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 2.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剩余价值是 ( ) A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B商品的价值和新价值之间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和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差额 答案: A 试题分析: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故正确答案:是 A。 B、 C、 D均不是剩余价值的内容,排除。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 点评: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的内容。做好本题要把握剩余价值的含义。 要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必须 ( ) 不改变工作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增加雇佣工人,改善生产条件 延长劳动时间 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要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符合题意,选 C。 不是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条件,排除。延长劳动时间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条件, 不符合题意。 考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注意要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
3、产区别开来。 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 ) A在生产 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在时间上的相继转化是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因此 A为正确答案:。 B、 C、 D均不是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排除。 考点:剩余价值的
4、生产 点评:本题是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要准确把握好基础知识。 商业利润和银行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 A商业销售人员和银行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银行存贷款利息的差额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商业职工、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商业利润和银行利润都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均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因此 C为正确答案:。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而不是商业销售人员和银行资本家创造的,也不是商业职工、银行职工创造, A、 D观点错误。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银行存贷款利息的差额是利润, B不
5、符合题意。 考点:剩余价值的分割 点评:正确回答本题要把握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和利息的区别与共性。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 ) 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使资本主义看到了自己的危机和灭亡 揭示了两大阶级的对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均为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选 C。 观点错误,应该是使无产
6、阶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危机和灭亡。 考点: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正确选择本题可尝试用排除法,三项组合只要有一项是错的就可进行排除,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马克思曾经引用过这样一 句话: “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如果有 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 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甘冒绞首的危险。 ”资本家为了利润甘冒绞首的危险,这是由 _决定的 ( ) A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B
7、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价值规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资本家为了追逐剩余价值贪 得无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 A为正确答案:。 B、 C、 D都不是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决定因素,排除。 考点: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下列关于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联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一次重复 B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的一个过程 C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D资本循环使三种形式的资本在
8、空间上同时存在 答案: C 试题分析: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做资本周转,因此正确答案:为 C. 资本循环不是资本周转的一次重复和一个过程, A、 B都错误。 D观点正确,但没有回答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联系,不符合题意。 考点:产业资本的周转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联系。审题是注意 “联系 ”一词。 相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工业中的剩余价值率是不断上升的,美国: 1935年为 200%, 1947年为 210%, 1955年为 235%, 1958年为 267%;法国: 1938年为 162%, 1952年为 315%。而同期,工人每周的工作时间是下 降的, 1962年,美、英、法、德等
9、国家工人工作周平均长度为 47小时,战后美国为 41小时,英、法、德平均为 46小时, 1970年美国更是缩短为 40小时。这表明 ( )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逐步降低 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主要是靠增加相对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技术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 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已经不再攫取绝对剩余价值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显示,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技术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主要是靠增加相对剩余价值来实现对工人的剥削。因此 符合题意,选 B。发达国家工业中的剩余价值率是不断上升,劳动时间
10、下降,并不意味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逐步降低。也不意味资本家已经不再攫取绝对剩余价值。 都错误,不选。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难易程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资本主义工资是 ( ) A劳动的价格 B工人的全部劳动报酬 C剩余劳动的报 酬 D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形成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工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选 D。 A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工资的内容,不选。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部分超
11、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因此工人的工资不等于工人的全部劳动报酬,其中有一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 B观点错误,不选。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C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工人 工资的实质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工人工资的实质。注意资本主义工人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内在联系。 借贷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息,其真正来源是 ( ) A银行利润 B产业利润 C商业利润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 D 试题分析: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取利息而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利息是资本家为了获得借贷资本的使用权而让渡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此正确答案:为D。银行收取的利息与支
