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85121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896 年的一篇文章概括了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至革命派之缘起,虽无由追溯,而其大致要由不嫌于满清之行事孙逸仙博士辈之初意,原欲以平和之手段要求立宪政体之创行而已,迨至和平无效。始不得不出于强力。”促使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事件是(A)公车上书(B)百日维新(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国人对待自己革命的态度,以庚子失败为界,“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人们对待孙中山倡导

2、的革命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力量有了极大增强(B)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人们认识到农民阶级领导的斗争不能取得胜利(D)资产阶级改革未能成功3 载泽在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中曾写道:“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一日,内乱可弭。海滨洋界,会党纵横,甚者倡为革命之说。顾其所以煽惑人心者,则日政体专务压制。官皆民贼,吏尽贪人,民为鱼肉,无以聊生,故从之者众。今改行宪政,则世界所称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籍,欲倡乱而人不肯从,无事缉捕搜拿,自然冰消瓦解”,由此可见,清政府实行“立宪”的主要目的是(A)顺应世界资本主义潮流(B)

3、应付危机,遏制革命(C)满足立宪派的要求(D)借机组织“ 皇族内阁”4 1894 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这个团体是(A)华兴会(B)光复会(C)兴中会(D)同盟会5 盛赞革命是“ 启迪民智,除旧布新 ”的良药,并驳斥康有为中国 “公理未明”、“ 民智未开”,只能实行君主立宪制观点的是(A)孙中山(B)陈天华(C)邹容(D)章炳麟6 在 20 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因为它(A)是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B)确定以民报为机关报(C)有明确的资产

4、阶级革命纲领和组织(D)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7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将其不远” 。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8 1905 年 11 月出版的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三大主义,并将其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然而,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三民主义逐渐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民族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忽略了人民群众的地位(B)没有正面触及封建所有制(C)没法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9 辛亥革命中。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

5、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材料表明列强的态度是(A)继续保持中立立场(B)维护中国的和平和稳定(C)压迫南方代表妥协(D)力图尽快结束中国革命10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中国后,一部分革命者幻想像西方那样建立“议会政治” 和“政党内阁”,以实现真正的 “民主、共和”,这一主张引起了北洋军阀的强烈不满,在其疯狂反扑下,“ 政党政治 ”的梦想最终破灭。标志着民国初年 “政党政治”破产的是(A)袁世凯称帝(B)宋教仁被刺杀(C)护国运动失败(D)护法运动失败11 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

6、程中,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三次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比较这三次运动。他们相似的因素是(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强调改良(D)受西方进化论影响12 毛泽东曾指出:“ 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材料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在于(A)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的联合镇压(B)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C)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D)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7、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3 恩格斯说:“ 把革命的发生归咎于少数煽动者的恶意那种迷信时代,是早已过去了。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着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达到满足。”辛亥革命之所以爆发。这是因为(A)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已成为世界潮流(B)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C)清政府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D)清末“新政 ”和“预备立宪”激化了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14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8、地权” ,孙中山后来将其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中“民族主义” 的含义是(A)反满,推翻清政府(B)排斥不同种族的人,建立汉族政权(C)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D)民族平等15 “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这段材料实质指出(A)要以革命手段推翻集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于一身的清政府(B)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阶级民主共和国(C)要用民主革命去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D)要使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16 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9、中,民生主义指的就是“平均地权” ,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的民生主义(A)“平均地权 ”主张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B)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C)没有从正面鲜明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D)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17 近代以来,中国资产阶级在挽救民族危亡、探寻国家出路的斗争中。先后形成了改良派和革命派两个政治派别。20 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大论战的内容是(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18 1905 年至 1907 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

10、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通过这次论战(A)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B)反满革命的广泛宣传,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上的准备(C)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D)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19 毛泽东指出:“ 民国元年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革命性、民主性表现在(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人民代表机关通过并公布实施的第一部人民的宪法性文件(C)以根本大法

11、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2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十九条规定:“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临时约法的这一规定(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B)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直接目的在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21 辛亥革命失败后,革命党人认识到了“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皆依附之以求生存”,为了挽救革命成果、保护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12、,以下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共和所做的斗争主要有(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D)保路运动22 毛泽东曾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表明(A)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爱国救亡运动(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C)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D)辛亥革命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23 胡绳曾对辛亥革命评价道:“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不是不结果实的。”胡绳所说的“不结果实”是指(A)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未

13、能改变中国旧有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C)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D)辛亥并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24 “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该观点(A)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是方法问题(B)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反动派的力量过于强大(C)将辛亥革命失败归咎于未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D)未认识到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考研政治(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

14、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试题摘自 1896 年 12 月 3 日香港支那邮报的一篇文章。1894 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向李鸿章上书,曾寄希望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是,李鸿章并没有重视他的意见。而在北上京津的过程中,孙中山发现清朝的腐败比他原先了解的要严重得多。这时,他才逐渐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的统治。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最终促使他由改良走上了革命道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A、B 选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政治改良运动。 D 选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时,孙中山已经从事革命活动多年。【知识模块】

15、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的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同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表明帝国主义与清王朝的完全勾结,使人们看到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人们开始认识到通过和平改革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必须进行革命。这是人们对革命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是从阶级基础方面来论述的; C、D 选项是从以往的历史经验方面来论述的,这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伴随统治危机加深,在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的情况

