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1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85026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1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使孙中山得出“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结论的是( )(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国运动的失败(C)护法运动的失败(D)辛亥革命的失败2 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的是( )(A)“二次革命 ”的失败(B)护国运动的失败(C)护法运动的失败(D)辛亥革命的失败3 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 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毛

2、泽东在这里所说的“ 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是指( )(A)没有推翻封建帝制(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C)孙中山没有继续革命(D)袁世凯窃夺了胜利果实4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要确实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 )(A)戊戌维新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5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 )(A)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资产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B)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C)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斗争(D)无产阶级民

3、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6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B)蔡元培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C)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D)胡适提倡文体改革7 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 与“科学”口号的是 (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8 毛泽东在 1 917 年 8 月说过,东方思想固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 )(A)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脱离实际生活(B)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开始怀疑并有所保留(C)主张用西方思想改造国民性(D)接受了

4、马克思主义9 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C)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D)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0 在以下文章中,李大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 Bolshevism 的胜利(C) 庶民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1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英、美、法三国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予日本(B)北京大学等学校的学生集会、示威游行(C)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2 中国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

5、导者是在( )(A)辛亥革命以后(B)五四运动以后(C)北伐战争以后(D)八七会议以后13 对于五四运动,瞿秋白曾说过:“中国民族几十年受剥削,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学生运动的引子,山东问题,本来就包括在这里。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这表明( )(A)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五四运动坚定了人们的实业救国思想(C)五四运动打破了人们对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D)五四运动加深了国人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本质的认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4 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内容指( )(A)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B)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5 在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 的基本方案包括 ( )(A)核定地价(B)按价征税(C)涨价归公(D)按价收买16 有关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学说的认识正确的有( )(A)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B)存在相当的局限性(C)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D)是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17 1905 年至 1907 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

7、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展开论战。这场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A)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18 对 1 905 年至 1907 年革命派和改良派之间的论战理解正确的是( )(A)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B)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C)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D)展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彻底性19 1911 年 10 月,推动湖北新军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的革命团体是( )(A)华兴会(B)共进会(C)文学社(D)兴

8、中会20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因为( )(A)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B)其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C)它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提出了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21 1912 年 3 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毛泽东曾称赞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革命性、民主性 ”主要体现在( )(A)它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B)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C

9、)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2 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 )(A)提出了“ 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的重要原则(B)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3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 )(A)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B)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

10、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C)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D)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24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其表现有( )(A)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B)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C)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D)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25 袁世凯投靠帝国主义的行为有( )(A)以东北金矿、森林,东北、山东铁路

11、,国家烟酒专卖利润等为担保,向日本借款(B)基本接受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C)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D)与四国银行团订立铁路借款合同,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26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的深刻原因是( )(A)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B)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C)军阀之间相互混战、争夺地盘(D)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27 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继续反对封建军阀专制的统治,努力挽救共和制度。这些努力有( )(A)发动“二次革命 ”(B)组织 “中华革命党”(C

12、)发动护国战争(D)发动护法战争28 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主要是( )(A)各种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C)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D)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当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地分裂统一战线的问题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而如果是不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

13、和布尔什维克化就会后退一步。摘自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材料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一切爱国的力量集结在抗日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凝聚成反抗外来侵略的滚滚洪流,为坚持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民众基础。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入了一个全民族抗战的崭新阶段。摘自新华网材料 3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14、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摘自习近平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29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两次合作及其主要经验教训。30 如何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31 为什么在新时期仍然要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3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三大改造 ”后期,由于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社会主

15、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 20 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 2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其运动的基本状况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但相适应是基本的,不相适应是非基本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前进和发展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规律性表现。“ 社会主义

16、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摘自邓小平文选第 3 卷材料 3中国要不要改革,这是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中国改革开启 30 多年来,质疑改革的思潮一直存在。这次提出的问题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主要集中在“贫富分化、官员腐败等消极现象到底是不是改革本身带来的” 等问题上。改革开放初期,针对质疑改革的思潮,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随

17、后我们用 30 多年的改革实践,创造了“中国奇迹”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人民生活发生巨大改变,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事实证明,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新的挑战、质疑面前,我们党做出了怎样的回答呢?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摘自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32 为什么说“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是 20 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33 为什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4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关系?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8、11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13 年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之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这是针对辛亥革命而言的。1 91 5 年 12 月,袁世凯准备登基前一周,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开始护国运动,袁世凯在 1916 年 3 月被迫取消帝制,这是拯救共和政体的一次努力。1917 年,张勋复辟失败后,皖系军阀段祺瑞掌握北洋军阀,变本加厉地推行独裁卖国的反动统治,拒绝恢复 1912 年3 月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在这种局面

19、下,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依靠与皖系军阀有矛盾的西南军阀来反对北洋军阀。但是,西南军阀只是利用孙中山的声望对抗北洋军阀,扩大自己的实力。1917 年 9 月,在广州成立了以孙中山为大元帅的护法军政府并出师北伐。西南军阀则与直系军阀勾结,擅自实行停战,并且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军阀不分南北,他们在本质上一样,都是革命的障碍,所以有“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结论。【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始终坚持奋斗,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但是,孙中山并没有

