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865839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 1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周某嫁入李家 5 年未生育,婆婆张某便找碴儿经常辱骂周某。一日,周某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包毒鼠药放入张某每天使用的一白色瓷茶壶中。当天天气较为炎热,到李家聊天的邻居、亲戚等 10 人喝了壶内的水后中毒。其中,张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7 人受轻伤,2 人受轻微伤。周某的行为:( )(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B)构成故意杀人罪(C)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D)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从一重处罚2 甲男 15 岁,与乙女 15 岁为同一中学校

2、友,在一次校集体活动中认识并互生好感,其后两人在家中发生过一次性关系,其后当二人在滨江公园发生性关系的时候,被长辈发现甲乙表示上述行为均属自愿,没有受到任何强迫或唆使。则甲的行为:( )(A)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B)构成强奸犯罪(C)构成强制猥亵妇女罪(D)构成侮辱妇女罪3 2007 年 11 月 2 日晚 21 时许,韩某酒后驾驶货车行驶至连云港市某街道时,将在路边行走的妇女徐某撞倒。韩某发现撞人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徐某转移至某居民楼后面的垃圾道口藏匿,致使徐某因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当夜,韩某又借用另一辆货车,将徐某的尸体运至一条河边,将尸体捆绑在水泥板上,沉入河中。韩某

3、的行为:( )(A)构成交通肇事罪,具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处罚情节(B)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杀人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4 李某欠赵某 10 万元,迟迟不还,赵某于是找到兄弟三人冲到李某家中将其捆绑,嘴里塞上棉布,放人汽车后备箱,准备载到市郊一朋友处以要挟李某家人还款。但是由于路程较长,李某被捆绑过紧,嘴中又有棉布导致呼吸不畅,在半途中,李某窒息死亡。赵某与兄弟不知所措,只能将尸体继续载到附近的水库,将尸体抛入水库之中。则赵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A)绑架罪(B)故意杀人罪(C)非法拘禁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5 甲的儿媳妇在医院诞下一名女婴,但甲重男轻女观念非常严重,认为女

4、孩在农村不中用,便起意将女婴卖给人家,遂于深夜偷偷将女婴从医院抱出。但是联系了几户人家,都不满意,便又无奈将女婴抱回医院。则甲的行为:( )(A)拐卖儿童罪的既遂(B)拐卖儿童罪的未遂(C)拐卖儿童罪的中止(D)不构成犯罪6 穆某用改装加高后的农用三轮车在县乡道路上载客,一日路遇县交通局检查过往车辆,因自己的农用车有关费用欠缴,穆谋担心被查到受罚,遂驾车左拐,驶入一村庄内。因车顶加高,触碰村民李某家所接电线接头的裸露处,车上乘客藏某在下车时手抓挂在车尾的自行车车辆而触电身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穆某私自改装车辆,对死亡结果有过失(B)穆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穆某私自改装车辆的行为

5、与藏某触电身亡的结果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穆某私自改装车辆的行为虽与藏某触电身亡的结果有一定的联系,但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7 赵某与马某曾经有矛盾,赵某听说马某放风要把自己砍掉,决定先下手为强。2003 年 8 月 14 日晚 7 时许,赵某邀约李某、韩某等人前往帮忙,并携带砍刀 7 把。在某街道赵某发现马某,一行人随即追赶。马某见势不妙立即朝街西头河堤奔跑。追赶 40 米后,马某从河堤上跳下,扑到河里,并且往河心里游。赵某等人在河堤上看马某游了几下,因为怕警察来。就一起跑到附近棉花田里躲藏,等了半小时未见警察来,一行人逃离现场。第二日,马某的尸体在河内被发现。经

6、法医鉴定,系溺水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赵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B)赵某等人持刀追赶的行为与被害人溺水身亡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C)赵某等人持刀追赶马某具有伤害的故意,其持刀追赶的行为与马某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构成故意伤害罪(D)赵某等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8 某日,甲在路上与一女子发生争吵。双方争执不下,女子咄咄逼人,气焰嚣张。甲怒气之下想教训一下该女,便强行扒掉该女子的上衣,让其在路人面前裸露,后扬长而去,则甲的行为:( )(A)侮辱罪(B)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C)诽谤罪(D)不构成犯罪9 张某是某监狱的狱警,某日,罪犯甲不听从其指挥,张某便叫狱中另外三个罪犯

