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84277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不属于多元智力理论的是( )。(A)语言智力(B)人际智力(C)自然智力(D)成功智力2 根据对蜻蜓翅膀的研究,解决直升机机翼设计的问题,属于问题解决的( )。(A)算法式(B)启发式(C)表征过程(D)理解过程3 让被试把三支点燃的蜡烛沿着与木板墙平行的方向固定在木板墙上。发给被试的材料是三支蜡烛、三个纸盒、几根火柴、几个图钉。把发给第一组的所有材料分别装进三个纸盒里,而发给第二组的所有材料放在三个纸盒之外。结果是:第二组有86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第

2、一组只有 41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这上要是因为第一组产生了( ) 。(A)原型启发(B)酝酿效应(C)思维定势(D)功能固着4 以多人集体讨论或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提出各种各样的、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的方法是( )。(A)直觉思维法(B)头脑体操法(C)头脑风暴法(D)类比模拟法5 品德结构主要包括( ) 。(A)动机与行为(B)动机与需要(C)需要与行为(D)品格与行为6 看到偶像而愿意模仿其穿着和行为举止,并且接受其价值观念,这属于一种( )。(A)规范遵从(B)规范认同(C)规

3、范外化(D)规范需要7 以下不属于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念的是 ( )。(A)无律期(B)他律期(C)自律期(D)前律期8 “为人民服务 ”属于一种 ( )。(A)道德知识(B)道德评价能力(C)道德信念(D)道德实践9 利用典型的案例激发学生对于好人好事的正而情绪,这属于对( )的培养。(A)道德行为(B)道德情感(C)道德认知(D)道德意志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0 问题解决是以非目标定向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才形成目标定向。11 由放大镜的聚焦作用联想到可以使用多个放射源对一个中心进行辐射,以减少非忠处的伤害的方法属于聚焦发明法。12 对品德不良学生应该坚决处罚,甚至开除

4、出学校。13 在皮亚杰看来,5 岁之前的儿童属于道德发展的他律阶段。三、简答题14 简述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15 简述多几智力理论的构成与教育影响。16 简述成功智力理论。17 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18 举例说明功能固着对于问题解决的影响。19 简述创造性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解。20 简述创造人格的培养策略。21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22 简述创造性的培养措施。23 简述品德发展的实质。24 简述社会规范遵从的含义和特点。25 简述社会规范内化的含义。必答题26 试述智力二因论中的若干理论。27 试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28 详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各个因素。29 试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及其措

5、施。30 举例阐述三种创造方法。31 试述道德认知的形成过程。32 试对品德不良的成因进行分析。33 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过程与教育措施有哪些?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构成。加德纳认为智力由七种(后来发展为九种)独立成分或模块构成,它们分别是语言的、逻辑一数学的、音乐的、空间的、身体一运动的、人际关系的、反省的、自然主义者、精神性存在主义的。加德纳强调。这九种都是各自独立的、不同类型的智力,而不是同一种智力的不同成分,每一种智力

6、代表了以大脑为基础的一个能力的模块,这也是加德纳和传统智力理论的一个根本区别。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算法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如拼拼图,存在一种固定的程序,如果你找到了就能很快解决问题。启发式。所谓启发式就是使用一般的策略试图去解决问题,这种一般的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个正确的答案。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功能固着的定义。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

7、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发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当作衣服的烘干器;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第一组被试一开始就把纸盒的功能固定地看成装东西的容器,而没有看到纸盒还有当烛台的功能,所以没能顺利解决问题。第二组被试一开始就没有把纸盒看成仅仅是装东西的容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想到了当烛台用,所以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头脑风暴法的定义。头脑风暴法又叫智力激励法,由

8、奥斯本于 1945 年提出,它往往是以多人集体讨论或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提出各种各样的、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品德的实质。品德作为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性,是德行产生的内因,又称为德性。品德的实质就是人际交往经验结构,根本内容为对人、对事、对已方面的社会规范的遵从经验。品德的结构包含两个组成部分:一为动机部分;一为行为部分。前者体现的是个体规范行为的需要,即从内

9、心遵从还是背离社会规范;后者体现的是对社会规范的执行情况,即与需要相符合的行为方式。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规范的遵从、认同和内化等概念。规范认同一般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人的社会生活体现的是与人交往的生活内容,这种交往生活不是个体的随意行为,而是以社会规范为指导的社会交往。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他律期,即接受外部支配的时期,大约 58 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只

