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84939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 )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A)何林渥斯(B)普莱尔(C)荣格(D)华生2 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式是( )。(A)纵向研究(B)横断研究(C)整体研究(D)交叉设计研究3 霍尔(GSHall)出的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是( )。(A)白板说(B)复演说(C)进化说(D)成熟势力说4 皮亚杰认为,思维的结构具有( )。(A)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B)整体性、转换性和适应性(C)整体性、转换性和平衡性(D)平衡性、适应性和自调性5 有关大脑两半球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

2、言语活动中枢在( )。(A)杏仁核(B)边缘系统(C)大脑左半球(D)大脑右半球6 儿童同情感产生的年龄大约是( )。(A)1 岁(B) 23 岁(C) 4 岁(D)5 岁7 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的( )机能上。(A)兴奋(B)传递(C)抑制(D)协调8 儿童性别偏爱最早表现在( )。(A)取名上(B)对玩具的选择上(C)游戏上(D)衣服上9 有研究表明,在学习障碍的儿童中有( )的人生理发育比较迟缓。(A)60(B) 45(C) 70(D)3010 在同伴关系上,以团伙方式为主的时期在( )。(A)幼儿期(B)中学时期(C)小学时期(D)以上皆不对11 ( )是初中生普遍存

3、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A)反抗心理(B)妒忌(C)自卑(D)内向12 婴儿出生一两天后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A)条件反射性的笑(B)自发性微笑(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13 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 )。(A)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B)获得繁殖感(创生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D)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14 有人用皮亚杰的认知任务对老年人进行研究,发现了很多老年人同样表现出了7 岁以前的前运算阶段的一个特点

4、,这个特点是( )。(A)自我中心(B)泛灵论(C)思维的不可逆性(D)未掌握守恒二、多选题15 发展心理学中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历史包括( )。(A)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B)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C)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D)理论观点的演变,原先的学派有的影响减少,有的虽有影响但以新姿态出现,有的则是打着革新的旗帜影响较大16 婴儿动作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表现在遵守如下原则:( )。(A)头尾原则(B)客观原则(C)近远原则(D)大小原则17 下面对 DNA 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B)具有

5、自我复制的功能(C)实际上是由两个核苷酸长链所组成(D)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18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 )的特征。(A)泛灵论(B)自我中心(C)思维的可逆性(D)掌握守恒19 当代的游戏理论包括( )。(A)机能快乐说(B)精神分析理论(C)认知动力说(D)学习理论20 埃里克森十分重视人格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同一感,他认为实现同一感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失败,即( )。(A)同一性排斥(B)同一性混乱(C)同一性分散(D)同一性停滞21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是( )。(A)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B)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C

6、)学习活动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D)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行事22 对于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表述正确的是( )。(A)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对更深刻的品质特征的注意(B)从对个人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的长远利益(C)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D)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23 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B)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C)对自我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D)十分关注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24 下面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A)言语理解(B)识别图形(C)知觉速度(D)生活常识三、简答题25

7、 举例说明什么是纵向研究(Longitudinalstudy)。26 新生儿期指的是哪一年龄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7 简述临终心理包括哪几个阶段。四、综合题28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理论之间的异同。29 塞尔曼对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划分?并谈一下友谊对儿童的影响。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6 【正确答案】 A【知

8、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二、多选题15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A,C,D【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

9、19 【正确答案】 B,C,D【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A,B,D【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A,D【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三、简答题25 【正确答案】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例如,研究儿童口头言语的发生发展,可以从新生儿发音起,经过一系列发展过程直到连贯性的言语为止,从而童口头言语发生发展的路线和规律。又如,有的研究者

10、对同一被试,从新生儿起经过各个阶段直到青年时期为止,对他的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期的追踪考查如美国格塞尔(AGesell)的研究工作。因此,纵向研究的时间有的比较短些,有的比较长,有的甚至很长(可以是 2030 年)。纵向研究的范围,可以是某一方面行为的发展,也可以是整个行为的发展。纵向研究的优点是可以比较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这些特点正是儿童心理研究所要求的。但纵向研究也有其局限性:第一,样本的减少。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部分被试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失掉。第二,研究的时间较长,不易同时进行大量的研究;第三,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因此影响被试的各

