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的分配)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平均利润(上海财大 1999 研;人大 2003 研;财政部财科所 2006 研;东北财大2006 研;中央民族大学 2006 研;北京理工大学 2003 研;南京财大 2008 研;中央财大 2010 研)2 级差地租(武汉大学 2003、2008 研;社科院 2004 研;中南财大 2013 研)3 纯粹流通费用(人大 2002 研;武汉大学 2009 研;中央财大 2011 研)4 地租(华中师大 2007 研)5 经济地租(首都经贸大学 2007 研)6 土地价格(人大 1998 研;中南财大 2007 研)7 虚拟企业(中央财
2、大 2007、2012 研)8 商业利润(东北财大 2008 研)9 商品由按照价值出售转化为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仅仅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中央财大 2006 研)10 平均利润形成后,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是成本价格。(东北财大 2007 研)11 在资本主义社会,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需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绝对地租,而租种优、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则只需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级差地租。(中央财大 2007研)12 什么是生产价格? 为什么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北大2010 研)13 试述社会平均利润的形成机制。(复旦大学 2007 研;中央财大 20
3、12 研)14 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首都经贸大学 2003、2006 研;北京理工大学 2008 研;西南财大 2013 研)15 简述信用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南京财大 2005 研;中央财大 2009 研复试;复旦大学 2011 研)16 如果农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高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是否还存在绝对地租?为什么 ?如果还存在绝对地租,其具体来源是什么?(武汉大学 2007 研)17 简述虚拟经济的正、负效应。(中央财大 2005、2007 研;南开大学 2008 研)18 阻碍利润下降的因素在今天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华中科大 2001 研)19 现有土地位
4、置相同,但肥沃程度不同的优等、中等和差劣等的三块等面积的土地,其产量正好满足市场对该农产品的需求。假设社会平均利润率为 20,投资这三块土地的资本家预付资本及其产量情况如下:试计算:(1)每担谷物的市场价为多少?(2)级差地租分别是多少?(人大 2015 研)20 试说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与部门内竞争和部门间竞争的关系。(武汉大学 2001研)21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平均利润如何在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瓜分?(南开大学 1999 研)22 资本主义市场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北大 2007 研 )23 如何理解“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改变信用,特别是银行信用本身”?试述虚拟
5、资本的作用。 (南开大学 2006 研)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的分配)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平均利润指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等于预付资本与平均利润率的乘积。由于各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就各不相同,随着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总预付资本的比率,所以,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总额在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2 【正确答案】 级差地租指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
6、的级差地租。如果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等量投资,实行集约经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只要增加的农产品为社会所需要,且追加投资的生产率高于劣等地原始投资的生产率,就会产生超额利润,并转化为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源泉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3 【正确答案】 纯粹流通费用又称之为非生产性流通费用,指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即在商品的买卖过程中而支付的费用。如广告费、建筑费、设备费、办公费、店员工资等。纯粹流通费用不能增大商品的价值,但它仍然需要进行补偿。纯粹流通费用的物质补偿,来自于社
7、会总产品中一部分物质资料的扣除;纯粹流通费用的价值补偿,要从剩余价值的总额中扣除。与之对应的概念是生产性流通费用。【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4 【正确答案】 地租是租地农业资本家为了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地租的本质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因为租用了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把这部分超额利润交给土地所有者,便成为地租。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资本主义地租包括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其中级差地租包括由于
8、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和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5 【正确答案】 经济地租是指质量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是准地租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准地租指边际生产力较高、质量较好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由需求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一种超额收入。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由需求方面决定,而与供给无关。例如有甲、乙两类劳动生产要素,乙类优于甲类,如果甲类要求每月工资 800 元,乙类要求每月获得 1000 元,从长期看,因为乙类劳动者已大量增加,社会普遍工资水平已提高到乙类劳动者所要求的工资水平,因此,他们
9、每月得 1000 元工资是正常工资,而不存在超额收入和准地租的问题。但是,由于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增加,单靠乙类劳动者不能满足需要,还必须雇佣甲类劳动者,因为工资水平已普遍涨到 1000 元,甲类工人当然也能得到 1000元,然而他们本来只要求得 800 元,于是得到了超过自己要求的工资 200 元。这200 元就被认为是准地租。但是,这种准地租毕竟不同于一般准地租,一般准地租是由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结果,而这种准地租是由于需求数量增加的结果,而且是在长期内存在的,所以被称为经济地租。这种经济地租在一定意义上类似消费者剩余,是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超过他愿意接受的收入部分。【知识模块】
10、 剩余价值的分配6 【正确答案】 土地价格指土地出售时的价格,实质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没有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但掌握土地的所有权就可以定期取得土地收入,如同把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一样,所以土地可以买卖并有了价格。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土地价格的计算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也就是说,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有两个:与地租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现实生活中影响地价的因素还有土地供求状况、国家政策等。土地价格有上涨的趋势,因为:其一,由于人们对租种土地的需求的增大,地租不断上涨;其二,利息率不断下降。【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7 【正确答案】 虚拟企业是指某一
11、企业或若干企业以一种或多种的优势资源为核心,为实现特定的企业目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和职能部门,而将其他的功能和职能虚设,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而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虚拟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网络型虚拟企业,主要是指利用因特网和信息技术、电子货币等先进技术手段,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2)品牌型虚拟企业,主要是指以商品和服务品牌资源为核心,而虚拟掉生产等部分职能的企业。(3)联盟型虚拟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资源优势互补的企业,为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结成的利益风险共享的松散型联合体。【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8 【正确答案】 商业利润指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所
