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7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张三将一批货物交给某铁路公司,让其运到北京西站,张三与某铁路公司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货物(B)铁路(C)运输行为(D)火车2 法和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最本质的体现是两者( )。(A)相互渗透(B)相辅相成(C)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3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是( )。(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B)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
2、展(C)促进入类文化事业的发展(D)确认和维护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4 我国婚姻法第 33 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的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条中所规定的军人的配偶在离婚方面所承担的义务没有相应的权利存在(B)现役军人与其配偶之间的权利义务是不一致的(C)该条所规定的法律义务是一种对人义务或相对义务(D)该法律条文完整地表达了一个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5 关于法律解释的方法和种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在我国,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是正式解释(B)逻辑解释并非任何解释都必须使用的方法(C)通过将
3、这一法律与历史上同类法律规范进行比较研究来阐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是体系解释方法(D)通过对法律文件制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等背景材料的研究来阐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的解释属于历史解释6 关于法治与德治的联系与区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法治强调将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或严刑峻法治理社会;德治的中心含义是指应当通过提高统治者的道德水平来治理国家(B)法治与人治相对立,德治不必然和人治相冲突(C)现代社会的法律与道德仍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治理国家既要依靠法律,也要依靠道德(D)在当代中国,法治与德治有着目标的一致性7 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
4、意犯罪;教唆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潘某教唆 17 岁的陈某盗窃他人财物 1 万余元,法院认定潘某与陈某共同构成盗窃罪,并对潘某从重处罚。这一推理属于( )。(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价值推理8 下列有关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系是具有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因此,影响法系形成的因素是历史传统(B)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和美国的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因此又称英美法系(C)两大法系在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方面都是一致的(D)英美法系在法律发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因此,英美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
5、重心9 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这个因素的制约,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D)近代以来的法律虽然与一定的国家紧密联系,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但是,法律的内容始终具有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趋向10 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属性是( )。(A)法的国家强制性(B)法的规范性(C)法的公平性(D)法的人民性11 根据法的创制与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A)根本法与普通法(B)一般法与特别法(C)成文法与不成文法(D)国内法与国际法12 授权性规
6、范和义务性规范的划分主要是从( )角度出发的。(A)保护权益(B)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C)法律效力的强弱(D)不同行为模式13 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的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聘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处理。这一规定属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A)权义复合性规则(B)确定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14 孙某早年与妻子吕某离婚,儿子小强随吕某生活。小强 15 岁时,其祖父去世,孙某让小强参加葬礼。小强与祖父没有感情,加上吕某阻挡,未参加葬礼。从此,孙某就不再支付小强的抚养费用。吕某和小强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责令孙某承担抚养费。在法庭上,孙某提出不承担抚养费的理由是
7、,小强不参加祖父的葬礼属不孝之举,天理难容。法院没有采纳孙某的理由,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判决吕某和小强胜诉。根据这个事例,下面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一个国家的法与其道德之间并不是完全重合的(B)法院判决的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的立法可以不考虑某些道德观念(C)法的适用过程完全排除道德判断(D)法对人们的行为的评价作用应表现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15 下列不属于执法活动的有( )。(A)工商局给某企业颁发营业执照(B)人民法院对王某盗窃一案进行审理(C)县物价局进行物价大检查(D)市公安局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收押16 刑事制裁与民事制裁的相同处表现在哪一方面?( )(A)制裁目的(
8、B)制裁程序(C)制裁方式(D)制裁机构17 关于法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法律规范通过配置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以及规定违反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设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引导人们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开展活动(B)法律的评价作用的特点在于,它是用法律的规范性、统一性、普遍性、强制性和综合性的标准来评判人们的行为,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其标准和核心是合法或不合法,违法还是不违法(C)法律之所以有预测作用,是因为法律具有规范性、确定性的特点(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主要体现着法律的社会性,因此,在本质上与法律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是矛盾的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
