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 自然规律 ”支配的。其中,被亚当 斯密称为“看不见的手”的是(A)分配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D)劳动创造价值的规律2 马克思说:“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
2、度的“ 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从根本上讲,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A)政治立场(B)革命观(C)群众观(D)历史观3 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是指(A)事物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B)物质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C)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5 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社会发展的经济,知识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财富
3、。国外已出现一批新式高级经理职务,即“知识主管” ,传统物质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呈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说明(A)物质和意识相互转化(B)意识的能动作用越来越大(C)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D)世界最终将统一于意识6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如果把一对双胞胎分开,哥哥坐着亚光速飞机进行旅行,弟弟在地面上正常生活,50 年后,弟弟成了老头,哥哥回到地面,却还是一个年轻人。这体现了时空(A)是有限的(B)是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C)具有相对性(D)变化是无条件的7 决定我们一生的,有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因为人们有选择,所以(A)人可以适应也可以消灭规律(B)人能够超越客观因素的制约(
4、C)人能够超越主观因素的制约(D)人能够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8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量变质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9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这样的,0 岁出场,10 岁快乐成长,20 岁为情彷徨,30 岁基本定向,40 岁拼命打闯,50 岁回头望望,60 岁告老还乡,70 岁搓搓麻将,80 岁晒晒太阳,90 岁躺在床上,100 岁挂在墙上。这段话说明(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C)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D)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
5、于(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 I 生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 I 生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 I 生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过程(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12 一位呆秀才下乡,一条水沟挡住了去路。他取出书来,仔细翻看,却怎么找不到过沟的方法。恰好一位农夫走过来告诉他,不用翻书,直接跳过去就行了。秀才听了他
6、的话,双脚一蹬,往上一跳,竟落在水中。农夫说,不是那么跳的。说罢,农夫单脚起跳,一跃而过。秀才看了埋怨道:“单脚起步为跃,双脚起步为跳,你应该告诉我说跃,不应该说跳。”这说明(A)书本知识是不可靠的(B)农夫的话是不可信的(C)直接经验是最可靠的(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才是可靠的13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这句话表明(A)历史人物的产生完全是一个自在的过程(B)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C)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D)历史人物的出现是随意的事14 在任何商品生产劳动中,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一般人类的劳动。这一劳动
7、指的是(A)体力劳动(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脑力劳动15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资本家积累了大量的货币(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成为资本(D)劳动成为商品16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是(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17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统一战线学说(B)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D)阶级斗争学说18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个人消费品实行“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其实现的物质条件是(A)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B)旧式的社会分工消失,劳动不再是
8、谋生手段(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消除(D)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直观性(D)不彻底性20 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日:“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9、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1 下列正确说明运动含义的有(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2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运动总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一原理包括的内容有(A)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B)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实在性(C)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D)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
10、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23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具体体现为(A)思想文化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C)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4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其中,联系的普遍性是指(A)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直接联系(B)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C)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的一些事物也总是处在相互联系之中(D)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纽结2
11、5 美国动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氯化钠药片塞进羊肉里喂狼,狼吃后,呕吐不止,十分痛苦。慢慢狼对羊肉倒了胃口,改食其他肉类。动物学家然后对其进行驯化,用于看守羊群,且效果十分理想。这一实验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人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B)人可以利用和完善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D)人可以认识和发展规律26 恩格斯说:“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句话说明(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B)自由是摆脱必然的制约(C)自由是利用规律对世界的改造(D)人的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27 下列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
12、点,属于唯物史观的有(A)人人创造历史(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28 商品的价值(A)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是商品的社会属性(C)是交换价值的基础(D)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9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构成资本主义劳动力价值的要素有(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D)劳动者在生产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30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在(
13、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B)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C)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国家原有的体制等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增强,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增大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中,亚当斯密将价值规律看作调节经济生活的“看不见的手”。A,B,D
14、选项表述错误。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题干强调马克思主义代表无产阶级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B,C,D 选项与题干无关。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唯心主义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从不同的方面划分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但其基本
15、形式只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A,B,C 选项属于干扰选项。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运动。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因此,选项 D 正确。选项 C 是发展的含义;选项 A,B 是自然科学中对运动的定义,而非哲学范畴。【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题干的核心是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意识的能动作用越来越大。当然,无论生
16、产力如何发展,知识、意识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的本原,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因此,C,D 选项错误。选项 A 表述正确,但题干并没有体现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转化,故排除。因此,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时空的特性。题干中弟弟在地面上的时空和哥哥在亚光速飞机中的时空是不一样的。亚光速中的时空相较于地面的时空要慢得多,所以 50年后弟弟成了老头,哥哥却还是一个年轻人,体现了时空具有相对性。因此,选项C 正确。A 选项表述错误,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不能单纯地说时空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B 选项表述错误,时间和空间是