12、出的利息差额减去银行的其他费用,剩余部分就是银行利润。这是银行利润的来源。产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通过投资于物质生产而获得的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通过专门在流通领域进行商品买卖而获得的利润,它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A、 B、 C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剩余价值的分割 点评:本题考查借贷资本家剩余价值的来源。注意要把银行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区别开来。 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 ( )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扩大再生产 相对剩 余价值的生产 平均剩余价值的生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
13、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生产。 符合题意,选 B。 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排除。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是教材知识的再现,要求正确记忆主干知识。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其特殊性在于 ( ) 生产出生产资料 创造出剩余价值 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创造出商品的价值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符合题意,选 B。 均不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排除。 考点
14、:剩余价值的生产 点评: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要深入分析、理解和把握,否则会混淆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劳动、劳动力等概念,误认为劳动能形成商品的价值,生产出生产资料而错选。 简答题 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用的意义。 答案:产业资本循环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具有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及其循环的三种形式,在空间上是并存的,在时间上是继起的。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互为前提,相互依存。 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条件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资本运动中的各种矛盾,而且作为适用于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对
15、社会主义企业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的资本总量,必须合理分配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三种资本的循环必须保持其连续性。只有遵循资本循环 的客观要求,才能加速企业资本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回答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在时间上的相继转化是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第二问要回答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用的意义。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去回答。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条件的分
16、析,揭示了资本运动中的各种矛盾,理解、把握这一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合 理运用资本要素、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考点:产业资本的周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综合题 下面是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家与产业工人的一段对话: 资本家:你们工人对我们这些老板应常抱感恩之心,因为没有我们投资的厂房、机器、原材料,你们即使有力气和技术,也生产不了任何产品,结果只能失业,饿死。 工人:胡说八道!没有我们工人的劳动,你们的厂房、机器、原材料都将是一堆死物。是我们用智慧和体力生产出各类劳动产品供你们享受。没有我们的劳动 ,你
17、们将破产倒闭,直至饿死。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请运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有关原理,剖析以上资本家和工人的对话,到底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2)请阐述厂房、机器、原材料以及工人的劳动各自在生产产品中的不同作用。 答案: (1)以上对话工人的观点是正确的,资本家的言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错误的。因为厂房、机器、原材料确实是一堆死物,如果没有工人的劳动,厂房、机器、原材料不会自动生产出任何产品,只有靠工人的劳动,才能使原材料在机器运转下变成各类供人类需要的劳动产品,创造了价值,所以说工人养活了资本 家。 (2)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厂房、机器、原材料属于不变资本,它们是在剩余价值的
18、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其本身的价值量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而工人的劳动,即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称为可变资本 ),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自身的价值。由此可知,只有工人的劳动才创造价值和财富,是工人阶级世世代代养活了大大小小的资本家。 试题分析:第 (1)小题资本家和工人的对话到底谁的观点正确,然后说明理由。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 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是靠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发财致富的。以上对话工人的观点是正确的,资本家的观点错误。运用资本主义生产的的目的、实质等知识去回答。第 (2)
19、小题要回答厂房、机器、原材料以及工人的劳动各自在生产产品中的不同作用。要运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各自在生产产品中的不同作用去组织答案:。厂房、机器、原材料属于不变资本,而工人的劳动是可变资本。 考点: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 ,要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辨析题 日本将在 2025年拥有 100万个工业机器人。按照一个机器人能完成 10个工人的工作量计算,届时这 100万机器人相当于 1 000万产业工人,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 15%。对于日本的企业来说,使
20、用机器人工作,除了应对劳动力的短缺问题外,还能大量地减少工资、保险金、退休金的支出。 根据上述材料,试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理论分析:机器人的广泛运用,是否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减轻了? 答案: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组织生产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和生 产资料两种商品。工业机器人属于生产资料,它本身并不创造剩余价值,只有使用机器人的劳动者的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2)普遍使用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相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最主要采用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21、。 可见,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劳动者所受剥削程度的降低,而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在同一劳动者身上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试题分析:本题以机器人的使用为背景考查对马克 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机器人仍旧是生产资料,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相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采用的最主要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因此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并不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减轻了。 考点: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理论 点评:选修课的地位和设置目的,决定了在考查深度上不可能过细、过深,考试内容以重点知识的简单叙述为主。回答本题,只需要结合材料,运用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分析即可,没有必要过多地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