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85020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2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对立问题(B)思维与精神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2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从根本上来说,这两大阵营划分的标

2、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3 中国古代哲学家西周史伯提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益)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4 “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3、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 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 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 这里的“ 半截子 ”主要指的是(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D)把客观事物看作是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6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

4、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对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8 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无论出现怎样的情形,都不可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惟一特性。这里物质范畴的惟一特性是

5、指(A)普遍性(B)特殊性(C)科学性(D)客观实在性9 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继承和发扬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科学的基础上,把哲学物质观提高到现代水平。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是(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C)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D)实践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环节10 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1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已具备了相当发达的“大脑”

6、。近日,日本本田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智能机器人,名为“ASIMO”。这一机器人具备“自律型说明功能” ,不但可以感知周围人的动作,还可以针对指定提问者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回答,并不停地用肢体语言来协助表达。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表明(A)智能机器人能够进行实践活动(B)智能机器人也能产生意识(C)智能机器人的活动与人有着直接联系(D)机器人智能最终将战胜人类大脑1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由此可见。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的观点(A)否定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B)是一种典型的二元论观点(C)混淆了物质与精神的界限(D)是正

7、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3 下列判断中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日有所思,夜中所梦”14 在谈到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恩格斯指出“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化起直到思维。”这里的“ 它”指的是(A)实践(B)运动(C)静止(D)时间和空间15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A)静止是不存在的(B)运动是

8、有条件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16 俗话说:“ 落花不会有芳香,流光不会有再现;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孔夫子也有言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说明时间具有(A)三维性(B)绝对性(C)一维性(D)相对性17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说:“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反复强调“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这共同反映出行为取得实效(A)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B)主要来源于人的社会政治地位(C)主要决定于人被教育的效果(D)主要依靠于实践18 马克思指出:“ 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

9、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这说明(A)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存在的(B)人与自然界是两个完全分离的世界(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在自在世界基础上建造的属人世界(D)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19 恩格斯指出:“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A)天然自然(B)人化自然(C)实践(D)自在世界20 有关材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 1 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 600 吨水受到污染。而这 600 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若将废旧

10、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进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这一现象表明(A)量变引起质变(B)联系具有普遍性(C)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D)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文中指出:“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会导致(A)二元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形而上学22 恩格斯总结和概

11、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B)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C)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D)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23 刘禹锡指出。“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刘禹锡这段话所阐明的是(A)天与人交相胜的古代朴素辨证唯物主义思想(B)天人相

12、分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C)世界万物都以一定的物质存在为其基础(D)天下万物都具有各种具体的规定性24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对“ 物质” 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不同形态的重要依据。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主要形态有(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5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它的缺陷在于(A)它企图以机械力学的原理解释一切现象(B)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

13、社会历史领域(C)只从客体方面去直观世界,抹杀人及意识的能动性(D)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26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由此可见。形而上学的特征表现为(A)孤立的(B)静止的(C)片面的(D)客观的27 现代科学正在研究“ 暗物质 ”(宇宙学和物理学的研究发现,银河系里有一个圆球形的星系群,那里有四分之三的物质是我们看不到的,这便是暗物质。)和“反物质”(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和结构。一切反粒子及其集合的总称。按照量子

14、场论,反粒子和正粒子都是同一场的激发。它们之间以确定的方式相联系)。“暗物质” 和“反物质”的发现(A)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 范畴已经过时(B)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C)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D)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作出了自然科学的证明28 “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这表明(A)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B)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C)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D)世界的真正统

15、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9 “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这一观点表明(A)现实的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B)意识和思维归根结底来源于物质(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D)意识和思维即物质本身30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催雨或消雨的方法实现降雨或不降雨。用人工消雾的方法来消除浓雾。但要实现人工增雪或消雨,还须具备有利的气象条件,不可能“无中生有 ”。这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依赖于物质(C)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反作用于物质(D)人们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1 “精神”

16、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 “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A)语言是意识的工具(B)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C)语言是意识的客观内容(D)语言是人类的主观意识32 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指出:“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为我设?” 下列选项对这段话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和精神(B)我是万物运动变化的绝对主宰(C)物质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D)宇宙万物的变化都是物质自然而然的运动33 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

17、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B)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34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弼认为:“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这种观点(A)夸大了静止的作用(B)否定了运动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C)是形而上学的观点(D)是辩证法的观点35 荀子.儒效曰:“ 千举万变。其道一也。 ” 庄子.天下有曰:“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我们常说“ 万变不