17、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动和时空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空不是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而是客观存在形式。D 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人不能消灭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选项 A,B,C 错误。题干体现的是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因此,选项 D 正确。【知
18、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同时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
19、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人的一生从 0 岁到 100 岁,不同的年龄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选项 A,C,D 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在形成途径、反映内容、形式和特点等方面都有质的区别。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反映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等,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自身规律性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片面地认为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这是经验主义和经验论的错误观点,A 选项错误。实践
20、是认识的来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属于认识。因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C 选项错误。直接经验是人们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间接经验是通过读书或受教育等方法获取的认识。但是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认识最根本的来源都是实践,D 选项错误。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结构。认识的结构包括主体、客体和中介。主体是指具有主体能力、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
21、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题干中要想产生对音乐的认识,必须有音乐这个客体,还要有音乐感的耳朵这个主体,然后二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这个认识。感觉能力属于生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但对于认识的产生以及认识能力的差别并不起决定作用,故选项 B,C 错误。“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属于唯心主义,故选项 D 错误。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只有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对事物有比较完全的认识。其中,通过读书或者
22、受教育等方法获取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题干中秀才只重视书本知识即间接经验,忽视了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没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所以落在了水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不能笼统地说哪个最可靠,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比较完全的认识,选项A,B,C 表述错误。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题干引言强调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产物。选项 A,D 否认了历史人物出现的条件性,不符合题意。选项 C 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作用,也不符合题意。每一个时代一定会出现自己的杰出人物,这是必然的。但
23、杰出人物何时出现、以什么方式出现以及谁会成为杰出人物,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划分的人类基本的劳动形式,两种劳动都是有差别的而并非无差别的,故 A,D 选项排除。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既然具体劳动是具体形式的劳动,那么就一定会有具体形式的差别,故不符合题意,B 选项排除。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符合
24、题意。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由于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人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两者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所以,资本家只有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才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这样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劳动本身不是商品,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
25、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支配了大量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物质条件。1875 年,马克思在哥达纲
26、领批判中指出:“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因此,选项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包括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因此,选项 A,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27、】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解。从题干来看,王阳明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C,D 选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选项 A,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的含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A 选项是发展的定义,考生要注意运动和发展在哲学定义上的区别。因此,选项
28、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这一原理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含义,选项 A 正确。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表明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实在性,选项 B 正确。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选项 C 正确。具体物质形态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选项 D 正确。因此,选项 A,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作用。实践构成了社
29、会发展的动力,具体体现为: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选项 A,“思想文化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指的是思想文化对社会的重大作用,思想文化不属于实践的范畴。因此,选项 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等特点。其中,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其二,任何事
30、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的普遍性是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出来的。A 选项夸大了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事物之间不一定都是直接联系,还有可能是间接联系。因此,选项 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和规律的关系。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和规律的关系:第一,人不能藐视、创造和消灭规律。第二,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展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来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福利的目的;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从而使事
31、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A 选项的 “改变和创造规律”,B 选项的“完善规律”都属于错误表述。题干体现的是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和发展规律,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从而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因此,选项 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由与必然的关系。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统一的。自由是建立在必然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对必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由分为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人的自由程度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的认识能力和人对自己社会关系的把握程度,因此人的自由是具体
32、的、历史的。自由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就是人类的解放。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必然的基础上的,并且不会摆脱必然的制约,B选项错误。因此,选项 A,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创造者问题。唯物史观认为凡是社会中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则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参与者不一定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就每一个人而言,他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这并不等同于创造历史,不能由此得出“人人创造历史”的简单
33、结论,故选项 A 错误。因此,选项 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商品价值的理解。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选项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
34、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付的费用。劳动者在生产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被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这和构成劳动力的价值无关。故 D 选项错误。因此,选项 A,B,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等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增强,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增大。因此,如何使全球化变成各国共赢的、平等的、公平的和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选项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