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844993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金融硕士 MF 金融学综合(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从经济形势变化需要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称作( )。(A)外部时滞(B)内部时滞(C)操作时滞(D)决策时滞2 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新政策的出台并加以实施所需要的时间,称作( )。(A)外部时滞(B)市场时滞(C)决策时滞(D)行动时滞3 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决定调整其资产总量与结构到整个社会的产出、就业、物价、收入等经济变量发生变化的时间过程,称作( )。(A)产出时滞(B)市场时滞(C)决策时滞(D)行动时滞4 货币政策调整后,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决定调整其资产总量与结构的时间过程,称

2、作( )。(A)产出时滞(B)市场时滞(C)决策时滞(D)行动时滞5 下列属于内部时滞范畴的是( )。(A)认识时滞、决策时滞(B)行动时滞、产出时滞(C)认识时滞、行动时滞(D)决策时滞、产出时滞6 下列属于外部时滞范畴的是( )。(A)认识时滞、决策时滞(B)行动时滞、产出时滞(C)认识时滞、行动时滞(D)决策时滞、产出时滞7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增加,而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未加以考虑,仍按以往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货币供给,则导致( )。(A)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名义货币供给增加(D)名义货币供给减少8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减缓,而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未加以考虑,仍按

3、以往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货币供给,则导致( )。(A)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名义货币供给增加(D)名义货币供给减少9 中介目标变量发生变化到这种变化对宏观经济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 )。(A)认识时滞(B)行动时滞(C)市场时滞(D)决策时滞10 中央银行从采取措施到措施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时间被称为( )。(A)内部时滞(B)认识时滞(C)行政时滞(D)外部时滞11 何种政策组合会使利率肯定下降,收入的变化却不确定( )。(A)松财政政策与紧货币政策(B)紧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C)松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D)紧财政政策与紧货币政策12 根据凯恩斯货币理论,

4、货币供给增加将( )。(A)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B)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C)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D)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13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利率和收入的函数,则当收入增加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14 如果中央银行意在使用货币政策将失业率降低 2 个百分点,那么( )。(A)政府支出会增加(B)利率会下降(C)居民消费会下降(D)潜在 GDP 会增加15 根据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实现财

5、政收支平衡(B)尽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加政府预算盈余(C)实现充分就业(D)合理安排政府支出,使之效益最大16 当政府为克服经济衰退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出现挤出效应时,可以配合使用以消除挤出效应的政策手段是( )。(A)增加货币供给(B)减少货币供给(C)增加收入税(D)增加政府转移支付17 当经济不景气时,适当的财政政策应为( )。(A)提高税率,提高政府支出(B)提高税率,降低政府支出(C)降低税率,降低政府支出(D)降低税率,提高政府支出18 (湖南大学 2013)在经济过热、需求过旺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应该应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 ) 。(A)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B)紧的货币政

6、策和松的财政政策(C)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D)松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19 (浙江财经 2013)下列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操作的是( )。(A)发行央行票据(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正回购操作(D)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现券卖断操作二、简答题20 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比较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的观点差异。21 什么叫货币政策时滞?22 中国人民银行于 1996 年 5 月至 2002 年 2 月连续 8 次降息,见下表:请结合我国当时经济背景,分析我国央行 8 次降息的主要原因及政策效果。23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24 我国是如何利用

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25 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和联系。三、论述题26 试评述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主张。27 试述什么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是什么?并说明中央银行在指定货币政策时,能否同时确定货币供给目标和利率目标?28 阐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的主要内容。29 (中国人大 2012 年)2011 年下半年,中国各商业银行向监管部门每月报备月末“日均存贷比 ”,而不再是之前的每季度末考核,按月考核显然会加大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来冲存款的冲动。银行大规模发行理财产品揽存,一方面增加了个人简介间接货币市场的机会,对货币市场发挥其影响力可能有

8、积极意义,而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其他固定收益产品面临严重冲击。另外,有分析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产品的过度发展可能会增加监管部门对国内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难度,尽管目前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是指银行理财产品之外的所有非商业银行系统内的资金流动(即储备转投资),既可以包括从信托、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拍卖行等准金融部门出去的贷款,也可以包括实体企业之间、居民之间的纯粹意义上的民间借贷。请针对以上内容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从货币市场的基本定义、市场构成以及主要交易产品类型等方面,阐述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并说明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可能对货币市场发展及其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2)分析并论