7、强行将甲倒吊于狱房中,如同钟摆一样的“荡秋千” ,导致甲突发脑溢血,最终偏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构成虐待被监管人员罪(B)张某构成故意伤害罪(C)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D)张某应以虐待被监管人员罪或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10 罗某与朋友一起到莫某家饮酒,晚 9 时许,罗某一行人又到某休闲会所打麻将,莫某站在旁边观看。由于罗某在打麻将过程中讲粗话,莫某对罗某进行劝阻,二人为此发生争吵。争吵过程中,莫某推了罗某一下,罗某即用右手朝莫某左面部打了一拳,接着又用手掌推莫某,致使莫某在踉跄后退中后脑部碰撞到门框,两分钟后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罗某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B)

8、罗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罗某不构成犯罪(D)罗某的掌推行为与莫某的死亡结果之问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1 某抢夺案,在法院庭前准备中,人民法院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 10日以前送达犯罪嫌疑人,并同时送达辩护人(B)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应当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C)人民法院开庭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 3

9、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D)庭前准备活动情形应当写人笔录,由审判长和书记员签名12 下列审判组织的组成,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A)某县换届选举,齐某不在选民名单上,其同学张某认为齐某符合选民条件应当有资格参加选举,遂向选举委员会申诉,申诉被驳回后张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由审判员 3 人组成合议庭审理该案(B)某贷款纠纷案件,一审由审判员张某 1 人独任审理。二审由审判员王某和 2名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经审理,合议庭认为一审判决错误,发回重审。原审法院决定由民事审判庭庭长孙某独任审理该案件(C)某抢劫案件,一审由审判员邱某、李某、陈某 3 人组成

10、合议庭进行审判,一审判决后被告人没有提起上诉。1 年后,该法院审判委员会发现原判决存有重大疑点,对该案启动再审程序,为了迅速了解案情,决定由审判员邱某和孙某、刘某组成合议庭审判(D)某租赁合同纠纷,由审判员谢某和人民陪审员严某、吴某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法院院长指定严某担任审判长13 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当事人主义体现在以下哪些法条的规定中?( )(A)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所有犯罪事实的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照片(B)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

11、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C)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D)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14 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集中审理原则的要求?( )(A)案件一旦开始审理即不得更换法官(B)法庭审理应不中断地进行(C)更换法官或者庭审中断时间较长的,应当重新进行审理(D)法庭审理应当公开进行15 依法有权对于犯罪分子减刑的法院有:( )(A)基层法院(B)县级法院(C)高级法院(D)中级以上人民法院16 下列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因犯罪被判处管制 1 年,同时附加剥夺

12、政治权利,则甲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也是 1 年,从被判处管制的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B)乙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3 年,如果不考虑减刑、假释和特赦等因素,则乙实际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 8 年(C)丙因犯罪被判处拘役,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其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从拘役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拘役执行期间当然不享有政治权利(D)丁由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其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依法也要相应减为3 年以上 10 年以下17 犯罪分子实施的下列行为中,属于重大立功的是:( )(A)协助司法机关捕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B)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C)阻止他人重大犯罪

13、活动的(D)揭发他人犯罪,查证属实的18 下列关于假释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对于因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当他们被减刑后。如果剩余刑期低于 10 年有期徒刑则可以假释(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C)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遵守了各种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发现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剐已经执行完毕,剩余刑罚就不再执行(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

14、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19 汪某因犯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3 年,同时宣告缓刑 3 年。缓刑考验期满后不久,司法机关查获汪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曾殴打他人致重伤。对汪某的处理方式不正确的有?( )(A)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对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B)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C)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D)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量并罚20 下列哪些情况构成累犯?( )(A)甲因犯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 8 年,已经在监狱被关押 6 年,因表现良好、有悔罪表现,于 2009 年 5 月 17 日被假释,假释考验期截止日期是 2011 年 5

