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学史练习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盛唐时专攻七绝的高手是( )。2 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之冠的是( )。3 张先因作_,_,_三句描写“影” 的词句而得到“张三影”的美誉。4 叶燮原诗认为,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是_、_二人。5 陈师道的诗歌被称为“_” ,与黄庭坚的“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体。6 屈原对楚地民间文学与诗经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7 论述孔雀东南飞思想内容、艺术特征与价值。(比较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形象。)8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发展的原因。9 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影响。10 试从语音美的因素分析杜甫的秋兴八
2、首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11 试述元代包公戏的概况。12 西游记两大原型精神是什么?两者有何关系?13 笙诗14 涉江15 两都赋16 曹丕燕歌行17 温李18 半山体19 公案剧20 剪灯三话21 神话的历史化和历史的神话化。22 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23 东汉著名政论散文作家和著作主要有哪些。24 太康诗风的特点有哪些?25 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敞文著作,作者是谁?26 锤嵘诗品所反映的文学理论有哪几方面内容?27 如何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得失?28 高适、岑参二人诗歌的艺
3、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有何异同?29 简述李商隐“ 无题诗”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0 李清照的词分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特点是什么?31 如何看待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32 简述贯云石的酸斋乐府的特点。33 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中国文学史练习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正确答案】 王昌龄【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2 【正确答案】 钱起【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3 【正确答案】 云破月来花弄影 帘压卷花影 堕风絮无影【知识模块】 两宋辽金文学4 【正确答案】 梅尧臣 苏舜钦【知识模块】 两宋辽金文学5 【正确答案】 后山体【知识模块】
4、 两宋辽金文学6 【正确答案】 楚辞中香草美人的典型象征性意象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相对于诗经,屈原的作品在形式上有新的特点。屈原的作品打破了诗经整齐、划一而典重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 。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对民间文学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屈原以前,楚地流行的民歌句式参差不齐。并且采用“兮” 字放在句中或句尾,如越人歌(说苑.善说)。显然,离骚学习借鉴了楚歌的形式特点。不仅如此,离骚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如“ 些、只、羌、淬、謇、纷、佬、傺” ,这些楚地方言噌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对“兮” 等语助词的多种方式的使用,促成了
5、句式的变化,这些句式和委婉轻灵的楚声相结合,很适合于各种不同情绪和语气的表达。楚语还使离骚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增加了生活气息。【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7 【正确答案】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是汉乐府杰作。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 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 封建礼教
6、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艺术特征:(1)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2)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
7、,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兰芝死时,义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仲卿死时,顾念老母,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3)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是“ 兴 ”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
8、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4)孔雀东南飞 结构完整、紧凑、细密。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
9、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富贵不能淫” 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5)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 ”的担忧,焦母 “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显示了结构上
10、的精细和诗思的缜密。(6)孔雀东南飞 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归统。其实,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材料和最需花费笔墨的材料。有些只需略作交待就行了,如诗中两家家势、死后家人悲恸后悔等。这里,关键是抓住“篇中意” 对诗材加以选择、组织,突出主要线索、主要情意。诗中对详写部分的处理极为出色。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渲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更妙的是,这样的浓笔重彩,在全诗