9、述当前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主要动因,并结合近年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阐明当前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影子银行问题。四、不定项选择题30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 )。(A)个人所得税(B)公司所得税(C)利率(D)各种转移支付金融硕士 MF 金融学综合(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考查货币政策时滞的类型和定义,从经济形势变化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称为内部时滞。拓展补充 内部时滞是指从经济发生变动到有采取政策措施的必要性到决策者制定出适当的经济政策并付诸实施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分为认识时滞、决策时滞

10、和行动时滞。内部时滞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因素。【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货币政策时滞的类型和定义。拓展补充 内部时滞包括: 认识时滞,指从经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这种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信息收集的程度、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测能力。行动时滞,指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新政策的出台并加以实施所需要的时间。这种时滞取决于货币当局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货币政策时滞的类型和定义。【知识模块】

11、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货币政策时滞的类型和定义。【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货币政策时滞的类型和定义。【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货币政策时滞的类型和定义。【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考查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关系。当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意味着社会商品总价值一定时,所需要的货币量减少,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流动速度进行货币供给,则会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增加。故此,B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2、 考查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关系。【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市场时滞。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距,称为认识时滞。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成为行动时滞。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对中间变量发生作用的时距称为操作时滞。从中间变量发生反应到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问称为市场时滞。【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货币政策的时滞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认识时滞,即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行动的经济形势出现到中央银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所

13、需要的时间;第二种为决策时滞,即从央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到实际行动所需的时间,上述两种通称为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第三种为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即从央行采取货币政策措施到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取得效果的时间。所以答案为选项 D。【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效应如下表所示:【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使 LM 曲线向右移动,此时利率下降,从而引起投资增加,带动总需求的增加。【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收入增加,会增加入们的交易性货

14、币需求,从而使货币总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利率水平的提高。【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央银行用货币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会使货币供给增加,从而使利率水平下降。【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零通胀的充分就业。【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政府为克服经济衰退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出现挤出效应时,会出现因利率提高而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现象,此时配合的货币政策应旨在降低利率。故采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达

15、到这一效果。【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经济不景气时,降低税率和提高政府支出都可以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经济过热,为抑制通胀压力,需采取紧的财政政策,需求过旺国内供给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从而进口增加,本币有贬值压力,需采取紧的货币政策。【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放大了货币乘数,使得货币通过存款创造大幅扩张,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发行央行票据、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正回购操作、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现券卖断操作都是央行减少流动性、收回货币的措施,

16、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二、简答题20 【正确答案】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的各种措施的变动,作用于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最终影响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所坚持的基本货币理论不同,各经济学派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 (2)凯恩斯关于货币变动影响经济变量的分析主要是以利率为核心而展开的。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为例,当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则会引起市场利率水平下降。根据利率与投资的负相关关系,利率下降,又导致投资增加,进而引起总需求增加,最终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可以表述为:MsrIA,DY

17、(3)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给量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核心。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到供过于求得状况,导致人们增加消费或金融资产投资,减少货币存量,这样进而导致利率下降,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消费需求拉升,从而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货币主义的利率传导机制可以表述为: MsACIY ( 其中,A 表示金融资产, C 表示消费) (4)从上述内容看,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间变量不同,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中间变量是利率,而货币主义认为是货币供给量。作用模式不同,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是间接的,而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是直接的。【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21 【正确答案】 (1)内部时滞,指货币当

18、局从根据经济形势下定调节决心,到具体政策方案出笼的过程。内部时滞由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构成,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不排除产生逆向效应的可能性。一般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因为如果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较强的话,一般能够根据经济形势迅速做出决策。(2)外部时滞,指运用货币当局选定的政策工具对货币存量进行调节进而影响总需求水平及目标变量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外部时滞总要长于内部时滞,因为它既包罗微观主体在新货币政策出台后的决策过程,也保罗了微观主体行为对储蓄、投资、消费、货币需求、产出和物价等重要经济变量的影响过程。外部时滞长短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宏观决策者的反应能力。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人的素质问题。而是

19、由体制、组织效率、对策水平决定的调节方案出台速度。【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22 【正确答案】 (1)央行降息的原因1997 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使得国内外经济发展放缓。我国经济也暴露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经济强劲增长与物价不断走低并存,工业增加值增长与消费萎靡不振并存,商品的相对过剩与农村购买力下降并存,生产发展与失业人员并存,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与财政债务负担沉重并存,货币适度增长于贷款增长缓慢并存,不良贷款下降与银行活力偏弱并存,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与收入分配不平衡并存等。为缓解这一系列矛盾,中国人民银行连续进行了 8 次降息,以此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降息的政策效果分析纵观 1

