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84733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冷战”形成的过程中,影响苏联领导人对美政策变化的关键性事件是( )。(A)丘占尔的“ 铁幕演说”(B)凯南长电报(C)诺维科夫报告(D)杜鲁门的“3.12”演说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B)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C)欧洲在战争中严重削弱(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3 “冷战”时期联邦德国推行的影响东西德国关系发展的外交政策是( )。(A)哈尔

2、斯坦主义(B) “和平、安全和联盟”政策(C)新东方政策(D)不承认主义4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对德、日法西斯国家进行严重制裁(B)实现国际长久和平与合作(C)划分美、苏两大国的势力范围(D)巩固和扩大战时建立的同盟关系5 1955 年 4 月,29 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 340 名代表在( )召开“第一次亚非会议” 。(A)中国的北京(B)印度尼西亚的万隆(C)朝鲜的平壤(D)印度首都新德里6 “二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实施马歇尔计划(C)提出杜鲁门计划(D)在西德实行货币改革7 以下关于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3、( )。(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B)总部都设在美国(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8 北约和华约两个组织对峙近半个世纪,其影响是( )。(A)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发生(C)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为发展中国提供了发展机会9 对“二战”后初期美国实行的 “冷战”,理解正确的是 (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征服(C)组织北约、加强与苏联抗争的实力(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10 “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和平的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B

4、)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布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1 中途岛海战12 霍尔一赖伐尔协定13 德黑兰会议14 雅尔塔会议15 波茨坦会议16 “东方战线 ”17 “马其诺防线 ”18 不列颠之战19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20 联合国21 布雷顿森林体系22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3 华沙条约组织24 蒙巴顿方案25 古巴导弹危机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5、料一:我们与希特勒或他们的匪帮永不会谈,永不斡旋,我们将在陆地上、海洋上、天空中与他们作战,直到把笼罩阴云于大地的一切敌人消灭为止任何为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国家或人民,我们都支援。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过去 25 年里,没有人比我更加始终一致地反对共产主义。凡是我谈过的关于共产主义的话,我决不收回。摘自丘吉尔在德国侵略苏联时发表的声明(1941 年 6 月)材料二:我希望看到德军葬身于坟墓之中,而且希望看到俄国躺在手术台上。摘自丘吉尔的广播讲话(1941 年 6 月)问题:26 材料一反映了丘吉尔的什么立场?27 材料一中,丘吉尔为什么宣

6、称要“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28 举出英国“ 在陆地上、海洋上、天空中 ”与德国法西斯作战的主要事例。29 根据材料二的有关内容,说明英国首相丘吉尔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战争结局?为什么?四、论述题30 论述英、法推行绥靖正常的原因及其后果。31 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2 论述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33 简要分析英、法 20 世纪 30 年代绥靖法西斯国家的表现及影响。34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地位。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战后初期,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撰写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这份报告全面否定了与美国继续战时合作的可能性,成为苏联与美国进行对抗的政策依据。【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以美、苏争霸为特征的“冷战”是“二战”后世界形势的最主要特征。【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德国阿登纳政府时期追随美国对苏“冷战”,坚持不同与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苏联除外) 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这项政策由当时的国务秘书瓦尔特.哈尔斯坦制制定,故称“哈尔斯坦主义”。【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雅尔塔

8、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万隆会议的正式名称是“第一次亚非会议”,因为是在印尼的万隆召开而得名“万隆会议”。【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歇尔计划的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国际联盟是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而联合国在成立初期受到美国的控制。【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北大西洋公约

9、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推动世界进入“冷战”时期。大国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或组织,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两大阵营冲突的紧张性。【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对抗,“杜鲁门主义”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42 年 1 月 1 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 26 个国家为协同作战,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10、联合国的名称由此而来。1945 年 4 月,在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召开的联合国家全体会议上,以四大国建议案为基础起草了联合国宪章。宪章于 6 月 26 日通过,10 月 24 日生效时宣告联合国成立。【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1 【正确答案】 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于 1942年 6 月 46 日在中途岛附近海域进行的海上战斗。中途岛地处太平洋东、西两岸的中途,是保卫珍珠港的重要屏障。日军发动该战役的主要目的是摧毁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海军主力舰队。此战中,日军惨遭失败,4 艘航空母舰被击沉,253

