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851506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8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毛泽东说:“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思想揭示了 ( )(A)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B)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C)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认识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 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充分体现在(

2、)(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坚持真理和捍卫人民利益的统一(C)尊重历史规律和无产阶级及人类解放的统一(D)社会主义一要发展生产力,二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中3 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原有的矛盾尚未得到充分的暴露和展开,向另一个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时,如果人们硬要把将来可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阶段,就会( )(A)犯保守的错误(B)犯冒进的错误(C)犯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D)割裂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 辩证法的“ 个别一般 个别” 、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实践”和群众路线的“群众 领导群众 ”之间的关系表明 ( )(A)前者是哲

3、学基础,后者是实际工作中的运用(B)这三个公式是一致的(C)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统一的(D)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可以具体化为认识路线和工作方法5 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他认为一切事物不过是相对于有意识的主体而存在的,人的感觉就是事物的真相。这种观点 ( )(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否认事物和认识的绝对性(C)把感觉的相对性绝对化(D)否认真理的客观内容,会导致不可知论6 马克思说:“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这一思想说明 ( )(A)真理不是理论,而属于实践(B)只

4、有实践才能判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C)实践是检验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思维不具有现实性7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这种观点 ( )(A)把现存的真理看成是终极真理(B)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C)把真理说成是主观的(D)会导致怀疑主义和诡辩论8 黑格尔曾以下雨好不好为例说明真理的具体性,仅仅抽象地、简单地说下雨好还是坏,都不是真理。如果久旱逢甘霖,说下雨好才是真理,因为它符合客观实际;如果霪雨不止,再说下雨好就不是真理,而成为明显的谬误。这说明 ( )(A)真理是相对的(B)真理是历史的(C)真理是全面的(D)真理是有条件的9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

5、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句话意味着 ( )(A)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B)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C)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10 毛泽东说:“ 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句话的含义说明(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途径(B)实践是发展真理的根本动力(C)任何实践都包含着真理(D)任何实践都能发现真理11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

6、中取得成功。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价值目标。因此,任何实践活动都是 ( )(A)物质性和意识性的统一(B)直接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统一(C)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D)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12 列宁说:“ 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 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这说明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B)逻辑证明是定义卫正确与否的标准(C)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D)价值评价没有客观标准13 对于高校自主招生有人认为是抢生源,有人认为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修正和补充。不同的人对同一

7、对象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 ( )(A)价值评价是不具有客观标准的认识活动(B)价值评价的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C)价值评价以人的利益作为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D)价值评价的主体不同因而对同一对象的评价会有差异14 具有同样化学知识的人,有的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有的可以用来制造毒品危害人民。由此可见( )(A)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B)价值观不同即使拥有相同的真理也会有不同的行为取向(C)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D)仅仅拥有科学知识就能保证人们行为价值取向的正确15 毛泽东说:“ 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这就是说 ( )(A)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自由和必然的关

8、系(B)必然是自由的限度和根据(C)在实践中驾驭了必然才有现实的自由(D)认识并创造必然才有意志自由16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说明社会意识 ( )(A)只是日常生活的反映(B)根源于社会存在(C)是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D)在不同时代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17 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意识,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现实的社会存在,但同时也会吸收、保留以往形成的某些思想材料,即“古为今用” ;在形式上继承以往既有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新的内容和条件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并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即“ 推陈出新”。这说明 ( )(A)社会意识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B)在内

9、容上社会意识的来源是古为今用(C)在形式上社会意识都是推陈出新(D)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 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19 “不是土壤的肥力,而是它的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形成了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并且通过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他们自己的需要、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趋于多样化。”这一思想说明 (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B)地理环境越是富饶对社会发展就越有利(C)地理环境的多样化和差异性,才更有利

10、于社会的发展(D)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发展的影响而影响社会发展20 生产方式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这是因为 ( )(A)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B)生产关系是物质的社会关系(C)生产方式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生产方式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21 经济结构的主要功能有 ( )(A)把生产力中的人与物相结合(B)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直接决定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D)构成人类社会的本质22 马克思说:“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11、这说明生产工具是 ( )(A)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B)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C)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D)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23 下列属于“ 思想的物质附属物 ”的社会现象有( )(A)国家政权(B)政党(C)政治法律制度(D)生产工具24 马克思说:“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这说明 ( )(A)人是社会的主体(B)人人创造历史(C) “自在之物” 可以转变为“ 为我之物”(D)全部社会历史由个人活动构成25 恩格斯说:“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

12、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成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这一思想说明 ( )(A)人的活动的目的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B)人们活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活动的结果不是预期的(C)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可以影响历史进程,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D)由人们相互作用的合力所形成的规律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26 列宁指出:“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 )(A)同类社会形态既有