20、996 年以来的八次降息,明显感到市场反映一次比一次平淡,效果也不很理想。由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连续降低利率使企业利息负担减轻了,但效益并没有根本好转,企业商品库存仍很大,生产能力开工不足,就业形势严峻等都与市场消费不旺,需求不足有较大的关系。居民存款的利息是降低了,但储蓄存款仍在增加。截止 2002 年 6 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 8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4,消费品市场依然没有起色,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的经济秩序,上半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没有大幅度地增长,消费品供求总量与结构的失衡,阻碍了物价的回升,造成了大多数工业消费品和投资品难以走高。据国家

21、经贸委对 600 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分析,2002 年上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占 863,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 1375,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表明政府刺激消费的措施并未取得显著的效果。尽管国家不断采取放松银根,增发国债,增加货币投放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亏损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失业和下岗人员继续增加,消费品市场依然萎靡。因此,在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固有矛盾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情况下,仅靠一、两种调控工具很难使我国经济走出低谷。而且,对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不适当使用或过度“透明” ,只能弱化这种宏观政策的作用,对微观经济活动带来负面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改革的不配套发展和社会保障

22、体系的不完善,影响公民预期消费。绝大多数人们不得不为教育、住房、医疗、婚姻、养老及可能面临的失业,突然开支等增加储蓄,牺牲即期消费而增加对未来的预防。所以,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老百姓积谷防饥的心态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过多依赖政府采购和出口,富有自主创新的高新尖产业发展有限。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决。比如,市场机制尚未完善、企业的治理制度还在摸索,产业结构和域经济失衡仍然严重等。利率传导机制不灵,减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所以利率的传导机制功效发挥的条件尚不具备。【试题

23、解析】 此题考查我国经济在通货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运用。欲完整解答此题,考生必须做到:一要了解我国 1997 年至 2002 年的经济背景;二要能够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利率的调控政策效果如何及其评价。基于此,此题的解题思路为:(1)结合 1997 年至 2002 年的经济特点,论述央行 8 次降息的原因;(2)评价政策效果,并进行若干角度的理论分析。【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23 【正确答案】 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一段时问,这段事间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time lag),它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货币政策的时滞有三种:第一种为认识时滞(re

24、cognition lag),即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行动的经济形势出现到中央银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第二种为决策时滞(decision lag),即从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所需的时间。上二述两种统称为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inside lag),第三种为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outside lag) ,即从采取货币政策措施到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取得效果的时间。内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一般比较短促,也易于解决。只要中央银行对经济活动的动态能随时、准确的掌握,并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预测,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的变化

25、,就能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可以减少内在时滞。而外在时滞所需时间较长,货币当局采取货币政策行动后,不会立即引起最终目标的变化,它需影响中间目标变量的变化,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到社会各经济单位的行为,从而影响到经济总目标,这需要时间。但究竟这种时滞有多长时间,以及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力度如何,西方国家的学者有不同看法:一派认为,这一时滞相当长,约两年左右而且变幻无常;另一派学者则认为,时滞不过为 6 个月而已。合理预期因素的影响。合理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是指社会经济单位和个人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并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反应。这可能会使货币政策归于

26、无效。例如,政府拟采取长期的扩张政策,只要公众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一切必要信息,他们将意识到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社会总需求会增加,物价会上涨,认为这是发生通货膨胀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会通过工会与雇主谈判提高工资,企业预期工资成本增大使企业不愿扩展经营,或人们为了使自己在未来的通货膨胀中免受损失,提前抢购商品。最后的结果是只有物价的上涨,而没有产出的增长。显然,公众对金融当局采取政策的预期及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使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其他因素的影响。除以上因素外,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其他外来或体制因素的影响,如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一项既定的货币政策出台总要持续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如果经

27、济条件发生某些始料不及的情况,而货币政策又难以作出相应的调整时,就可能出现货币政策效果下降,甚至失效的情况。政治因素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当政治压力足够时,就会迫使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或影响其效果。【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24 【正确答案】 通货膨胀通俗地讲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剩,导致商品交易价格上升。那么治理通货膨胀就得从收紧流动性中入手。所谓的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调节流动性。那么治理通胀的财政政策就有:提高税率、收紧财政支出、发放债券。其实这也是近年来国家正在做的,比如在 2011 年第二季度国家提高了部分城市的二手房交易税,6 月份招商局拟发行

