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865856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 2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 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 精神正常的人” ,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 “情报”解释为“关系国际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 ,属于缩小解释2 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2、(A)刑罚的轻重与罪行和刑事责任相适应(B)罪行侧重于指客观的犯罪行为的侵害性(C)刑事责任侧重于指主观意识的罪过性(D)罪刑相适应仅仅是指刑罚的轻重与罪行相适应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俄罗斯人甲某乘坐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 (注册地为我国)经过蒙古国境内时,将一日本人打死,对甲某的行为我国司法机关无权管辖(B)我国公民乙某因在英国犯故意杀人罪已被当地法院判处刑罚并服刑完毕遣返回国,我国司法机关应当对其免除或减轻处罚(C)我国普通公民丙某在泰国犯侮辱罪,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该罪应被判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我国司法机关对丙某无权管辖(D)日本人丁某劫持美国飞机降落在法国,由

3、于此事与我国无关,即使丁某在我国出现,我国也无权对其行使刑事管辖权4 下列对于不作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作为存在因果关系问题(B)甲男与乙女恋爱并发生了性关系,发誓二人永不分离,后甲男遇到丙女后,提出了与乙女断绝恋爱关系。乙女认为自己已以身相许,所以坚决不同意,并非常正式地提出,如果甲男抛弃自己的话,就自杀。甲男仍执意断绝关系,乙女亦自杀以示抗议。甲男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C)甲某主动提出带邻居 8 岁的列男孩出去游泳,并向邻居保证其安全,但在游泳过程中因疏于照顾致使小男孩淹死。甲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其义务来源是先行行为(D)甲某是一私营企业的经理,某日在收到税务局纳税申报通知以后,即

4、动手修改账簿,多列支出,少列收入,弄虚作假,少交 8 万元税款,属于不作为犯5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面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射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被疾驶的汽车撞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漪丙开枪,且均打重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赦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6 对下列哪个情形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15 周岁的甲运输海洛因 8000

5、克(B) 15 周岁的乙教唆 13 周岁的李某奸淫幼女,对于乙的行为(C) 15 周岁的丙为讨要工钱,绑架工头的女儿林某,在殴打林某的过程中致其重伤(D)15 周岁的丁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7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需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 14 周岁的儿

6、童(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8 甲某见自己的弟弟遭 3 个流氓毒打,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进攻,被迫自卫还击正在这时,便衣民警乙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甲某以制止殴打。甲某以为乙某是流氓的同伙,随即捡起一块砖头将乙某砸成重伤。甲某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正当防卫(B)过失伤害(C)意外事件(D)故意伤害9 某甲于某日在衣服里揣把尖刀在街上游荡,碰到了与其有前嫌的某乙等四人,由于对方人多,某甲逃跑,但被某乙追上,两人发生斗殴,后某甲怕对方一起上来打死他,便拿出尖刀欲向某乙臀部猛刺后逃走,但不期某乙闪身躲

7、避时刺中腰部,后某甲逃离。某乙被送至医院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则某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项?(A)正当防卫(B)故意伤害罪(C)防卫过当,以过失致人死亡论处(D)故意杀人罪10 任某在路边等人,被路过的郑某等人故意撞了一下,任某瞪了他们一眼没有言语。郑某寻衅问:“ 看什么 ?”说着打了任某一拳,同时郑某的同伙也一拥而上对任某拳打脚踢。任某双手抱住脑袋直往后退,郑某等人紧追不舍,任某忍无可忍,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在郑某打他时朝郑某一捅,扎中郑某颈部动脉,郑某因大出血休克死亡,任某茸知闯祸,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试问,有关此案的下列观点中哪个正确?(A)任某的行为应当以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

8、任(B)任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C)任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同时有自首情节(D)任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同时有自首情节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1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旨在用立法权限制司法权滥用,因此不能约束立法权(B)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的解释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禁止扩大解释(C)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合法权益,所以刑法的解释不能违背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D)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和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1

