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84773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C)各种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D)西方国家的“ 和平演变” 战略2 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的是( )。(A)“八一九 ”事件的发生(B)叶利钦上台(C)明斯克协定签订(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3 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苏联进行政治改革苏联进行经济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A)(B)

2、 (C) (D)4 既是苏联创始国又是独联体倡议国的是( )。俄罗斯 格鲁吉亚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A)(B) (C) (D)5 苏联解体表明了(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B)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的失败(C)马列主义在实践中的失败(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6 东欧剧变开始于( ) 。(A)1988 年(B) 1989 年(C) 1990 年(D)1991 年7 1989 年 6 月,波兰在东欧诸国中率先举行多党制议会自由选举,在第三轮选举中,参议院 100 个席位中,团结工会和统一工人党(共产党)获得的席位数分别是( )。(A)99,0(B) 88,2(C) 90,3(D)95,1

3、8 东欧第一个由共产党的反对派掌权的国家是( )。(A)波兰(B)匈牙利(C)阿尔巴尼亚(D)罗马尼亚9 保加利亚共产党于 1990 年 4 月改名为保社会党,它在政府中沦为少数派的时间是( )。(A)1990 年 12 月(B) 1991 年 1 月(C) 1991 年 2 月(D)1991 年 3 月10 1991 年 6 月,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十大决定,将该党的名称改为( )。(A)社会民主党(B)社会党(C)社会民主联盟(D)民主社会主义党11 1991 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分裂为新国家的数目为( )。(A)5 个(B) 4 个(C) 6 个(D)3 个12 在东欧剧变中最出人意料、最

4、激烈的是( )。(A)波兰(B)罗马尼(C)南斯拉夫(D)德国13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相同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B)僵化的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14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15 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经济改革成效不同(C)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D)西方国家的“ 和平演变”16 导致东欧国家和苏联发生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和平演变(B)民族矛

5、盾激化(C)美苏争霸的影响(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7 俄罗斯的私有化进程始于( )年。(A)1990(B) 1992(C) 1993(D)199418 东欧国家的私有化方式一般有四种,其中波兰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退赔(B)出售(C)无偿分配(D)承租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9 纳吉的“新政策 ”20 “布拉格之春 ”21 戴维营会谈22 明斯克协定23 阿拉木图宣言三、论述题24 简述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后果。25 评述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 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26 试述苏联解体的原因。27 试述苏联解体的影响。28 试述东欧剧变的教训

6、和影响。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

7、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7

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9 【正确答案】 斯大林逝世后,匈牙利的局势开始发生变化。拉科西被迫辞去总理职务,由纳吉主持政府工作。纳吉上任后,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有:允许农民退出农庄,宣布农庄经大多数庄员同意可以解散。允许小私有企业合法存在,答应帮助个体农民。调整农、轻、重比例,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实行对外开放。1955 年春纳吉的 “新政策”改革探索由于苏联的干涉被打断了。【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9、后的苏联与东欧20 【正确答案】 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照搬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1968 年 34 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召开中央全会,通过了实行全面改革的行动纲领,宣布将摆脱苏联模式,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实行政治经济改革。纲领的内容是:改革政治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经济体制,实行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调整对外政策,主张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捷克斯洛伐克 1968 年的改革是一次综合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全面改革,并有着鲜明的摆脱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的束缚、争取独立自主的倾向。西方人士称之为“布拉格之春” 。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改

10、革进行压制、干涉,并于 8 月 20 日纠集波、匈、保及东德的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主要城市和战略要地,“ 布拉格之春 ”夭折。【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21 【正确答案】 赫鲁晓夫党政后,主张“缓和” 与西方的关系,调整了斯大林时期与美国的全面对抗战略,提出“三和” 路线,以对话取代对抗,使紧张对峙的东西方关系开始缓和。1959 年 9 月,赫鲁晓夫应邀访美,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了戴维营会谈,会谈虽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但两国最高领导人战后的首次会晤成为缓和的一个象征,由此产生的“戴维营精神” 将东西方缓和推向了一个高潮。【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22 【正