11、种条件不易查明或控制,由于被试的生活条件变化,不易有效地进行前后比较;第四,反复测量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等等。【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1)新生儿期指的是从儿童出生后 1530 分钟左右剪断脐带的时刻起到 2830 天。(2)新生儿期的主要特点。新生儿期是儿童心理发生的时期,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心理发展的起点。新生儿的脑结构虽已具有成人脑的规模,但重量、容积,特别是脑机能的发展还很不够。出生后几天,大部分时间保持睡眠状态。新生儿期是儿童从胎内生活转到胎外生活的过渡阶段,儿童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的独立生活,开始肺呼吸,独自摄

12、取营养;开始需要自动调节体温,以适应外界较低的温度;各种感官也开始发挥作用,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能独立地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如饮食、防御、抓握、定向、眨眼、吞咽、喷嚏等。出生后两周,新生儿在醒着和舒适的时候,自发的整体性动作开始活跃起来,开始产生明显的条件反射。新生儿最初的条件反射形成速度慢,不很稳定,不易分化。但这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生,标志着作为个体的人的意识的最原始形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不久,就有综合感觉运动机能、记忆、判断和适应刺激的学习能力。新生儿虽然软弱,处处需要成人的关怀和照顾,但却具有发展的巨大可能性。【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临终心理发展过程分

13、为以下几个阶段:(1)否认阶段。病人对疾病的严重性尚无思想准备,否认是为了暂时躲避病症给予的压迫感。(2)愤怒阶段。当病情趋于危重、难以否定时,病人表现为生气、愤怒及怨天尤人的情绪,常迁怒家属及医护人员,发泄他们的苦闷及无奈。(3)乞求阶段。病人存有发生奇迹治疗的幻想,期盼延长寿命,提出种种要求,要求活到完成某些重要事情等。这个阶段病人还存在着希望,也努力配合治疗。(4)抑郁阶段。当病人知道自己祈求无效,死亡无法逃脱之后,便进入重度抑郁,表现为悲伤,情绪低落,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此时病人会体验到绝望及一种准备后事的悲哀,家属必须在其身旁全心陪伴。(5)接纳阶段。此阶段病人准备接纳与之俱来的一

14、切,多数病人自己对即将面临的死亡有所准备,心情相当平静,对高兴或悲哀麻木默然、置之度外。【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四、综合题28 【正确答案】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都对世界心理科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皮亚杰是认知学派的创始人,维果斯基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灵魂人物,他们对心理学的一系列基础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且两者存在分歧:(1)关于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图式” 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下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儿童不可能有超出发展水平的学习。例如,还处于思维的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是不可能学会抽象的逻辑概念的,因此,发展是学习的必要前提。而维果斯基则提出了另一

15、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在的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平状态之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是“ 最近发展区 ”。他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例如,他主张应帮助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进行概念系统化,以促进其思维向抽象逻辑方向转化。(2)儿童的自我中心问题。皮亚杰通过临床法研究与收集了有关儿童言语与思维发展的大量事实,发现 6、7 岁以前的儿童说话的对象只是自己,目的不在于与他人交流,说话只是儿童活动中的伴随现象。皮亚杰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这些儿童不能进行自我观察,不能理解事物

16、之间的关系,思维含糊不清。所以皮亚杰从儿童自身发展阶段的角度出发,认为儿童的言语和思维都具有自我中心的性质,儿童的心理与活动的特点都是从这一基本特点中产生的。而维果斯基则认为,言语的最初功能就是交往、沟通、与他人进行联系并对他人施加影响,所以语言一经产生就是社会性的,并且儿童的言语本来就是多功能性的,随着儿童的成长,它的功能逐渐分化,到了一定阶段便分化为内部言语与交际言语。不管是“自我中心言语” 还是“社会化言语”,它们都是在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或自我言语是在社会言语基础上通过儿童将行为的社会形式、集体协作形式等转化为个人的心理机能而产生的。同样,维果斯基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与对婴儿行为的

17、分析来看,认为思维的发展并不是从自我中心思维开始的,而是现实的、实际的、有实效的思维,以外界满足儿童需要为基础,认为再大的儿童也不会认为想象中的苹果比真正的苹果好,因此思维从发生来讲也是现实性、社会性的。(3)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认知的关系。皮亚杰认为,语言起源于思维;认知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语言;语言只是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自我中心言语反映的是不成熟的思维形式,社会化言语反映的是发展程度更高的思维形式,语言对思维的发展不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皮亚杰所指的思维是一种概括化的、整体的心理结构,是个体发展的图式。而维果斯基则认为,儿童的言语在认知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言语作为思维的工具起着计划、协调、

