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864682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 2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 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2 下列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观点正确的是:( )(A)法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是由经

2、济基础决定的(B)法根源于一定经济基础,就是说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会自发地产生法(C)法作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只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D)法的本质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所以法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 、“数额巨大”、“ 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A)该规定没有体现法的普遍性特征(B)该规定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该规定说明: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状

3、况(D)该规定说明:政治对法律没有影响4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道德、习俗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表明:( )(A)法律的起源与道德有关(B)有些法律规范是由社会习俗演化而来的(C)法律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的表现形式不同(D)法律不是唯一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5 曾有人认为在党的政策和法的关系方面,法具有僵化性的特点,不如政策灵活,因此主张法不如政策,对于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的关系应该是:( )(A)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两者相辅相成(B)政策高于并大于法,法必须服从政策(C)法高于并大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D)政策与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6 下列关于法与

4、道德、宗教、科学技术和政治关系的选项中,哪一项表述不成立?( )(A)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有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B)法具有可诉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C)法与科学技术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科学技术对法律方法论有重要影响(D)法的相对独立性只是对经济基础而言的,不表现在对其他上层建筑 (如政治)的关系之中7 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法典,法典第 5 卷第 158 条规定:“妇女要终生耐心、忍让、热心善业、贞操,淡泊如学生,遵守关于妇女从一而终的卓越规定。”第 164 条规定:“ 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遭诟辱,死后投生在豺狼腹内,或为象皮病和肺痨所苦。” 第八卷第 417 条

5、规定:“ 婆罗门贫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第十一卷第 81 条规定:“ 坚持苦行,纯洁如学生,凝神静思,凡十二年,可以偿赎杀害一个婆罗门的罪恶。”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摩奴法典的规定表明,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宗教等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B) 摩奴法典规定苦修可以免于处罚,说明法典缺乏强制性(C) 摩奴法典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D)摩奴法典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与现代法律精神不相符合8 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

6、错误的?(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 ,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 一面性”(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9 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B)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C)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D)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10 下列关于人权与法的关系不正确的表述是:( )(A)人权指出了立法与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

7、主义标准和要求(B)人权标准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促进法律的自我完善(C)人权的法律保护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国内法的保护(D)人权无国界11 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人权的法律化表明人权只能是一种实有权利(B)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C)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但是法律并不能根除侵犯人权的现象12 关于法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下列哪一表述不成立?( )(A)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法与社会互相依赖、互为前提和基础(B)为了实现法对社会的有效调整,必须使法律与其他的资源分配系统进行配合(C)构建和谐社

8、会,必须强调理性、正义和法律统治三者间的有机联系(D)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13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体器官移植成为可能,产生了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器官进行处理的权利。美国统一州法律全国督查会议起草的统一组织捐献法规定:“任何超过 18 岁的个人可以捐献他的身体的全部或一部分用于教学、研究、治疗或移植的目的” ,“ 如果个人在死前未作出捐献表示,他的近亲可以如此做”,“如果个人已经作出这种捐献表示的,不能被亲属取消。”之后,美国所有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采取了这个法令。关于这一事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科技进步对法律制度的变迁有较大的影响(B)

9、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C)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D)器官捐献是一种自由处分的权利,而不是义务14 关于法律和宗教的关系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宗教的起源早于法律,法律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宗教对法律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B)宗教与法均为社会价值观的表现形态,都对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C)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给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有权利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两种基本形式;宗教规范则以强调人对神的服从义务为主,人在神的面前是没有权利可言的,所以宗教规范大都是义务性规范(D)宗教同法的价值有某些相通之处,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包括 “使人向

10、善”,使社会有其秩序而不发生混乱15 关于法与政党政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法体现国家意志,而政党政策体现全党意志(B)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程序性,政党政策具有相对的灵活性(C)二者均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D)二者在内容和实质方面都存在紧密联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6 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下列关于法治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实行法治,只需考虑其是否有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B)法治国家只能诞生于民主国家(C)法治国家必定对权力进

11、行有效的控制,对公民的权利给予保护(D)法治国家的实现离不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17 下列哪些选项说明了法治所体现的法律价法律精神?( )(A)在法治社会,法律必须体现人民民主主权原则,必须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并体现客观规律,是以维护和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为目标的(B)法律必须以保护人民权利为核心,尊重和关怀人权,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非依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受剥夺,一切非法的侵害都能得到公正、合理、及时的处理(C)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法律,权力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权力必须互相制衡,滥用权力应受到追究(D)法律至高无上,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18 村民姚某育有一子一女,其妻早逝。在姚某生前生活不能自理的 5