9、,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8 法律原则可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下列属于政策性原则的是( )。(A)诚实信用原则(B)四项基本原则(C)国家实行计划生育(D)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 下列有关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两者的内在组成要素的划分标准和依据不同(B)法律体系属于制度范畴,立法体系属于学科范畴,两者没有联系(C)两者包含的内容不同(D)两者都是以规范性文件为表现形式20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理学研究方法的是( )
10、。(A)法律应尽量实现公平,平等保护社会各阶级的利益(B)法律应尽量实现公正,发生利益冲突时平均分配利益(C)法学研究应该保持中立,以对现实法律、法规的正确解释为主(D)法学研究应该坚持实用性,以对立法、司法、执法的指导为主21 下列关于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由于法律原则的效力高于法律规则,在裁判具体案件时,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具有更加直接的适用性(B)在裁判一个具体案件时,某一法律规则要么完全适用,要么完全不适用,不存在第三种选择(C)应当承认,当遇到具体案件需要权衡不同原则时,有些原则是具有较高的强度的。譬如,诚实信用原则被称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 。当其他民法
11、中的原则与之冲突时,必须服从于它(D)法律原则要比法律规则的适用范围宽。某一法律规则只能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则可以适用于某一法律部门,甚至整个法律体系22 某国议员提出的法案在议会中由于反对党的反对而未获通过,这说明( )。(A)在民主政体下,法并不一定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B)在统治阶级利益分化的情况下,法与统治阶级的意志无关(C)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不一定都能变成国家意志即法律(D)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或根本意志23 下列关于我国法的效力层次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的效力层次指法律文件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B)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C)特别法总是优先于普通法(
12、D)在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新法优于旧法24 合同法第 249 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租赁期间届满租赁物归承租人所有,承租人已经支付大部分租金,但无力支付剩余租金,出租人因此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的,收回的租赁物的价值超过承租人欠付的租金以及其他费用的,承租人可以要求部分返还。在该法律规则中,假定条件是( )。(A)当事人约定租赁期间届满租赁物归承租人所有的(B)承租人已经支付大部分租金,但无力支付剩余租金的(C)出租人因承租人无力支付剩余租金,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的(D)出租人收回的租赁物的价值超过承租人欠付的租金以及其他费用的25 下面的法律规定中,哪些不属于法的要素中的法律规则?( )(A)刑法第
13、216 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B) 宪法第 26 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C) 刑法第 94 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D)民法通则第 7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26 法律是原创者企图创设完全或部分的法律规制之意志的具体化,此中既有“主观的”想法及意志目标,同时也包含立法者当时不能全部认识之“ 客观的”目标及事物必然的要求。如果想充分了解法律,就不能不兼顾两者。关于以上观点,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14、(A)通过法律解释可以解决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B)法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包含的立法者的意志,也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C)对于法律解释采取客观的解释方法可以使法律解释适应变化的现实,实现法律解释、补充和创造法律的功能(D)法律解释在历史发展中存在的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都有其合理之处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7 简述法律关系的特征。28 简述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15、上。29 2005 年 11 月 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该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 19 条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第 30 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 19 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 2 000 元以下罚款。问题:(1)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属于我国哪一类法律渊源?(2)运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理论和知识,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3)从行为模式角度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种类。(4)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所确定的法律责任属于哪一种类?30 某民法典第 1 条规定:本法有规定的
16、法律问题,适用本法;无规定的,以习惯法裁判;无习惯法的,依法官提出的规则;同时遵守既定学说和传统。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之加以分析。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1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及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这一关系。32 联系我国实际,试从立法、执法和司法角度论述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及其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意义。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7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
17、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结果是特定的,即义务人完成其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能够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要求。【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是同一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有同样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最本质的一致性在于二者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而有着共同的任务和使命。【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这是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体现在:(1)阶级统治的含义极为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2)法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最