9、2 下列有关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立法机关对某刑法法条做出立法解释,增设新的危害行为作为犯罪行为,违背罪刑法定原则(B)司法机关在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将被告人有危害行为类推为无罪,违背禁止类推原则(C)某省级立法机关为了打击毒品犯罪,立法规定“吸毒累计 100 克以上者,处3 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D)甲潜入体育彩票摇奖中心对摇奖用彩球做手脚后购买相应彩球后欲图中奖,事发后某法院判处甲破坏生产经营罪,而我国现行刑法并未将该具体行为规定为破坏生产经营罪,法院此举违背罪刑法定原则13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的说法是:(A)罪刑法定原则是刑事司法的原则

10、,不是立法原则(B)犯罪与刑罚只能由法律规定,因此排除犯罪性事由只能由刑法明文规定(C)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价值理念是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D)不违反行政法、民商法的行为当然也不违反刑法14 以下行为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的是:(A)我国解放军某部队军人李某因公务出国在菲律宾,因财物被盗,为生活所迫抢夺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B)美国公民罗斯在美国将代为保管的我国公民赵某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C)福建省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肖某因探亲去日本,在日本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

11、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D)中国公民葛某去美国留学,在美国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15 甲和乙携猎枪一同到山中打猎,甲见灌木丛后有一动物身影晃动,迅速开火。走近一看发现同伴乙腿部中弹,甲见状知道自己误中乙。甲见此地距山下有人烟的地方还有半天的路程,乙的腿部伤势较重不能行走,仅凭自己一人难以把乙背下山。就对乙说,自己下山喊人来抬乙下山。甲下山回村后,担心带人上山后万一不能救活乙,乙的家人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谎称与乙走散,不提乙受伤需救助之事。事后查明,乙 3 天后因伤和饥渴而

12、死。关于本案正确说法是:(A)甲的不救助行为(不作为)与乙的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所以应当追究甲不作为行为(B)甲的误射致乙重伤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C)甲的不救助行为(不作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D)甲只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16 甲与乙之间没有意思联络,甲开枪击中 P 心脏,乙开枪击中 P 脑袋,P 死亡。正确说法是:(A)甲、乙的行为皆足以单独致 P 死亡(B)如果能查明甲先击中的,甲与 P 死亡有因果关系,甲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未遂(C)如果能查明乙先击中的,乙与 P 死亡有因果关系,乙故意杀人罪既遂,甲未遂(D)如果不能查清击中先后的,甲、乙均有因果关系,均故意杀人罪既遂17 下

13、列犯罪的直接实行犯除了是国家工作人员,还可以是其他主体的犯罪有:(A)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B)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C)刑讯逼供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18 周某意图杀死简某,当其得知简某每天将煮饭用的水桶放在公共的水池边打水时,其在简某的水桶上涂抹上无色的毒药,但是,晚上却是简某的邻居强某将水桶误提回家,结果强某因误食放有毒药的水而身亡。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周某对强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A)疏忽大意的过失(B)意外事件(C)过于自信的过失(D)间接故意19 甲、乙二人住在山区,当地野猪危害庄稼的情况严重。听说邻县使用电猫,效果很好,就去买回一台电猫。甲、乙二人安装好电猫,并在野猪可能

14、出没的山上拉上裸电线,距地面 40 厘米。在裸线通过的路口上均设置了警告牌,并告知通电的时间为:晚 7 点开电,早 6 点收电。村民丙某盗伐林木,于一日早 5 点 30 分触电死亡。甲、乙的行为:(A)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20 张某婚后一直对其妻葛某不满,后因葛某怀孕并生了一女婴而矛盾激化。一日,趁葛某不在家时将其父亲藏于家中的一瓶保健液当作毒药放置于葛某经常用的咖啡杯之中,希望将葛某毒死,后葛某饮用而安然无恙。则张某的行为:(A)属于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应负刑事责任(B)属于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属于迷信犯,不应负刑事

