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85044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2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2 在对待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规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它们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3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4 下列选项中,完全不属

2、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是( )(A)政治法律思想、道德、逻辑学(B)哲学、艺术、道德(C)语言学、文学、心理学(D)宗教、文学、自然科学5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体现在(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二者相互决定(D)二者相互并存6 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的是( )(A)生产方式(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7 马克思说:“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这段话表明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是( )(A)生产关系(B)劳动对象(C)生产方式(D)生产工具

3、8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生产工具(B)科学技术(C)劳动者(D)生产关系9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经济基础10 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决定性地位,并构成全部生产关系基础的是( )(A)生产力(B)生产资料(C)生产资料所有制(D)生产者11 马克思说:“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表明 (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B)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C)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相互决

4、定12 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的是( )(A)生产方式(B)经济体制(C)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13 上层建筑是指( )(A)政治法律思想(B)社会政治制度(C)建立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思想(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14 社会的“骨骼系统 ”是指 ( )(A)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C)生产力(D)生产关系15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B)生产力(C)革命(D)科学技术16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更为根本的一对矛盾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5、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贫富相差悬殊17 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C)生产力(D)上层建筑18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B)阶级斗争(C)科学技术(D)社会革命19 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A)社会改革(B)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C)两极分化(D)社会革命20 人的现实本质是( )(A)人的自然属性(B)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所有人的共同属性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

6、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包括( )(A)没有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B)没有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C)忽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D)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22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A)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对历史创造的决定性作用(C)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看成是一部“ 思想史”(D)唯物史观肯定了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唯心史观否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23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

7、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B)意识形态(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24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下列选项属于社会意识的有( )(A)社会心理(B)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C)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25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之为社会意识形态,它主要包括( )(A)政治法律思想(B)哲学(C)道德、宗教(D)艺术26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27 生产力具有复

8、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 )(A)生产关系(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者28 狭义的生产关系包括( )(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产品交换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9 观念上层建筑包括( )(A)政治法律思想(B)宗教、哲学(C)形式逻辑、自然科学(D)道德、艺术30 下列选项中,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 )(A)国家政治制度(B)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C)国家政权机构、政党(D)军队、警察、法庭、监狱31 下列选项中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正确的有(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相互决定(

9、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32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具体包括社会的( )(A)经济形态(B)政治形态(C)意识形态(D)文化形态33 在一定意义上,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是( )(A)合规律性的过程(B)合目的性的过程(C)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D)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34 列宁说:“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这段话表明,社会形态的更替( )(A)总趋势是前进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B)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

10、是渐进性和跨越性的统一(D)是一个辩证“ 扬弃” 的过程35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敌我矛盾36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B)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C)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D)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37 马克思说:“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这表明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 (

11、)(A)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B)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发挥(C)革命能够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D)革命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8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有( )(A)改革(B)科学技术革命(C)社会基本矛盾(D)阶级斗争3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 是指( )(A)作为个体的人(B)具体的、现实的人(C)广大人民群众(D)社会全体成员40 对“人民群众 ”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B)人民群众从质

12、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人民群众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D)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41 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D)国家和社会完全统一之日就是国家消亡之时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2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

13、采取的根本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D 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故正确答案选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A、B 是依据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划分出的派别,C 是回答世界的状态问题。故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

14、定力量。A、B 属于社会存在的构成,D 属于社会意识方面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才称之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自觉直接地反映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思想理论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念、道德观念、艺术思想、哲学观念等。题干中要求找出都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组,A 中只有逻辑学符合,B 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D 中的文学和自然科学符合,故正确答案为 C。此题要求在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有所把握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中的内容加以判断,考查形式比较灵活。【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15、A【试题解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再次,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也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辩证关系的一个方面。B 、C、D 表述错误,故选 A。【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

16、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在哲学上,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A、C、D 都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故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

17、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故正确答案选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入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故选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故正确答案选 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1 【正确答案】 B【试题

18、解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当一种生产关系还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是不会灭亡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A 、C 不符合题意,不选;D 表述错误,不选;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生产力的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故正确答案选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

19、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故选 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故选 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形态的内容是全面的,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两者缺一不可,犹如“骨骼”和“血肉”。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上层建筑不过是经济基础的政治的和思想的表现形态。这样才能揭示社会形态的本质,发现它的规

20、律性,为我们区分不同社会形态提供可靠的科学的方法。故正确答案选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 不完整,C 、D 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故选 A。【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制约,它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C、D 不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排除。正确答案选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7

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故选 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 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D 不属于直接动力,故选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革命是

22、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故选 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A、B、D 表述有误,故正确答案选 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

23、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一是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二是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A、C 的说法颠倒,故选 B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在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方面,唯物史观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则否认

24、人民群众对历史创造的决定作用,只看到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上,唯物史观看到了推动历史发展其背后根本的物质动因,但唯心史观只考察了个人活动的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合乎规律的向前发展,唯心史观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 ABCD 四个选项都正确,都选。【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意识形态不属于社会存在的构成,故排除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4 【正确

25、答案】 A,B【试题解析】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C、D 属于社会存在的构成,与题意不符,不选。【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社会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A、B、C、D 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都选。【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6 【正确答案】 A,B

26、,C【试题解析】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辩证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是最高的;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意识,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现实的社会存在,但同时也会吸收、保留以往形成的某些思想材料,

27、即“古为今用”;在形式上继承以往既有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新的内容和条件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并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即“推陈出新”。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D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另一个方面,不选。【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

28、料即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二是劳动对象。它是指人们通过自身劳动对之进行加工,使之变为使用价值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包括未经加工的自然物和已经加工的物体。三是劳动者。它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并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相结合,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A 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正确答案为 B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

29、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B 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正确答案为 A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观念上层建筑总是代表着一定阶级的立场,C 中的自然科学和形式逻辑不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故排除。正确答案选 AB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

30、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次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C 表述错误,故选 A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

31、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3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也就是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故正确答案选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4 【正确答案】 A,B

32、,C,D【试题解析】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多样性表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是指社会形态通过新陈代谢、吐故纳新而向前发展,包括社会形态的质变和量变。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是指社会前进过程中所出现的反复、停滞和倒退现象。社会形态在更替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故 ABCD 四个选项都正确,都应选。【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5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B、D 不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排除,正确答案

33、为 A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故 ABCD 四个选项全选。【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革命是实现社

34、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革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同时也不否认改良作为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为争取劳动者境况的改善所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故ABCD 四个选项都正确。【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改革和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重要动力,C 是社会发展中的根本动力,D 是阶级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9 【正确答案】

35、B,C,D【试题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所讲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而非抽象的人,也不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它是一个集合概念。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也不是直接指单个的人而是指人的总和。人民群众在现阶段的表现即为社会全体成员。故正确答案为 B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故 ABCD 四个选项

36、都正确,都选。【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国家的起源和实质。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阶级已经产生且矛盾冲突愈演愈烈的形势下,为了把阶级斗争限制在一定“秩序”之内,国家作为强制性的力量应运而生。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但“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执政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国家和社会完全统一之日,就是国家消亡之时。国家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