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硕类)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84575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硕类)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硕类)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硕类)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硕类)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硕类)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 本硕类)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0 1“全国文化先进县取消后,才发现我原来还是文化先进县的人。我咋这么没文化?自己想提高提高,却发现竟找不到帮助提高的设施。”近日,得知户县被取消全国文化先进县的荣誉称号后,一位陕西户县的网友以一种调侃的语气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早在 1991 年,陕西户县、三原就入选了第一批全国文化先进县。户县农民画从上世纪 70 年代就已经蜚声海内外,三原更是以书法大家于右任引人注目。在人们的心目中,户县和三原当时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是实至名归。18 年后户县、三原被文化部从全国文化先进县中除名,很多人可能倍感吃惊和奇怪。而一位老户县人说:“不

2、被取消才怪,一个五十多万人的县,连一座正规的图书馆都没有。”2009 年,被摘帽后,户县一份原因分析报告说明:文化基础设施的不达标仍是阻碍户县发展的致命伤。特别是文化馆、图书馆这“两馆” 的建设,6 年来还是停留在征地阶段,工程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到现在全县五十多万人没有一座正规图书馆。不仅如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农展馆、县剧院、县体育场房屋大部分危漏,其中县剧院目前已停止使用。18 个乡镇中,只有 2 个已经建成乡镇文化站,1 个在建,剩下 15 个虽然已经纳入民生八大工程,可建设资金仍然没有着落。2009 年 12 月 25 日,三原县高渠乡弓王村,干燥的冷风把村道两旁的土扬得四处都是

3、。午后,一群年轻人聚在街边的汽修店旁边闲聊、晒太阳。问及是否知道三原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大家一脸茫然。这个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子至今没有公共的文化体育广场和村图书室,“闲了除了打麻将、看电视,还能干啥? 根本没人来管什么文化体育活动,你应该去找村主任、镇长问。”30 岁出头的村民小白有些不满地说。喜欢看报的小白,平时都是自己花钱订书报杂志,听说邻村已经有了活动广场,广场上有篮球架,几个年轻人商量着什么时候去打篮球。而主管文化的高渠乡副乡长于河也是一肚子苦水,“村民们自发性的活动当然好组织,如果村上、乡上要组织些文化活动,就牵扯到给村民的误工费、饭费等经费问题,乡上每个月只有 1 万元的日常开支经费,

4、平时运转都很艰难,拿不出多少钱来办文化。”同样的难题也出现在户县。“在文化活动上,我们每年都安排了很多项目,2002年、2004 年户县连续两年举办全国农民画联展和中国农民画艺术节;1995 年以来,户县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民间鼓舞大赛,已举办 8 届。我们还组织农村的自乐班比赛,丰富农村生活。” 户县文体广电局局长韩兆斌说。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虽然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出家门,留下的农民中画画激情已不复存在。“老百姓需要文化,政府再适时地推动一把,文化事业应该能够风生水起。但事实并非如此。最重要的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缺乏内在的运行机制,光靠政府外

5、在的输血 是不行的。 ”在把脉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杨尚勤把目光投向了不被人关注的机制上。被“摘帽”虽然伤了户县和三原这两个陕西文化大县的面子,却能促进其把“里子”建得更好。户县拖了十多年的图书馆已经列入户县政府 2010 年的重点工作,并力争在年内建成,2011 年投入使用;户县剧院维修工程将于 2010 年元月底前完成,260 个座位的新电影院也将成为户县人休闲的一个好去处。三原县文体局局长党德海表示,力争在 2010 年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争取在2012 年人选省级文化先进县,早日回到全国文化先进县的行列。2在我国西北贫困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的山区,那里生态

6、环境恶劣,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处于自我封闭和孤立的境地。由于贫困或其他非理性的原因,那里的人们普遍不重视教育,甚至是歧视教育,认为“读书没用 ”,读书的人是 “书呆子”,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较多。一方面,基础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那里的教师很多是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的民办教师,由于工资低且存在着严重的拖欠现象,使得很多优秀教师外流,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入学率低。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学生到小学毕业已初步具备了劳动能力,基于劳动力的需要、生活的压力、金钱的诱惑等原因,过早地离开了学校,使其不能受到正常的教育。这种状况如果长时问地持续下