15、责任(C)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未遂(D)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21 肖某是某公安派出所警察。一天晚上,肖某忘记闩门就上床睡觉了。当晚,30岁的精神病患者钱某在走失中推门走进肖家室内。睡在外屋的肖某的大儿子见有人进屋便问:“ 谁?”这时,肖某从睡眠中被惊醒,慌忙摸出枕头下面的手枪。问:“谁?”钱某这时已走出门外,没有回答。肖某见无人回答,即认为有坏人,要镇一镇,便朝门口打了一枪,击中已走出房门 4 米多远的钱某,造成钱某腹腔大量出血。虽经肖某及家人送医院抢救,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对肖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不负刑事责任(B)过失致人死亡(C)假想防卫(D)正当防卫22 张某是某运输公

16、司卡车司机,一日清晨去城外拉货。中途遇到他的朋友赵某要求搭他的车去城外。张某叫赵某坐到驾驶室,然后继续开车。当车行至一条大街拐弯处时,张某突然发现对面驶来一辆吉普车。张某平日驾驶技术欠佳,经验不足,遇事容易慌乱。这时如果刹车制动,就不会出任何问题。但张某生怕两辆车相撞,遂不顾一切地突然向右打舵轮。由于车速较快,打舵突然,赵某身体失衡将车门撞开摔到车下,造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是不是紧急避险和对赵某的死亡应否负刑事责任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屑于假想避险(B)应负刑事责任(C)属于避险过当(D)属于紧急避险23 关于排除犯罪性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趁乙不备夺

17、过乙的包逃跑,乙在后面紧迫不舍,迫上甲后为夺回自己的包对甲实施了暴力,乙的行为属于自救行为(B)甲的摩托车被盗数日,某天,甲在街上看到自己的摩托车停放在马路边,立即报警,在警察来之前,眼看乙要骑摩托车离开,甲为了拦阻乙,一拳打倒乙,将车追回。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C)甲与乙发生争执,之后甲后悔,为道歉约乙到家中。乙来,还带丙、丁二人,气势汹汹。甲害怕即关门,乙、丙、丁破门而入,追打甲,甲跑到厨房拿出菜刀抵抗,把丙脸上砍了两刀,重伤。甲逃到外边,乙、丙、丁继续追打甲。甲是正当防卫(D)妇女甲以为与乙发生性关系,乙便可以将其丈夫从监狱释放,但发生性关系后,乙并没有释放其丈夫。由于乙的行为得到了妇女

18、甲的同意,故乙不构成强奸罪24 不适用被害人承诺(同意)或推定的承诺排除犯罪的情形是:(A)得到被害人承诺之时危害结果已经发生(B)得到被害人承诺而将其杀害的行为(C)得到被害人承诺而将其拐卖的行为(D)得到被害人承诺而损害他人或公共法益的行为25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下列情形哪些不能构成犯罪?(A)15 岁的甲使用轻微暴力强行索要低年级学生带来学校的水果,数量不大,也未造成受害人轻微伤、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等危害后果(B)法院认定乙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判决免除处罚(C)丙大义灭亲将其作恶多端的儿子杀死,当地法院判处其缓刑,未予以关押(D)丁为某炼铝厂厂长,为了其所在的单位利益,经集体

19、研究同意指挥职员 3 个月间盗电 100 万度,价值 30 万元,法院认为丁所在的炼铝厂不能成立单位犯罪,丁也不负刑事责任26 甲因为琐事与乙发生争执,乙转身离去,甲则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棍追上,朝乙头部猛击。乙倒地后,甲又朝其连击数下,致乙死亡。之后,甲又到乙办公室乱砸一气。甲作案后跳矿井自杀未遂。经查甲曾经到精神病院就诊,被诊断为患有精神病。案发后经鉴定,甲虽有精神病,但是对于其实施的上述行为具有一定的辨认、控制能力,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对甲应当如何处理?(A)不认为是犯罪(B)不负刑事责任(C)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负刑事责任(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7 猎人甲某日在狩猎区打猎,在其欲射一