11、确答案】 1991 年 12 月 78 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就苏联的前途问题在明斯克秘密会晤,并签署了明斯克协定。协定宣布三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并称 “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将停止存在”。【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23 【正确答案】 1991 年 12 月 21 日,由苏联 11 个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的宣言。主要内容有:确认由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签署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宗旨和原则;宣布联合体成员国将通过协调机构进行平等协作,保留军事战略力量的统一指挥和以核武器进行统一监督;各成员国将在形成和发

12、展共同经济区域方面进行合作;宣布随着独联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独联体对承认其宗旨和原则的前苏联成员国或其他国家开放,经成员国一致同意均可加入独联体。【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三、论述题24 【正确答案】 戈尔巴乔夫改革初始,打算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以经济改革为重点。两年后改革重点转到了政治方面,正是政治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因为政治改革直接引发了三种结果:第一,引起人们思想的极大混乱。戈尔巴乔夫大力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并把“民主化 ”、“多元化”、“公开性” 作为三面旗帜。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混乱,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趁机泛滥起来,共产党内发生了分歧,随之发生

13、了分裂。第二,培养了各种各样的反对派。思想上的多元化导致了政治上的多元化,各种反对党派纷纷成立。这些反对党派大部分开明反共反社会主义,它们联合其他势力,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游行集会,夺取了苏共在一些地方和国的领导权。第三,催化了民族分离主义。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 、“多元化”、“ 公开性”的口号,揭开了苏联各民族、各地区之间旧有矛盾的盖子,民族主义情绪随之愈演愈烈,使本已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迅速尖锐、激化。民族间的矛盾纠纷、武装冲突不断。继之波罗的海三国公开要求独立,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各共和国纷纷发表主权声明,联盟陷人了瘫痪状态。面对上述混乱、紧张的局势,戈尔巴乔夫步步退让。“8.19”事件

14、后,各共和国宣布独立,苏联于 1991 年 12 月 25 日正式解体。【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25 【正确答案】 实践活动:戈尔巴乔夫外交“ 新思维 ”的基本目标:一是为国内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二是保持超级大国的地位,发挥对世界的主导性影响。为了达到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戈尔巴乔夫在涉及对外关系的诸领域中,以“新思维”为指导,进行了广泛的活动,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大规模的撤军、裁军作为改善对外关系、改善国际形象、缓和国际局势的基础。第二,把放弃苏美对抗、谋求苏美合作的“伙伴关系” 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根本改善苏美关系始终是戈尔巴乔夫外交活

15、动的主要目标。其目的一是求得西方对苏联政治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二是获得美苏合作处理国际事务的地位,保持苏联在全球的影响,根本改变苏联的国际处境。第三,在“ 欧洲大厦” 的口号下,处理对欧洲国家的关系,谋求同西欧的合作,谋求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第四,在苏联与东欧各国的关系方面,戈尔巴乔夫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勃列日涅夫主义政策,赞许东欧发生的“改革浪潮” 。第五,主动改善同亚洲地区各国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减少亚太地区军备竞赛、军事对抗、建立安全机制的建议和主张。第六,停止在亚非拉地区的扩张。在西方的要求下,减少和停止了对原亲苏国家的援助和支持,开始和美国协商解决亚非拉一些国家的问题。影响:戈

16、尔巴乔夫外交“ 新思维 ”所带来的撤军、裁军、停止对亚非拉的扩张、与一些国家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等等,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改善苏联的国际形象和处境是大有益处的。由于指导思想是错误的,戈尔巴乔夫的外交实践也造成了一系列对世界和苏联自身极其不利的后果。东欧的剧变、与苏联保持友好合作的一些国家所遇到的困难都同戈尔巴乔夫的政策有关。这种剧烈的变化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十分不利的,对世界力量的平衡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持同西方大国的“伙伴关系 ”,苏联在重大问题上一步步向西方靠拢,做出了一系列的让步和妥协。到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苏联在外交上已开始沦为“二流国家” 。【知识模块】 第二