18、离其宗 ”,这表明(A)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C)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D)现象和本质相统一,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36 英国的哲学家毕尔生认为:“我们不能断定空间和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不是存在于物中,而是存在于我们感知物的方式中。”这一观点(A)否定了时间、空间与物质的内在统一性(B)正确阐明了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关系(C)否定了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D)强调了时间、空间是意识的产物37 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认为:“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这

19、段话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A)矛盾的对立面互为存在的前提(B)矛盾的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C)宇宙万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D)矛盾即绝对的同一性与相对的斗争性的统一38 恩格斯指出:“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表现在(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的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物质性的(D)思想、文化、法律、道德等也是物质性的39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

20、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0 世界上每一个独立的人。通过关系纽带相互交织,都可以形成一张庞大的人际关系网。1967 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提出了一个名为“小世界现象”的假说,大意是说,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中间最多只隔着 6 个人,也就是说。只用 6 个人就可以将两个陌生人联系在一起。这一假说蕴含的哲学思想是(A)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B)事物、现象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C)事物的

21、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41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外部世界是杂乱无章的,是人的感性直观形式给外部世界以时间和空间的联系。人的先验的知性形式给外部世界以因果性等联系。这种观点(A)否认了事物间存在着联系(B)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C)强调了事物间的联系是主观联系(D)承认事物间存在着联系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2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

22、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是思维与存在关系的一个方面, B 选项思维精神、意识是同一概念。D 选项主体和客体是在历史活动的实践中形成的,两者之间存在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对立统一关系。三者并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互相对立的两大基本派别。对两者进行划分的唯一标准就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精神是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精

23、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精神、意识、思维的派生物或表现,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 B 选项。干扰分析: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所不同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唯物主义一元论则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关于世界的可知性,绝大多数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唯心主义者把世界看成精神的产物,思维能够认识那一开始就已经是思想内容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已经认识和尚未认识的事物,是彻底的可知论者。关于意识的能动性问题,唯心主义者肯定意识具有能动性,但只是抽象发展了意识的

24、能动作用,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绝对化;辩证唯物主义者则坚持辩证的反映论,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它的发挥又是有条件的。因此,ACD 选项都不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分的标准。【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史伯关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常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等观点。这种物质观承认和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缺乏科学的抽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选项。干扰分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

25、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BCD 选项都不是史伯的观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引自 18 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一书。拉美特利认为:心灵依赖于身体,是肉体的一部分,因而都是由物质构造的,都服从于机械运动的规律。拉美特利关于“人是机器”的思想打破了自然哲学中

26、唯心主义的最后壁垒,但是其错误也是显见的。他的哲学是极端形态的机械论哲学的代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 B 选项。干扰分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ACD 选项都不是拉美特利的观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很显然,这里的“半截子”唯物主义指的就是费尔巴哈等人在唯物主义的立

27、场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没有“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费尔巴哈的“半截子”唯物主义主要指的是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并不是缺少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结合、物质和意识同一性和不承认事物变化发展。因此,AB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恩格斯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所以,恩格斯是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以及自然界的统一性这个角度来界定物质范畴的。因此,本题的正确

28、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从题干恩格斯的定义来分析,恩格斯并没有提到意识、具体科学、认识与实践这几个内容,因此 ACD 选项都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和出发点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物质概念,从而把物质定义与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统一起来,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干扰分析:从题干列宁的定义来分析,列宁并没有提到个别与一般、具体科学和认识与实践这方面内容,因此 BCD 选项都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9、物质的惟一特性指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一切物质形态本质特性所作的最高哲学概括。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揭示了“客观实在性”这一物质概念的最本质的规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干扰分析:普遍性、特殊性和科学性都不是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因此,ABC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的变革,突出地表现在它把人类的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将它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因此,本题

30、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表述正确,但物质唯一特性的客观实在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不会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C 选项把物质简单理解为各种实物的总和是错误的。D 选项把实践看作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环节是从认识论角度来分析实践的作用,论述没有错误,但不能看作是马克思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因此,AC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列宁指出:“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正是由于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的特性,即反映外界