12、获得的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在量上等于平均利润,体现了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共同分配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商业利润的获取是通过价格差额的方法来实现的,即产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其中的差额就是商业利润。【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9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成之后,商品不再按照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因此,价值规律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生作用。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
13、为基础、为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只有依据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说明。这是因为:第一,从个别部门来看,虽然有些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与该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是,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平均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第二,从各个部门来看,虽然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其价值,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其价值,但是,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是相等的。所以,就整个社会来看,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实际上仍然是以价值为基础,按价值出售。第三,
14、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这里必须指出,利润率的平均化,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并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中不再存在价值这个范畴了。事实上,利润率的平均化、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不断的经济运动过程,它们是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商品价值的不断变动中,而不断地平均化,不断地转化的。部门间的竞争是以部门内的竞争为基础的。先是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各资本家之间为获得超额利润展开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引起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形成新的市场价值,新的利润率差别。在这个基础上,又必然重新展开部门问的竞争,通过资本转移,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再次平均化,形成新的平
15、均利润率,从而使新的市场价值再次转化为新的生产价格。如此反复而已。【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10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首先区分成本价格和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2)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即市场价格这时不再是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平均利润率规律所决定的。(3)可见,平均利润形成后,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是生产价格,而成本价格只是生产价格的一部分。【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11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绝
16、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它的形成条件是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产生原因则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以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所有者不会把土地无偿交给别人使用,无论是劣等的土地,还是优等或中等的土地,都要求获得一份地租,即绝对地租。这与土地的优劣及生产率是没有关系的。(2)级差地租是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土地的优劣不同;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
17、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所以,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不用缴纳级差地租,而租种优、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需要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级差地租。【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12 【正确答案】 (1)生产价格是指等量资本能够提供等量利润的价格,它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它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条件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就是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当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时,商品价值便同时转化为生产价格。(2)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市场价格就不再是以商品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
18、为中心,而上下波动。当然,这并不是说价值规律不起作用了,只是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生产价格的形成依然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生产价格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价值的变化和部门之间的竞争状况。从个别部门来看,虽然有些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与该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是,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平均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从各个部门来看,虽然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其价值,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其价值,但是,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是相等的。所以,就整个社会来看,商品
19、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实际上仍然是以价值为基础,按价值出售。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这里必须指出,利润率的平均化,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并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中不再存在价值这个范畴了。事实上,利润率的平均化、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不断的经济运动过程,它们是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商品价值不断变动中,而不断地平均化,不断地转化的。部门间的竞争是以部门内的竞争为基础的。先是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各资本家之间为获得超额利润展开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引起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形成新的市场价值,新的利润率差别。在这个基础上,又必然重新展开部门间的竞争,
20、通过资本转移,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再次平均化,形成新的平均利润率,从而使新的市场价值再次转化为新的生产价格。如此反复而已。【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13 【正确答案】 (1)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不同,是利润平均化的前提利润率平均化是资本本性的要求。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如果剩余价值率相同,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应是利润率两低不同。那些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资本周转速度快的生产部门,利润率比较高,反之则较低。即同量资本由于投在不同的生产部门而有不同的利润率,获得数量不等的利润。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较高阶段,出现了这样的趋势: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利润既然表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因而利