12、 年时间里,女儿对其日常生活进行照顾。姚某去世之后留有祖传贵重物品若干,女儿想分得其中一部分,但儿子认为,按照当地女儿无继承权的风俗习惯,其妹不能继承。当地大部分村民也指责姚某的女儿无理取闹。对此,下列哪些说法可以成立?( )(A)在农村地区,应该允许风俗习惯优先于法律规定(B)法与习俗的正当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C)中国法的现代化需要处理好国家的制定法与“民间法” 之间的关系(D)中国现行法律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一定的冲突19 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何者为正确?( )(A)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的影响;而宗教对于西方社会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 观念奠定了

13、基础(B) “法的社会化” 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C)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D)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20 下列关于法与和谐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和谐社会是理性、人本、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关系(B)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建立理性的法律制度(C)和谐社会,应确立形式法治(D)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体现社会正义的法律机制21 2007 年 8 月 30 日,我国制定了反垄断法,下列说法哪些可以成立?( )(A)反垄断法的制

14、定是以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出现市场垄断,也就不需要反垄断法,因此可以说,社会是法律的母体,法律是社会的产物(B)法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反垄断法的出台及实施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C)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反垄断法的出台,这个事实说明,唯有经济才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除经济之外法律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D)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法律还需要和其他社会规范 (道德、政策等)积极配合,反垄断法在管理市场经济时也是如此22 关于法与政治、国家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与政治活动相关,法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B)在

15、一般意义上,法与国家权力相互依存相互支撑,但有时也存在紧张或冲突(C)在法治国家,国家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控制和约束(D)在当代中国,法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在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和社会目标上是一致的23 某报刊载了黄某某跳楼引发高官背后的腐败案的消息,该消息详细报道了黄某某跳楼致植物人后,在其家人坚持查明真相的要求下,当地公安检察机关查出了黄某某系遭某高官强奸羞愤之下跳楼的情况,并披露了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犯案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具体单位和个人情况。对此报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安检察机关通过调查案件事实发现真相保障了被害人的人权(B)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严重侵犯了黄某某的人权

16、(C)报道会损害被害人的隐私权(D)新闻工作者需要提高法律意识24 2007 年,某国政府批准在实验室培育人兽混合胚胎,以用于攻克帕金森症等疑难疾病的医学研究。该决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对此,下列哪些评论是正确的?( )(A)目前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在法律上尚未有规定,这是成文法律局限性的具体体现(B)人兽混合胚胎研究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及时立法给予规范和调整(C)如因该研究成果发生了民事纠纷而法律对此没有规定,则法院可以依据道德、习惯或正义标准等非正式法律渊源进行审理(D)如该国立法机关为此制定法律,则制定出的法律必然是该国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25 2007 年,我国

17、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但是,与世界其他航天大国不同的是,我国迄今没有一部可以系统调整各种空间活动的综合性法律,法学界对此也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呼吁我国尽快发展空间法律制度。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科技进步使传统法律部门面临着各种挑战(B)科技进步为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C)可以运用法律来管理科技活动(D)法律具有对科技活动的抑制作用26 关于法与道德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B)按照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观点,法与道德在概念上没有必然联系(C)法和道德都是程序选择

18、的产物,均具有建构性(D)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27 以下关于人权概念的论述正确的有:( )(A)人权作为应然权利,其内涵事实上要受人类各个时代的社会条件、自然条件所制约(B)作为法律权利和实然权利的人权,它是直接同人类各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各种条件适应的(C)人权的最终来源应该归结到人的理性,所以人权具有基于理性基础上的国际性(D)人类发展到今天,基本人权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生存权、发展权、人身权、政治权、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社会权28 孙某早年与妻子吕某离婚,儿子小强随吕某生活。小强 15 岁时,其祖父去世,孙某让小强参加葬礼。小强与祖父没有感情,加上吕某阻挡,未参加

19、葬礼。从此,孙某就不再支付小强的抚养费用。吕某和小强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责令孙某承担抚养费。在法庭上,孙某提出不承担抚养费的理由是,小强不参加祖父葬礼属不孝之举,天理难容。法院没有采纳孙某的理由,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判决吕某和小强胜诉。根据这个事例,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一个国家的法与其道德之间并不是完全重合的(B)法院判决的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的立法可以不考虑某些道德观念(C)法的适用过程完全排除道德判断(D)法对人们的行为的评价作用应表现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29 杜某委托装修公司装修新婚用房。装修公司的一个员工在杜某的房屋里自缢身亡。杜某认为,按照民间传统,死过