10、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该阶段也称为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自律期,也就是自主期,大约是小学中年级,八九岁以后。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但自己的判断还不成熟。该阶段称为道德相对主义或合作的道德。皮亚杰认为,5 岁以前是“无律期”,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还谈不上道德发展。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道德信念的概念。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它可以引起、推动和维持人的道德行动,使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因此,

11、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举止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因而它是激发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的内部驱动力量。它在道德认识机制的引导下,对道德行为起着十分重要的激发和驱动作用。用典型案例来激发正面情绪属于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0 【正确答案】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问题解决是以目标定向的,无目标的幻想不算问题解决。【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这种方法属于类比模拟法。【知识模

12、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对品德不良学生,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其转化。【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皮亚杰认为,5 岁以前是“无律期” ,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还谈不上道德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简答题14 【正确答案】 吉尔福特认为,智力结构包括三类事件。(1)引起思维的材料,决定思维的内容。(2)进行思维的心理活动,决定思维的运作。(3)整理思维的结果,获得思维的产物。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即智力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分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 5 个因素;第二个

13、维度是内容,即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行为 4 个因素;第三个维度是产物,即智力活动的结果,包括单元、门类、关系、系统、转换、蕴涵 6 个因素。把这 3 个维度组合起来,会得到 456=120 种不同的智力因素。吉尔福特把这些构想设计成立方体模型,共有 120 个立体方块,每一立方块代表一种独特的智力因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1)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力由七种(后来发展为九种)独立成分或模块构成,分别是语言的、逻辑一数学的、音乐的、空间的、身体一运动的、人际关系的、反省的、自然主义者、精神性存在主义的。加德纳强调,这几种都是各自独立的、不同类型的智力,而不

14、是同一种智力的不同成分,每一种智力代表了以大脑为基础的一个能力的模块,这也是加德纳和传统智力理论的一个根本区别。(2)加德纳认为传统上根据智力测验所界定的智力,在概念上只是官化到适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加德纳智力理论的创新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智力范畴,提出了多维智力的理念,并相应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人才、智力开发、教育评价的思考;另外,他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视社会文化作用,使得其理论更具说服力。因此,其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极大的影响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1)成功智力理论,即由斯滕伯格提出的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适应、选择和塑造环境背景所需

15、的心理能力。该理论由背景子理论、经验子理论、成分子理论三个子理论构成。斯滕伯格认为三元智力仍不足以解释现实社会中的人类智力,因此,1996 年他在三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更具实用和现实取向的成功智力理论(又称成功智力的三元理论),强调智力不应仅仅涉及学业,更应指向真实世界的成功。(2)他认为成功智力有四个关键元素。应在一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内,按照个人的标准,根据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定义智力。个体取得成功的能力依赖于利用自己的力量改正或弥补自己的不足。成功是通过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智力的平衡获得的。其中分析性智力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或比较和对照的能力,也是传统智力测验测量的能力;创造性智力

16、是面对新任务、新情境产生新观念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是把经验应用于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智力平衡是为了实现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目标,而不仪仅是传统智力所强调的对环境的适应。斯滕伯格还强调,成功智力的基础是跨越文化普遍存在的智力加工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只有把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1)问题解决是以目标定向的,无目标的幻想不算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是在头脑内或认知系统内进行的,只能通过解题者的行为才能推测它的存在,如用绳打结不算问题解决,只是

17、一种技能。(3)解决活动包括一系列心理运算。(4)问题解决是个人化的,对这个人不是问题可能对另一个人恰恰是问题。【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1)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足吹头发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当作衣服的烘干器;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2)例如,让被试把三支点燃的蜡烛沿着与木板墙平行的方向固定在木板墙上。发给被试的材料是三

18、支蜡烛、三个纸盒、几根火柴、几个图钉。发给第一组的所有材料被分别装进了三个纸盒里,而发给第二组的所有材料被放在了三个纸盒之外。结果是,第二组有 86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第一组只有 41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为什么第一组的成绩不如第二组呢?原因在于第一组被试一开始就把纸盒的功能固定地看成装东西的容器,而没有看到纸盒还有当烛台用的功能,所以没能顺利解决问题。第二组被试一开始就没有把纸盒看成仅仅是装东西的容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想到了当烛台用,所以顺利地解决了问题。【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1)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