18、重要的作用是确认和维护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3)法在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和统治阶级及其同盟者之间的关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婚姻法第 33 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的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这条规定涉及军人夫妻离婚时的权利义务,这里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对应的,也是一致的,另外,义务是有明确对象的,属于一种对人义务或相对义务。该法律条文并未完整地表达一个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因为它缺乏假定条件和法律后果的规定。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解释由于
19、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两种,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区别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的关键。正式解释又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三种,在我国不承认判例法的情况下,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不属于司法解释,不是正式解释。A 选项错误。逻辑解释是指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分析法律结构,以求得对法律的确切理解。因此,无论何种解释,都要对法律规范的逻辑要素进行分析对比,阐明规范的内容、含义和适用范围,然后用理解方法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推论,来说明法律规范的要求和目的。B 选项表述错误。系统解释是指分析某一法律规范在整个法律体系和所属法律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来揭示其内容和含义
20、。通过将这一法律与历史上同类法律规范进行比较研究来阐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是历史解释的一种。C 选项表述错误。历史解释是指通过对法律文件制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历史背景材料的研究,或者通过将这一法律与历史上同类法律规范进行比较研究来阐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治强调将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或严刑峻法治理社会;德治的中心含义是指应当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A 选项表述错误。B 选项的表述是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是正确的,特别要注意法治和德治与人治关系的根本不同。C、 D 两项是法治与德治的
21、联系,都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命题推出特殊性命题的推理,法院将关于共同犯罪和教唆犯罪的命题具体到潘某的案件中,是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虽然法系的划分主要是依法律的历史传统进行的,但是法系的分类标准是相对的,又是综合的,影响法系形成的因素很多,也十分复杂。A 项错误。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英国法和美国法是普通法法系中的两个重要的分支,因此,普通法法系也可以称为英美法系。B 项错误。两大法系虽有较大的差异,但在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阶
22、级本质、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方面都是一致的。C 项正确。英美法系在法律发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但是,由于普通法法系的诉讼程序奉行当事人主义,法官一般充当消极的、中立的裁定者的角色。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有两重本质,即法的国家意志性(阶级性)和物质制约性。其中,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故 A 项错。【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首先在于它的阶级本质,即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既体现了它的鲜明的阶级性,又体现了它
23、的广泛的人民性,两者是统一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国内法是指由特定国家创制并适用于国家主权所及范围内的法律,其法律关系主体一般是个人或组织;国际法是指由参与国际关系的国家通过协议制定或公认的,并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法律,其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是国家。故选 D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按照规范的不同行为模式,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规范,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范;义务性规范,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范,可分为命
24、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准用性规则是没有具体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规定可以参照或援引其他法律规则的规定来加以明确的法律规则。【知识模块】 法理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与道德的调整范围既有交叉,又有分工,比如在二者共同调整的领域,二者的侧重点和调整方式有所不同。本案涉及亲属关系,法律和道德都加以调整,但法律在认定受抚养权时,并不考虑受抚养人尽孝义务的履行,而道德则似乎考虑受抚养权与尽孝义务的关联性。本案中,小强不参加祖父的葬礼,有违道德,但是这并不影响其依法对父亲享有的抚养请求权。从此角度看,法院的判决体现了法与道德的
25、非完全重合性。故选项 A 正确。虽然道德对立法具有指导作用,是评价法律善与恶的标准,但二者仍有不一致的地方,法律仅仅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故一个国家的立法可以不考虑某些道德观念。本案中,法院的判决也正体现了这一点,故选项 B 正确。选项 C 的说法本身错误,法的适用过程并不能完全排除道德判断,本题中的事例只是表明,法的适用过程可以排除与案件无关的道德判断。法对人的行为的评价是一种合法或非法及其程度的评价,一般不涉及善或恶的评价。故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执法,即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贯彻和执行法律的活动。B 项属
26、于司法活动。【知识模块】 法理学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刑事制裁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民事制裁的目的在于补救受害人损失;在程序上,刑事制裁一般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民事制裁一般由被侵害人提起诉讼;刑事制裁的方式有限制、剥夺自由或者剥夺生命,民事制裁主要是对受害人进行财产补偿。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制裁机关都是人民法院。故选 D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的作用有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之分,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主要体现着法律的社会性,但在本质上与法律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并不矛盾。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二、多项选择题第