28、 3 年期、5 年期离岸人民币债券,国家也连年收紧了财政支出扩张幅度,2010 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增速为 114,扣除价格因素后 2010年财政支出的实际增速可能不足 7,仅相当于 2009 年实际财政支出增速(241 ) 的 30,相当于 20052008 年期间财政支出实际增速均值(144)的50。国家除了对财政政策的适度运用外,对于货币政策的运用也相应地进行着,到目前为止央行进行了多次加息,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升至 35;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1 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2011 年 6 月 14 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

29、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在 2011 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些强有力的货币政策的出击,虽然对于治理通胀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相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结合,会使 CPI 增长率有一个小幅度的回落。【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25 【正确答案】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

30、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2)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联系:(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政策。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调整社会总供给和

31、总需求的关系,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3)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财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财政政策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用以对付大的与拖长的经济衰退,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

32、效。它通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具有直接、迅速和灵活的特点。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搭配,因而两者可形成合力,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发挥调控作用。(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财政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债把本来分别由财政机关和中央银行执行的相互独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结起来,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三、论述题26 【正确答案】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共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规范及货

33、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维持物价的稳定,其余的目标如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等则一概听任市场的“内存稳定力量” 去解决。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学派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弗里德曼等人力主公开市场业务,他反对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政策,而将公开市场业务视为惟一有效的货币政策_工具。理由是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其他两种政策工具所没有的优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的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可用符号表示为:MEIY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个主要

34、问题是经济对政策变化做出反应的时滞较长而且易发生变化,另外就是经济预测技术水平低。货币主义者认为这些问题难以克服。一般来讲,固定货币规则的运用要大大优于相机的货币政策,他们相信即使在中央银行意识到其稳定经济的主要责任,并对其行动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固定货币规则也是最优的。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政策内容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最重要的是其货币政策主张即“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规范。货币主义极力反对凯恩斯学派“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理论,提出应推行“ 单一规则 ”的货币政策,以使货币不致成为经济波动的根源,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所谓“单一规则” 的货币政策,就是排除利息、信贷流量、超额准备金

35、等因素,以一定的货币供给量作为惟一支配因素的货币政策。弗里德曼认为,为了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应尽量减少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避免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要使失业和经济增长分别保持在“自然失业率 ”和适度增长率上,就要控制货币供给量,保持一个稳定的货币增长速度,将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固定在与预计的经济增长律基本一致的水平上。现代货币主义“ 单一规则 ”的货币政策主张,是基于以下两点提出的:其一,他们相信经济本身存在自动调节功能,在没有中央银行旨在稳定经济的政策行动情况下,产出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理论上,经济会表现出一种固有的自我调节机制,随着时间变化,它可以自动消除紧缩

36、和通货膨胀缺口,这一机制源于_工资和价格水平具有伸缩性。其二,他们认为用来操纵社会总需求的相机努力不起作用,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和经济生活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他们还认为这种相机的货币政策无助于稳定产出和就业,并可能导致很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主义提出的上述“ 单一规则 ”遭到了凯恩斯学派的严厉批评。凯恩斯学派认为,弗里德曼对货币重要性的强调太过分了,完全否定了中央银行的主动能动性。他们指出:“有能动性的人不应当屈死在规则之下” 。弗里德曼的 “单一规则”论是以经济波动完全是货币现象这一假设为前提的。实际上,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很多,既有货币方面的因素,也有非货币方面的因素,而货币供给只是其

37、中的一个因素。我们看到,在金本位制之下,虽然货币供给完全由金属货币自动调节,经济波动仍然经常发生。因此,不能简单得把经济波动归结为一种货币现象。推翻了这一理论基础,“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操作理论也就不攻自破了。而且,从近几十年的实践来看,弗里德曼的这一理论本身也没能使很多国家的经济摆脱物价上涨的困扰。因此,货币规则至多是作为中央银行的指导原则。总之,现代货币主义的主要货币政策主张是:由于货币需求是十分稳定的,而货币供给完全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而且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使得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不起作用,因此中央银行应奉行“单一规则” 的货币政策,即运用公开市场业务保持货币供应量固定速度的增长,