13、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B)每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的民族那里都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C)人类以及各个民族具有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及其创造性(D)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2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既带来了经济增长,又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 “ 全球问题 ”。这些现象和事实说明 ( )(A)科技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着负面作用(B)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科技的广泛应用(C)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D)必须进行社会改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二、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

14、置上。27 “人类真理则是人类创造的,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因而就可以认识人类社会离开了人类创造,便没有真理,离开了创造也就不能认识真理”。摘自维科新科学“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构成的。”“人类思 按其本性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请分析说明:28 真理是人类创造的。29 人类思维能力和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的关系。29 材料 1 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由多人著成、世界公认的古典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北魂来年写成齐民要术的贾思勰,在圆周率计算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祖冲之,明代写

15、成农政全书的徐光启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夤成体系,成果先进,应用性强。李时珍在批判地继承了 16 世纪以前我国医药学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完成了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但纵观我国古代绵长的历史,领先世界的是实用型技术而非科学,而技术只有发展到科学的高度,用科学指导和改进技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明朝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已慢慢落后于西方。当时的西方,已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制度由萌芽走向壮大,新旧两种思想和两种制度的斗争空前惨烈,其中就包括以科学的力量来反对宗教的愚昧、落后与反动。近代自然科学正是在这场殊

16、死的斗争中为自己争得了独立的地位,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冲破宗教与封建的藩篱、确立近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帷幕。而在中国,在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统治和列强的侵略欺凌下,中国的科学技术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工业国家。在这种历史背景中,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完成京张铁路的建设,成为震惊中外的伟大工程,它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出科学家的坚毅性格、创新精神和爱国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许多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怀着报国之心,毅然回国,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地质学家李四光便是杰出的代表。他创立地质力学,打破中国“贫油 ”之说,并致力于地震地质的研究,为实现地震预

17、报探明了方向。材料 2 在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大批的科学家和科研成果推动着世界进入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期。作为近代世界科学界的卓越代表,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解开了物质运动的本质,发现了宇宙定律。作为历史上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追寻着空间与时间的本质,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科技的每一次大变革都促成了人类社会的一次飞跃,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从古代走向了现代。科技是由科学家创造的,一代代的科学家都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痴迷于科学研究,在批判和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创新,在科学事业上披荆斩棘和艰辛

18、努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人类社会在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已经并正在得到不断地发展和进步。18 世纪 60 年代,以大机器生产和广泛应用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和完成。蒸汽动力技术代表着这一时期技术发展的方向,它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其他技术的发展,并导致社会生产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变革。19 世纪 60 年代,随着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新材料、新工艺的发明与推广,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与发展,新运输手段的发明与使用,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方法和新设备的出现等,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了。它牵引着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人类社会开始大踏步地跨进现代文明的大门。2

19、0 世纪 40 年代末,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从美国兴起,随后扩大到西欧、日本等一系列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核能、空间技术、新型材料等领域也取得重大进展,其成果共同构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第三次科技革命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科学技术跃居为社会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促进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推进了经济的繁荣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被普遍地认识。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又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它们的互相促进构成了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的双翼。请回

20、答:30 如何区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试述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科学家的历史作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31 为什么说“ 科技改变了世界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8 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毛泽东的这一思想阐明了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这一规律概括总结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以及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揭示了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以,备选 A、B、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

21、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规律的科学认识。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在实践中满足主体的需要、利益所形成的意义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坚持真理,强调科学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推崇价值,注重捍卫人民的利益、实现共同富裕和全人类的解放。所以,备选A、B、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是冒进或“左”倾错误,而不是保守或右倾错误。这种错误的思想方法就是割裂了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以,备选B、D 两项是正确选项,而 A、C 两项不

22、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前者两个公式一是辩证法即世界观,二是认识论,属于哲学基础。后者则是认识路线、工作方法,属于方法论,是哲学理论的具体运用。三个公式都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备选 A、B 、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普鲁泰戈拉把人的意识看成第一性,是事物的真相,而一切事物则是人的意识的派生物,因意识的主体而存在,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它否认了事物、认识以及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夸大它们的相对性,会导致相对主义、

23、不可知论。所以,备选 A、B、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马克思的这句话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判明认识与实践一致性的根本标准。真理属于认识。所以,备选 B、C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D 两项观点错误。思维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客观事物,因而具有现实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这种“彼此”、是非不分的观点,认为真理是主观的,它片面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会导致不可知论和诡辩论。所以,备选 B、C 、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观点片面,只