27、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8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公理性原则是由法律原理构成的原则,是由法律上的事理推导出来的法律原则,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原则。政策性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出于一定的政策考量而制定的一些原则。【知识模块】 法理学19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立法体系属于制度范畴。立法体系不是以规范性文件为表现形式。掌握二者的关键是明确法律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法的分类?因此以法律本身为对象的狭义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即由若干法律部门
28、构成的一个系统。而立法体系实为立法主体体系,即划分不同立法主体的权限所构成的一个系统。【知识模块】 法理学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阶级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实证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就是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法律现象的方法,A 项“平等保护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的说法与此方法相违背。价值分析法就是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或确认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B 项“发生利益冲突时平均分配利益”的说法与此相违背,因而错误。实证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来建立和检验各种理论命题,但不是说法学
29、研究要以解释法律、法规为主,而是要揭示法的一般原理。因此C 项错误。同时,法学研究也不是以实用为重。因此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21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关系应主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根据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B、D 项正确。在裁判案件时,优先适用法律规则。故 A 项错误。C 项前半部分正确,但举的例子是错误的。诚实信用原则确实被称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其他民法原则与之冲突时,必须服从于它,而是指在权衡不同原则时,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应当赋予其较重的分量。【知识模块】 法理学22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在阶级社会中
30、,法总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但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内部某党派、集团或其成员的个人意志。即便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也未必都能上升为国家意志,因为国家意志是各种因素平衡的结果。【知识模块】 法理学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法的效力层次是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各种法的渊源,由于制定主体、程序、时间、适用范围等不同,效力也不同,由此形成的法的效力等级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全国性法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在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但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知识模块】 法理学24 【正确答案】 A,B,C,D【
31、试题解析】 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适用的条件,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行为的时间和场合、行为的主体确定、范围和对象问题。题中 A、B 、C、D 项都是适用该法律规则的条件。【知识模块】 法理学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作为法的要素的法律规则是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的要素除了法律规则,还有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本题中 B、D 选项是法律原则, C 选项是法律概念。依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C、D 三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法律的发展和法律解释的理解。法律具有稳定性,但是
32、法律又要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法律自制定开始就要适应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法律解释的目标基于法律的原立法者的意志和法律自身的意旨而有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的分野。所以本题 A、 B、C、D 四项全部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7 【正确答案】 (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其含义包括:第一,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第二,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第三,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内容(行为模式及其后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33、得到的具体贯彻。第四,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合法的社会关系,这是它与其他社会关系的根本区别。(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从实质上看,法律关系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体现国家的意志。这是因为,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的。所以,法律关系像法律规范一样必然体现国家的意志。(3)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规则)中“行为模式”(即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体现。没有特定法律关系主体的实际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就不可能有法律关系的存在。【知识模块】 法理学28 【正确答案】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
34、,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它最大的特色就是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与实际需要。(1)从性质和内容上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与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2)从形式上看,中国当代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和统帅的法律体系。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以宪法为核心,我国已经逐步健全了有关民事、刑事、行政和诉讼程序的基本法律制度。(3)中国当代法律体系仍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之