17、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26 【正确答案】 苏联的解体,与 20 世纪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样,都是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究其解体原因,中国学者的观点大体可以归结为:(1)戈尔巴乔夫推行了错误的政治改革及其路线;(2)苏共的思想理论和党的建设方面的错误;(3)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的矛盾和弊端;(4)苏联农业的落后;(5)民族关系紧张和民族矛盾的尖锐;(6)对外政策的错误与军备竞赛的负担等方面。西方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苏联制度、戈尔巴乔夫改革、民族问题和对外政策等方面。苏联解体仅仅过去十几年,从历史的宏观角度看,解体事件的相关因素未必已经完全尘埃落定。客观

18、公正地评价这一事件,还有待于时间的演进。就目前的研究进展看,一般认为:除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以及苏联东欧的互动性影响对苏联演变起着十分重要的外部促进作用外,内因乃是基本原因:第一,制度性因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以斯大林体制或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在其演变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活力和凝聚力,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戈氏迅猛的政治改革对这个重病缠身的制度是致命的一击,使改革开始时由对制度的改善到最后变成了对制度本身韵否定和改变。第二,少数民族与知识分子对解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集团的路线错误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戈氏为推进改革所采取的

19、是折衷主义的政治路线,但折衷主义的调和战略却因缺乏稳定的中间力量作支撑而客观上难以奏效;当经济体制改革受阻、无法深入的时候,苏共不是冷静思考、认真总结教训,而是轻率地转向政治体制的改革,导致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政治权力的再分配又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公开性、民主化口号超出了苏联社会的承受能力;戈尔巴乔夫鼓吹的所谓“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企图全面移植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结果只能诱发苏联社会思想的混乱及经济、政治、民族和社会的全面危机,使整个社会陷入极为严重的失控状态;执政党不是致力于改善革新,进而加强党的领导,却不断地削弱并最终放弃党的领导,这必然造成苏共的解散与

20、国家的彻底解体。第四,历史文化原因是苏联解体的深层因素。苏联社会处于东西方文明的结合部,其独特的文明形态是以欧亚大陆广大空间为依托,在斯拉夫文化为主干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广为吸收欧亚文明、斯拉夫文明乃至犹太文明而形成。俄国历史上没有欧洲式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没有作为市场经济承载物的市民社会与中等阶级,也没有欧洲式的大学传统,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总之,这一产生于东西方结合部的文明使俄国社会的发展带有鲜明的两元性,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既有经济力量集中的大都市,又有贫困的农村;既有掌握国家命脉的精英阶层,也存在与之隔膜的广大平民。俄国人的精神状态也是双重的:既崇尚集体主义,也

21、重视个性;既温良恭顺,也极具反叛精神;既保守且有惰性,但也有不妥协、甚至不惜以极端方式来实现社会变革的精神。1991 年,苏联的解体以及俄罗斯走向市场经济,正是这种超乎常规的行为方式的表现。【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27 【正确答案】 苏联的解体是 20 世纪末国际政治中最引人注目、影响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对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世界主要战略力量对比及其相互关系造成了剧烈的震荡和巨大的冲击。第一,苏联解体最终结束了战后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整个世界加速走向一个多极化的新格局。第二,苏联解体最终结束了战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东西欧对峙,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趋势,东西欧开始走向一体化。第三,

22、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原有的凝聚力下降,美、欧、日矛盾激化,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第四,苏联解体后,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明显下降,中间地带开始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对阵,受西方国家干涉和控制的危险加大,南北矛盾和发展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最后,苏联的解体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重大挫折,但它也推动不少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思考和改革。【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28 【正确答案】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东欧剧变震惊了世界,它出现的原因繁多,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同时,东欧剧变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其一,东欧剧变告诉人们,稳定与发展是相互的,没有稳定就没有经济发展的条件,而经济发展停顿,稳定就不能持久。其二,执政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决不可掉以轻心。其三,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时,要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不能以意识形态画线,不能搞大党主义和教条主义。总之,东欧剧变对东欧人民来说,是一场悲剧和灾难;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是二战后四十多年来最严重的挫折;就世界范围而言,它改变了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国际格局,对今后的国际关系和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