24、看到真理的绝对性,属于绝对主义真理观,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题干引用黑格尔的例证说明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和有条件的。真理的具体性还表现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与 谬误会互相转化。所以,备选 A、B、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列宁这句话说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所以,备选 C、 D 两项是符合题意

25、的正确选项。备选 A、B 两项观点错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因素。【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毛泽东的这句话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途径和推动真理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明实践对正确认识即真理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备选 A、B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C、D 两项观点错误。任何实践都包含认识,但未必都包含真理、都能发现真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实践是包含意识的物质活动,它的真理尺度即合规律性,它的价值尺度即合目的性。所以,备选 A、C、D 三项是

26、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 项观点错误,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列宁的这句话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包括真理、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所以,备选 A、c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D 两项观点错误。逻辑证明不是标准,实践是定义、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看法即评价结果不同,这是因为评价性认识的认识对象是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因此,主体的存在状态作为价值关系的构成要素必然会对评价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使评价结果因主体不同

27、而有差异。所以,备选 B、D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C 两项观点错误。价值评价作为认识活动不是以人的利益为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客观标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具有同样知识的主体其行为不同,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价值观不同而造成的。价值观不同的主体即便拥有相同的科学知识也会有不同的行为,因而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十分重要。所以,备选 A、B、C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D 项观点错误,仅有科学知识不能保证主体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毛

28、泽东认为,既认识了必然即规律,又利用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才是现实的自由,因此,不违背必然、掌握规律就是实现自由的限度和根据。所以,备选 A、B、C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D 项观点错误,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但不能创造、改造或消灭。【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题干中说的“生活”指社会物质生活,属于社会存在,因此,这句话是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来自社会存在。所以,备选B、C、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观点片面,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反映。【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9、17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题干说明,具体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现实反映与历史继承的统一。所以,备选 A、D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C 两项观点错误。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形式上不一定都是推陈出新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社会存在指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的生产方式即物质生产实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体。所以,备选 A、B、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C 项观点错误,社会关系包括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而思想关系则属于社会意识。【知识模块】

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即影响作用。马克思的这段话强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多样化,更有利于促进生产、社会发展。所以,备选 c、 D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 两项观点错误。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地理环境仅仅富饶,没有多样化可能不利于生产发展。【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是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通过生产方式即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界,可以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

31、”系统,而上层建筑则是 “血肉”系统。所以,备选 A、B、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经济结构指经济基础,它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把人与物相结合,反作用于生产力,并直接决定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结构和思想上层建筑即文化结构。所以,备选 A、B、c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D项观点错误,人类社会本质上是实践的,主要是劳动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本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生产工具是最重要的劳动资料,它是联结人和劳动对象的中介,又是生产力

32、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和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所以,备选A、C、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 项观点错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恩格斯所说的“思想的物质附属物”是指政治上层建筑,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政权、政党、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所以,备选 A、B 、C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10 备选 D 项观点错误,生产工具属于生产力。【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马克思的这句话认为,人是社会运动的承担者即主体,人通过实践使天然自然即“自在之物”

33、转化为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即“为我之物”,因此,全部社会历史就是由每个人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构成的。所以,备选 A、C 、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 项观点错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恩格斯的“合力论”思想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人的意志、目的等精神因素,有目的的活动造成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结果,这是人们的合力所形成的社会规律规定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所以,备选 A、B 、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列宁的这句话说

34、明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一方面同类社会形态有共同的本质,另一方面不同的民族又有不同的特点或特殊表现形式,这是因为人类及各民族具有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动性。所以,备选 A、B 、C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D 项观点错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前进、上升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说明科技具有积极与消极的两重性作用,人与自然、社会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应该变革利用科技的社会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备选A、C、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 项观点错误,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解决科技引发的矛盾。【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

35、基本原理概论二、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获得真理离不开人类的创造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才能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但是,只看到真理是人类创造的是不全面的,真理有其客观来源和客观标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人类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

36、一,决定了作为思维成果的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人类思维能力和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又有区别。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第一,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第二,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

37、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第三,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第二,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第三,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按照历史人物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可以将他们区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物。正面人

38、物亦称杰出人物,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反面人物则主要指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阻碍历史发展的反动阶级和反动社会势力的代表人物。第一,杰出科学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正确认识杰出科学家的历史作用,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主义原则。第二,在阶级社会里杰出科学家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他们的历史作用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正确认识杰出科学家的历史作用,必须对他们作阶级分析。第三,杰出科学家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都是必然性和偶尔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必须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作用。第四,任何杰出科学家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对他们的历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 【正确答案】 所谓“ 科技改变了世界 ”是指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第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它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质的变革。它使人们的劳动形式产生质的提升。它使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第二,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第三,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