15、月 16 日。但在 2010 年 12 月甲在考验期内又因盗窃构成盗窃罪(B)乙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14 年,已经在监狱被关押 11 年,因表现良好、有悔罪表现,于 2004 年 5 月 6 日被假释,假释考验期截止日期是 2007 年 5 月 5 日;乙在假释考验期内表现良好,于 2007 年 5 月 6 日被宣告假释考验期满,原判决剩余刑期不再执行。2011 年 3 月乙又因盗窃一辆汽车,构成盗窃罪(C)丙因为参加恐怖组织罪被判有期徒刑 5 年,刑满释放后 11 年时,又犯煽动国家分裂罪(D)丁 20 岁时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 12 年,刑满释放后 3 年时,又构成交通肇事罪21

16、下列哪种情形不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 )(A)在人民法院受理了齐某自诉汤某伤害案件以后。汤某离家查无音信(B)郝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追诉期限内对钟某侮辱案提出控告(C)薛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抢劫,因薛某表述不清,接案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立案(D)秦某得知与其共同诈骗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逃离居住地藏匿22 某受贿案件,第一审法院进行庭前审查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裁定中止审理(B)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C)被告人死亡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或者决定不予受理(D)本案曾被法院作出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检察院依据新的证据重新起诉的,应

17、当依法受理23 人民法院在审理被告人邹某贪污一案时,公诉人要求传唤证人李某出庭,邹某的辩护律师立即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检察机关庭前移送的证据目录中没有证人李某的名字,并且其对该证据准备不足,无法质证;而同时被告人邹某在庭审中的陈述与在侦查、审查起诉中的供述也出现了明显的不一致,足以影响定罪量刑,则此时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审判长应当要求公诉人说明理由,理南成豆并确有出庭必要的,应当准许(B)审判长为避免“证据突袭”,应不允许该证人出庭(C)可以宣读被告人供述笔录,并针对笔录由被告人的供述内容对邹某进行讯问(D)应当以庭审过程中邹某的陈述为审查对象,因为反对一切传闻证据,即在侦查中、审查

18、起诉中作的笔录24 甲、乙、丙、丁四人均为某市阳光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委员,在小区召开的一次业主委员会会议上,由于意见相左,四人发生争执,经旁人劝阻无效。甲、乙将丙、丁二人打成轻伤。事后,丙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人民法院追究甲的刑事责任。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本案,并通知另一被害人丁参加诉讼,丁接到通知后没有表明是否参加诉讼而且一直没有答复也没有出庭。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了审理,并依法对甲予以宣判。宣判后,丙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乙打伤自己的刑事责任,同时丁也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甲的刑事责任,则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 )(A)丙对乙提起的自诉,符合自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B

19、)丙对乙提起的自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丙可以对乙另行提起民事诉讼(C)丁对甲提起的自诉,符合自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D)丁对甲提起的自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丁可以对甲另行提起民事诉讼25 高某,男,38 岁,一贯惹是生非,危害乡里。其父多次劝导,反而招致高某不满,心生怨恨。某日,因其父劝解,引发高某怒火冲天,打伤其父。经依法侦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受理此案并开庭审理。则本案出现下列情形时,人民法院处理正确的有:( )(A)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人民检察院以虐待罪指控,人民法院认为是故意伤害罪,则人民法院告知检察院变更罪名后重新起诉(B)法院审理后认定被告人是精神病人,

20、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是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C)在审理期间,被告人死亡,一般应当裁定终止审理(D)只有在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的罪名成立时,才应当作出有罪判决26 李某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自己很痛苦,但无勇气自杀。一天傍晚,李某将放学回家的小学生蔡某骗回自己家后,将其杀害。第二天早晨,李某到县公安局自首,并要求判处自己死刑。对于李某的刑事责任能力,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精神衰弱属于精神病,李某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B)精神衰弱不是精神病,但李某的想法表明他没有刑事

21、责任能力,李某不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C)甲虽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但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D)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概念是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基本依据(B)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C)犯罪构成是划分罪与非罪的具体标准(D)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28 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有:( )(A)犯罪对象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B)犯罪客体一定受到犯罪的侵害,但犯罪对象则未必(C)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但犯罪对象则未必(D)犯罪对象是犯罪分类的基础29 刑事责任年龄的