20、人的房屋不宜作新房,遂起诉装修公司,要求为自己另购新房,并承担违约责任和精神损害赔偿。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风俗习惯没有法律上的意义(B)法律的正当性与风俗习惯的正当性不能等同(C)该民间传统属于宗教信仰的范畴,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D)法律与人们的传统观念之间存在冲突30 “范跑跑”事件后,社会公众对此行为进行了道德评价,纷纷对其进行谴责。随后,教育部公布:将重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加入“保护学生安全”条款。据了解,此规范上一次修订在 1997 年,距今已有 11 年。依据上述材料,从而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A)法律规范必须要有道德作为价值基础(B)道德的状况制约着立法的发展,道德为立法指明方向(C)加强法律调整有助于弥补道德调整的不足(D)道德对法律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31 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 ,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 一面性”(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C)法律的调整范围比道德的调整范围广,道德对人行为的调整比法律对人行为的调整程度深(D)法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因而具体明确,操作性强,道德无特定、具体的表现形式,具

22、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空间32 在讨论“法的起源、法的历史发展” 这部分内容时,法学院同学甲、乙、丙各抒己见。甲认为: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形成;2在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看来,人定法源于自然法。乙认为:1法的移植对象只能是本国或本民族以外的法律,法的继承对象则主要是本国或本民族的法律;2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将历史上存在的法分为形式不合理的法、实质不合理的法、实质合理的法、形式合理的法。丙认为:1与原始社会规范的适用相比较,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根据居民的血缘关系来确定的;2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下列选项何者为正确?( )(A)甲的观点 1、乙的观点 1 和丙

23、的观点 2(B)甲的观点 2、乙的观点 2 和丙的观点 1(C)甲的观点 1、乙的观点 1 和丙的观点 1(D)甲的观点 2、乙的观点 2 和丙的观点 233 下列哪一或哪些选项说明了法制与法治的差别?( )(A)法治强调法律的形式化方面(B)法制更偏重于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强调“以法治国 ”的制度、程序及其运行机制本身,它所关注的焦点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C)法治更偏重形式意义的法制(D)法制强调“ 人民主权” 、“法律至上”、“法律主治 ”、“制约权力”、“ 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 2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24、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选项 A 正确。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最终决定着法律的本质。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法律。选项 BC 正确。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法律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选项 D 错误。错在“任何时代”,比如英美法系的普通法就不能脱离司法判决而独立存在。【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体现在: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是,法根源于一定经济基础,并不意味着一定的经济基础会自发地产生法,而是要通过人们主观的努力,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而制定法,

25、法是主客观的统一。法不只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还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制约,并不意味着它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治安状况不同,对于盗窃罪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也应有所不同,这说明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状况。故 C 正确。关于 A,这一标准不同的前提是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它同样也体现了法的普遍性的特征。由于有这一前提,同时并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这并非是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违反,而是体现了这一原则,实现了实质意义上的平等。故 B 也不正确。

26、D 与本题无关。【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社会规范除了法律之外,还有诸如道德、习惯和宗教等表现形态。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它和其他类别的社会规范共同作用于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的关系体现在:政策指导法律,同时又受法律的制约;法律是政策的法律化。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既不能割裂两者的联系,又不能夸大两者的区别。两者相辅相成,既有共同调整的领域,又有各自调整的领域。因此,A 项表述正确,BC

27、D 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成立,从诉讼审判方式来看,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 B成立,可诉性是法区别于一切行为规则的显著特征,道德不具有可诉性,主要表现为无形的舆论压力和良心谴责。C 成立,法律和科技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不仅仅是由于法律问题常常涉及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同时,科技的长足进步也为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具体手段。D 不成立,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但法也是上层建筑中相对独立的部分。【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项 B 错误。古印度法是印度奴隶制时期的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性。选项 ACD 正确。作

28、为一种东方奴隶制法,古印度法具有东方法和奴隶制法的共性,比如维护君权、夫权、父权,维护奴隶主的特权,诸法合体,缺乏抽象概念和规则等。又独树一帜,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宗教密不可分;严格维护种姓制度;是法律、宗教、伦理等各种规范的混合体。【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二者具体内容的区别上,法律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既规定义务,又规定权利,而且通常以权利义务的一致性作为条件。道德的内容则侧重于人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也不要求体现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因此在法学上形成一种看法,认为法律具有“两面性”,既重权利又重义务,而道德仅具有“一面性”,只重视义务。故 A 项正确