21、润在数量上就要同全部资本相联系,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在现实经济中,各部门的资本家,无论从事哪一种商品生产,都能够大体上获得与他们的资本量相应比例的利润,即同量资本应获得同量利润。(2)利润平均化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部门间的企业竞争是资本寻求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其表现形式则是资本从发展缓慢、利润率较低的部门向成长性强、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比如甲、乙两个部门,甲部门利润率高,乙部门利润率低。乙部门的资本家不甘心获得较低的利润率,就要同甲部门的资本家展开竞争。这种竞争是围绕争得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
22、争的手段足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这样,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利润率也就相应下降;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会发生相反的变化。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这种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偏离。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由此可见,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 【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14 【正确答案】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化形式,表示
23、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预付资本量和资本有机构成一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高低由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来定,而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则取决于剩余价值率。所以,凡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一切方法,都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就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来看,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同量资本中的可变资本部分就越大,所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多,从而利润率也就越高;反之,利润率就越低。所以,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
24、方向变化。(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就可以提高年利润率。而实际上资本家所关心的正是年利润率,所以,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关系。(4)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不变资本的节省本身不会带来更多的利润,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可以减少预付资本总额,从而可以提高利润率。一方面,不变资本的节省可以使资本价值构成降低,从而使用同量资本能够使用更多的劳动力,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不变资本的节省还可以减少商品价值中由生产资料转移过来的部分,从而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这两者都会使利润率提高。(5)原料价格的变动。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
25、提高,预付总资本增加,利润率下降;原料价格下跌,生产成本降低,预付总资本减少,利润率提高。所以,原料价格的变动与利润率成反比例。【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15 【正确答案】 信用是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中产生的。无论在何种社会经济制度下,只要存在着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关系,就必然存在信用关系。信用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用的经济功能是双重的:一方面,信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用也加深了市场经济内在矛盾。(1)信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功能信用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从而改变对资源的分配结构,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信用可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进投资规模的不断扩
26、大,使大企业得以迅速建立和发展。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并使非现金结算得到发展,大批交易可以不使用现金支付,大大地节省了流通中的现实货币量,从而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信用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可以使每个家庭把他们的消费按时间序列进行适当的安排,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信用推动经济增长,使经济活动与交易日益信用化,信用制度与管理体系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信用是经济主体提高经济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有效工具。信用有效地调节着国民经济运行,通过信用工具及其衍生工具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干预,促使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信用加深市场经济矛盾的消极功能
27、信用可能造成虚假繁荣,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银行信用使商业资本取得大量贷款,在商品尚未销售之前继续购买商品;商业信用则使商业资本在商品未销出之前继续赊购商品,造成虚假的需求,误导产业资本盲目扩大生产,使大批商品积压在流通中,造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信用还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当信用造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尖锐化并发生生产过剩危机时,由商业信用引发的债务得不到偿还,商业信用急剧缩减,银行贷款难以收回,就会造成货币流通和信用的严重混乱,发生信用危机。信用刺激投机。投机者往往利用信用融通资本的机会,从事投机操作,牟取投机利润,结果引起流通秩序混乱,市场信号失真,生
28、产盲目发展,加剧经济危机。【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16 【正确答案】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存在着赶上甚至超过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趋势。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赶上并超过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情况下,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就消失了。但是,只要还存在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绝对地租存在的原因就不会消失,租种任何土地依然必须交纳绝对地租。(2)具体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无力在其他部门经营而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业资本家,只得将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绝对地租交给地主。如果农业资本家还想取得平均利润或减少自己的损失,则会通过转嫁负担的方式。克扣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作为绝对地
29、租交给地主。可见,这时,绝对地租的具体来源是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和克扣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17 【正确答案】 (1)虚拟经济的含义虚拟经济是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活动相区别的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 。其本质:是虚拟资本以增殖为目的进行独立化运作的权益交易。虚拟经济按其资本的虚拟化程度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货币信用化。第二是实体经济产权化、证券化、票据化。第三是资产证券化。第四是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的各种金融衍生品。虚拟经济具有正、
30、负两种效应。(2)虚拟经济的正效应虚拟经济的正效应是它的发展在总体上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首先,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工具。在现代企业中,资本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优势企业的扩张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资本。如果股票、债券不能流动,不能投机,也就没有人来购买股票和债券,社会也就失去了这种可以在瞬间依靠市场筹集巨额资本的有效工具。其次,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存量、的重组和结构调整。资本的证券化可以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平台” 。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经常存在着进行并购之类的重组以及通过资本流动进行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但仅仅借助于实体资本形式