16、下,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于 1906 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 1908 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但又规定了 9 年的预备立宪期限。为了巩固皇权,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立即召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同时不断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由此可见,清政府被迫实行“立宪”的主要目的是应付危机,遏制革命,维护自己的封建专制统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清政府宣布“新政”和“预备立宪”主要是迫于当时内外的压力,为了维护其岌岌可危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A、C 选项揭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而并非根本目的;D 选项是清政府

17、实行“立宪”的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应付危机和遏制革命。【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选项。干扰分析:华兴会是黄兴、宋教仁、章士钊等于 1904 年 2 月在长沙正式创办的;光复会是蔡元培等于 1904 年在上海创办的,著名人物有章太炎、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1905 年 8 月 20 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5 【正确答案】 D【试题

18、解析】 历史进入 20 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其中,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1903 年) 。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干扰分析: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是主张“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陈天华写了警世钟和猛抬头,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并号召人民推翻清朝

19、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这三项都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05 年 8 月 20 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同盟会确立了三民主义纲领,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成为资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1894 年成立的兴中会是第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故 A 选项错误;B选项讲的是同盟会的机关报,与题干无内在因果联系;D 选项是同盟会成立之后的才发动的革命活动。【知识模块】 辛

20、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未能解决土地问题,因此他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社会危机,以“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指的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B 选项指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即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D 选项强调的是为了争取人民有

21、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而进行的革命,在我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三民主义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当时的革命派对于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为条件来换取列强对自己的支持。民权主义归根到底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的主张,也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是民权主义的局限性;B、C 选项是民生主义的局限

22、性。【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列强宣布中立,然而,随着革命形式的深入发展,帝国主义列强开始恐惧革命,害怕革命继续发展下去会破坏其在华利益。在这一背景下,帝国主义列强开始扶植新的代理人袁世凯,并打着中立的幌子,逼迫南方革命派与袁停战议和。题干中的这则材料正是帝国主义列强打着中立幌子,压迫南方代表妥协的真实反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A、B、D 选项是当时帝国主义的“幌子”,并非其真实的意图。【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中国后,以宋教仁为代表

23、的一部分同盟会领导人,希望像西方那样建立“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为此,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积极参加第一届国会议员的竞选,并在国会中取得了占多数席位的胜利。然而,宋教仁和国民党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利益,袁世凯在收买宋教仁失败后,指使亲信物色杀手杀死了宋教仁。宋教仁被刺杀,是当时震动全国的政治谋杀案,标志着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破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失败,都与组织政党内阁无关。【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近代中国人掀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

24、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尽管这些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选项。干扰分析: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A 选项和 D 选项不符合它;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旨在推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的革命,C选项不符合它。【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试题摘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考察运动。毛泽东这一论述表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在于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与之相反,他们指责农民“行为越轨”,并派兵加以镇压。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25、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是客观原因,B、D 选项是主观原因,但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试题摘自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辛亥革命的爆发是特点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首先,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已成为世界潮流。其次,从近代中国社会矛盾来看,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

26、腐败无能,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再次,从清政府赖以生存的统治基础,即封建制度本身的落后性来看,清政府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其政治统治已经不能正常维持下去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反满,也就是推翻清朝政府。二是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即“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其中蕴含摆脱外来压迫的民族独立意思。三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国内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

27、是 ACD 选项。干扰分析:1906 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提出:“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这一思想后来发展成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思想。所以 B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试题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906年 12 月 2 日)。这段材料实质上说明了实行民权主义的必要性。民权主义就是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孙中山主张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的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

28、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于一身的清政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民生主义的局限性在于:第一,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第二,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第三,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D 选项。干扰分析:D 选项是民权主义的局限性。【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20 世纪初,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

29、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论战的内容主要涉及: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以及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干扰分析:D 选项是守旧派与维新派论战的内容。【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但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比如,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只是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

30、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9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样,临时约法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 选项。干扰分析: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由人民代表机关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的第一部人民的宪法性文件。故 B 选

31、项错误;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故 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1912 年 3 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临时约法中规定了参议院具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力,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限制大总统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同时,这一规定也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袁世凯

32、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反动的北洋军阀政府,中国再次落入了黑暗的深渊。宋教仁被刺后,革命派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毅然发动了“二次革命”。随着袁世凯野心的日益膨胀,他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复辟帝制。为了挽救共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动了护国运动。袁世凯复辟失败后,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掌了北洋政府,他继续独裁统治,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这种情况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举起了“护法”的旗帜,发动了护法运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干扰分析:D 选项中的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爆发前,四川人民为反对清政府的卖国行为而爆发的运动。【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2 【正

33、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这是辛亥革命取得的伟大成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 选项。干扰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但并非第一次,故A 选项错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故 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3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试题摘自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周年。胡绳说的“不结果实”指的是:从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来看,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旧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4、,这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 选项。干扰分析: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近代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革命也是辛亥革命结出的丰硕果实,故 A、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4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试题摘自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孙中山的结论不准确,辛亥革命的失败不是方法问题,根本原因是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D 选项。干扰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故B 选项错误;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C 选项在题目中并未体现。【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