19、能力。(2)它有两种理解方式:其一,指在问题情境中超越已有经验,突破习惯的限制,形成崭新产品的心理过程。其二,指不受成规限制,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超常能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1)学生创造兴趣的培养,包括培养对各种事物的广泛、持久而有中心的兴趣,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心理,培养钻研兴趣和创新兴趣等。(2)学生创造情绪的培养,包括:培养对生活、对创造充满热情,保持愉快的情绪;培养对创造美的真心感受,让情感在创造中升华;培养对创造的自信心和幽默感,不轻易放弃创造,不轻易对创造失望等。(3)学生创造意志的培养,包括要树立为科学而献身的崇高思想,培养知难而

20、进的胆略,培养在创造中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1)头脑风暴法又叫智力激励法。由奥斯本于 1945 年提出。它往往是以多人集体讨论或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提出各种各样的、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2)直觉思维训练与头脑体操法。直觉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不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就能得出结论。头脑体操是一种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头脑体操,指当问题出来时,马上凭直觉去想到一个正确答案。此时,问题解决者也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1、” 。【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创造性的培养需要开放的环境和对学生的鼓励,具体包括:(1)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3)鼓励青少年的独创。(4)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5)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6)培养创造性的个性。(7)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1)品德的实质。品德作为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性,是德行产生的内因,又称为德性。品德的实质就是人际交往经验结构,根本内容为对人、对事、对己方面的社会规范的遵从经验。品德的结构包含两个组成部分:一为动机部分;一为行为

22、部分。前者体现的是个体规范行为的需要,即从内心遵从还是背离社会规范;后者体现的是对社会规范的执行情况,即与需要相符合的行为方式。(2)品德形成发展的实质。既然品德是人际交往的经验结构,那么品德就应该是在人际交往经验获得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交往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约束下进行的,个体对于人际交往经验的总结过程,就是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通过接受社会规范,执行社会规范,并从行为结果的反馈中强化个体对规范的必要性认识。获得执行规范行为的体验,确立自觉执行规范的动机,从而使品德得以形成和发展。这就是品德发展的实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1)社会规范的遵从

23、表现为从众现象和服从现象。社会规范学习是逐步积累交往经验的过程。教育是用来传递一种特殊的经验的系统,具有传递社会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动作经验与交往经验)的职能,促进个体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形成,使之学会做人。(2)社会交往是个体社会生活的基础。个体要在群体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遵守社会规范所确立的交往规则。个体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也是构建社会规范的遵从经验结构,完成个体的交往适应的过程。(3)特点:依从的盲目性;依从的被动性;依从的工具性;依从的情境性;依从是社会规范接受及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依从在个体社会规范接受及品德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1)首先,

24、社会规范是由社会组织制定的,用以约束其成员的社会行为,从而维持一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控制的思想工具。这样。规范本身就成为一种外在于主体而存在的一种行为要求(行为标准)。作为行为主体的社会个体,为能在一定社会组织中与其他成员保持正常交往,则必须对这种外在于自身而存在的行为要求有所适应,这就是规范与主体之间的客观关系。(2)其次,把规范的接受看成一种内化过程,就必须了解内化这一概念的含义。“内化”最初由法国社会学派杜克海姆等人提出,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亦即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置于个体意识之内。社会规范的内化,即从社会或一个参照组接受行为的标准或准则。(3)再次,规范接受或内化是发生于主体头脑

25、内部、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的一种内在过程,这种内在过程的存在只能依据其外在标志进行推断,这就是主体的规范行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必答题26 【正确答案】 智力二因论即人类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它认为人类智力的个别差异,既表现在一般因素上,也表现在特殊因素上。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定的。(1)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等。晶体智力则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等。从时间上看,流体智

26、力在人的成年期达到高峰后,就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衰退,而晶体智力自成年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2)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他将人类智力分为两个因素:一是普遍因素,又称 G 因素,是在不同智力活动中所共有的因素:另一个是特殊因素,又称 S 因素,是在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中所必备的因素。二者相互联系,完成任何作业都需要 G 因素和 S 因素的结合。【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要识别与问题相关的信息。(2)寻求解答阶段。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算法是为了达到某一