35、中。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法律体系必须随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实施,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立法的内容和技术,使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知识模块】 法理学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正确答案】 (1)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为行政规章中的部门规章。因此,商务部发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应属于部门规章(答行政规章也正确)。(2)法律规则
36、主要由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假定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范围的部分;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的方式的部分,即作为或不作为的具体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的部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 19 条中规定的“ 酒类经营者 ”为假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为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第 30 条的规定“ 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和 “处 2 000 元以下罚款 ”是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运用假定、处理和制裁三要素论进行正确分析也正确)(3)从“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这一行为
37、模式角度看,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属于“禁止性法律规则 ”;从“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这一行为模式角度看,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属于“命令性法律规则” 。因为禁止性法律规则和命令性法律规则可以合称为“ 义务性法律规则 ”,因此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总体上属于 “义务性法律规则” 。(4)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属于行政责任,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是行政法,因此,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所确定的法律责任属于行政责任。【知识模块】 法理学30 【正确答案】 (1)该民法典的这条规定,实质上反映了法的渊源问题。(2)法的渊源即法的效力渊源,也是法的存在形式。考察法的渊源之目的在于,明确不同的渊源具有不同的法
38、律效力,进而来指导法律适用。法的渊源分为正式的法律渊源和非正式的法律渊源,正式的法律渊源一般包括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国际条约;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主要指政策、学说等。不同法律渊源的效力是不同的,在该民法典中法律效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法理。【知识模块】 法理学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1 【正确答案】 (1)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法律与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矛盾冲突,二者的一般关系也相应地表现为两方面。联系:法律与道德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第一,
39、道德是法律的理论基础。道德理论、理念、观点、学说是法律理论、理念、观点、学说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没有道德理念、思想的更新和发展,没有道德理念、原则、信条不断地转化为法律理念、原则、规定和规范,就没有法律理论、法律规定、法律制度的更新和发展,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大厦的坚实基础。第二,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基础,是判断、评价法律的价值尺度。道德是衡量良法与恶法的标准,是引导人们进行法律制度、法律秩序建设和改革的指针。没有道德及价值观念体系作为基础,法律缺乏内在支柱,它的合法性将最终失去。第三,道德是法律运作的社会基础。法律权威、力量、合法性的发挥和实现是建立在道德这一基石之上的。法治的形成和实现都离不开
40、道德信念的支持,人们的道德水平越高,守法的程度也越高,选择法律所认可的合法行为的程度也越高。在具体的法律运作过程中,人们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法官、律师、检察官、警察的道德信念、原则、水平的状态,直接影响法律的实施和实现。第四,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它具有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的法律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通过道德这种社会控制方式,通过建立良好的道德秩序,协调、引导、调整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可以弥补法律的漏洞。2)法律是传播道德、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第一,通过立法,将社会中的道德理念、信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赋予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法律的强制力,进一步
41、强化、维护、实现了道德规范。法律的强制性和强制力远比道德的强制性和强制力更为有力,它能够有效地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信念、原则和要求,从而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保障和维护人们的正当生活。通过道德法律化的形式和方式,社会规范真正实现了自律与他律的结合。第二,法律是道德的承载者,它弘扬、发展一定社会的道德理念、信条和原则,促进社会道德的更新和变革。在社会中,许多法律规定本身就是最低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诚实信用”等原则就是道德中的平等性、诚实性的表现和升华。法律通过把道德理念、原则、信条和要求具体化,把社会中的道德准则、义务和要求确定为法律的准则、义务和要求
42、,促使人们明确自己的道德义务,更为积极地认同和接受道德的制约。因此,在弘扬、发展和完善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方面,在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方面,法律发挥了其他社会规范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第三,法律是形成新的道德风貌、新的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一个社会通过法律形式,把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道德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使之成为法律规范,这实际上确立和形成了一个法定的基本道德体系和标准,促进和改善了社会的精神风貌。法律通过自身特殊的制度性机制,推动道德的更新与进步,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从而改造人和人性,改造社会,是其积极的社会使命和功能。总之,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生存的两大支柱,人类社会和文明要求法律与道德并举并重、