11、自然、朴实、流畅的基本风格中,起到了丰富色彩的作用,使整个描述的节奏疏密有致,快慢有度。形象分析:(1)刘兰芝。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2)焦仲卿。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 长叹空房中”、“转
12、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8 【正确答案】 原因:(1)佛教思想的流行;(2) 士大夫清谈和品评人物之风的盛行;(3)写史传风气渐浓,写小说遂成一时之风。【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9 【正确答案】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批评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慨叹“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复归风雅,追踪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他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审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辞采之美结合起来,这就与片面追求藻饰的宫体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表现了他诗歌革新在
13、理论上的自觉。陈子昂的诗作正是他这种理论的实践。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很多诗作都和他的政治主张、政治活动有着直接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如对武则天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滥杀无辜的恐怖政局,陈子昂在其代表作感遇之四、之十二中,不但提出指责,而且表达了愤慨和忧虑。这种从“救于国” 的忠义立场出发写的诗,被杜甫称为 “千古立忠义” 之作,归复风雅,是其振兴一代诗风的起点,使其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他的作品中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这也正是被称为唐诗风骨的精髓,也是他提倡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面貌的新内容。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
14、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提出的诗歌美学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成为盛唐诗歌创作高峰行将到来的序曲。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开创者,对唐诗的发展以至达于鼎盛具有开创性的贡献。【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10 【正确答案】 在语音美上,我们可以将该诗作为前后两个部分来讨论,它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声音模式。在前四行,“ 文武” 彼此双声,并与第三行的 “王侯”在一样在意义上互对。第四行“异昔时”与第一行的“似弈棋”压韵,第一行之“闻”、“ 安”与第四行之“文” 、“冠”,也分别叠韵,前后照应,勾联紧密。这些语音上的呼应有着深层的含义,它们象征着棋盘上的风云变化,与宦海的沧桑浮
15、沉没有丝毫不同。第五行起就迥然不同了,在语音上,它改变为一种线性推进的模式,前四字的“直”与“北”,“ 关” 与“山”各各押韵,接着“金” 、“鼓”双声,最后的“ 震”与下一行的首字“征”再双声,连续双声叠韵的运用,烘托出北方金鼓震耳之声及西驰的车马隆隆的快速步伐。第六行前半以声音绘景,后半则以文字喻景,“羽书” 令人联想到急速的飞驰。第七行的“ 寂寞 ”表示前此震耳的金鼓已不复存在,第五行声音的浪潮逐渐减弱,到第七、八行寂寞完全取代了喧嚷,忧思也取代了奔驰。这首诗的声音模式的变化与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思的转折配合天然、丝丝人扣。【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11 【正确答案】 (1)出现的原因:元代
16、民族歧视现象很严重,汉族百姓申诉尤门,只有祈求为民做主的好官的出现。元杂剧作家赞颂包公不致有讽刺时政之嫌,在民间包公是正义的化身。包公戏在元代相当普遍,目前能见到的有关汉卿蝴蝶梦、鲁斋郎,李潜夫灰栏记等。在这些戏里,包公侦奇案、伸冤屈、扶善弱、锄豪强,为百姓伸张正义。(2)包公戏中的包公形象:包公是清官、正义的化身,不同于史书记载的形象。他执行人们期待中的公正判决,但也有着元朝时代的烙印,办案有所掣肘。(3)包公戏的影响:明代无名氏包公案(龙图公案),其中有三个故事直接袭用了元杂剧盆儿鬼、生金阁、抱妆盒的情节。直到清代三侠五义、七侠五义问世,并在民间流传,包公故事也就趋于系统与定型。对于戏曲而
17、言,沈共桃符记源于后庭花,欣欣客袁文正还魂记源于生金阁;京剧乌盆记、狸猫换太子等都受其影响。【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12 【正确答案】 西游记前后两个部分正好构成具有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母题: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原型一: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孙悟空的形象背后隐含着人类向往自由和个性精神的集体无意识。原型二:所肯定的已经不是孙悟窄的桀骜不驯的自由个性,而是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辛的探索追求精神。这一点,仍然是整个人类共有的原型精神。原型二的描写更为充分和细腻。孙悟空身上那种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的确是明代中后期社会新思潮的集中体现。但这种思潮从它产生
18、那天起,就无法回避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这种新的社会思潮的最终归宿是什么?一个封建社会对这样的思潮是否能够容忍,容忍到什么程度? 如果无法容忍的话,它将对新思潮采用什么办法? 西游记中两大原型的并立,正是试图从正面回答这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3 【正确答案】 诗经有标目的诗共 311 篇,实际留存 305 篇。305 篇中,包括国风 160 篇,雅诗 105 篇(大雅 31 篇,小雅 74 篇),颂诗 40 篇 (周颂 3l 篇、鲁颂 4 篇、商颂 5 篇)。另有 6 篇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笙诗”之称,可能源于它们用笙演奏,“ 有声无辞”,属于“过门曲”之类。这六篇诗