22、计算方法应当是:( )(A)按农历的年月日计算(B)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C)从过生日的当天起算为满周岁(D)从过生日的前一天起算为满周岁30 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 75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又聋义哑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关于上述四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第句话正确第 句话错误(B)第 句话正确,第句话错误(C)第 句话正确,第句话错误(D)第句话正确,第 句话错误31 被告人冯某在火车搬运站做过多年的三轮车搬运工,熟悉搬运工作。2011

23、年 5月某日,冯某使用的三轮车坏了,向同事党某借了一部旧车暂用。党某告诉冯某,此车车闸失灵,还未修理。冯某说,我推了儿十年的车,没关系。当日,冯某运货将车推至搬运站附近一斜坡处为减小惯性,卸下一些货物后,驾车下坡。终因车重坡陡,车闸不灵,将一行人撞成重伤,对冯某的行为应怎样认定和处理?( )(A)冯某的行为是意外(B)冯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C)冯某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D)冯某过失致人重伤,应减轻刑事责任32 甲将乙打倒在地致乙不省人事,丙从此地经过,见仇人倒在地上,以为他昏了过去,即拔出尖刀扎了乙的要害部位。后经法医鉴定,乙在被丙刺杀以前已经死亡,则丙:( )(A)不构成犯罪(B)

24、对于犯罪对象的认识存在错误(C)具有杀人的故意(D)应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33 被告人甲某,于某年 7 月 18 日上午 9 时,带领幼儿六名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幼儿乙某(4 周岁) 失足坠人路旁下水道。甲见状惊慌失措,但不肯进人下水道救人,只向行人大声呼救。此时,有一中学生丙某(男,17 周岁)路过此处,闻声后立刻赶来。并同甲在附近找一小树杆,探测水深,测得水池深约 50 厘米,但甲、丙二人均不肯进入下水道抢救,当幼儿被救上来时,当时已晚,已经停止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不应负刑事责任(B)甲是不作为犯罪(C)甲已经尽力救助。不构成犯罪(D)丙不构成犯罪34 某日晚 10

25、 时左右,天下着小雨,张某驾驶汽车返回车库。同车的马某将车库门打开,张关灭汽车大灯,只开小灯驶进院内。在掉头准备倒车时,汽车右前轮将睡在塑料布下的李某当场轧死。后查明,李是一过路借宿的废品捡拾人员,原安排他在车库的马车上睡后来他自行搬到车库院中,并用大块塑料布蒙头盏脚睡在地上。在准备掉头倒车时,张某和同车的马某,都没有发现睡在地上的李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张某的行为是意外事件(C)张某和马某构成共同犯罪(D)张某和马某都是过失35 甲患有精神病,因为琐事与乙发生争执,随后拿一铁棍朝乙的头部一阵乱打,将乙打死。经鉴定,甲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则:(

26、)(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B)甲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C)对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甲不负刑事责任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 1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死亡结果作为非法拘禁加重情节。【知识模块】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27、民主权利罪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新刑事诉讼法第 182 条第 1 款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堤,将人民检察

28、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 10 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所以 A 选项错误。因为案件一蔓到了法院,就不存在 “犯罪嫌疑人”,改成“被告人”才对。该条第 2 款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所以 B 选项错误,把本项的“应当”改成“可以”才对。该条第 3 款规定,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入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 3j 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 3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

29、名、开庭时间和地点。所以 C 选项错误,因为“公开”和“开庭”不是一回事,一审都应当开庭,但开庭审理的案件不一定公开审理。该条第 4 款规定,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所以D 选项错误,应该把“审判长”换成“审判人员”才对。【知识模块】 刑事审判概述1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B 项错误,重审案件不适用独任审判制,且二审合议庭的组成成员不能有人民陪审员。C 项错误,审理再审案件,应当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原审审判员或人民陪审员不得参与再审案件的审理。D 项锚误,法律规定,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可见人民陪审员不得担任审判长。还要提醒考