20、野兔时,发现猎人乙在对面也欲捕该野兔,虽然甲知道自己枪法不准,但情急之下还是扣动扳机,结果致乙死亡。对于乙的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不可抗力(B)甲对乙的死亡是间接故意(C)是意外事件(D)甲对乙的死亡是过失28 某甲骑摩托车撞伤违章骑自行车的某乙,造成某乙腿部表皮破裂。某甲送某乙到医院治疗,护士丙未作皮试,即给某乙注射破伤风针,乙因药物过敏而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某甲的行为对某乙的死亡而言属于意外事件(B)护士丙的行为对某乙的死亡而言属于疏忽大意过失(C)某甲的行为对某乙的死亡而言属于过失致人重伤(D)护士丙的行为对某乙的死亡而言属于过于自信过失29 关于特殊主体,下列哪些说法

21、是正确的?(A)贪污罪的主体与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各自利用了本人职务上的便利,共同侵吞国有财产的,根据主犯的身份认定犯罪的性质(B)特殊主体的犯罪意味着没有该特殊主体身份的人不可能构成该罪的实行犯,但舸以构成帮助犯或者教唆犯(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的组织者,属于特殊主体的身份(D)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 2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扩大解释是指扩张刑法的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的解释;类推解释是指需

22、要判断的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基本相似时,将后者的法律效果适用于前者。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超过国民预测的可能性。A 选项中,将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由于妇女并不包括男性,因此属于类推解释。B 选项中,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违背了法律的真实含义,不是类推解释,而是缩小解释。选项 C 也是错误的,首先将变造货币解释在伪造货币的含义当中,是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其次,外国刑法对伪造货币与变造货币分别规定了独立的罪名,因此不能混为一谈。【知识模块】 刑法概说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要求是,刑罚既要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又要与犯罪情节相适

23、应,还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在立法上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注重对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宏观预测和遏制手段的总体设计,确定合理的刑罚体系、刑罚制度与法定刑;在量刑方面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将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实现刑与罪的均衡协调;在行刑方面实现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注重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的消长变化情况,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知识模块】 刑法概说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选项,国际列车不属“浮动领土” ,不能依据属地原则管辖。B 选项,是“可以”而不是“应当”。C 选项,是“可以不予追究 ”,而不是无权管辖。D 选项,劫机犯罪属于国

24、际犯罪,我国可按普遍管辖原则予以管辖。【知识模块】 刑法概说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不作为构成的犯罪,必须是行为人负有一定的作为义务。A 选项是对不作为犯罪方式的正确表述。而 B 选项中,甲男没有防止乙女启杀的义务,所以不构成犯罪。C 选项中甲某的义务来源于其与邻居达成的照顾小孩的协议, C 选项不当选。D 选项中,甲某动手修改账簿,多列支出,少列收入,弄虚作假,以达到逃避缴税的义务,因此,甲某属于不作为犯。【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选项中,客观上就是甲的枪击行为导致了丙的死亡结果的出现,二者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 A 选项错误。B 选项中,似乎

25、存在没有甲的追赶行为,就没有小偷死亡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探讨的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而非生活上的,因此这里的“因”是刑法上的“危害行办”而非所有的行为,故B 选项错误。C 选项考查的是二重的因果关系,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其中任何一人的行为,被害人都会死去,因此似乎可以否认任何一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甲、乙两人的行为本身均能独立地导致被害人死亡,如若同时排除甲、乙的行为,被害人就不会死亡,因此甲、乙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均存在因果关系,故 C 选项错误。D 选项中,我们只需要明确,被害人是如何死亡的,即不是毒发身亡,而是死于枪击,故甲的行为在客观上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

26、系。【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刑法第 17 条。A 项,甲是运输毒品不是贩卖毒品。 B 项,乙构成强奸罪的间接正犯。C 项,丙属非法拘禁行为,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其行为转化为故意伤害罪(重伤)。D 项,丁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其行为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选项 A 中,只要行为人认识到了作为评价基础的事实,就应当认定行为人认讽捌了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行为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财产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使用、运输中,就应认定行为人认识到了该财产属于公共财产。那么盗窃公共赠产是犯罪,这就是行为人能够认识到的,因此仍构成

