘某在网络上批评该县征地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进入刘某的电子邮箱进行查看19 (2015 年多选 55)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私有财产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国家机关不得没收任何公民的私有财产(C)公民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并可依法继承(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对公民的私

8、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20 (2016 年多选 55)下列关于平等权的表述,正确的有( )。(A)平等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B)国家对公民的平等权负有保障义务(C)平等权意味着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D)平等权反对特权和歧视,也不允许存在任何差别对待二、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1 (2014 年简答 65)简述我国宪法关于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22 (2015 年简答 65)简述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23 (2016 年简答 65)简述我国宪法对公民人身自由的规定。三、分析题第 67-69 小题,

9、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4 (2005 年分析 6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宪法学有关理论和我国宪法的具体规定回答问题。某区政府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教育局副局长,报名参选的刘脱颖而出,笔试、面试总成绩获第一名,组织部门的考察也认为“该同志具备了一个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要求”。然而,由于刘 在报考时不是科级领导,经“ 区政府反复研究,最终不得不取消了刘同志区教育局副局长的任职资格”。问题:(1)刘 的哪些宪法权利受到了侵犯 ?宪法依据何在?(2)刘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宪法权利 ?为什么?25 (2006 年分析 68)某市政府为了整顿城市

10、道路交通秩序的混乱状况,在多方的建议下,欲出台关于限行摩托车的规定。公民甲某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出台这样的规定不合理、不合法。于是联合了近百人到市政府门前游行示威,要求市政府不要作出限行摩托车的规定。请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分析:(1)某市政府是否有权出台限行摩托车的规定? 为什么?(2)公民甲某的行为是否合法? 为什么?(3)公民甲某应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26 (2007 年分析 68)公务员甲颇有才情,以本县三个招致群众非议的公共工程为背景,即兴创作一阕沁园春.无题词作,讥讽时弊,并通过手机短信发给十几个朋友,又通过 QQ 传给了几名网友。县公安局认为,该短信影响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遂

11、以涉嫌诽谤罪将甲刑事拘留,后经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并没收其手机和电脑等物品。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请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和相关理论分析:(1)甲的行为是否属于我国宪法所保护的公民言论自由的范围?理论依据何在?(2)县公安局的行为侵犯了甲的哪些宪法权利? 宪法依据何在?27 (2008 年分析 68)据报载,某市关于盗窃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标准为人民币 3 000 元。2004 年,该市某区人民检察院规定,本着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校大学生盗窃数额 5 000 元以下的行为属“不起诉” 范围。检察院认为,该规定的实施有利于减少高校学生的犯罪。但对此社会争议较大。请结合我国现行

12、宪法的规定及相关宪法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问题:(1)该区人民检察院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特殊规定是否符合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依据何在?(2)如果该区人民检察院的规定有问题,应如何处理和纠正?28 (2010 年分析 68)2007 年夏,某县警方在“ 扫黄” 行动中抓获十余名涉嫌卖淫、嫖娼的违法人员。为扩大教育警示作用,在公开处理的现场,警方逐一宣读涉案人员姓名、出生日期和籍贯,并宣布处罚决定,然后游街示众。现场逾千人围观。该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警方的做法有违宪嫌疑。警方回应称其执法活动合法,符合宪法关于国家机关组织活动原则的规定。请结合我国宪法的规定及相

13、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县警方的做法是否合法? 为什么?(2)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9 (2013 年分析 68)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该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分析下列问题:(1

14、)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行为可能限制公民哪些宪法权利的行使?宪法对这些权利是如何规定的?(2)为什么行政强制行为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加以规范的?30 (2015 年分析 68)2013 年 3 月,某省会城市人民政府拟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章。该办法规定:“凡上一年度本市前 100 名纳税民营企业的企业主,其子女参加高中入学考试,总成绩可加 20 分。”该 办法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过程中引起争议。办法起草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此举是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主创造更好的条件。既然纳税大户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社会为何不能投桃报李?”请结

15、合我国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该办法 侵犯了公民的何种宪法权利?(2)根据我国 立法法,若该办法得以通过,应当报哪些国家机关备案?(3)接受备案的机关如果认为该办法与上位法相抵触,可作出何种审查意见?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5 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宪法第 36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

16、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据此,备选项应全选。【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宪法第 13 条第 1、2 款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尽管 2004 年宪法修正案对本条进行了修正,但据此规定,只要是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宪法就予以保护。A、B、D 项表述都属于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故选 A、B、D 项。物权法第109 条规定,拾

17、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据此,对于公民拾到的财物,不能当然归拾得人所有,故不选 C 项。【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宪法第 44 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据此,选 A、B 项。【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4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1954 年宪法和 1982 年宪法(现行)规定公民有权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现行宪法第 41 条第 3 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