7、去,将会造成农民文化素质的进一步下降,脱贫致富就会变得更加困难。记者通过对甘肃、青海等地贫困农村的深入调查和访谈,发现“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封建残余思想大量存在且根深蒂固,在西北贫困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那里的农业生产多是粗放型经营,需要大量的强壮男劳动力,再加上农村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以及传宗接代、加强家族势力等思想作祟,很多农民为了生个儿子甘愿冒倾家荡产的危险,想尽一切办法超生,结果是陷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 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这些情况一方面增加了农民家庭的负担,使家庭由于人口过多而更加困难,另一方面造成了痴呆和畸形现象的增多,人口素质的退化和下降,给原本就贫困

8、的农村蒙上了一层阴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障碍。在贫困的西北农村,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节俭,他们很少添置时髦衣饰、很少购买时令菜蔬,日常衣食多是自给自足、自产自销,讲求物美价廉。而在结婚、送丧的事上,他们的消费却又表现出惊人的一反常态的铺张浪费。婚娶对于西北贫困农村的农民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人们往往为婚嫁耗尽他们一生累积的钱财,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在婚后几年、十几年的劳作都是为了偿还“结婚钱” 。有些家庭为了节省开支或是迫于无奈,就采取换亲、养童养媳或是近亲结婚的办法。在父母作古时,做晚辈的为了显示“孝心” 或显示家族经济实力,也要花很多钱,使本来就拮据的生活更加困难。由于长期生活

9、在恶劣的环境中,饱受贫困的折磨,许多村民形成了很强的宿命感,他们已经习惯于过贫困的生活,社会参照系过低,不愿意与社会上地位高、经济富裕的人比较,不愿意离开养育了他们的贫困环境。“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比人,活不成”就成了他们自我心理平衡的借口,久而久之,就成了他们的人生箴言。在大城市,人们普遍奉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的观念,过着与时间赛跑的忙碌生活,快节奏、高效率,争分夺秒地为幸福的生活努力。而在西北贫困农村,人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因而时间观念差,生活节奏慢。在他们眼中,时间是很多的,何必着急呢?“活儿今天干不完明天再干 ”,“迟早都是我干,迟早都能干完,急有什么用?

10、”在农闲的时候,人们彻底地闲了起来,串门子、晒太阳、闲侃、围火炉、喝酒、打麻将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休闲方式。3近年来,农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绩有目共睹,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总体上来说,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适应,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相对应的农民文化生活却提高缓慢。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投入非常有限,多数农民每年用于订阅书刊、看戏看电影的支出几乎为零,精神文化生活相

11、对较少。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城市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文化资源严重匮乏活动形式单一枯燥,缺乏创新。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方式,使城市文化日益强化,乡村文化相对衰落,由此也形成了城乡“二元文化结构” 。由于 L 市各级财政困难,对文化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匮乏,文化消费整体偏低。虽然普及农村电影的“2131” 工程能够做到在农村经常性地放映电影,但提供的基本是老片、旧片,而农民更需要的是科教片和农村题材的故事片。这样的供需矛盾也带来了文化工作上的尴尬。大部分文化站由于受现有场地、经费的限制,普遍存在图书陈旧、无钱订阅报刊等问题。同时,干部专业素质偏低

12、和思想观念陈旧,活动手段过于简单,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仍然以唱歌、跳舞、扭秧歌、鼓乐队等传统活动方式为主,受众则以老年群众为主,所以许多富有时代气息,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及文化设施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些年来,虽然文化事业经费总量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没有随着财力增长而增长。42006 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5123 亿元,占 GDP 的比重是 2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 1132 万人,占全部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 15。2007 年我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超过 30 万家,初步形成由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

13、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但总体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仍不大,实力偏弱。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或支柱产业,占 GDP 的比重超过或接近 20。2006 年,我国民营文化企业约 29 万个,从业人员 320 万人,分别是国有文化企业的 5 倍和 55 倍。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文化企业的规模偏小,集约化不高。如,2005年,中央电视台总收人为 120 亿元,而美国时代华纳公司 2003 年营业额就达 416亿美元。此外,我国文化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较低,对文化资源的转化能力也较低。如,美国以

14、花木兰题材拍摄的动画片净赚 6 亿美元,而我国拍摄的宝莲灯仅只收回成本。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在地区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以音像业管理为例,其进口产品的内容审查、发行和市场管理、出版和复制分别由文化、广电、出版三个部门管理。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更名改制的集团保持事业性质,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干预较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活力。我国尚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大法,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基本法律也处于缺失状态,地方在文化立