27、盗窃罪。选项 B 中,乙虽然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但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此时乙就具有了盗窃枪支的间接故意,因此构成盗窃枪支罪,应当以盗窃枪支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选项 C 中,本罪名为“猥亵儿童罪”,其犯罪对象是特定的。选项 C 是正确的。选项 D 中,成立贩卖毒品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的种类,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因为我国并未对贩卖不同毒品规定不同罪名,因此对毒品种类的认识不是本罪主观方面的内容。【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刑法第 16 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

28、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本题中,甲某遭流氓进攻被迫自卫还击,属于正当防卫。乙某未表明民警的身份,且身穿便衣。甲某在当时特定的情况下,不可能辨认其身份、行为目的。因此甲某将乙某砸成重伤属于意外事件。【知识模块】 犯罪排除事由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正当防卫要求必须具有防卫意识。而本题的情况属于相互斗殴,由于斗殴的双方都具有不法侵害他人的意图,而没有防卫意识,故不属于正当防卫,不选 A;也不属于防卫过当,也不选 C。就本案具体情况而言,某甲原意图的刺击部位为某乙臀部,不是致命部位,可见其只有伤害故意,没有杀人故意,故成立故意伤害罪。【知识模块】 犯罪排除事由10 【正确答案】

29、 A【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20 条的规定,正当防卫就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采取的制止其不法侵害的行为。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本案中,郑某及其同伴挑衅任某并有伤害他的故意,任某因而自卫属于“防卫”行为,但他以致命的器械防卫非致命的伤害,明显过当。同时,虽然,郑某死亡,但任某没有杀人的故意,故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A 选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犯罪排除事由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

30、题 2 分,共 80 分。11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事前的罪刑法定)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2)排斥习惯法(成文的罪刑法定) 。(3)禁止类推解释(严格的罪刑法定) 。(4)刑罚法规的适当,包含刑法明确性、禁止不确定刑和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三项内容(确定的罪刑法定) 。【知识模块】 刑法概说1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A 选项,立法机关拥有修订刑法的权力,故立法解释可以突破原刑法条文的本来含义。B 选项,罪刑法定原则中的禁止类推只是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并不否认

31、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C 选项,省级立法机关不具有创设新罪名的权力。D 选项,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是抽象的危害行为,并未规定所有具体危害行为,体育彩票也属国家生产经营活动,故对其判刑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知识模块】 刑法概说13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不仅是刑事司法原则也是立法原则,A 错。“肯定”罪与罚必须是法定的,但排除罪与罚则未必,“超法规”的排除犯罪性事由如被害人同意、义务冲突等,B 错。【知识模块】 刑法概说14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依据刑法第 7 条第 1 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

32、的最高刑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第 7 条第 2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A 、C 选项系这两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员,应当适用我国刑法。B 选项,刑法第 8 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美国人在美国对我国公民犯 3 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D 选项,葛某可以“不予追究”,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也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知识模块】 刑法概说15 【正确答案】 A,B,C【

33、试题解析】 不作为因果关系认定:如果履行了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该结果不至于发生。行为人没有履行义务该结果发生了,不作为与结果存在因果关系。【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B、C 是正常情况下的结论。D 是特殊情形下的结论。类似 D 的结论如:甲与乙没有意思联络,都向 P 的饮料中投放了致死量的毒药, P 死亡。甲、乙皆既遂。【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7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A 选项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未被公安机关正式录用的人员、狱医能否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主体问题的批复规定“未被公安机关正式录用,受委托履行监管职责的人员”可成立本罪。

34、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工人等非监管机关在编监管人员私放在押人员行为和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规定“工人等非监管机关在编监管人员在被监管机关聘用受委托履行监管职责的过程中”也可成立本罪,但这两个司法解释所指人员属“受委托履行监管职责”的人员;即属于人大常委会关于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的人员,这些人员不属刑法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因此也符合题意。刑法第 251 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条所规定的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中的一种。因此,B 选项