27、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如拼拼图,存在一种固定的程序,如果你找到了就能很快解决问题。启发式。所谓启发式就是使用一般的策略试图去解决问题。这种一般的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个正确的答案。常用的启发式方法有: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把总目标分成子目标,运用算子,进行匹配,消灭差别,最终达到总目标。逆向反推法:从目标开始,退回到未解决的最初问题,这种方法对解决几何证明题非常有效。爬山法:基本思想就是先设定一个目标,然后选取与起点邻近的未被访问过的任意一点,向目标方向移动,逐步逼近目标。类比思维:当你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你可以运用类比思维,先寻求与此有些相似的情境的解答。(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

28、种解答阶段。(4)评价结果阶段。【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有关的知识与经验。有关的知识与经验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法。动机是促使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3)问

29、题情境与表征方式。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法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表征,在一个错误的问题空间搜索,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4)

30、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埘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

31、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并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9 【正确答案】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有效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首先要促使学生尽快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知识传授中,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

32、序性知识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告诉学生“是什么 ”的同时,关键要教会学生 “为什么”和“ 怎样做”,使他们获得大量牢固的“如果一那么 ”的产生式系统。(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有利于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地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问题展开全面分析,并使他们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以达到深刻地识别问题的目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的积极主动

33、性在问题解决中得以发挥。(4)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帮助学生习得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式,其中启发式策略最能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一般的启发式策略能适用于较广的范围和领域,并可以转化为具体学科的思维方法。经常采用的肩发式策略主要有:手段一目的分析法、逆推法、联想法、简化计划法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0 【正确答案】 创造方法包含以下六种。(1)类比模拟法。类比是用发明创造的客体与某一事物进行类比对照,从而获得有益的启发,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2)聚焦发明法。聚焦发明法,就是以某一事物或问题为中心焦点,然后分析这一事物或问题的周围环境。由此得到

34、启发,进行强制联想尽可能将周围的事物与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创造出新事物。(3)设问探究法。设问探究法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问题而引起人们的创造火花,捕捉到良好的设想的一种方法。它对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4)列举法。列举法是将研究对象的特点、缺点等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并将其本质内容全面地一一罗列出来,发现规律,提出改进措施,形成一定独创性的一种方法。(5)移植法。移植法就是将某一学科的理论、概念,或者某一领域的技术发明和方法应用于其他学科和领域,以期取得新成果的方法。(6)逆向求索法。逆向求索法是逆向思维的具体运用,它是从已有的事物、现象的相反功能、状态、位置、方向、方式、顺序等

35、方面进行反习惯性思路的反向思考和创新的一种方法。【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1 【正确答案】 (1)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概念是人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是在丰富的道德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而形成的。道德概念的掌握对道德认识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只有掌握了道德概念,才能摆脱行为规范的具体情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适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要求。同时,学生掌握道德知识,常常是以道德概念的形式实现的。因此,需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并进行复习巩固,最后加以运用。(2)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

36、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道德评价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在评价中不断地深化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的体验,确定合理的行动,为道德行为定向。道德评价起着道德裁判的作用,它有助于道德信念的形成。因此,需要多为学生提供榜样,利用教育工作环节,开展讨论。(3)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它可以引起、推动和维持人的道德行动,使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舆论作用,形成良好的班风。【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2 【正确答案】 (1)客观原因。家

37、庭方而。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当教育和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有:家庭结构不良、家庭教育功能不良、父母教育不当。学校方面。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关。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但是,如果教育者思想不端正,教育措施不力,教育方法不当,就可能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从而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蔓延和恶化。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上的不当也会对学生的不良品德产生影响。如有些学校片面抓升学率,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少数教职工有不良品德,这些都直接给学生的品德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方面。社会关系、社会风尚等(广义)

38、学校和家庭以外的学生的朋友、邻居、社区等(狭义)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不可小视。(2)主观原因。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道德意志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性格上的某些缺陷。【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3 【正确答案】 (1)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过程:醒悟阶段:品德不良的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这种错误归结为自己的原因,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意向。转变阶段:品德不良的学生有了改过自新的意向之后,在行为上发生一定的转变。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在整个转变阶段必然要经过不断的矛盾运动才能最终成为一个新人。在转化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即重犯以前的过错。反复的情况也有两种:一是前进中的暂时后退;另一种是教育失败出现的大倒退。自新阶段:品德不良的学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转变之后,不再出现反复,而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2)针对品德不良学生我们应采取的教育措施:消除心理障碍,包括动机障碍、认知意义障碍、情绪障碍和习惯惰性障碍。抓住时机,引起内心震动。提供典型事例,明确是非观念。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抗诱惑的能力,培养良好习惯。针对个别差异,选择矫正措施。【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