30、生注意的是 A 选项,选民资格案件应当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既不能适用独任审判,也不得有人民陪审员参与组成合议庭。【知识模块】 刑事审判概述1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现行刑事诉讼法对我国的刑事审判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是吸收了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的对抗性因素,并适当保留了职权主义的某些特征。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当事人主义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官庭前审查由实质性审查改为程序性审查。A 项法条即体现了这一方面。 (2)强化了控方的举证责任和辩方的辩护职能,弱化了法官的调查功能。B 项、D 项法条即体现了这一方面。(3)扩大了辩护方的权利范围,强化了庭审的对抗

31、性。C 项法条即体现了这一方面。【知识模块】 刑事审判概述1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选项 A、B 正确。集中审理原则,又称不中断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应在不更换审判人员的条件下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审理的诉讼原则。选项 C 正确。法庭审理应不中断地进行,法庭园故延期审理较长时间者,应重新进行以前的庭审。选项 D 错误。法庭审理应当公开进行是 “审判公开原则”的体现,不是“集中审理原则”的体现。【知识模块】 刑事审判概述15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刑法第 79 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

32、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知识模块】 刑罚执行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刑法第 55 条第 2 款规定:“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第 58 条第 l 款规定:“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第 57 条第 2 款规定:“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知识模块】 刑罚执行17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刑法

33、第 68 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998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7 条规定:“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前款所称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标准,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

34、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等情形。”因此,要注意区分立功和重大立功的不同情形。【知识模块】 刑罚执行1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参见刑法第 81 条、第 86 条和第 7l 条。【知识模块】 刑罚执行1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且不过追诉时效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罪和前罪的刑期按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选项 C 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ABD【知识模块】 刑罚执行20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不构成

35、累犯,应将新罪判处的刑罚和前罪的剩余刑期进行并罚。所以,选项 A 错误。刑法 第 65 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入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因此,选项 B 正确。刑法第 66 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因此,选项 C 正确。因为丁的后一犯罪是过失犯罪,所以选项 D 不正确。【知识模块】

36、刑罚执行2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刑法第 88 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A、C、D 选项符合上述规定。B 项郝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追诉期限内对钟某侮辱案提出控告,不能再追诉。【知识模块】 刑罚消灭22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1刑诉解释第 181 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审查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并告知被害人

37、有权提起自诉;(二)不属于本院管辖或者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三) 不符合前条第二项至第八项规定之一,需要补充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三日内补送;(四)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三项规定宣告被告人无罪后,人民检察院根据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的,应当依法受理;(五)依照本解释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裁定准许撤诉的案件,没有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六)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或者退回人民检察院;(七)被告人真实身份不明,但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二敖规定的,应当依法受理。对公诉案件是否受理,应当在七日内审查完毕

38、。”因此,选项 A 错误。 B、C 正确。另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18l 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第一审程序幸23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该题要求考生运用一定的诉讼理论知识进行判断。刑诉解释第221 条规定,公诉人申请出示开庭前耒移送人民法院的证据,辩护方提出异议的,审判长应当要求公诉人说明理由;理由成立并确有出示必要的,应当准许。辩护方提出需要对新的证据作辩护准备的,法庭可以宣布休庭,并确定准备辩护的时间。辩护方申请出示开庭前未提交的证据,参照适用前两款的规定。高检规则第4

39、39 条规定,被告人在庭审中的陈述与在侦查、审查起诉中的供述一致或者不一致的内容不影响定罪量刑的,可以不宣读被告人供述笔录。被告人在庭审中的陈述与在侦查、审查起诉中的供述不一致,足以影响定罪量刑的,可以宣读被告人供述笔录,并针对笔录中被告人的供述内容对被告人进行讯问,或者提出其他证据进行证明。【知识模块】 第一审程序幸24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诉的提起与受理、自诉的可分性问题。刑诉解释第266 规定,自诉人明知有其他共同侵害人,但只对部分侵害人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告知其放弃告诉的法律后果;自诉人放弃告诉,判决宣告后又对其他共同侵害人就同一事实提起自诉的,人民