15、法上受到限制,增加了地方立法的难度。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地区特别是未进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区,尚未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障碍。国家制定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在部分地区难以落实。我国的演出业、影视业、出版业等诸多文化产品的传播,仍停留在传统技术基础上,运用高新技术创新不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文化产品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我国文化企事业单位受传统计划体制束缚和影响,对文化市场的重视和调研不够,市场开拓意识不强,营销能力普遍较低,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营销模式,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即使是优质产品也难以形成产业

16、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5近年来,文化建设引起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文化简单地成为大家争相打造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 文化建设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喊得最响的口号,有的地方甚至只是把文化作为追逐经济利益和市场效益的工具。目前,这种“ 简单化” 带来的困惑已经在方方面面困扰我们了。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把娱乐业的发展简单地理解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间接功能简单

17、地理解为文化本身就是经济的构成部分,把文化中可以作为产业形态发展的某些部分简单地扩大到艺术形态的诸多门类,把文化之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作用简单地理解为文化建设应当为经济建设服务等。这导致了文化建设中追逐经济利益和市场效益的产业化取向,如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的随意打造和商业包装,对文化遗产的随意改造和随意占用,对文化传统的随意恶搞和随意否定,对文化价值的随意嘲弄和随意颠覆,对文化历史的随意涂改和随意扭曲等。文化产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在以文化为产业的市场经营中,那只“ 看不见的手 ”总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只手的导向下,我国文化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人们的文

18、化消费(如美国的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人均月收入的 1400,中国的电影票则相当于人均月收入的 120;在中国,看一场演出票价可以高达千元之类),并导致那些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艺术种类大批消亡,文化多样性遭遇严重危机。上世纪 50 年代,全国各地方各民族戏曲剧种有 368 个,1982 年尚存 317 个,2005 年仅剩下 267 个,且近半数仅剩业余演出。许多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地方剧种消失了。山西省上世纪 80 年代尚有地方剧种 49 个,现仅存 28 个。近 4000 万人口的贵州省,黔剧、花灯剧等地方艺术目前仅剩一个剧团维系着剧种的生存。据新华社报道,2008 年 11 月在安

19、徽省黄山市举行的“徽州文化保护高峰论坛” 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祁庆富发言认为,当前,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丢魂” ,因而遭到破坏,是个普遍现象。一些地方打着文化遗产“原生态” 的旗号,并不是为了遗产的保护,而是作为“货真价实 ”的幌子、招牌混淆视听,行商业活动之实。他指出,要警惕在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利用“原生态” 招牌的热闹炒作中,在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口号的驱动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物化而“ 失魂落魄”。黔东南反排村苗族传统的木鼓舞非常有特色,无论是对民族文化研究还是对舞蹈艺术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是有些人

20、却偏偏要把它叫作“东方迪斯科” ,并为此炫耀不已。他们大约是看到了反排木鼓舞中那火辣辣的舞姿和洋溢的激情似乎有些像迪斯科舞姿中的那种狂放不羁,便将反排木鼓舞附庸为“东方迪斯科” ,企望以此来提升舞蹈的知名度,真正的反排木鼓舞中蕴含的苗族人民对生活的激情和创造,以及民族性格中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反而不易为人所知了。其他还有把“苗族姊妹节 ”称为“东方情人节”之类。这种称谓使得很多在国外文化语境中的人们对我们的这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现象产生误解和怀疑,也使得我们在强调文化独特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中发现和肯定的这种普遍性原则产生疑问。因此,我们在谈到“ 文化 ”并据此推进

21、其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仅仅为了对其形式上的利用和开发而对文化艺术历史和传统进行误读、损毁和颠覆,以及因为追求经济效益的猎奇使文化艺术出现形式和内容的分离,并最终产生保留了形式扔掉了内容的恶果,使之“失魂落魄” 。文化是民族精神存在的基本方式。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并在发展中开辟自己的历史道路,就是因为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各种优秀品格深深地烙刻在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心底,成为这个民族在创造自己文明历史过程中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民族精神外化为民族文化艺术多姿多彩的种种形态和方式时,这些形态和方式直接对应着民族精神各种层面,成为民族精神的全方位的再现。如果文化建设在产业

22、开发和市场化中导致了诸多文化艺术形态的消亡并导致文化价值的迷失,对民族的长期发展来说将是一场可怕的梦魇。6“自过年以来俺们就没闲过,在县里演完了又到山西黎城赶场儿,正月十五都没顾上回家”L 县神头乡神头村妇女申美连组织当地 20 多名农民戏剧爱好者组建了崇州落子剧团,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唱戏,演出范围拓展到山西、河南、河北武安和磁县等周边地区的农村,每年演出 900 多场次,年收入近 30 万元,还带动周边乡村农民自办剧团 3 个。在 L 县,像这样由农民自发创办的业余剧团、电影放映队、吹歌班、书画班、农民书屋、说唱队等,极大地满足了深山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自我发展的精神追求,以星火燎原