18、赔偿的权利。可见,选 A、D 项。1975年宪法和 1978 年宪法都没有规定公民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5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宪法第 47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据此,选A、C 项。根据宪法第 35 条规定,B、D 项表述属于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范畴,故不选 B、D 项。【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6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宪法第 41 条第 3 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

19、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此为公民取得赔偿权的规定。国家赔偿的主体是国家,赔偿义务机关为国家机关。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我国的国家赔偿分为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两种情形。可见,选 A、C 项。刑事被害赔偿的赔偿义务人为刑事被告人,而不是国家,故不选 B 项。精神损害赔偿并非国家赔偿,而是民事赔偿,故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宪法第 32 条第 2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申请政治避难须具备如下条件:(1)受庇护权只给予提出申请的外国人;(2)必须出于政治原因;(3)我国政府可以

20、同意,也可以不同意;(4)被给予受庇护权利的外国人不被引渡或驱逐。可见,选A、C、D 项。不选 B 项,因为申请政治避难必须出于政治原因。【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8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宪法第 42 条第 1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据此,选 B 项。宪法第 46 条第 1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据此,选 C 项。注意:在公民基本权利中,劳动权和受教育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A、D 项表述的平等权和言论自由都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而非义务,故不选 A、D 项。【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9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为侦查犯罪而

21、搜查住宅,属于刑事侦查措施,应由行使刑事侦查权的机关实施,无须经刑事审判权的人民法院批准。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在搜查的时候,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可见,选 A、C、D 项。【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1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宪法第 36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

22、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据此,备选项应全选。【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11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宪法第 50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华侨是居住在外国的中国公民。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是我国政府的责任,即国际惯例和国际法上对侨民通常的权益保护,以及按照对等原则所确立的权益保护,属于我国政府的应尽职责。根据国际上的通例,我国政府有权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反对强迫入籍,反对歧视和破坏华侨;对于一切反华、排华、迫害华侨和损害华侨正当权益的行为,国家通过外交途径与有关国家交涉,对华侨权益作出保护。概括地说,我国保护华侨适用的方式有按照国际法

23、进行的法律途径的保护,以及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保护。可见,选 A、C 项。宪法第 32 条第 2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据此,我国的政治庇护是给予“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而非中国公民。可见,不选 D 项。对华侨的保护没有经济手段的保护措施,故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1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宪法第 45 条第 3 款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据此,选 A、B 、C 项。【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1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宪法第 51 条

24、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据此,备选项应全选。【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1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宪法第 4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据此,选 A、B、C 项。【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1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宪法第 37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

25、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据此,选 B、C、D 项。宗教信仰自由是和人身自由并列的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不属于人身自由的范畴,故不选 A 项。【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宪法第 48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据此和相关法律规定,男女平等的主要表现是:(1)在政治权利方面,妇女同男子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

26、被选举权,并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各项政治权利。(2)在社会经济权利方面,妇女在广泛的经济生活中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同工同酬权、平等就业权、特殊劳动保护权以及受教育权等。(3)妇女与男子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4)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平等权利。包括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自由;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等。综上所述,备选项应全选。【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1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平等权并不意味着对所有公民采取无差别待遇,只要存在差别待遇的合理理由,就应当承认这种差别,这就是合理差别。合理差别并不违

27、反平等权的要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该规定是依据人的生理差异所采取的合理差别,故 A 项表述正确,B 项表述错误。判断政府的措施是合理差别还是违反平等保护的歧视性做法的标准包括:政府采取区别对待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实现正当的而且是重大的利益;这种区别对待必须是实现其所宣称的正当目标的合理的乃至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政府负举证责任。可见,C、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1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宪法第 40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

28、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宪法规定的通信自由,不仅包括书信自由,还包括以电话、电报、传真、电子通信等所有通信方式进行的自由通信而不受非法干涉和侵犯的自由。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包括以书信、电话、电报等方式进行的通信过程中形成的个人秘密不受非法侵害。根据上述含义和方式,A 、B 、D 项表述都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故选 A、B、D 项。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也是有限制的,为了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保护他人权利的需要,以及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可以对公民个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依法进行限制,如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为追

29、查刑事犯罪而扣押、拆检公民个人信件,或者对公民个人的电话进行录音等,都属于对公民个人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合法限制。可见,不选 C 项。【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19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宪法第 13 条第 1 款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据此,A 项表述正确。宪法仅规定了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并没有规定“没收”,征收和征用的对象是合法的私有财产,而没收的对象是不合法财产,因此没收并非属于我国宪法关于公民私有财产的规定,故不选 B 项。宪法第 13 条第 2 款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据此,C 项表述正确。宪法第 13 条第 3 款规定,国

