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85140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矛盾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主体选择的观点2 “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务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 这一观点属于( )(A)不可知论(B)先验论(C)反映论(D)唯物论3 把人的认识看作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 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B)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C)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D)主观唯心主义先验

2、论4 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人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B)人的认识能力具有选择性(C)人的认识能力具有计划性(D)人的认识能力具有创造性5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该论断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认识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6 马克思说:“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

3、哲学的问题”。这一论断表明( )(A)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区分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B)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不但要重视直接经验,也要重视间接经验(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绝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所以( )(A)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B)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C)理论对实践活动起能动作用(D)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不起任何作用8

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以往的认识论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B)坚持了反映论(C)坚持了先验论(D)引入了实践的观点9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所谓由实践到认识,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与实践无关(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很多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正确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而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10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

5、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反复循环(B)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反复循环(C)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D)主体和客体的反复循环11 列宁指出:“ 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种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该论断所揭示的是( )(A)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B)马克思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C)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马克思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

6、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12 列宁指出:“ 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种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该论断所揭示的是( )(A)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B)马克思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C)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马克思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

7、均不得分。13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就应该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 )(A)事物内部矛盾全部解决的表现(B)事物内部矛盾不再有斗争性表现(C)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的表现(D)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表现14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表现为( )(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不同的特点(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C)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D)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都因为认识主体的不同而不同15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

8、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和终结(C)质变和量变是互相渗透的(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16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包括(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B)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C)否定是有客观标准的否定(D)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17 马克思认为:“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

9、事物的必灭亡的理解。”这表明( )(A)任何事物内部都孕育着否定的因素(B)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灭亡(C)事物只有到了失去了存在条件的时候才能够被否定掉(D)正在成长中的新事物也应当被否定掉18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说明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统一是指( )(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19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两者的关系是( )(A)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B)

1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C)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表现形式完全不一样(D)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共同组成了唯物辩证法20 以下属于主观辩证法的有( )(A)现象和本质(B)归纳和演绎(C)分析和综合(D)形式和内容21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 )(A)本质联系(B)稳定联系(C)根本联系(D)必然联系22 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A)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B)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意识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新的物质(D)意识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23 主体和客体的

11、关系,从根本上讲是( )(A)认识关系(B)实践关系(C)主从关系(D)因果关系24 毛泽东说:“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该论断表明 ( )(A)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B)应当促成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D)理性认识并不依赖于感性认识2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26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性

12、质上的区别,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 )(A)没有引入实践的观点,不了解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B)把人的认识看成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对象(C)不能辩证地看问题,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D)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产生的2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与旧唯物主义的被动的、消极的反映论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 )(A)能动反映论中的反映不但具有摹写性,还具有创造性(B)能动反映论认为人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能动反映论认为人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还能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D)能动反映论认为人能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还能塑造现实中不存在的

13、事物28 牛顿说:“ 假如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微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说明 ( )(A)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知识的必要途径(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9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含( )(A)感觉(B)知觉(C)本能(D)表象30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 )(A)概念(B)推理(C)判断(D)理论

14、3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 )(A)犯教条主义错误(B)犯形而上学的错误(C)犯先验论的错误(D)犯经验主义的错误3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种形式。以下正确地反映了二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论断有( )(A)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证人(B)见多识广(C)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看门道(D)眼见为实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地位。矛盾、联系、主体选择都不是认识论的内容,都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主体选择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是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一种体现,和认识论无关。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实践是认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关键,认识论部分,实践的观点又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即既坚持认识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又坚持认识主体人在其中的主观能动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对认

16、识的理解。这一观点的实质是否定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因而走向了不可知论。因此本题答案选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表现。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路线,另一条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路线。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共同点是,都是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这一立场出发,认为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而存在的。其中,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A

17、【试题解析】 考查认识世界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换言之,正是为了改造世界这个目的,人们才有必要去认识世界,成为认识的主体。BCD三项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世界方面的具体体现,本身均为正确的表述。由于与题干的设问无关,故不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选项 D是最佳答案。【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的论断表明认识无法用认识来证明对错,只能通

18、过联系主观和客观的实践来检验。其他选项明显与马克思的论断语义不符。【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分为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恰恰相反。认识又可分为理论和一般认识,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但并不一定正确,所以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A 项错误。认识也可分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也不一定正确,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理性认识一定正确,就不需要实践检验了,所以 B 项错误。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

19、式,所以理论对实践活动也起能动的反作用,所以 C 项正确。这里需要注意区分“能动的 ”和“积极的”,“能动的”相对应的是“被动的”,与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是两个意思。D 项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特点。只要是唯物主义哲学,都能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所以 A 项是所有唯物主义哲学共有的品质。而只要是唯物主义哲学,都能坚持反映论,因为只要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就只能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所以 B 项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特点。C 项先验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即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对绝

