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科主治医师传染病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 30 及答案与解析1 疟疾的典型临床症状(发热、寒战、出汗)是由于(A)毒素所致(B)疟原虫的量较多所致(C)疟原虫寄生在肝细胞内生长所致(D)大量裂殖子疟色素及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后引起的异型蛋白反应所致(E)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生长所致2 关于疟疾,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子孢子进入血液首先在肝细胞内发育(B)疟疾的复发与持续红细胞外期有关(C)恶性疟的复发也与持续红细胞外期有关(D)疟疾发作与血中疟原虫数量和免疫力有关(E)疟疾反复发作后可获得免疫力而控制发作3 脑型疟发病机制主要是(A)疟原虫侵犯脑实质细胞(B)受染红细胞黏附堵塞微血管(C)红细
2、胞破裂,裂殖子及代谢产物入血诱发免疫攻击(D)体温过高致脑组织受损(E)疟疾反复发作导致脑水肿4 疟疾的发作周期长短取决于(A)感染性子孢子进入人体血循环的数量(B)裂殖子在红细胞内的数量(C)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发育成裂殖体的时间(D)裂殖体在红细胞内发育成熟的时间(E)配子体的存活时间5 疟疾病人的周围血液检查显示(A)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B)血小板增多(C)网织红细胞减少(D)红细胞减少(E)大单核细胞减少6 我国广大平原的间日疟流行区传播媒介是(A)中华按蚊(B)雷氏按蚊(C)微小按蚊(D)三带喙库蚊(E)大劣按蚊7 女性,19 岁,8 月 15 日入院。1 周前由安徽来沪,次日开始发冷、
3、寒战、发热、头痛,体温时高时低,无一定规律性,有出汗。近 2 天发作 1 次高热,持续数小时伴头痛,热退后精神佳,可以进食,体温 39。血象:白细胞 6510 9L ,中性粒细胞 06,淋巴细胞 040,红细胞 3210 12L,血红蛋白 100gL 。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血吸虫病(B)疟疾 (间日疟)(C)流行性乙型脑炎(D)伤寒(E)败血症8 男性,30 岁。间歇性畏寒、寒战、高热、出汗 2 周余,于 10 月就诊。间歇期无明显不适。体检:体温 405,轻度贫血貌,口唇疱疹,心率 120 次min、律齐,肝肋下 1cm,脾肋下 2cm,质软有触痛。化验:Hb89g L 。最可能诊断是(
4、A)疟疾(B)伤寒(C)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D)钩端螺旋体病(E)流行性出血热9 男性,28 岁。1 个月来,每天晚上 89 点钟突然剧烈寒战,随后高热,最高体温 41,2 3 小时后大汗淋漓,热退,次日仍坚持工作,症状周而复始,自服消炎药无效,今日来院就诊。体检时最可能发现的阳性体征是(A)胆囊肿大,Murphy 征(+)(B)肝肿大,肝区有叩击痛(C)脾肿大,伴贫血貌(D)肝脾肿大,伴胸骨压痛(E)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腓肠肌压痛10 女性,28 岁。妊娠 8 个月,原有 G 一 6 一 PD 缺乏症,近 1 周畏寒发热,多汗,血涂片找到疟原虫,应首选治疗是(A)氯喹加咯萘啶(B)奎宁(C)乙
5、胺嘧啶(D)氯喹(E)奎宁加伯氨喹11 男性,33 岁。因问日畏寒、发热、出汗 10 天就诊。化验:Hb90gL ,WBC4010 9L ,外周血涂片找到恶性疟原虫,体检时可发现下列体征,除外(A)淋巴结肿大(B)贫血征(C)肝肿大(D)脾肿大(E)口唇疱疹12 男性,20 岁。幼时有蚕豆黄病史,近日寒战、发热、出汗,血涂片找到间日疟原虫。在进行治疗时哪种药物不宜采用(A)氯喹(B)甲氟喹(C)伯氨喹(D)青蒿素(E)奎宁13 男性,25 岁。因溃疡病出血,血压下降,给输血 400ml,7 天后突然寒战,高热 41,4 小时后大汗淋漓,热骤退,隔日定时发作。化验:WBC4 210 9L,血涂片
6、找到疟原虫,以下哪种治疗最合理(A)奎宁(B)青蒿素(C)氯喹标准 10 片疗法(D)磺胺类加乙胺嘧啶(E)氯喹标准 10 片疗法加伯氨喹14 女性,27 岁。寒战,高热,大汗 1 周于 9 月 20 日就诊。热型不规则。血涂片找到疟原虫,给予氯喹加伯氨喹治疗 2 天后热退,第 4 天又突然高热,伴腰痛,尿色呈深褐色。此时在体检时应该注意下列什么体征(A)有无肝肿大及压痛(B)有无黄疸及贫血(C)有无脾肿大及压痛(D)有无脑膜刺激征(E)有无口唇疱疹14 男性,24 岁,8 月 15 日发病。发热 1 周,热型初不规则。前日发作后,自服退热药,但今日又寒战、高热,热退时出汗多。一般情况尚佳,胃