23、之势让山村群众的生活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革命老区 L 县地处深山区,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 309 个行政村中有 95坐落在大山深处,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对匮乏。为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L 县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投资 8000 多万元建设了宣传文化中心,构建了完备齐全的文化设施体系,文化馆被文化部命名为“ 标准文化馆 ”,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 “二级图书馆”。实行“一乡(镇) 建一个标准文化站,一村建一个标准文化室” ,在全县 17 个乡镇都建起了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200 多个村建成了村级标准文化室,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但随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仅仅靠送

24、文化下乡,靠县乡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站等有限的服务资源已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一些山庄窝铺偏远地区农民群众仍存在看书难、读报难、看电影难、欣赏文艺演出难上加难等现象,导致一些人精神空虚,致使打牌赌博、打架斗殴、偷摸扒窃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解决偏远山村农民的文化需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现有的农村文化阵地,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文化,让农民群众通过自己办文化来活跃和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L 县县委书记陈平说。如何扶持和发展民办文化?“ 作为文化主管部门,首先要对发展民办文化有一个科学的定位,站在建设文化强县、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

25、,民办文化就是对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需要大力的扶持和科学的引导。”L 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闫树林介绍。为此,L 县结合县情、民情,每年财政投资 100 余万元,用于加强乡村文化站、文化广场建设,把一些闲置的礼堂、学校等公共场地进行修缮利用,增加文化活动场所,为民办文化搭建平台。对农民自办文化组织或个人创作的文艺精品,大力宣传推介,鼓励创作。文化部门开办文艺人才培训班,请文艺骨干传道授业,每年有计划地从各民办文艺团体中选派骨干人才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文化素质。每年组织开展农民文艺汇演、书面比赛等,激活民间艺术“细胞” 。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一大批民办公助、农民白办、文化专业户

26、联办、企业与专业户联办等各种形式的民办文化蓬勃兴起。L 县的清漳书画院就是由政府扶持、政协牵头成立的民间文化组织,吸引了社会各界文学书画爱好者共同参与,会员由乡村、企业、县直单位的 70 多名文学书画爱好者组成,定期开展书面比赛和展览等,两次参与举办了“ 中国L 县弘扬女娲文化全国书画名家书画展览会”,还带动并指导 5 个书画能人聚集的乡村成立了乡村书画协会。7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7、新局面。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

28、力和国际竞争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

29、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四是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入

30、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能力。要加强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1 L 县拟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请根据“给定资料 6”,以 L 县县委的名义写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 L 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3)不超过 400 字。2 针对我国文化产业问题,参考“给定资料” ,结合你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

31、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 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 8001000 字。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 本硕类)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 L 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央作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县委办公室特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 L 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这是我县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第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第二,加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建设。积极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按照业余自愿、

32、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组织好农村文化活动;繁荣农村题材文艺创作,加强选题规划和内容建设。第三,加大传统文化保护力度。大力开展农村地域特色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四,政府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落实文化建设项目,扶持公共文化建设。L 县县委办公室年 月 日2 【正确答案】 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蓬勃发展,但产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传统文化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

33、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存在地区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2)文化产业的法规政策不完善。我国尚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大法,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基本法律也处于缺失状态,地方在文化立法上受到限制,增加了地方立法的难度。(3)文化产品传播方式落后。(4) 市场拓展能力不强。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科学规划,完善扶持政策。要加强整体规划,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文化产业,要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第二,深化体制改革,培养

34、市场主体。政府要逐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有序地开放文化市场,消除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特色园区。首先,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其次,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最后,促进产业集聚。以建设产业园区为切入点,推进产业集聚。第四,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打造自主品牌。要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鼓励文化企业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实施水平或纵向方向的兼并重组,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第五,搭建产业平台,加强人才培养。要大力发展各类综合及专业文化会展,使文化会展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平台。各地要建立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中心,作为政府联结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广泛收集、及时发布文化产业信息,组织各类企业参与文化产业项目交易。同时,完善文化产业网站功能。要多渠道培养文化人才,完善在职人员培训机制,积极引导本地高等院校加快建设文化产业重点专业和学科,逐步完善有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专业人才。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