31、是很难实现这种重组和结构调整的。资本证券化以后,通过股票和债券的交易就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实现实体经济存量的重组和结构调整。再次,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实体经济中的投资风险。有价证券可以进入市场流通,实际上是向实体经济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风险规避机制,股东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 ”来及时规避投资风险。人们可以通过转嫁、分解、控制等风险管理策略,来从整体上降低金融、经济体系中的风险。最后,由于虚拟经济的金融资产在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组合巾会占越来越大的比重,虚拟经济的市场状况会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虚拟经济市场活跃,预期收益率高,预示着财富的增加,会带动实体经济的活跃,扩大市场需求和投资需求;如果
32、虚拟经济市场过冷,会影响市场需求和投资需求,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3)虚拟经济的负效应虚拟经济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因投机过度而引发的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上。在股票、债券及衍生证券等虚拟资本交易规模不断膨胀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作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另一部分用作股票等虚拟资本的交易。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条件下,用于虚拟资本交易的货币量越多,用于实体经济的货币量就越少。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量越少,购买实际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越少。总需求越少,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就越低。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越低,表示货币购买力越强。由于货币购买力是某种货币汇率的基础,所以长期来看,虚拟资本越膨胀,其货币购买力
33、越高,其汇率越被高估;相反,如果虚拟资本大幅度缩水,货币就会从虚拟资本交易中流出,如果不是流向国外,就会流向实体经济系统,引起物价上涨、货币汇率贬值。更为严重的是,当虚拟资本过度膨胀、价格上涨预期逆转,导致泡沫经济破灭时,就会引发严重的债务问题,使金融领域坏账、呆账大幅度增加,引起信用紧缩,导致经济衰退。泡沫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副产品,如果调控不利,就可能对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影响。【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18 【正确答案】 资本积累一方面导致了相对人口过剩和两极分化,另一方面导致了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在现实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表现为利润率。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34、资本家必须不断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这必然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同一个剩余价值率必然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这就是利润率下降的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今天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发生了一些变化。(1)变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专业化的程度加强阻碍了利润率的下降。与资本主义原来靠剥削程度的提高,包括延长劳动日、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资等来增加利润有所不同,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信息化、网络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的减少,劳动生产率大大的提高,从而在剥削程度不用加强的情况下也能增加利润,从而阻碍了利润率的下降。劳动者综合素质和专业技
35、能的提高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在以前,由于大量过剩人口的存在使得某些部门加强对手工劳动的采用。而当今社会虽然有大量的过剩人口,但是多数企业不是依靠劳动者人数的增加,而是加强在职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虚拟资本的增加以及同实体资本相对应的虚拟资本的迅速增加,使得资金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解决了厂商一直所受的资本短缺的束缚。这个因素也阻碍了利润率的下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都是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2)原因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生产的最终目的,为此厂商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增加利润。信息化、网络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成本减少,同时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
36、提高,这有利于阻碍利润率的下降。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自然会产生一些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资本主义的内在机制也会产生一些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为了抵消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资本家只得提高积累率,增大积累量,从而使总资本急剧地增大,结果使得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量却增加了。积累的不断增大、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又会进一步造成利润率下降的压力,为了减少这种压力,资本家只得更多积累。正是这样一种机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19 【正确答案】 (1)优等地、中等地、劣等地全部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均为:成本价格+平均利润=100+
37、10020=120( 元) 。优等地每担谷物的个别生产价格=1206=20( 元 );中等地每担谷物的个别生产价格=1205=24( 元 );劣等地每担谷物的个别生产价格=1204=30( 元 )。在土地产量正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时,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的,因此每担谷物的市场价为 30 元。(2)优等地全部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306=180(元);中等地全部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305=150(元) ;劣等地全部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304=120(元) 。而级差地租为社会生产价格与个别生产伊格差额,因此优等地的级差地租=180 120=60(元);优等地的级差地
38、租=150 120=30(元);优等地的级差地租=120 120=0(元)。【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20 【正确答案】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竞争使得各个企业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平均化。(1)部门内部的竞争导致社会价值的形成。部门内部竞争,是同一部门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和获得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使商品不同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相同的市场价值,即社会价值。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市场价格,它是商品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同种商品在同一市场上是按照同一个市场价格买卖的。这样,生产规模大,技术装备好,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处于有利地位。因为这些企业生产商
39、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在市场上却按照由社会价值决定的市场价格出卖,这些企业的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便竭力用最新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由此可见,部门内竞争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发展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2)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各部门之间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投入等量的预付资本,在不同邗门获得不同的利润,这与利润作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这一规定相矛盾,也是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各部门的资本家不论从事哪一种商品的生产和经营,都要求大体上比例于他们的预付资本量而获得相应的利润,否则就