11、架飞机被击落。海战使日本丧失了在太平洋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从此转入战略守势。【试题解析】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战略转折点。【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霍尔一赖伐尔协定是英、法对意大利法西斯武装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一次绥靖政策。1934 年 12 月,意大利军队武装进攻埃塞俄比亚,制造了侵埃事件。英、法统治集团害怕引火烧身,公然执行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1935 年12 月英国外交大臣霍尔与法国外长赖伐尔会晤,拟定了政治解决侵埃事件计划,即将埃塞俄比亚北部、东南部以北及格欧加登地区数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割让给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则可以获得一个出海口;同时将埃塞俄比亚南部 16 万平方

12、千米土地划为经济发展与居留区,意大利享有特权。【试题解析】 霍尔一赖伐尔协定是背着埃塞俄比亚做出的,是以埃塞俄比亚人民的主权与领土对侵略者进行绥靖的协定。【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德黑兰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 年 11 月 28 日一 12 月1 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会议讨论了盟军消灭德国武装力量的各项计划以及安排战后和平与合作等问题。三方达成协议,建立欧洲咨询委员会以研究欧洲问题,一致同意:战败后的德国必须由盟军分区占领;将德国东部一些地区并人波兰;苏联在适当时刻参加对日作战。会议最大的成果是通过了关于

13、1944 年 5 月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决议。此次会议在巩固反法西斯联盟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会后发表了德黑兰宣言和关于伊朗的宣言。【试题解析】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对战后安排的总体设想,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雅尔塔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1945 年 2 月 411 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内容为:处置德国问题,决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设立盟国中央管制委员会进行协调管理,设置赔偿委员会处理德国赔偿问题;确定波兰疆界,以卢布林临时政府为基础改组,成

14、立波兰临时统一政府;决定于 1945 年 4 月 25 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确定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苏联同意在欧战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议还讨论了有关南斯拉夫、三国外长会议以及遣送战俘等问题。【试题解析】 雅尔塔会议对于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在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波茨坦会议即“柏林会议” 。1945 年 7 月 17 日一 8 月 2 日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 月 28 日后为艾德礼

15、)及其外长。会议讨论了德国投降后与原轴心国签订和约的基本政治、经济、军事原则和占领德国的方式,通过并发表了柏林会议公报。还研究了战后世界的安排和苏联对日作战问题。7 月 26 日发表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军队尽早无条件投降,在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上,要求惩治战争罪犯,完全解除武装,彻底摧毁日本制造和发动战争的能力。【试题解析】 当时法西斯德国已经投降,日本处于失败前夕,各国人民要求彻底肃清法西斯势力。【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 东方战线 ”是“二战”初期,苏联采取一系列军事、外交行动,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二战” 后,苏联为了

16、自保和防止战火东延,并且收复在此之前因为苏俄的一系列“和平条约” 而丧失的土地,着手在西部边境采取一系列行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建立一道阻抗德军向东挺进的壁障“东方战线”,“东方战线”改善了苏联的战略地位,但反映了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有损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试题解析】 “东方战线”损害了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导致东欧国家对苏联的不信任。【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 马其诺防线 ”:法国陆军部长马其诺在任期间,多次要求法国沿边境修筑一条阻止德国重新发动进攻的防线,1930 年开始施工。1932 年 1 月 7 日,马其诺病逝。但按照他的计划,防线于 1938 年修筑完成,并以他的名

17、字命名为“马其诺防线”。然而,这条防线计划没有考虑到比利时边境也可作为德国进攻的路径。因此,1940 年 5 月,德国从比利时边境进攻法国,这使得整个马其诺防线成为废物。【试题解析】 马其诺,1877 年 2 月 17 日生。是法国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原为文官,1910 年被选入法国众议院,3 年后任陆军副部长。后历任殖民、抚恤、陆军等部部长。【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不列颠之战:为了迫使英国求和,希特勒于 1940 年 7 月 16 日签署了进攻英国的“ 海狮” 计划。 1940 年 7 月 10 日,在多佛海峡上空,德、英展开空战,即不列颠之战开始。8 月,德国空军开始轰