30、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据此,选 D 项。【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我国宪法在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规定了平等权,即在第 33 条第 2 款规定了一般平等权条款,因而,平等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可见,A 项表述正确。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国家对公民负有的义务,即国家对公民享有基本权利负有保障义务。可见,B 项表述正确。平等权意味着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可见,C 项表述正确。平等权反对特权和歧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允许存在差别对待,只要存在差别对待的合理理由,就应当允许存在这

31、种差别。可见,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二、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1 【正确答案】 (1)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在征收或者征用公民私有财产时必须满足公共利益、正当程序和公平补偿三个要件,才能满足合宪性的要求。【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22 【正确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2)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

32、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3)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4)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23 【正确答案】 (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3)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4)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三、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

33、4 【正确答案】 (1)区政府的决定,侵犯了刘 的三项宪法权利: 侵犯了政治权利。宪法上公民的参政权,既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政治自由权,也包括公民担任国家机关公职的权利。在程序合法、考试成绩第一、政治考察合格的情况下,区政府取消刘任职资格,是侵犯其政治权利的行为。侵犯了平等权。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中当然包括政治平等。区政府在公选条件并未列明必须具有“ 科级领导” 职务的情况下,以此为由最后剥夺刘任职资格,导致他与其他具有“ 科级领导” 职务的人处于不平等地位,构成了对“平等权”的侵犯。 违犯了基本人权条款。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本案中刘的政治人权受到侵犯,区政府违反

34、该条宪法规定。(2)刘应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区政府撤销错误决定,恢复自己的任职资格。理由:区政府有行政违法行为; 区政府具有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25 【正确答案】 (1)某市政府有权作出限行摩托车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属于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具有执行、管理和协调的职能。道路交通及车辆等事项属于行政机关的管理范围。市政府可以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定。(2)公民甲某的行为违反了宪法和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公民进行游行示威等活动必须首先获得当地公安机关的许可,并按照被许可的事项进行。公民甲某擅自联合群众到市政府门前游行示威,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35、,属于违法行为,应根据具体情节确定其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3)公民甲某对市政府关于限行摩托车的规定有意见,可以向市政府提出批评或建议,也可以直接向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交书面建议书,行使宪法赋予的公民的监督权;还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游行示威申请,经许可后进行游行示威,表达自己的意见。【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26 【正确答案】 (1)甲的行为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的保护范围。理由是:第一,言论自由的表现形式多样,既包括口头形式,也包括书面形式,必要时还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利用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而以短信、QQ 的形式发表言论和个人见解,是言论自由的合法表达方式;第二,短信的内容及其社会影

36、响,没有危害国家安全,没有侵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属于言论自由限制的范围;第三,不同看法,即使是错误认识,也有表达的自由。(2)县公安局的行为侵犯了甲的三项宪法权利:一是言论自由权。根据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县公安局不应以任何理由限制甲行使言论自由权,更不能以涉嫌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二是监督权。根据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甲没有捏造和歪曲事实,故其不能因对公共工程的批评而招致不利的后果。三是人身自由权。根据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在程序上,对甲进行拘留、逮捕符合程序,但法院审理后认为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而对甲的拘留、逮捕属于对

37、没有犯罪事实的错拘、错捕,侵害了甲的人身自由权。【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27 【正确答案】 (1)该区检察院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特殊规定不符合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依据在于:违反了宪法上的平等权原则和法治原则。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校大学生与其他公民相比,只能更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而不能因身份特殊成为减轻处罚的理由。(2)如果认为该区人民检察院的规定有问题,首先,公民个人可以依法行使宪法上的批评建议权,向该区人民检察院或其上级人民检察院举报,也可以向该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反映问题。其次,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实行

38、双重从属制,因此该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有权依法处理。【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28 【正确答案】 (1)警方的做法是违法行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警方对涉案人员的游街示众行为是违法的行为,侵犯了宪法保障的涉案人员的人格权利。(2)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法治原则、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责任原则、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和精简效率原则。【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29 【正确答案】 (1) 行政强制行为可能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两种宪法权利。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

39、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2)根据法律保留原则,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只能制定法律加以规范。行政强制行为涉及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必须通过制定法律予以规范。根据宪法,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有权制定法律。因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来规范行政强制行为符合宪法要求。【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30 【正确答案】 (1)该办法侵犯了我国公民在宪法上的平等权与受教育权。(2)该办法 应当报国务院备案,同时报该市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3)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如认为该办法与上位法相抵触,有权予以改变或撤销。该市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如认为该办法与上位法相抵触,有权予以撤销。【知识模块】 中国宪法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