29、。在二者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上,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而道德则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维护。可见,区别于法律的外在强制,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故 B 项正确。在法律与道德发生矛盾时何者优先的问题上,实证主义法学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自然法学则强调“法的正义性”优先。前者认为为维护法的稳定和可预测性,人们只应当从法律之内来寻找法的效力的依据,不受其他现象包括道德现象的影响;后者认为法律不能脱离与社会其他现象之间的联系,对法律的出发点和效果均可作出道德的或价值的评价。而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不能笼统地看待法与道德的关系,既要看到它们的一致性和相互作用,又要看到它

30、们的区别,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或者正义性优先都是错误的。故 C 项正确。D 项的说法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不认为存在抽象的、超阶级的、适用于全人类的道德,道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内容从来都是具体的,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所反映的道德必然也具有阶级性,这种道德必定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其内容只会是具体的,体现统治阶级的特定意志和利益。【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与宗教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是广义的文化现象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的早期,法与宗教规范是浑然一体的,没有严

31、格分离,都是人们行为的规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法与宗教逐渐分离,形成各自不同的调整范围。法只规范人们的行为,退出了对人们精神领域的调整。而宗教却在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还控制人的精神。在当今社会,除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法与宗教都严格分离,只有政教合一的国家还把某些宗教教义作为本国法的渊源。根据上述关于法与宗教的一般知识可知选项 ABD 正确,C 错误。故本题选C。【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权的确定,取决于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也取决于一个社会和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和信念,不存在无国界的人权。【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

32、答案】 A【试题解析】 关于 A,人权有三个层次,一是应有权利,即基于人的本性和本质所应享有的权利。第二个层次是法律权利,这是对人的应有权利的法律确认。第三个层次才是实有权利,一种实实在在的权利。因此,A 项认为人权只能是一种实有权利是错误的。关于 B,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及 C,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都是正确的。人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目的,也是现代进步文明法律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之一,它构成了法律的人道主义基础。人们可以根据人权的精神来判断法律的善与恶、好与坏。关于 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但法也有其局限性,它并不能根除侵犯人权的现象,因此 D 的说法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33、】 法理学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认为,法是社会物质存在的反映,由社会物质存在决定,社会物质存在是法产生的基础。故选项 A 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权是历史地产生的,最终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人权的实现要靠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没有法律对人权的确认、宣布和保护,人权要么只能停留在道德权利的应有状态,要么经常面临受侵害的危险而无法救济。统一组织捐献法先是规定了捐献自己身体的器官是人的权利,这就是器官捐献“权”受到了法律的确认,同时,法律是人权的体现与保障。所以 C 项说法错误,应选。【知识模块】 法理学14 【正确答案】

34、 A【试题解析】 法律作为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在阶级社会以前的原始社会,宗教就已经产生了。宗教对法律的发展既有消极影响也积极作用,它在推动立法、提高人们守法自觉性等方面促进了法向前发展。因此,A 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说法片面,故错误。法与宗教同属社会规范,都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且二者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即社会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均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此外,在一定意义上,宗教与法律的价值有某种相通之处,使人们的精神有一定的依靠,如二者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包括“使人向善”,维护一定社会秩序等。故 B、D 项正确。C 项是对法律与宗教区别的正确表述,宗教

35、主要规定信仰者的义务,法律规定社会生活成员的权利义务。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与政党政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由特定国家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向全社会公开;政党政策是党的领导机关依党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体现全党意志,其强制实施范围仅限于党的组织和成员,允许有不对社会公开的内容存在。故 A 项正确。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法的任何变动都须遵循严格、固定且专业性很强的程序,程序性是法的重要特征。政策可应形势变化作出较为迅速的反应和调整,其程序性约束也不及法那样严格和专门化。故 B 项正确。法的实施与国家

36、强制相关,且是有组织、专门化和程序化的。政党政策由党的纪律保障实施,其实施不与国家强制相关,除非它已转化为法律。故 C 项错误。法与执政党政策在内容和实质方面存在联系,包括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社会目标等根本方面具有共同性。故 D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6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判断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讲除了考虑该国是否具备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外,还需要考虑公正的司法制度和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健全的民