40、法院不予受理。共同被害人中只有部分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被害人参加诉讼并告知其不参加诉讼的法律后果。被通知人接到通知后表示不参加诉讼或者不出庭的,视为放弃告诉。第一审宣判后,被通知人就同一事实又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当事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不受本解释限制。【知识模块】 第一审程序幸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根据刑诉解释第 24l 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具有下列情形的案件,应当分别作出裁判:(1)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2)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罪名

41、不一致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3)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布被告人无罪;(4)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以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5)案件事实部分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依法作出有罪或者无罪的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部分,依法不予认定;(6)被告人因不满 16 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7)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8)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并且不是必须追诉,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应当裁定

42、终止审理;(9)被告人死亡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本题中的选项 A、B 、C、D 分别属于上述第(2)、(7)、(9)、(1) 种情形。【知识模块】 第一审程序幸2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刑法第 18 条第 l 敖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这表明,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需要医学判断和法学判断的结合。医学判断是基础法学判断起决定性作用。从法学判断上说。李某欲自杀,但没有勇气,想通过实施杀人犯罪被判死刑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并将这一

43、想法付诸了实施,杀了人,然后向公安机关自首,并要求被判处死刑。这种想法,表明李某对自己杀人行为的性质、结果和意义具有认识能力并具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李某具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C 项对其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犯罪概念回答的是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属性的问题,从总体上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犯罪构成则是进一步回答犯罪是怎样成立均、其成立需要具备哪些法定要件,其所要解决的是成立犯罪的具体标准、规格问题是划清罪与非

44、罪、此罪与彼罪的具体标准。【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在于: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作为犯罪客体的具体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作为犯罪客体的具体社会关系的承担者。通常来说犯罪客体总是通过一定的犯罪对泉表现它的存在,也即犯罪分子的行为就是通过犯罪对象即具体物或者具体人来侵害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犯罪对象则不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它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

45、要要件。(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泉则不是。(5)犯罪对象是具体的人或物因此可以凭借人的感觉器官来感知;犯罪客体则是生命权、财产权、公共安全等凭借人的思维才能认识的观念上的东西二者具有具体与抽象的差别。【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实足年龄即周岁而非虚岁;周岁按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而非阴历、农历;一周岁 12 个月;满周岁以过生日的第二天为标准;“生日的第二天”不是当天;刑法中对年龄规定没有“以上”、“以下”表述以避免重复;以日(天)为计算单位,不分时、分、秒。【知识模块】

46、犯罪构成3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刑法第 17 条第 3 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 17 条之一规定:“巳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弭”。刑法笫 19 条规定:“又聋又哑的入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 18 条第 3 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31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冯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冯某在下坡前卸下一部分货,说明冯某已经预

47、见到,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下坡可能会产生危害结果。但因其自恃有多年的货运经验,又熟悉道路,轻信在卸下一部分货后,凭借自己的技术能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从而最终导致撞伤行人。因而,冯某在主观上有过失,符合刑法第 235 条的规定,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冯某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按照刑法的规定量刑,没有减轻刑事责任的事由。【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3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丙有故意杀人的行为和故意,但由于乙之前已经死亡,是意志以外的原因,因此,丙未得逞,属于犯罪未遂。【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33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此案中,应对甲某追究刑事责任。甲某作为幼儿教师,负有保护儿童安全

48、和抢救儿童生命的义务,在有能力履行该义务的情况下,甲某没有履行,造成幼儿乙某死亡的结果。甲某的行为符合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所以应对甲追究刑事责任。中学生丙某见死不救仅是一个道义上的问题,不应对他追究刑事责任。【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3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被告入张某的行为是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其理由是:虽然张某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看:其一,事前没有任何人告诉他有人在车库借宿;其二,当时正值晚上,天又下雨;其三,张已经关掉了汽车大灯,仅开小灯倒车。因此,张当时无法预见到有人在院内睡觉,自己倒车可能会轧死睡觉人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张某对于自

49、己的行为造成了他人死亡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造成的。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同样,马某也不构成犯罪。【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35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中间状态,指因年龄、精神状况、生理功能缺陷等原因,而使行为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时,虽然具有责任能力,但其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完全责任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减弱或降低的情况。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有四种:(1)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人;(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3)又聋又哑的人;(4) 盲人。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已满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