43、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只有法律与道德的互助共生,才能真正形成和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冲突:首先,法律和道德的特点不同。一定社会中的道德是多元的,不同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理念,即使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阶层、集团和群体的具体道德观念也有不同特点和要求,而国家法律则是统一的,这样,在多元的道德观念和统一严格的法律规范之间就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其次,法律和道德的发展方式不同。道德是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并由舆论确立并发展的,法律则是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有时道德的发展先于法律,法律表现得较为滞后,有时先进的法律又可能是道德发展的先导因素。二者在发展上的这种“时差” 也会引起法律和道德的冲突。再次,由于法律
44、和道德在调整对象范围、规范性特点和程度方面的不同,导致二者在一定场合下也可能发生冲突。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这可以概括为“情“与“法” 或“情理“与“法理”的冲突。有时一个行为可能合乎情理,但却不合法(法律不允许或者不受法律保护)。反之,也可能出现一个受法律保护的行为,却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由此可见,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最重要的社会调控方式,由于其本身的差异性而导致时常处于冲突之中。法律和道德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情理与法理的冲突,具体表现为:道德上不许可但法律上许可。例如,欠债不还是道德上不许可的,但在法律上,如果诉讼时效已过,借款人可以拒绝还债。道德上许可但法律上不许可,如大义灭亲反而获罪等。(2)
45、正确处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1)综合运用两种方式调整社会关系: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最重要的社会调控方式,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各自的优势,避免各自的不足,力争做到二者互补。2)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首先,必须认识到法治和德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德治的中心含义是指应当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法治强调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或严刑峻法治理社会。其次,要看到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性。第一,相同的本质和任务。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德治的中心含义是指应当通过对社会成
46、员的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从中国历史上看,虽然中国历史上的儒法两家曾经就法治还是德治(礼治)是治国之本进行过争论。这种儒法之争的分歧并不是根本性的,两者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礼法结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的独特模式。因此,二者具有相同的本质和任务。第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指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法治与民主紧密相连;现代意义上的德治不再局限于运用儒家的道德理念来治理国家。现代社会的法律与道德仍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其特点、优势和不足,可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治理国家既要依靠法律,也要依靠道
47、德,因此,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陆续提出了“依法治国” 和“以德治国”的理念。第三,相同的目标。在当代中国,法治与德治有着目标的一致性,在终极目标上都是为了要营造一个协调和谐、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氛围。法律与道德的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知识模块】 法理学32 【正确答案】 (1)权利保障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1)尊重和保障人权。法治的所有价值目标都可以归结为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公民自由意识和能力的提高。通过法治而保障人权,其实是人的自由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国家权力的法律限制本身就是对人权的有力保障。法律至上性的最终日标也是为人的权利和自由
48、发展服务的。因此可以说,充分尊重和扩展人权是法治的终极性的目标价值。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现代法治原则首先要求法律适用上的平等,即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对一切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平等保护,对一切主体义务的平等要求,对违法行为平等地追究法律责任,不承认任何法外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要求在立法上平等分配各种社会资源。与自由竞争时代的法治相比,现代法治的发展趋势表现为既讲求形式上的平等,也通过形式平等内容的发展逐步推进实质上的平等。平等还意味着尊重社会主体的多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消除歧视与偏见。3)在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贯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一方面,确认和保障主体的权利和自由是法治的根本目的;
49、另一方面,权利和义务又具有一致性,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是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对国家权力而言,在资源分配上不能将权利分配给一部分人,义务分配给另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体而言,在行使权利时,也必须尊重他人和社会的相应权利,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2)法治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保障公民的权利,没有权利保障就没有法治,在法治社会中,权利保障原则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第一,在立法活动中,贯彻权利保障原则是立法善良的表现,也是法治的前提。只有贯彻权利保障原则才能确保坚持立法的合宪性原则,即法律制定必须符合宪法的精神和规定,包括立法主体(或权限)的合宪性、内容(或依据)的合宪性和程序的合宪性等,这样才能确保坚持立法的科学性原则。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规则,它要为国家、社会及普通公民确立一种合理的组织结构、规范的行为模式、正确的价值选择,这就必须建立在科学原则的基础之上,才能确保坚持立法的民主性原则。立法内容的民主性是指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反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律的要义。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较长,封建专制的影响很深,民主传统比较少,公民权利意识也较差,因而在法律中就要特别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