19、是: 诗经.小雅“ 鹿鸣之什”的南陔 、白华 、华黍,“ 南有嘉鱼之什 ”的由庚、崇丘、由仪。【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4 【正确答案】 后人将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作于不同时期而风格相近的九篇抒情短诗集在一起,名日九章,涉江便是其中一篇,写于被流放江南期间,记叙了诗人南下溆浦的经过,通过渡江南行的历程和诗人种种心情的描述,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表达了屈原热爱祖国、坚持美政的决心。从诗人对现实与历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场斗争的严酷性、深刻性,比以前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对自身悲剧的必然性和个人必将毁灭的前途命运,也看得更加清楚。表现了诗人为了祖国而坚持美政,至死坚持正义的伟大人格。【
20、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5 【正确答案】 两都赋:班固以都洛、都雍(即长安)为题材创造的两都赋,规模宏大、别具特色、成就突出,它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两都赋传本分为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实为上下章。作品虚拟“西都宾” 、“东都主人”两个人物,通过他们的谈话构成过渡;同时,两个人物分别代表都雍、都洛两种不同的态度,而在宾主的设定之间,作者的立场已明晰可辨。两都赋中西都赋汪洋恣肆,气势和华彩充溢其间;东都赋则以平正典实见长,法度风范随处可见。作者大量运用对偶句式也使作品增色不少。【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16 【正确答案】 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旧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
21、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窄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而又成熟的七言诗,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17 【正确答案】 晚唐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的并称。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承受六朝余习,色彩绚丽,笔调柔婉,故有此并称。温庭筠与李商隐的作风、成就并不完全一样。李商隐诗在讽喻时政和寄情深婉方面超过了温庭筠,但用典过多,命意晦涩之病,又甚于温。【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18 【正确答案】 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
22、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知识模块】 两宋辽金文学19 【正确答案】 元杂剧题材的一种,内容多涉及重大的法制问题,如社会平等、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等,反映社会的黑暗。不但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而且富于艺术性。【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20 【正确答案】 剪灯三话: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三书合称剪灯三话,是明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21 【正确答案】 中国的神话历史化,是史家、思想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一般认为,古
23、代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在正统的史家或儒家的典籍中,那种半人半兽形的神性形象被抹杀殆尽了,因为这种形象很难被纳入历史谱系之中,而且也违背了理性化的原则。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触犯了理性化原则的神话,也都遭到删削。神话历史化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改造,即对神话进行歪曲的解释,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一块基石。这种例子,在儒家传统典籍中比比皆是,从尚书、左传、国语,一直到史记、吴越春秋、越绝书,都是如此,宋代罗泌所作路史是其集大成之作。改造的结果是使神话大量消亡,历史向前延伸,各氏族的谱系更加严密。历史的神话化实则是神话历史化相反相成的过程。【知识模块
24、】 先秦文学22 【正确答案】 左传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日” 中表现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2)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残暴荒淫行为、列国间的频繁战争。(3)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但也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23 【正确答案】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政论散文作家。他不满当时的思想学术风气,起来批判和纠正时俗的虚谬,体现着东汉思想学术倾向的一种新的变化。他的论衡针对思想学术界积存已久的“虚妄” 问题,诸如圣贤之错、经学之谬、史
25、书之悖、天人感应、谶纬迷信、鬼神生死等,进行了批判和辩说,体现了王充敏锐的思想和深刻的反思以及大胆的怀疑和批判精神。王充之后王符、仲长统,被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符著有潜夫论,仲长统著有昌言,崔实著有政论。这些作品都是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的产物,都是针对现实的政治弊病而发的,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积弊。【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24 【正确答案】 太康诗风的代表主要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脱出繁缛的诗风。摹拟诗经、汉乐府和古诗,成为当时的风气
26、。在是个技巧方面,陆机、潘雨诸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汉魏骨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25 【正确答案】 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26 【正确答案】 一是指出诗歌的产生来源于社会生活;二是针对时弊,反对用典和声病说,主张语言自然和谐;三是讲求诗的“滋味” ,强调了诗的情感因素和形式特征。这些主张在南北朝诗风颓靡的情况下都有补偏救弊的历史作用。【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27 【正确答案】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