7、纳如常。体检:肝肋下 050cm,脾肋下 15cm,质软,余无特殊。外周血象:白细胞数4610 9L,中性粒细胞 074。血找疟原虫 1 次阴性。血培养阴性。肥达反应:O1:40,H1:320A1:160,B1:160,粪、尿检查无特殊。既往病史中,近 3年内患过疟疾与伤寒。15 此病例的诊断最大可能是(A)疟疾(B)败血症(C)钩端螺旋体病(D)病毒性肝炎(E)伤寒、副伤寒16 治疗过程中选用何种药物(A)磺胺多辛(B)蒿甲醚(C)甲氟喹(D)奎尼丁加伯胺喹啉联合治疗(E)氯喹加伯胺喹啉联合治疗17 治疗过程中出现寒战、高热、腰痛及酱油样尿,诊断为黑尿热,临床治疗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氢化
8、可的松静滴(B)输液(C)氯喹和伯胺喹啉(D)贫血严重时可输同型血(E)用碳酸氢钠17 女性,42 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 2 周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可及,脾肋下 2cm,质中,无压痛。18 怀疑为疟疾,通常首选辅助检查是(A)厚滴血涂片(B)血常规(C)流行病学调查(D)骨髓穿刺涂片(E)血清间接荧光抗体测定19 上述检查均阴性,病人仍然间日性发作,脾肋下 4cm,质中,并出现口唇疱疹,下一步措施是(A)血清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B)骨髓培养(C)伯氨喹诊断性治疗 3 天(D)氯喹试验性治疗 3 天(E)乙胺嘧啶诊断性治疗 3 天20 通过上述处理,症状消失,6 个月后病人要献血
9、,为防止献血传播疟疾,病人需服下列哪种药物(A)乙胺嘧啶(B)青蒿素(C)伯氨喹(D)氯喹(E)乙胺嘧啶加伯氨喹20 男性,41 岁,上海人。8 月份去广西某地出差 1 周,回来后 2 周突然畏寒,剧烈寒战,30 分钟后体温上升达 41,伴头痛,持续 45 小时,热退后大汗淋漓,如此反复发作 3 次后就诊,血涂片找到疟原虫。21 病人发病与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哪一阶段有关(A)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内增殖,裂殖子胀破肝细胞(B)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发育成小滋养体(C)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释放成熟裂殖子使红细胞破坏(D)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发育成大滋养体(E)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形成雌雄配
10、子体22 病人剧烈寒战、高热、大汗是由于(A)疟原虫侵入肝细胞(B)疟原虫、疟色素及各种代谢产物引起异体蛋白反应(C)疟原虫释放毒素(D)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E)大量疟原虫阻塞内脏毛细血管23 给予病人口服氯喹及伯氨喹 2 天后热退,第 4 天停氯喹,继续服伯氨喹,第 5天,再次寒战高热,腰痛,小便呈酱油色。化验:Hb60g L ,WBC1110 9L ,网织红细胞 012。其最可能原因是(A)伯氨喹引起血管内溶血(B)感染性贫血(C)氯喹引起血管内溶血(D)疟原虫分解产物引起溶血(E)疟疾感染诱发 PNH 综合征发作23 男,24 岁,8 月 20 日发病,发热 l 周,热型初不规则。前日
11、发作后,自服退热药,但今日又寒战高热,热退时出汗多,一般情况尚佳,胃纳如常。体检:肝肋下05cm,脾肋下 15cm,质软,全无特殊。外周血象白细胞 4610 9L,中性粒细胞 074。血找疟原虫 1 次阴性,血培养阴性。肥达反应:01:40,H1:320,A1:160,B1:160,粪尿检查无特殊,近 3 年内患过疟疾与伤寒。24 此病例最大可能的诊断(A)病毒性肝炎(B)伤寒,副伤寒(C)钩端螺旋体病(D)疟疾(E)败血症25 治疗中应选下列何种药物(A)甲氯喹(B)蒿甲醚(C)磺胺多辛(D)氯喹加伯胺喹啉联合(E)奎尼丁加伯胺喹啉26 治疗过程中出现寒战,高热,腰痛及酱油样尿,诊断为黑热病