38、以实现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是“万能”的。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内容比较广,需要理解清楚。归纳总结 货币主义学派是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流派之一,货币主义学派对于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政策主张,考生首先要针对此题深刻理解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主张,其次本题只是货币学派内容的冰山一角,考生还要结合其它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深刻理解货币学派的观点和主张。【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27 【正确答案】 (1)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通

39、常,货币政策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a所谓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观经济目标。一般而言,主要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是正相关的,除此之外,各个目标之间都有矛盾。b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义称为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设定的可观测的调整指标。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具有两项功能:一是衡量货币政策实施的进度;二是为中央银行提供可追踪、可观测的指标,便于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货币政策。(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标准主要包括:a 可测性。这一指标是指能否

40、被方便地检测和统计。b可控性。这一指标应该是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直接处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作用范闱之内。c相关性。必须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高度相关。中央银行能根据这一指标来判断与最终目标的偏差情况,以便调整货币政策工具达到预定的目标。(3)中央银行在确定中介目标时,利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目标是矛盾的。当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时,随着产出增减或物价变化,公众的货币需求会发生变化,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利率必然要发生变化。当选用利率目标时,若货币需求变动,要保持利率小变,中央银行必须要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进或卖出债券,这样的话必然向市场投放了基础货币,进而改变了货币供给量。所以,小能同时确定货币

41、供给目标和利率目标。【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28 【正确答案】 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并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所谓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对银行传导机制的研究。首先明确的是,银行不能全然由其他融资形式代替,特定类型的借款人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如果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影响贷款的供给,那么就能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增减变化从而影响总支出。假如央行决定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售出证券,商业银行可用的准备金 R相应减少,存款货币 D 的创造相应减少,其他条件不变,银行贷款 L 的供给也不得不同时削

42、减,结果,那些依赖银行贷款的特定借款人必须削减投资和消费,于是总支出下降。过程如下: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RDLIY全过程的特点是不用通过利率机制。(2)对资产负债表渠道的分析。从货币供给变动对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的影响角度来分析传导机制,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将影响借款人的资产状况,特别是现金流的状况,利率的上升会直接导致利息等费用支出增加,会减少净现金流,同时间接地影响销售收入下降,也会减少净现金流。同时,利率的上升将导致股价的下跌,从而恶化资产状况,并且使担保品价值下降。这些情况使得贷款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趋于严重,并促使银行减少贷款发放,一部分资产状况恶化和资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不

43、仅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而且难以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结果导致投资与产出的下降,总过程如下:MrPENCF(净现金流量 )H(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LIY。【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29 【正确答案】 (1)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同业拆借市场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同业拆借活动涉及范围广、交易量大、交易频繁,同业拆放利率成为确定其他市场利率的基础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首先传导影响同业

44、拆放利率,继而影响整个市场利率体系,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调节宏观经济的目的。票据市场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宏观调控的载体和渠道。首先,再贴现政策必须在票据市场实施。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起到收缩票据市场的作用,反之则扩展票据市场。同时,中央银行通过票据市场信息的反馈,适时调整再贴现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动,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国库券等短期债券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工具。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影响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从而利率的变化,最终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使得小投资者进入货币市场成为可能,丰富了货币市场的投资主体,也加大了货币市场

45、的交易规模。这对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的流动性的提高,定价机制的形成都起到了积极作用。(2)所谓“影子银行”,是指美国金融市场把银行贷款证券化,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资金或进行信贷无限扩张的一种融资方式,在我国目前表现为银信合作理财、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金融、私募投资、对冲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这种融资方式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刺激中国影子银行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中国对货币价格的严格规定。影子体系得以发展壮大,是因为正规金融领域的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并保持在狭窄的区间内。因此,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可以指望其偿还资金的大型国有企业。它们永远不会因为贷款给这些大企业

46、而受到批评;实际上,这似乎就是它们该做的。与政府部门打交道让银行获得了政治名誉并让个人银行家在有利的情况下放款。相比之下,银行几乎没有贷款给私营企业的动机,因为它们无法收取更高的利息,以弥补贷款给通常抵押较少的机构的较大风险。然而在中国,拥有过多储蓄的企业家和其他富裕个人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在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值之际,他们无意把钱存入银行。因此,他们乐于把资金投入非正规渠道,借给那些资金拮据的年轻私营企业,每年收取 20至 30的利息。“影子银行 ”就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所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是美国“ 影子银行 ”的核心所在。这种住房按揭贷款融资来源方式的改变,不仅降