20、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它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是 201 5 年考研真题。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诸多弱点、错误,以致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知识模块】

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甲午战争失败后,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义和团运动是甲午战争后,以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各阶层民众自发联合起来开展的一场具有相当非理性因素的爱国救亡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以改造国民性为目的的启蒙性思想解放运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

22、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旨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在五四运动以前,马克思主义思想还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指导作用。据此选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文化运动是从 1 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BCD 都是此后发生的事情。【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15 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所以 A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3、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认知。题干的重心在于强调对西方思想的改造,所以 AC 不可选。先进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为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但是,此时还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所以 D 也不可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新文化运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最重要的成果产生于后期:先进知识分子摆脱了前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局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弘扬和反对封建思想的斗争都融人了新的内涵。所以,应该选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十月革命以后,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

24、义旗帜的是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 的胜利两篇文章,深刻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 1919 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政府代表提出的碡废除二十一条”和包括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在内的“希望条件”七项以“不在和平会议权限以内”为借口不予讨论,并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

25、部让予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和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所造成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成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五四运动前后,人们对资本一帝国主义的认识得到深化,看出了其内在的矛盾及其对中国侵略的本质。特别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有力地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这些情况倔使学生倾向社会主义,而在这些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中,一

26、些人经过比较,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瞿秋白的话表达了五四运动对国人思想变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的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不

27、过,民权主义归根到底都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很难得到真正的保证。【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平均地权”也就是,革命胜利后,由国家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按地价征税;其现有之地价,仍肩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孙中山旧三民主义学说的作用和局限性的理解。AC 评价其作用。但是,该学说存在如下的局限性:其民族主义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对于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幻想以承

28、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为条件来换取列强对自己的支持;强调了对满族封建势力的清除而放松了汉族封建势力,结果就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导致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的反扑。其民权主义归根到底都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很难得到真正的保证。其民生主义主张的“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因此 D 不可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A 是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故排除。该论战实质是围绕三民主义而展开的。所以,BCD 为正确选项。【知识

29、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这场论战是发生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两大政治派别之间的论战。但是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使其在反帝反封建问题上具有妥协性、不彻底性,以致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9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兴中会是第一个革命团体,由孙中山于 1894 年 11 月在檀香山组建。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从1904 年开始,出现了十多个革命团体,如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其中,华兴会是由黄兴等人于 1904 年 2 月在湖南长沙成立。【知

30、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从政权的组成人员看,除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和统率海、陆军之权外,陆军、外交等重要部的总长和所有各部的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在作为国家立法机关的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会员也占多数。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政策看,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但是,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它的局限性。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告友邦书中,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南京 I 临时政府也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

31、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是 2014 年考研真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所以,临时约法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

32、命性、民主性。但是,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在南京 l 临时政府的告友邦书 中,就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是 2011 年考研真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即中国同盟会,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即三民主义。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A 项“平均地权”是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但是 “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是在 1924 年国民党一大之后才提出来的,因此不

33、应该人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仍然是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除了 ABCD 四点意义外,大纲还总结了一点: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另外,对于第四点内容还要加深理解: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对此,考生要掌握以下三点:(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2)革命政府还提倡社会新风,扫除

34、旧时代的“风俗之害”。(3)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北洋军阀专制政权本质的理解。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虽然袁世凯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但是,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继续反对封建军阀专制的统治,努力挽救共和制度。D 似是而非,所以不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5 【正确答案】 B,C【试

35、题解析】 A 是段祺瑞政府签订的;D 是清政府的行为。【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6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军阀为了争夺中央政权,或者为了保持、扩大自己的地盘,进行连年不断的战争是结果而非原因,所以 c 不可选;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都有侵略行为,但在中国的情况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是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所以,D 不准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1913 年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1914 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1915 年 12 月 25 日,蔡锷等在云南组织“

36、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1917年,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并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出师北伐。【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8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A 是客观原因。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

37、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 【正确答案】 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新三民主义的政纲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这次合作以反帝反封建为共同的革命目标,以新三民主义为共同的革命纲领,以改组后的国民党为共同的组织形式。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全面抗战爆发后,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三个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两次国共合

38、作,中国共产党处理统一战线的经验是:第一,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建立和巩固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第二,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坚持工农联盟为基础,扩大非劳动人民的联盟;第三,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0 【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联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凝聚强大民族力量,使抗日战争真正成为人民

39、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1 【正确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发扬抗战中形成的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铸牢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精神纽带,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在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党的一项长

40、期方针。【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

41、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3 【正确答案】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由于缺乏经验,在经济建设上照搬苏联模式,导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解放生产力,我们必须要进行改革。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基本矛盾,我们必须用改革来发展生产力。第三,为了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4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消灭私有制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