37、主监督制度、高素质的司法者和执法者、较高的全民法律意识等等。故 A 不选。其余三项正确。民主是法治的基本政治条件,专制的国家是不可能实现法治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1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法治体现了人民主权、权利保障、法律至上、权力制约这样一些法律价值、法律精神。【知识模块】 法理学18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法与习惯都是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都在社会生活中调整人们的行为。二者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冲突。在我国没有承认习惯作为正式法律渊源的情况下,在习惯与法律规定冲突的情况下就要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事。与此同时,在法律现代化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法律与习惯的关系,使二者

38、和谐共存。本题正确选项为BCD。【知识模块】 法理学1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法和道德是一对具有密切关系的概念,但是,二者的调整范围具有差异性,一般来说,道德的调整范围比法律的调整范围更广,法律调整的是那些要求并可能由国家评价和保证的社会关系,而道德调整的领域几乎囊括一切社会关系。一般来说,凡法律调整的关系,大多也由道德调整。但也并非所有的法律事项和问题都是道德的调整对象。有些问题,如法律技术、程序的规定,与道德评价就没有直接关系。故 C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2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确立实质法治,重在制度的改造与重建,这意味着社会

39、重构、个人重塑、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建。只有依靠理性法律制度对社会关系的调整,确立实质法治,才能构建和谐社会。C 项不准确。其余三项是正确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2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选项 A 正确。是从“法以社会为基础 ”这个角度讲的。选项 B 正确。法对于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选项 C 错误。法律不仅受经济因素影响,还受文化、历史条件等影响。选项 D 正确。法律需要和其他社会规范 (道德、政策等)积极配合。【知识模块】 法理学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总体上说,由于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因此法的产生和实现与政治活动相关,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

40、政治。一般说来,法与国家权力相互依存相互支撑,但有时也存在紧张或冲突,因此现代法治特别强调通过法律控制国家权力。在当代中国,法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在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和社会目标上是一致的。题目中四个选项表述均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上述四项说法都成立。新闻报道详细报道了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具体单位和个人情况,在案件还没进入司法审判时媒体的报道不能先入为主,其报道是不妥当的,也会损害被害人的隐私权。当然如果犯罪嫌疑人进入司法审判成为被告人,其行为严重侵犯了被害人的人权,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救济保障被害人的人权。【知识模块】 法理

41、学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选项 A 正确。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是成文法律的局限性的体现。选项 BC 正确。法律对科技具有规制作用,但是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对科技等问题没有规定,则可以根据道德、习惯或正义标准等非正式法律渊源进行审理。选项D 错误。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此,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知识模块】 法理学25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 A 项是科学技术进步对立法的影响。 C 项是法对科技进步的作用。表述正确,当选。B、D 两项虽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具有相关性,故选AC。【知识模块】 法理学2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42、】 选项 A 正确。法与有组织的国家强制相关,通过程序进行,针对外在行为,表现为一定的物质结果。专门机构、暴力后盾、程序设置、行为针对性和物质结果构成法的外在强制标志。道德在本质上是良心和信念的自由,因而强制是内在的,主要靠内在良知认同或责难,即便是舆论压力和谴责也只能在主体对谴责所依据的道德准则认同的前提下发挥作用。选项 B 正确。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否定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认为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民族的永恒不变的正义或道德准则。选项 C 错误。法在生成上往往与有组织的国家活动相关,由权威主体经程序主动制定认可,具有形式上的建构性。尽管从进化理性主义上说,法在根本上也是累积方式进化

43、来的,非人类智慧预先设计的产物,但在形式上却不能不承认法的建构性。道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自然演进生成,不是自觉制定和程序选择的产物,自发而非建构是其本质属性。选项 D 正确。法律和道德并不是一致的,因此,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不一定违反道德。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法与道德的区别,它们具体表现在:(1)生成方式上的建构性和非建构性。法是经过国家机关依照特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是自发形成的。(2)行为标准上的确定性和模糊性。法具有明确具体的行为模式(虽然具有相对性);道德的要求则比较笼统、模糊。(3)存在形态上的一元性和多元性。法在特定的国家基本是一元的,法律评价也具有共通性;而道德则是多元的、多层次的,

44、道德评价具有较多的个体性。(4)调整方式上的外在侧重和内在关注。法关注外在行为,一般不问动机。道德关注人的内心。(5)运作机制上的程序性和非程序性。程序是法的核心,法的形成和实现都是程序的产物;而道德的生成和实现都是非程序性的。(6)强制方式上的外在强制和内在约束。(7)解决方式上的可诉性与不可诉性。道德的作用不具有可诉性,除非该道德已经上升为法律。【知识模块】 法理学2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人权的内涵有应有权利、法律权利和实有权利。在人权观点上我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主张人权的主权性,主张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许可的范围。所以 C 主张人权基于理性是错误的,