47、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资成本,也让这种信贷扩张通过衍生工具全球化与平民化,成了系统性风险的新来源。随着美国金融管制放松,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影子银行 ”体系也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比如,在各类金融产品中,美国衍生产品和结构性产品发展更是远远超过传统金融产品,最终美国拉着全世界吞下了次债危机的苦果,“影子银行” 堪称是这次危机的祸首。那么根据国内国外的情况,对“影子银行” 恐怕不能一棍子打死,还是要做客观分析。为何会出现“ 影子银行 ”?这是市场需求使然。市场有丰富的金融需求,当商业银行体系难以满足这些市场需求时,“影子银行” 体系就通过创新的工具设计和风险分散安排,使原先不能完成的融资

48、成为可能,进而扩大了金融体系的效率边界及其所服务的群体。如果中小企能够通过正常的融资渠道,获得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那么,民间高利贷必将缺乏生存的土壤。同时也要看到影子银行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的大量资金不但扰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而且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潮,这个游离在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 体系,可能引发一场前景难测的金融危机。【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四、不定项选择题3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都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对宏观经济活动能起到稳定作用。【知识模块】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KS Q ISO 10399-2009 Sensory analysis-Methodology-Duo-trio test《感官分析 方法学 味觉对比试验法》.pdf KS Q ISO 10399-2009 Sensory analysis-Methodology-Duo-trio test《感官分析 方法学 味觉对比试验法》.pdf
  • KS Q ISO 10576-1-2009 Statistical methods-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nformity with specified requirements-Part 1:General principles《统计法 符合特定要求的一致性评定指南 第1部分 总则》.pdf KS Q ISO 10576-1-2009 Statistical methods-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nformity with specified requirements-Part 1:General principles《统计法 符合特定要求的一致性评定指南 第1部分 总则》.pdf
  • KS Q ISO 11453-2009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data-Tests and confidence intervals relating to proportions《数据的统计解释 比例的置信区间与检验》.pdf KS Q ISO 11453-2009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data-Tests and confidence intervals relating to proportions《数据的统计解释 比例的置信区间与检验》.pdf
  • KS Q ISO 11843-1-2009 Capability of detection-Part 1:Terms and definitions《检测能力 第1部分 术语和定义 》.pdf KS Q ISO 11843-1-2009 Capability of detection-Part 1:Terms and definitions《检测能力 第1部分 术语和定义 》.pdf
  • KS Q ISO 11843-2-2009 Capability of detection-Part 2:Methodology in the linear calibration case《检测能力 第2部分 线性校准方法》.pdf KS Q ISO 11843-2-2009 Capability of detection-Part 2:Methodology in the linear calibration case《检测能力 第2部分 线性校准方法》.pdf
  • KS Q ISO 11843-3-2009 Capability of detection-Part 3:Methodology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ritical value for the response variable when no calibration data are used《检测能力 第3部分 无校准数据.pdf KS Q ISO 11843-3-2009 Capability of detection-Part 3:Methodology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ritical value for the response variable when no calibration data are used《检测能力 第3部分 无校准数据.pdf
  • KS Q ISO 11843-4-2009 Capability of detection-Part 4:Methodology for comparing the minimum detectable value with a given value《检测能力 第4部分 最小可检测值与给定值相比对的方法》.pdf KS Q ISO 11843-4-2009 Capability of detection-Part 4:Methodology for comparing the minimum detectable value with a given value《检测能力 第4部分 最小可检测值与给定值相比对的方法》.pdf
  • KS Q ISO 11843-5-2012 Capability of detection-Part 5:Methodology in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calibration cases《检测能力 第5部分 线性和非线性校准容器中的方法学》.pdf KS Q ISO 11843-5-2012 Capability of detection-Part 5:Methodology in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calibration cases《检测能力 第5部分 线性和非线性校准容器中的方法学》.pdf
  • KS Q ISO 13299-2007 Sensory analysis-Methodology-General guidance for establishing a sensory profile《感官分析 方法论 确立感觉曲线的通用指南》.pdf KS Q ISO 13299-2007 Sensory analysis-Methodology-General guidance for establishing a sensory profile《感官分析 方法论 确立感觉曲线的通用指南》.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