31、作用的能力,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脑的反映形式即意识。这说明意识从自然界产生出来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合乎规律的。题目中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干扰分析:B 选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C 选项诡辩论思想方法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研究和批判诡辩论是在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方面。D 选项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从题干分析三个选项都不符合题

32、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智能机器人属于一种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同人类思维不同。智能机器人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它的思维、意识是由人事先设计、制造的,没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执行的都是人的指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实践活动是人所特有的,智能机器不具备。 B 选项人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智能机器人所不具有的。D 选项机器人的思维、意识本身是由人所设计,不会战胜人类大脑。【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

33、物质”出自毛泽东同志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关于这一命题,从唯物主义本体论上来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从唯物主义认识论上来讲,毛泽东同志把实践观和反映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认识过程中的第一个飞跃,人们通过实践,反映了客观物质,认识了外界的客观规律,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认识过程中的第二个飞跃,是把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干扰分析:ABC 选项都是对题干观点的一种否定。【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马

34、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B 选项“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一方面反映了以天地、阴阳作为万事万物产生基础的唯物主义的观点,同时也体现出万物相生变化的辩证法思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映的是人的知识构成对人认识客观规律的影响。C 选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D 选项“日有所思,夜中所梦”反映的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世界处于永

35、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实践不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C 选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静止是相对的。D 选项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而不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

36、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题干中分别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系,表现出我、云和船之间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表述错误,物质在运动过程中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B 选项表述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 选项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顺序性、间隔性和持续性。时间表明物质运动过程依次出现的先后顺序,彼此之间

37、间隔的长短,以及运动过程进行的久暂。时间具有一维性的特点,即时间总是沿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个方向,单向前进,一去不复返。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三维性是空间的特性,B 选项运动具有绝对性, D 选项静止具有相对性。【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题干中李贽的话表明:“用语言打动人,他人的感触不会很深;用行动打动人,他人的反应必然迅速。”这与“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一样,都是强调行动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干扰分析:ABC 选项都可看作是影响人行为效果的重要

38、因素,但均与题干不符。【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类世界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人化自然是被人的活动改造过的自然,它体现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人的社会关系则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人不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建造属人世界,属人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马克思原文强调的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自在世界,对人类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人是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属人世界之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否定自然界的先在性,这个命题是建立在物质第一性原理基础之上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自然界具有客观实在

39、性。B 选项人与自然不相分离,人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和改造自然。D 选项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建造了属人的世界,从而使世界二重化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中。总之,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不断分化世界、不断使世界二重化、又不断统一世界的活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它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先在世界和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化自然是被

40、人的活动改造过的自然,它体现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天然自然(自在世界)和人化自然统一的基础在于实践,因此,AB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表现。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题目中废旧电池与人的饮用水及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正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是质量互变原理。C 选项是抓主要矛盾的方法论,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D 选项

41、是发展的观点。ACD 选项都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用语只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也就是在回答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或者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意义上使用,才具有绝对意义,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物质与意识的对立,必定会导致二元论,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2、,但它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表现),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坚持物质与意识的绝对对立就会否认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导致不可知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第一,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第二,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第三,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

43、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题干引用这段话的基本内容是:肯定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并在某种具体事物中去寻找世界的多样性统一。刘禹锡所理解的天,是广义的天,是指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之天。他肯定了天也是一种“形器”,一种具体的东西,就是说,它也是物质的东西,而并不是超凡的神秘的主宰。人有最大的智慧,是一切动物中最优秀的。天下万物作为具体的存在物,都具有各种具体的规定性。刘禹锡在处理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上还是直观的、朴素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选

44、项。干扰分析:关于天人关系,刘禹锡指出“天”和“人”各有其独特功能,但是,“天非务胜乎人者也,何哉?人不宰则归乎天也。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从而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思想。在这里,“胜”是“胜过”、“优于”、“强于”的意思。体现出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因此,B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 ABD 选项。干扰分析:庸俗唯物主义是混淆物质与意识的界限,不了解人脑产生意识的

45、过程、抹煞意识本质的一种唯物主义哲学。庸俗唯物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哲学思潮,而不是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因此,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具体表现在:第一,它企图以力学的原理解释一切,把一切现象都解释为机械运动,甚至把人也看成机器。第二,它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只是从客体的方面去把握和直观世界,抹煞了人及意识的能动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

46、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即强调形而上学的特征是孤立的;“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强调形而上学的特征是静止的;“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则说明形而上学的特征表现出一种片面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干扰分析: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问题,与客观与否没有关系。因此,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现代科学研究的“暗物质”、“反物质”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做了自然