18、炸英国机场,但很快转向轰炸城市。9 月 7 日,德军轰炸了伦敦。到 9 月 15 日,形势发展不利于德国空军,德国空军受到英国空军和空防力量的沉重打击,只好改为夜间轰炸伦敦和其他城市。10 月21 日,德国决定放弃入侵英国的计划。【试题解析】 英国取得了自卫战的胜利,希特勒的军事冒险受到严重的挫败,有力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二战” 爆发后,德、日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于 1940 年 9 月举行谈判,意大利随后加入,三国于 9 月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的领导权,德国和意大利承认日

19、本在大东亚的领导权;缔约国受到目前不在欧战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彼此以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互援助。“三国轴心” 发展成为“三国军事同盟”,法西斯侵略集团最终形成。【试题解析】 由于轴心国集团打着反对国际共产主义的旗号,使得英、法、美等国幻想能够把法西斯的祸水东引。【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联合国是 1945 年成立的全球普遍性的国际政治组织,英文简称UN。联合国筹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 年 1 月 1 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26 个国家为协同作战,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的名称由此而来。1945年 4 月,在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家全体会议

20、上,以四大国建议案为基础起草了联合国宪章。宪章于 6 月 26 日通过,10 月 24 日生效时宣告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并在日内瓦设有欧洲办事处。参加旧金山会议并在宪章上签字的 51 国为创始会员国。新加入的国家须提交申请书,声明接受宪章义务,经安理会推荐并由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至 2012 年年末,共有 193 个成员国,另有观察员 2 个。会员国设有常驻代表团,观察员设有常驻观察员办事处。【试题解析】 1943 年 10 月 30 日,美、苏、中、英四大国发表莫斯科宣言,共同达成在战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安全组织的原则协议。1944 年 11 月四大国经过协商提出创立联合国组织的建议

21、案。【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 年 7 月,美、英、苏等 44 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试题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 年宣告结束。

22、【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 1949 年 4 月,美国同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葡萄牙、意大利、丹麦、冰岛和加拿大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条约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 ;当缔约国遭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应 “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公约于 1949 年 8月 24 日开始生效,根据该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共包含 16 个成员国,最高级权力机构为部长理事会,军事委员会是理事会的军事顾问机构。其最高司令部由美国将军任最高司令,统率各成员国拨交他指挥的军队。该组织每年举行多次军事演习。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23、【试题解析】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1952 年 2 月土耳其、希腊加入。1955 年 5 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加入。1982 年 5 月西班牙加入。【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华沙条约组织是根据华沙条约建立的军事集团。1955 年 5 月 14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在华沙缔结八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 ,简称“华约”。条约宣称,缔约国将致力于“国际和平和安全” ,并以 “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规定设立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和政治协商委员会等组织,同年 6 月 4 日条约生效时,成立

24、了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的总司令和参谋长一直由苏联人担任。苏联在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驻军几十万。1991 年 7 月 1 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试题解析】 华沙条约组织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蒙巴顿方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制订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1947 年 6 月 3 日,由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发表,故名。同年 7月由英国国会通过。根据人民的宗教信仰,印度被分割为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包括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印度教的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

25、的其余部分)、两个自治领和王公土邦(可自由加入任一自治领)。8 月 25 日,印巴正式分治,英军同日撤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告终,大多数土邦并人印度。1950 年和 1956 年印、巴先后宣布为独立的共和国。【试题解析】 该方案结束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印度次大陆长达 190 年的直接统治,也给独立后的印巴留下了严重的祸根。【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古巴导弹危机是由于美、苏两国在古巴玩弄核诈骗导致国际局势紧张的事件。1959 年古巴革命后,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1962 年 8 月,美国发现苏联这一行动,9 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决定封锁古巴,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队也进入戒备状态。国

26、际局势严重紧张。11 月,苏、美两国达成协议,苏联在 30 天内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终止海上封锁。美、苏两国都宣布自己是这一回合的胜利者,但实际上双方各有得失。在美国的压力下,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在全世界面前丢了面子;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并从土耳其撤走导弹,也使苏联达到了在古巴部署导弹的部分目的。【试题解析】 这次危机一方面使美、苏两个大国认识到核时代两国直接对抗的危险,转而以保持对话防止意外冲突的出现;但另一方面也使双方更加激烈地、互相攀比地发展战略核武器的军备竞赛。【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6 【正