45、同时主张人权具有国际性也是不妥当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2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法与道德都是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法通过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通过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二者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发挥着作用。虽然道德对立法具有指导作用,是评价法律善与恶的标准,但二者仍有不一致的地方,法律仅仅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尽管如此,仍不能忽视道德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故本题选 ABD。【知识模块】 法理学29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风俗习惯属于法的非正式渊源,具有法律上的意义,选项 A 错误。民间传统不能等同于宗教信仰,选项 C 错误。【

46、知识模块】 法理学3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不是“加强法律调整有助于弥补道德调整的不足”,而是“加强道德调整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不足”。故 C 项错误。 ABD 表述正确,当选。【知识模块】 法理学3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法律与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一般地说,法律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肯定,既规定人们的义务,也规定人们的权利,而且通常以权利义务的一致性作为条件,而道德的内容则不同,它侧重于人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也不要求体现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因此 A 项的说法是正确的;道德是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以及同

47、这些观念相适应的由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内在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B 项的说法正确;在调整范围上,道德比法律调整的范围要广泛得多,由法律调整的关系,大多也由道德调整,C 项的说法错误;D 项说法也是法律与道德的区别点之一。【知识模块】 法理学32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关于法的起源,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斗争,才产生了法,因此,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形成的观点是正确的。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律是从自然产生的,自然法来自神的理性,人定法源自自然法,甲的第二种说法也正确。法的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法的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选项 A、D 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3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法制更偏重形式意义的法治,法治强调“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知识模块】 法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PI MPMS 14.7-2018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4 - Natural Gas Fluids Measurement Section 7 - Mass Measurement of Natural Gas Liquids and Other Hydrocarbons .pdf API MPMS 14.7-2018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4 - Natural Gas Fluids Measurement Section 7 - Mass Measurement of Natural Gas Liquids and Other Hydrocarbons .pdf
  • API MPMS 16.2-1994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6-Measurement of Hydrocarbon Fluids By Weight or Mass Section 2-Mass Measurement of Liquid Hydrocarbons in Vera.pdf API MPMS 16.2-1994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6-Measurement of Hydrocarbon Fluids By Weight or Mass Section 2-Mass Measurement of Liquid Hydrocarbons in Vera.pdf
  • API MPMS 17.1-2014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7.1 Guidelines for Marine Inspection (Sixth Edition Includes Access to Additional Content).pdf API MPMS 17.1-2014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7.1 Guidelines for Marine Inspection (Sixth Edition Includes Access to Additional Content).pdf
  • API MPMS 17.10.1-2014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7.10 Measurement of Cargoes on Board Marine Gas Carriers Part 1-Liquefied Natural Gas (FIRST EDITION).pdf API MPMS 17.10.1-2014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7.10 Measurement of Cargoes on Board Marine Gas Carriers Part 1-Liquefied Natural Gas (FIRST EDITION).pdf
  • API MPMS 17.11 SPANISH-2009 API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7.11 EI Hydrocarbon Management HM 52 Measurement and sampling of cargoes on board tank vessels usC.pdf API MPMS 17.11 SPANISH-2009 API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7.11 EI Hydrocarbon Management HM 52 Measurement and sampling of cargoes on board tank vessels usC.pdf
  • API MPMS 17.12 SPANISH-2015 API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7.12 - EI Hydrocarbon Management HM 51 (Segunda edici n).pdf API MPMS 17.12 SPANISH-2015 API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7.12 - EI Hydrocarbon Management HM 51 (Segunda edici n).pdf
  • API MPMS 17.12-2015 Procedures for bulk liquid chemical cargo inspections (SECOND EDITION).pdf API MPMS 17.12-2015 Procedures for bulk liquid chemical cargo inspections (SECOND EDITION).pdf
  • API MPMS 17.3 SPANISH-1992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7-Marine Measurement Section 3-Guidelin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Source of Free Waters Associated wI.pdf API MPMS 17.3 SPANISH-1992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7-Marine Measurement Section 3-Guidelin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Source of Free Waters Associated wI.pdf
  • API MPMS 17.3 SPANISH-2016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7.3 Guidelin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Source of Free Waters Associated with Marine Petroleum Cargo .pdf API MPMS 17.3 SPANISH-2016 Manual of Petroleum Measurement Standards Chapter 17.3 Guidelin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Source of Free Waters Associated with Marine Petroleum Cargo .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