47、科学的证明。“暗物质”、“反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暗物质”与“反物质”跟我们传统所见到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物质总是客观实在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的统一。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这个统一性又是多样性的统一。“暗物质”、“反物质”只是证明和深化了世界物质多样性统一的基本原理。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总是在不断发展的,还会不断地发现物质的新的具体形式,从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选项。干扰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并不会过时,现代科学研究的“暗物质”、“反物质”没有也不可能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因此,A 选项错误。【知识

48、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

49、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和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干扰分析:D 选项意识和思维即物质本身表述不准确,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有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错误的意识并不能看作是物质本身。因此,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同时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有两方面表现:第一,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已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所证实。第二,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干扰分析:人们能够发挥主动性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 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1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16872-2017 Services of Medical Doctors with additional qualification in Homeopathy (MDQH) - Requirements for health care provision by Medical Doctors with additional qualifi.pdf DIN EN 16872-2017 Services of Medical Doctors with additional qualification in Homeopathy (MDQH) - Requirements for health care provision by Medical Doctors with additional qualifi.pdf
  • DIN EN 16873-2017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waterlogged wood on archaeological terrestrial sites German version EN 16873 2016《文化遗产的保存 地面考古现场饱.pdf DIN EN 16873-2017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waterlogged wood on archaeological terrestrial sites German version EN 16873 2016《文化遗产的保存 地面考古现场饱.pdf
  • DIN EN 16877-2017 Animal feeding stuffs - Methods of sampling and analysis - Determination of T-2 and HT-2 toxins Deoxynivalenol and Zearalenone in feed materials and compound feed.pdf DIN EN 16877-2017 Animal feeding stuffs - Methods of sampling and analysis - Determination of T-2 and HT-2 toxins Deoxynivalenol and Zearalenone in feed materials and compound feed.pdf
  • DIN EN 16882-2017 Road vehicles - Security of the mechanical seals used on tachograph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 German version EN 16882 2016《道路车辆 行车纪录仪的机械密封安全 要求和试验规程 德文版.pdf DIN EN 16882-2017 Road vehicles - Security of the mechanical seals used on tachograph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 German version EN 16882 2016《道路车辆 行车纪录仪的机械密封安全 要求和试验规程 德文版.pdf
  • DIN EN 16887-2017 Leather -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 Product Category Rules (PCR) - Carbon footprints German version EN 16887 2017《皮革 环境足迹 产品类别规则(PCR) 碳足迹 德文版本EN 16887-2017》.pdf DIN EN 16887-2017 Leather -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 Product Category Rules (PCR) - Carbon footprints German version EN 16887 2017《皮革 环境足迹 产品类别规则(PCR) 碳足迹 德文版本EN 16887-2017》.pdf
  • DIN EN 16889-2016 Food hygiene - Production and dispense of hot beverages from hot beverage appliances - Hygiene requirements migration test German version EN 16889 2016《食品卫生 热饮料装置.pdf DIN EN 16889-2016 Food hygiene - Production and dispense of hot beverages from hot beverage appliances - Hygiene requirements migration test German version EN 16889 2016《食品卫生 热饮料装置.pdf
  • DIN EN 16896-2017 Petroleum produc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kinematic viscosity - Method by Stabinger type viscosimeter German version EN 16896 2016《石油产品和相关产品 测定运动.pdf DIN EN 16896-2017 Petroleum products and related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kinematic viscosity - Method by Stabinger type viscosimeter German version EN 16896 2016《石油产品和相关产品 测定运动.pdf
  • DIN EN 16897-2017 Workplace exposure -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fine aerosols nanoaerosols - Determination of number concentration using condensation particle counters German versi.pdf DIN EN 16897-2017 Workplace exposure -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fine aerosols nanoaerosols - Determination of number concentration using condensation particle counters German versi.pdf
  • DIN EN 16900-2017 Fast pyrolysis bio-oils for industrial boiler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6900 2017《工业锅炉用快热热解生物油 要求和试验方法 德文版本EN 16900-2017》.pdf DIN EN 16900-2017 Fast pyrolysis bio-oils for industrial boiler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German version EN 16900 2017《工业锅炉用快热热解生物油 要求和试验方法 德文版本EN 16900-2017》.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