40、必然引起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自由转移。这种转移,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使各个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家便可以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平均利润,即:平均利润=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比较高;反之则比较低。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如果投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41、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反之则较低。总之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是各个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也会提高,因而平均利润率会趋于下降。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由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各部门资本家所得到的利润量和该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就不一定相等。按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等于、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慢于、等于、快于社会平均资本周转速度的情况,这些部门所获得的利润会高于、等于、低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从整个社会来看,利
42、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完全相等的。【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21 【正确答案】 产业资本家不能独吞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必须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让给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运动包括购买、生产、销售三个连续的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资本形态。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市场范围狭小,产业资本通常是一身二任,自产自销。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商品流通量的日益增加,需要建立庞大的商业机构、营销网络,需要雇佣商务代理人和大量商业店员。如果产业资本家仍坚持自产自销,不可避免地会增大商业开支,减少生产领域中的资本投入,降低利润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商业
43、资本专门从事商品买卖,具有产业资本家所不具备的商品流通方面的特有优势,产业资本家就把商品流通的业务专门交给商人去完成,使商品资本职能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成为商业资本。由于商业资本的活动,使产业资本加快了资本周转的速度。正是凭借商业资本所发挥的这种职能,产业资本家才会把自己剥削得来的剩余价值瓜分一部分给商业资本家。由此可见,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化的结果,是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起作用的资本。商业资本的职能是通过买卖行为,将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不同,产业资本从事商品生产,生产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则不断地从产业资本那里购买商品,并把它们卖给消费者,从事商
44、品销售,实现剩余价值。资本家投资于商业和投资于产业,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而且他们所获得的利润不能低于平均利润。如果商业利润低于平均利润,商业部门中的资本就会转移到产业部门中去;如果商业利润率高于平均利润率,产业部门的资本就会转移到商业部门中来。资本转移的结果,使投资于商业部门的利润率同投资于产业部门的平均利润率趋于相等。【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22 【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市场价格是以资本主义生产价格为基础,受供求影响而形成的。在这里马克思用以下几个步骤来论述了资本主义市场价格的形成。(1)假设各部门的剩余价值率相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即生产要素能自由退出一个部门也能够不受限制地进入
45、另外一个部门,保证了资本家为获得最大的利润而选择利润率较高的生产部门。排除了要素的专用性,即资本家能够不受损耗地把一种资本形式转变成另外一种资本形式,即使是从汽车行业转至面包行业也如此。马克思正是在这种严格的假设下论证其生产价格进而市场价格的形成的。(2)形成过程成本价格和利润的形成。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每一个商品的价值构成包括三个部分,即: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W=c+v+m。其中 c 是不变资本转移的价值,即过去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m 是现在的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因此,商品的价值(W)就是
46、生产该商品时实际消耗的劳动量,也可称之为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但是,对资本家个人来说,他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支付的费用只是不变资本 c 和可变资本 v;至于剩余价值 m,资本家并没有支付任何代价,是无偿占有的。所以,c+v 就成了资本家的生产费用,也叫做成本价格(用 K 来表示)。于是,原来的公式 W=c+v+m,现在可以表示为 W=K+m。这样一来,剩余价值完全表现为成本价格的一个附加额,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直接关系便被掩盖了。不仅如此,对于资本家来说,剩余价值不但是成本价格的一个增加额,而且是他的全部预付资本的一个增加额。不是由可变资本部分引起,而是由预付总资本引起。于是,剩余价值便表现为利润这
47、个转化形式。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中,既有部门内部的竞争,又有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和部门利润率。在此基础上,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必然引起资本在部门之间的竞争,即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为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既表现为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转移,也表现为新增资本向利润率较高部门的投入。结果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转化成全社会一般的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市场价格就不再是以商品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当然,这并不是说价值规律不起作用了,只是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48、。生产价格的形成依然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生产价格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价值的变化和部门之间的竞争状况。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商品按价值出卖,对小商品生产者来说符合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但在资本主义社会,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的要求,商品不是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出售。这作为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使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
49、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市场价格以它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所以,价值规律现在不是直接通过价值,而是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但这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不过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知识模块】 剩余价值的分配23 【正确答案】 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改变信用,特别是银行信用本身。(1)货币的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贵金属黄金与白银成为货币材料被固定下来以后,商品世界就被区分为两极:一极是商品,代表要实现价值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以黄金、白银作为货币材料的使用价值来代表商品的价值。随着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基础上,产生了代替金银及其铸币的流通的信用流通工具。最初的替代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商业信用工具期票与汇票的流通。在此基础上,银行家开始发行银行券来替代商业票据。银行券成为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它以商业票据流通为基础,并且是用来替代商业票据的。最初的银行券曾经是可以兑换黄金的,其发行量亦主要取决于商业票据流通的需要。但这种由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逐渐与黄金脱钩,也不再仅仅取决于商业票据流通的需要,而是越来越多地渗透了政府货币政策的意图。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银行券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