20、对精神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实践观点,不但坚持了反映论,而且提出能动的反映论,即认识对实践也是有反作用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认识都来源于实践,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确实很多来源于间接经验,包括书本知识,但间接经验不是凭空产生的,间接经验的源头在直接经验,即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将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所以 A、D 都是错误的。C 项也错误,感性认识未必错误,理性认识未必正确。正确与否与感性、理性没有直接的关系,需要注意。两者真正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在

21、人们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而理性认识是指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一步步深化和提高,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根据“正像自

22、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种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是指马克思预见社会的发展前景的方法和发展方向,与自然科学家一样,因此 D 项最切合题意。AB 项虽然也是马克思预见未来的科学立场方法,但与题目无关。D 项与 C 项相比,在符合规律基础上更突出发展方向的问题,更恰当、更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选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依据题干中的“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可知本题的评价目标是马克思等经典作家预测未来社会的方法,准确地说,是马克思在预见未来社会

23、的问题上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区别;“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种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是指自然科学家预见未来变化,是依据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所推断得出的。马克思预见社会的发展前景的方法,与自然科学家一样。故 D 项最切合题意。AB 项都是马克思预见未来的方法,但与题干无关。C 项的内容是历史唯物主义所实现的,本身为正确论述,但与题干无关。【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3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

24、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和谐是矛盾同一性占据上风的表现,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没有斗争性。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在矛盾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事物展现出来的和谐状态。所以A 项认为已经没有矛盾了,显然是错误的,B 项否认矛盾双方还有斗争性,也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考查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正因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才能将此事物与彼事物区分开。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阶段各有特点,因为所有事物都不是静态,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可能初期矛盾的一方面占据主要地位,而后期另一方面占据主要地位。所以 A、B 都是正确的。比较难理解的

25、是 C 项,比较复杂的事物并不是只有一组矛盾,而是由多组矛盾构成的矛盾群。这些矛盾中有的是主要矛盾,有的是次要矛盾,也各不相同。D 项错误,矛盾各不相同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因为人的认识不同而不同,D 项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考查质变和量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就不可能有质变,所以 A 项正确。B 项错误,错在“终结”,质变是量变的结果,但不是量变的终结。质变后,旧事物成为新事物,但新事物也会不停量变。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会有局部的质变,而在质

26、变中必然也有量变,所以 C 项正确。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因为量变不可能一直进行下去,总会达到临界点,所以 D 项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考查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所谓辩证否定观,理解的关键在于将这种哲学意义上的内部否定和日常生活中的外部否定区分开。内部否定是事物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使事物发生质变,由旧事物变为新事物,所以这种内部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也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而且,内部否定只是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并不是完全消除了旧事物的肯定因素,旧事物的肯定因素有一部分保留在了新事物中,所以内部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

27、保留旧事物的一部分因素,舍弃一部分因素。C 项错误,有客观标准的否定实际上指评判,是一种外部否定,不是辩证否定观。【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考查辩证否定观和新事物取代旧事物。马克思的这段话主要说明,新事物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新事物,当条件发生变化时,新事物都会转变成旧事物,因此没有永恒的新事物。但当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正在发展还没有转变为旧事物时,是不会被否定的。选项 D 是不正确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考查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D 项错误,必然性和偶然性无法相互转化。【知识模块】 马

28、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考查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的联系、运动、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的意识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形成的辩证思维,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形式上完全不同,主观辩证法主要是观念、逻辑的形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考查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各种规律和范畴。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

29、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也叫做概念辩证法。AD 项是范畴,属于客观辩证法;BC 项为主观辩证法。【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考查规律与联系的关系。规律就是事物间的联系,但是事物间的联系有很多种,规律主要是指本质联系,比如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本质联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揭示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内容及其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不能算规律。规律还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比如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偶然联系不能算规律。规律也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

30、的稳定性表现在它的相对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出现。C 项是杜撰出来的,只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不存在根本联系和非根本联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A 项错误,意识能够反映物质,但未必是正确的反映,也有可能是歪曲的反映。B 项正确,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么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C 项错误,意识确实具有创造性,但是不能创造物质,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D 项正确,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31、考查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实践的关系,然后才是认识关系。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来源是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题干中的“感觉”是指感性认识;“理解”是指理性认识。所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与 A 项契合,即感性认识认知的对象不全面不深刻,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而“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

32、刻地感觉它”所表达的意思,与 B 项一致;C 项表达的意思是对 AB 项含义的概括和综合。D 项本身错误,理性认识是依赖感性认识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表现。认识是为实践服务的,如果没有实践的需求,也就没有认识的必要了,所以 A 项正确。认识是否正确,无法自证,只能通过实践后的反馈,来确认认识的正确与否。如果在认识的指导下达到了预期的实践结果,那么说明认识是正确的,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认识就是错误的。所以 B 项正确。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

