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85142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作用来说,它不是书斋中的学问,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而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人民至上(D)发展性2 老子第四十二章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段话可以说是老子以道为根本的宇宙观。道为宇宙的本原,是一种不可名状的精神实体。该观点属

2、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3 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 的唯物主义者,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 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人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 。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指的是(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D)把客观事物看作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

3、一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库伯勒罗丝通过对大量绝症患者的访谈及研究患者临近死亡前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将濒临死亡的过程分为五个心理阶段:拒绝、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她也提出这些阶段不一定按特定顺序发生,病人也不一定会经历所有阶段,但是她认为病人至少会经历其中两个阶段。心理学家发现的这一心理模型反映了(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C)意识能够调控人的行为、生理和心理活动(D)意识能够指

4、导实践改造世界6 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展的实践活动都(A)受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B)受自然条件的限制(C)受主观随意的限制(D)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7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8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哲学上反映的是(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C)可能和现实的关系(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9 实践和认识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下列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的是(A)直觉认识(B)全面普遍的认识(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10 列宁说:“ 没有革命

5、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1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12 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 I 生13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根源在于(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

6、一的过程(B)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C)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D)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14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是指(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5 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A)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B)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C)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D)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本主义国家同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带有社

7、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关键在于坚持(A)实事求是(B)理论联系实际(C)一切从实际出发(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8 人们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坚持(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C)通过实践,真抓实干(D)掌握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9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其中,人类社会

8、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脱离一定的物质自然环境的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20 下列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运动范畴的有(A)人类的产生(B)人的生老病死(C)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D)宇宙的演化21 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A)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是人脑对鬼神

9、的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22 “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想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这句话表明(A)幻想是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B)意识来源于物质(C)幻想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D)意识是人脑的主观反映2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4 有人认为:“ 只有偶然性才是生物中一切革新的源泉,生物进化的根基是绝对自由的,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这种观点(A)否认了偶然是必然的体现(B)夸大了偶然

10、的地位和作用(C)犯了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D)否认了必然对事物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25 有几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 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 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 “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盲人摸象的故事表明(A)人的认识结果是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的(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

11、重构26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A)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B)用暴力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C)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D)用暴力手段掠夺小生产者的土地27 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A)市场竞争(B)劳动生产率提高(C)价格波动(D)供求关系的变化28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有(A)职工参与决策(B)职工终身雇佣(C)职工选举管理者(D)职工持股29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 16 世纪初期,到 19 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空想社会主义经历的阶段有(A)1617 世纪早

12、期空想社会主义(B) 18 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 19 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30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D)没有差异、没有矛盾的和谐社会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

13、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马克思主义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它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实际运动紧密结合。A 选项,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均不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C 选项,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不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D 选项,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故发展性不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因此,选项 B

14、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哲学派别的区分。A 选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元气等)出发,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B 选项,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经验、感觉、心灵、目的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C 选项,客观唯心主义是把客观精神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D 选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题干中老子所

15、论的“道”是一种不可名状的精神实体,他把“道”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由“道”产生的,都是“道”的外化和表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旧唯物主义有三大缺陷,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题干指出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所以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是不彻底的。而 A,D 选项则是指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静止的观点),故不选。唯物主义者一般来说都是可知论者,即唯物主义者一般都承认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B 选

16、项说法错误。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题干引用的是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体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坐地”是相对的静止,“日行八万里”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绝对的运动。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题干中病人死亡前的心理阶段体现了意识能够调控人的行为、生理和心理活动。题干并未涉及关于

17、意识的起源问题,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选项表述错误;题干中心理学家发现的这一心理模型也并未体现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内容,D 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实践活动的因素。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展的实践活动都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质变、量变、度的区分。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是质变。B,C,D 选项都是错误说法。因此,

18、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正视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是自觉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题干反映的是原因和结果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作为“生动的直观”,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因为感性认识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所以感性认识具有不深刻的局限性,必须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19、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认识的结果仍然是观念的存在,把观念的存在转变成现实的存在,必须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理论的终极意义在于能够指导行动。如果对正确的理论不加以实施和运用,那么,再好的理论也是没有意义的。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既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理论实现自身的过程。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

20、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于该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运动与静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选项 A,C,D 为干扰选项,故排除。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意识是社会中一切意识因素和精神活动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这些都是社会意识的特点。社会意识中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和落后的甚至

21、反动的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根源在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

22、二因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按照社会分工的方式区分的,是两种不同的劳动,而不是劳动的二重性,故 A 选项错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是按照劳动的操作复杂程度进行划分的。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故 C 选项排除。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从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性质来揭示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不属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故D 选项排除。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的源泉。把

23、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表明了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其中必要劳动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这不属于剩余价值的范围。故 A,C 选项排除。工人的具体劳动是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也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故 D 选项排除。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因此,

24、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关键在于它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因此,选项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注重以下三

25、方面:第一,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因此,选项 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物质自然环境的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其

26、次,人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最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因此,选项 A,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物质运动的理解。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作为物质的存

27、在形式、固有属性或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简要地说,运动就是变化。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选项 A,C,D 都属于物质运动的范畴。选项B,思想观念属于意识的范畴,思想观念的变化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 A,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意识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它是对客观事物近似真实的反映,有时甚至还表

28、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的或虚幻的反映,但这种歪曲的或虚幻的反映,也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有其客观的“原型”。因此,选项 B,D 正确。任何观念都不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A 选项错误。C 选项的错误在于,鬼神是不存在的,自然也不存在对鬼神的反映。【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幻想与意识的理解。题干的意思是,幻想是物质世界的升华,它反映了哪怕是歪曲的、错误的、模糊的意识都和物质世界密切联系,幻想来源于物质世界,是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A 选项表述错误; D 选项错误,意识的产生不是人脑的主观反映,而是人在从事客观活动中产生的。因此,选项 B,C

29、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表现。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C 选项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是对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不同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对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不同回答。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C 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 A,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在必然和偶然的关系问

30、题上有两种错误:一种是夸大必然否认偶然,这是机械决定论的错误;另一种是夸大偶然否认必然,这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题干中的观点是夸大偶然否认必然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因此,选项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认识,甚至同一主体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认识,这就是认识活动中主体认识差异性的重要表现。盲人摸象的故事表明: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的认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主体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的不同。但是无论不同主体认识的差异有多大,都有其客观的根源,

31、归根到底仍然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既是对主体之外的客体的反映,也是对主体自身状况的反映。人的认识及其结果受主体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单方面决定。因此,选项 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因此,选项 A,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3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这种波动是由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造成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竞争中,必然产生商品价格的波动。价值规律发挥作用有利于刺激商品生产者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B 选项属于因果颠倒,故不选。因此,选项 A,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

33、这些制度主要有:其一,职工参与决策。这一制度旨在协调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按照这种制度,有的国家在企业的监事会中,劳资双方各占一半席位,对企业重大问题共同进行决策。其二,终身雇佣。这是一种用工制度,即工人一旦进入公司工作,只要不违反公司纪律,就会终身被雇佣。实行这个制度的目的是增强工人对企业的归属意识,从而更加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统治。其三,职工持股。该制度旨在通过使职工持有一部分本公司的股份来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使工人产生归属感,在生产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剩余价值。C 选项表述错误,职工不可能选举管理者。因此,选项 A,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

34、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 16 世纪初期,到 19 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 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 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因此,选项 A,B,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D 选项的错误在于,毛泽东曾说, “世界上的每一个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有矛盾的和谐社会。因此,选项 A,B,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