27、家。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韩、柳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不仅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无法挽回,而且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道统的宣传既无补于统治阶级的没落和崩溃,士大夫振作有为的希望也渐趋破灭。后起的古文家们不
28、得不把古文引上狭小、琐细的道路,古文便成为少数隐者之流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这些古文虽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毕竟不够深广,不是以振奋人心,因而也就自然地不为人所注意了。这样,形式主义的骈文就轻易地恢复了统治地位。【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28 【正确答案】 高适风格雄浑悲壮,笔力矫健顿挫,气势奔放畅达。岑参的诗歌风格与高适接近,都有悲壮的色彩,但岑参还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他的诗活泼奔放、雄奇瑰丽、飘逸峭拔。在艺术上,二者也有区别:高适:首先,境界阔大,形象鲜明。其次,他的诗主观的情感色彩比较浓厚,诗的形象中总是能感觉到诗人的精抻、气质,在叙事描写中透视着深厚的思想情感内蕴,也常常直抒胸臆。岑
29、参:诗歌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就是新奇、飘逸、峭拔。他以独特的生活感受、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瑰丽的语言、新奇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了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其次,他的诗常常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不仅增加诗歌的形象性,也使诗歌富有浪漫的情调。此外,高适的诗歌比较质朴,而且善于抒写主观的感受和思想;岑参的诗歌注重艺术技巧,善于写物图貌,描写比较细腻,善于以物传情。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其歌行和占诗既有汉魏乐府的质朴,又有文人诗的精练,还有律诗讲究韵律和对偶的特点。岑参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写作。他的诗承继了鲍照的俊逸和谢跳的明丽而开出了雄奇瑰丽、飘逸峭拔的风格,也借鉴了高适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
30、体式,但笔法更为通脱流畅。【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29 【正确答案】 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的“准无题” 诗近三十首,这些诗有的有所寄托,但大部分属于纯粹的情诗,不仅多方面体现了作者复杂的、隐秘难言的心理,而日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成为其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诗风的代表作。这些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晚唐的韩偓,宋初的西昆诗人,明清的许多爱情剧作家,直到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在诗风上均受其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那些表现伤感情调的诗歌,于凄艳哀婉之中融人身世、时世之感,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比较显著,如
31、题材的细小化、情思的深微化、意境的婉丽纤柔等,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性的桥梁。【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30 【正确答案】 李清照词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抒写了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此期的作品词调明亮轻快,洋溢着青春活力。代表作品有醉花阴(薄雾浓云)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后期的词作主要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这些作品或触景生情,或托物寓意,委婉而深沉地抒发她的故土之恋、家困之恨。词调沉郁凄怆、悲凉哀婉。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 、永遇乐(落日熔金) 等。【知识模块】 两宋
32、辽金文学31 【正确答案】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是在元代全真教盛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马致远借鉴、吸取了全真教的思想主张,宣扬人生在世,应与世俗社会保持不即不离的关系,求取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化解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代表作有黄粱梦和陈抟高卧。黄粱梦采用了梦境叙事的技巧,使神仙道化的题材转化为关于知识分子命运的寓言故事,高度概括了官场的腐败,以及涉足其中的知识分子本性的“迷失”,颇能发人深省。梦境是虚的,而梦境中的宦海生涯,却以人间现实为依据。这种虚中有实的写法,冲淡了题材本身的“神道” 色彩,使之具有批判现实的意义。由此可见,马致远提倡“求仙悟道” ,和他对恶浊官场的厌恶情绪有着密切联系。陈抟高卧
33、是马致远另一部耐人寻味的神仙道化戏。剧中的主人公陈抟,既是仙家,义关怀人间,是一个与社会不即不离的高人。他身处乱世,盼望着天下大治,他指点赵匡胤用兵之道,预期出现“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的局面。而当赵匡胤得了天下,陈抟便飘然引退,以超脱心态拒绝诱惑,坚心清修。陈抟既有用世之意,又有避祸之心。而在避祸这一点上,陈抟高卧与黄粱梦是相通的。陈抟的态度,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在人世的利弊得失问题上产生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32 【正确答案】 贯云石,维吾尔族人,号酸斋。绝大:部分散曲作品作于归隐杭州后。主要分为隐逸雅趣的流连山水之作和寄情声色而写恋情的两大类。在元代后期流行的崇尚清丽雅正的曲坛上,贯云石以豪放、俊逸、较为质朴自然的作品独树一帜。【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33 【正确答案】 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关于剧本“理之所必无 ”,然而 “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