33、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说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C 项正确。认识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唯有通过实践才能提供这些物质条件,比如计算机、太空探测仪等,所以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D 项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考查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差别。旧唯物主义,或者称作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主要在于两点,一点是没有引人实践的观点,没有引入实践的观点,就不能将实践的对象和实践主体连接起来,而只是把认识看做是对象的被动反映,所以 A、B 是正确的。另一点缺陷

34、是没有运用辩证法来考查认识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旧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一次完成的,而且就是物质世界的被动反映。所以旧唯物主义坚持了反映论,但这种反映论是消极被动的,C 项也正确。 D 项错误,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产生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不是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特点。能动反映论认为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客观性,所以认识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能够反映现在,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能动反映论认为认识不仅具有摹写性,还具有创

35、造性,因为人是在实践中产生认识的,所以认识不是那种照镜子似的复现,还有对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构建和虚拟,所以,认识还能揭示规律本质、过去和未来,塑造不存在的事物。【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考查间接经验。实践是人类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但与此同时,不能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间接经验,也是发展人类知识的必要途径。BD 本身描述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干的含义。故选项 A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考查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属于知识再现型试题。三种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

36、象,从感觉、知觉到表象,是一个从直接感受到完整形象的一个过程。本能不是感性认识的形式,而是认识中非理性因素的一种。【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考查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属于知识再现型试题。三种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理论不属于理性认识的形式,理论属于认识的高级形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如果割裂二者的联系,只强调感性认识,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如果只强调理性认识,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

37、。形而上学是孤立、静止的观点,先验论是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都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证人”中的“理性”指理性认识,“眼睛”指感性认识,其意思是离开了理性认识的指导,感性认识只能发挥负面的作用。该论断贬低感性认识的作用,错误。“眼见为实”中的“眼”,是指感性认识,是指凭借感性认识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该论断忽视了感性认识的局限性,为错误论断。“见多识广”正确地揭示了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促进作用;“外行”、“内行”的区分,在于是否具备理性认识;“热闹”指现象,“门道”指本质。所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看门道”,正确地揭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为正确论断。【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45510-7-1-2000 Guide for the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ipework and valves - High pressure piping systems - Section 1 High pressure piping systems《发电站设备采购指南 管道.pdf BS EN 45510-7-1-2000 Guide for the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ipework and valves - High pressure piping systems - Section 1 High pressure piping systems《发电站设备采购指南 管道.pdf
  • BS EN 45510-7-2-2000 Guide for the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ipework and valves - Boiler and high pressure valves - Section 2 Boiler and high pressure valves《发电站设备采.pdf BS EN 45510-7-2-2000 Guide for the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Pipework and valves - Boiler and high pressure valves - Section 2 Boiler and high pressure valves《发电站设备采.pdf
  • BS EN 45510-8-1-1998 Guide for the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发电站设备采购指南 控制和仪表设备》.pdf BS EN 45510-8-1-1998 Guide for the procurement of power station equipment - 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发电站设备采购指南 控制和仪表设备》.pdf
  • BS EN 45544-1-2000 Workplace atmospheres - Electrical apparatus used for the direct detection and direct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of toxic gases and vapours - General requirements.pdf BS EN 45544-1-2000 Workplace atmospheres - Electrical apparatus used for the direct detection and direct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of toxic gases and vapours - General requirements.pdf
  • BS EN 45544-2-2015 Workplace atmospheres Electrical apparatus used for the direct detection and direct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of toxic gases and vapour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pdf BS EN 45544-2-2015 Workplace atmospheres Electrical apparatus used for the direct detection and direct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of toxic gases and vapour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pdf
  • BS EN 45544-3-2015 Workplace atmospheres Electrical apparatus used for the direct detection and direct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of toxic gases and vapour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pdf BS EN 45544-3-2015 Workplace atmospheres Electrical apparatus used for the direct detection and direct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of toxic gases and vapour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pdf
  • BS EN 45544-4-2016 Workplace atmospheres Electrical apparatus used for the direct detection and direct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of toxic gases and vapours Guide for selection inst.pdf BS EN 45544-4-2016 Workplace atmospheres Electrical apparatus used for the direct detection and direct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of toxic gases and vapours Guide for selection inst.pdf
  • BS EN 45545-1-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Fire protection on railway vehicles General《轨道交通 铁路车辆消防 综述》.pdf BS EN 45545-1-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Fire protection on railway vehicles General《轨道交通 铁路车辆消防 综述》.pdf
  • BS EN 45545-2-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Fire protection on railway vehicles Requirements for fire behaviour of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轨道交通 铁路车辆消防 材料和组件防火性能的要求》.pdf BS EN 45545-2-2013 Railway applications Fire protection on railway vehicles Requirements for fire behaviour of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轨道交通 铁路车辆消防 材料和组件防火性能的要求》.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