18、解决问题的作用,思维认知随着语言这个心理工具的成熟而成熟,经由语言的发展而提高,而语言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中实现的。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发展的方向是从个体化到社会化的,个体思维的社会化是发展的标志,认知发展的过程是“非言语动作思维” ;在维果斯基看来,社会性事物内化于个体思维,个体化是发展的标志。(4)两种发展观的对立:“ 从外到内”与“从内到外”。维果斯基指出,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 由外部向内部的转化,由社会机能向个性机能的转化” ,并概括为“文化发展的一般发生规律” : “儿童文化发展中的一切机能都是两次登台的,都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起初是社会方面,后来才是心理方面;起初是人们之间

19、的属于心际的范畴,后来才是儿童内部的属于心内的范畴。”在这一从外到内的发展中,“ 符号”(或信号) 起着独特的作用。皮亚杰将个体作为基本的关注点,考虑到个体的社会化问题,认为发展开始于无差别的前自我状态,然后逐渐向社会化发展。他认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发展的动力是平衡化,认知冲突导致了不平衡从而激起了平衡化,平衡就如一种内部组织机制起作用,社会文化对发展的影响是次要的。所以皮亚杰的发展观可以说是“从内到外” 的建构。(5)分歧的实质。经由分析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主要理论分歧可见,皮亚杰着重论述在大环境中的个体内部过程发生的变化,以及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如何指引个体下一步的发展;维果斯基关注个

20、体所处的环境如何对个体发生作用并规范着发展的历程。皮亚杰专注个体内部心理发展次序与方向的研究,认识到人类心理活动内部的逻辑运算方面的基本作用,强调人类本身内在的逻辑过程的作用;而维果斯基则关注使发展可能实现的客观文化模式,认识到人类个体智能依靠适当的人类文化历史作为心智活动工具手段实现心理活动,强调文化的影响作用。这些分歧必然导致他们理论与研究方面的尖锐差别。我们可以发现,一切争论的中心都源于是否为人类的发展找到一个基本的原因,是个体自身内部的生长还是历史、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作用。【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9 【正确答案】 (1)塞尔曼提出儿童友谊发展具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3 7 岁

21、) :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朋友往往与实利和物质属性及其邻近性相联系。这个时期的友谊关系还很不稳定。第二阶段(4 9 岁) :单向帮助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第三阶段(6 12 岁) :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第四阶段(9 15 岁) :亲密的共享阶段。儿童的友谊关系开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儿童出于共享双方的利益而与他人建立友谊。但这一时期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第五阶段(12 岁开始) :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22、2)友谊是建立在合作、信任基础上的自愿、亲密的二维关系,反应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系,它具有亲密、信任、帮助、安抚、陪伴、肯定价值的特点。对友谊关系的界定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友谊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而非一种简单的喜爱或依恋关系;友谊是一种较为持久的稳定性关系;友谊是以信任为基础,以亲密支持为情感特征的关系。友谊可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具体表现在:第一,可以消除儿童的孤独感。朋友之间经常进行积极的互动,包括倾诉、合作等,这些行为是朋友之间互相感兴趣和互相关心的结果,所指向的事朋友之间共同的独一无二的情感联系。个体缺乏这种重要的情感纽带会导致孤独感的产生,缺乏亲密的友谊关系

23、比没有喜欢他们的群体更容易让儿童产生孤独感。第二,有朋友在场可使儿童在陌生场合或受到潜在威胁压力的情况下感受到情感支持。第三,朋友之间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儿童同性之间的敏感性和共同性。朋友之间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如朋友之间的分享帮助行为会迁移到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中。友谊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玩耍、交往和娱乐的机会。儿童与朋友交往和玩耍多,共同获得的乐趣也多,这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友谊可为儿童双方提供参照榜样。儿童在交往中,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而彼此沟通好、交流多的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往往解决得比较快、比较好。友谊可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和可靠的同盟。当儿童处于危险的境地时,可能期望朋友比一般相识者更能提供帮助。友谊可为儿童提供获得基本社会技能的机会。如,与朋友的交往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在世界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其观点采择能力。友谊可提高儿童的自尊。朋友的陪伴通常比一般的伙伴更富有积极的情感色彩和社会反应。总之,友谊在儿童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