35、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刑讯逼供罪的主体尺能是司法工作人员,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的一种,不应当选。依据刑法第 398 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3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因此 D 选项当选。【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周某出于杀简某的犯罪故意,选择实施投毒的手段,但是,简某的邻居强某将水桶误提回家,结果强某因误食放有毒药的水而身亡。强某误提水桶不能改变其投毒杀人行为的犯罪性质和

36、犯罪故意。因此,应当认定周某在主观心态上属于直接故意,既非出于放任的心态,也非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更非意外事件。【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19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依据刑法第 15 条的规定,过失可以具体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本题中,因为在山区,行人稀少,又采取了可信的防范措施,故不认为放任结果。可事先对结果有预见,成立过于自信过失。【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0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案中张某有杀人的故意,而且实施了杀人的行为,只是因为将保健

37、液误认为毒药才未得逞,属于工具认识错误,仍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张某不属于迷信犯,迷信犯是指采用的方法无论如何都不能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形。【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1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正当防卫的成立要求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如果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因而进行所谓防卫的,属于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是正当防卫,如果行为人生观上有过失,且刑法规定为过失犯罪的,就按过失犯罪处理;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则按意外事件处理。此案属于认识错误中的假想防卫,行为人有过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其过失在于不明情况即朝门口开枪。【知识模块】 犯罪排除事由22 【正确答案】

38、 A,B【试题解析】 紧急避险要求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本案并不存在迫在眉睫的危险,或者说危险并不是正在发生,如果张某能够减速或制动,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不幸的事故的。在这种情况下,张某的行为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造成灾难的原因是张某驾驶技术欠佳,遇事慌乱,发现有撞车的危险,处理不当。所以,张某的行为不属紧急避险,应对赵某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知识模块】 犯罪排除事由23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A 正当防卫。在财产性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现场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应当认定为不法便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正当防卫。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因为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中。B 是自救行为。D

39、如果被害人承诺动机错误,应认为该承诺具有效力,阻却违法性。这种错误仅仅与承诺的动机有关,故不影响其效力,对方的行为不成立强奸罪。【知识模块】 犯罪排除事由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关于 A 如果危害结果已经发生,说明已成既成事实。不论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被害人事后态度如何(是否同意),对行为性质不发生影响。对此,也不适用推定被害人承诺,因为推定承诺应当以(实施)“行为之前、之际”为基点的“推定”。B 、C、D 说明被害人承诺可排除犯罪在范围上存在限制。【知识模块】 犯罪排除事由25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A 选项,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犯罪的情形。

40、B 选项,属于构成犯罪但免除处罚的情形,仍然成立犯罪。C 选项,属于缓刑的适用,判刑的前提即是构成犯罪。D 选项,属于不能成立单位犯罪,单位主管人员也不构成犯罪的情况。【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6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依据刑法第 14 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甲为了追求射杀野兔

41、的非犯罪目的,在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误伤乙的情况下,放任乙的死亡,属于间接故意。【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16 条的规定,某甲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并非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而且,某甲的行为与某乙的死亡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某甲的行为对某乙的死亡而言属于意外事件。A 选项正确。丙作为护士因为疏忽,未作皮试,即给某乙注射破伤风针,某乙因药物过敏而死,这种结果是护士丙应当预见到的。护士丙的行为对某乙的死亡而言属于疏忽大意过失。B 项正确。【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2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特殊主体要求是“犯罪之前、之际”就具有的身份,不包括通过犯罪行为获得的(共犯) 地位或身份。例如:(1)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帮助犯,是犯罪行为或犯罪中形成的犯罪地位,不是特殊主体。(2)有组织犯罪中的首要分子、骨干成员、积极参加者、参加者等,也是共同犯罪中的地位或作用,不是特殊主体。(3)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其他参加者不是特殊主体。(4)赌博罪中赌头、赌棍以及常业犯中的非法经营者等,也不是特殊主体。【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