27、确答案】 丘吉尔作为一个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捍卫者、斗士,坚持其既反对纳粹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的一贯立场。自从社会主义苏俄建立,丘吉尔就是反对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曾经发表把苏俄社会主义“扼杀在摇篮里” 的言论,积极支持协约国“ 一战” 后对苏联的武装干涉。丘吉尔还是一个反纳粹的战士,他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坚定支持者,还是大英帝国既得利益的维护者,他反对纳粹的侵略。【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当英国与整个欧洲面临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威胁时,作为一个灵活的政治家,丘吉尔认识到需要抛开对共产主义与苏联的意识形态的偏见,联合苏联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英国的利益。【知识模块

28、】 世界近现代史28 【正确答案】 英国参加了许多类似战役,比如北非的阿拉曼之战、西西里登陆、英德空军较量的不列颠之战、开辟第二战场的诺曼底登陆,等等。【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9 【正确答案】 作为一个政客,丘吉尔希望通过战争的延长,看到法西斯与社会主义苏联两败俱伤,这体现了丘吉尔既痛恨侵略自己围家的德国法西斯,又坚持反对共产主义的顽同立场。丘吉尔一贯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英国的利益。【试题解析】 丘吉尔的政治观点体现出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家,尤其是作为一位保守党政治家思考问题的角度,首先是意识形态,其次是国家利益。【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四、论述题30 【正确答案】 (1)原因: 经济衰败

29、的后作用。绥靖政策是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 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 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绥靖政策

30、的推行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的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俄国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克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条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2)后果:最大后果是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以

31、及导致后来的美、苏“冷战”。直接后果: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主权被亵渎,从而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了更大的灾难;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试题解析】 在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法自食其果,遭到了法西斯的进攻。从此,绥靖主义便成为纵容侵略、姑息养奸的代名词。【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1 【正确答案】 (1)该条约杜绝了英、法、德结成反苏阵线的任何可能,使苏联不至于首先与德国单独作战,并为其赢得了一段喘息时间,以加强战备。但条约的签订也使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东西两线

32、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根据秘密议定书,苏联与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这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尤其错误和可耻的。(2)条约使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困境,客观上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苏联伙同德国划分了东欧的势力范围,不符合社会主义对外关系基本准则。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人民中间引起了混乱,不利于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展。它打击了可以争取和联合的中间力量,不利于促进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打破了英、法“ 祸水东引” 的阴谋,为苏联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来加强备战,也打破了德、日两国的反苏同盟,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3、。但从“二战” 整体来看,这也使希特勒避免了两线作战,助长了其发动世界大战的野心。另外,苏德无视小国利益,参与分割东欧,给世界和平带来很大危害。【试题解析】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排除了法西斯两线作战之忧,尽管为苏联赢得了一年半的战备时间,但是却损害了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加快了战争的到来。【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2 【正确答案】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过程:德、意、日轴心国家的侵略,促进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波兰灭亡后,美国担心希特勒的过分强大会成为自己的危险对手,决心帮助英国。1939 年 11 月,美国国会修改中立法,取消禁止向交战国出售武器的决定,允许外国在付现款和自运的条件下购买美国

34、武器。由于英、法海军远远超过德国海军,这一修改实际只是为英、法购买军火打开绿灯。法国投降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于 1940 年 12 月发表谈话,表示要进一步支援英国。他说:“如果大不列颠崩溃,我们整个美洲的人将生活在枪口下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大兵工厂。”1941 年 3 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用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的方式把军用品提供给“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 的国家。这样,美国虽未参战,实际已同英国结成同盟。1941 年 6 月,德国入侵苏联后,英、美宣布支持苏联。7 月,苏联同英国签订了关于在对德战争中共同行动的协定。接着,又和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流亡政府签订了类似协定。1941

35、年 8 月 14 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纽芬兰海面的一艘军舰上举行会谈,发表了关于对德作战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宣言,即大西洋宪章。宣言声称,两国不谋求别国领土,尊重各国人民选举自己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主权,在平等基础上实现战后合作 等。9 月,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宪章的精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等国家正式参加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线不断扩大。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苏、英、中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布签字国保证在战争中互相合作,不与轴心国单独媾和。这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为战胜

36、轴心集团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联盟内部的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作战目的也不完全一样。英、美集团企图在打败德、意、日的同时,严重削弱苏联和各国的人民革命力量。因此,在反法西斯联盟内部一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历史意义: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各反法西斯盟国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在物质上互相支援,反法西斯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背向和团结互助方面,都比轴心国集团占明显优势,为以后盟国战胜法西斯集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变了战场上的战略态势。反法西斯盟国在战略上开始由劣势转变为优势。同盟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

37、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试题解析】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由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三种力量组成的。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终于使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联合起来,结成了反法西斯联盟。【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3 【正确答案】 (1)表现: 1931 年,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国联不但没有制裁日本,而且主张把中国东北变成列强共管殖民地。1935 年,意大利人侵埃塞俄比亚。国联不但坐视不问,而且想方设法要求意大利以和平手段吞并埃塞俄比亚。英、法更炮制了霍尔一赖伐尔协定,而美国则推行“中立 ”政策。1 936 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

38、,禁止西班牙内战双方购买武器过境,但对德、意向弗朗哥提供武器听之任之。而美国继续推行“中立” 政策。绥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英、美只是重申几同公约的原则,要求停止战争,但既不援助中国,也不制裁日本,相互推诿责任,只想坐观成败,收渔人之利。绥靖德国吞并奥地利。在希特勒下定决心要吞并奥地利但还没有采取大规模行动时,英、法均表示不反对希特勒以和平渐进手段实现吞并。德国采取吞并行动时,英、法坐视不理。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 年 9 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试图通过牺牲捷克

39、斯洛伐克,缓和它们与德国的矛盾,以保住既得利益,使祸水东引。“奇怪战争”:“二战”爆发后,英、法对德宣而不战的“奇怪战争” 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继续推行的表现。(2)影响:这种政策的最大影响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英、法两国首先遭到了德国的攻击,法国的沦亡是法国统治者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试题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开始扩大侵略扩张。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德国吞并奥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在面对法西斯国家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势面前,以英、法为首的

40、国际联盟推行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点。【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4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 61个国家、80的世界人口被卷入战争。据估计,“二战” 造成了 6 000 万人死亡,物资损失超过了 4 万亿美元。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和地中海,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战争。(1)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侵略集团,摧毁了法西斯思潮、运动和政权,从而扩大了资本主义民主的范围。(2)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平进步力量得到壮大。(3)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亚非拉

41、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最终导致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在战后瓦解。亚非地区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从而加快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4)“二战”打破了近 300 年以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战后逐渐形成以美、苏争霸为核心的两极格局,国际政治的舞台第一次扩展到了全球;另一方面,美、苏、英在反法西斯正义战争中卓有成效的合作,为战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通过协商谈判,而不是冲突解决问题提供了范例。“二战” 后世界之所以没有再发生大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国间频繁的直接接触和磋商机制,特别是美、苏两国在“ 冷战” 期间建立的削减核武器谈判机制。(5)促成欧洲的联合与复兴。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欧

42、洲在一体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宽,这就在客观上确保了欧洲人从内部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最小,因而欧洲再次成为战争策源地的可能性也最小。(6)推动了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的大发展。(7)“二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场科技战争,它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科技较量,还表现在战争双方对科技人才的激烈争夺上。这种对科技人才的争夺所造成的后果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战争中,人们深刻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即现代社会是智力文明阶段,科学研究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所以,各国政府在战争中大力资助科学研究,有系统地把科技当做国家的资源,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正是在此意义上,“二战” 开创了科技革命的新时代,技术革命

43、促进所有产业飞速发展,从而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旧面貌,更加坚定地确立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8)“二战”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战争的看法,以前人们以为战争是正常营生的手段,“ 二战” 引发了人们关于和平与安全的长期思考。人们之所以不能忘记“二战”,一个关键因素是因为这场战争的极端反人类性,它最集中体现在纳粹以最极端的方式对犹太人灭绝种族的屠杀。这些残暴行为本身以及所留下来的惨不忍睹的景象,已经不可磨灭地为人类划下了的耻辱的一笔。也正因如此,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从来没有像这样长时间为人们所重视。几十年来,在“二战” 的发源地、主要当事国德国,不断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刻检讨和忏悔,并立法向战争的受害者长期支付赔偿金,以显示德国对这场战争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人性良知的真正觉醒。(9)“二战”的深远影响还在于它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使得世界统一性趋势和多样化趋势并行发展,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化随着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进一步打破地区和国家的界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把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更加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历史真正成为世界历史。(10)“二战”带来了思想文化的新潮流:人权问题国际化、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的新发展、马列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试题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影响了战后人类的世界观和世界发展方向。【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