12、,临床治疗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氯喹和伯胺喹啉(B)输液(C)氢化可的松静点(D)用碳酸氢钠(E)贫血严重时可输同型血内科主治医师传染病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 30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临床表现符合异型蛋白反应。【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夏季在南方发病,间日发作发冷、寒战、高热及头痛。【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8 【正确答案】 A【知识
13、模块】 传染病学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病人于输血后 7 天发病,血中找到疟原虫,因此为输血后疟疾。因为输血后疟疾只有红细胞内期,而无红细胞外期,治疗只需杀灭红细胞内的裂殖体,控制症状,而无须预防复发,因此只需给予标准氯喹 10 片疗法。【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病人患疟疾,对氯喹及伯氨喹治疗有效,48 小时症状消失。但在72 小时以后再度高热,并有腰痛,尿色深褐,此为急性血管内
14、溶血表现。患者可能为一特异质者,即红细胞有 G 一 6 一 PD 缺陷,有这种酶缺陷的红细胞抗氧化力降低,伯氨喹是一种氧化剂,导致红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使红细胞破坏出现溶血,故体检时可有黄疸及贫血等。【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夏秋季发病,寒战、高热,脾大及白细胞不高。病程短,肥达反应仅“H”高,可能为回忆反应。【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6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为治疗疟疾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但对耐氯喹的疟疾无效。【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因伯氨喹啉可发生溶血而加重黑尿热。【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知识
15、模块】 传染病学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1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为伯氨喹引起的血管内溶血。【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26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诊断疟疾最好方法是在厚滴血片检查,据认为其阳性率比薄血片检查要高出 23 倍。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其阳性率较外周血
16、片高,但不作首选。流行病学资料有辅助诊断价值,但不作确诊依据。血清学检查在发病后 1 周出现阳性,持续 12 年后才转阴,在 2 年内的疟疾显性或隐性感染均可出现阳性,故无诊断价值,只用于疟疾的回顾性诊断,献血员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如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均支持疟疾诊断,但未能查到疟原虫,可行氯喹 3 天治疗试验,一般在服药后 2448 小时后发热被控制,而未再发作者可拟诊为疟疾。伯氨喹作用于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并能杀灭配子体,只能用作预防复发和防止传播,不能控制症状,故不用于治疗试验。乙胺嘧啶对红细胞前期疟原虫有抑制作用,是较好的病因预防药,并能抑制红细胞内期未成熟的裂殖体,但对已成熟的裂殖体则无作用,不能满意控制症状,亦不用于治疗试验。病人服用 3 天氯喹,杀灭了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控制了症状。但病人体内红细胞外期疟原虫、休眠子及红细胞内未成熟的裂殖体(滋养体) 依然存在,只不过是处于休止期,此期从每年 12 月直到次年 34 月间。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疟疾将复发。如献血可引起受血者疟疾初发,在休止期服用乙胺嘧啶加伯氨喹,既可杀灭血中残存的红细胞内期未成熟裂殖体,又可杀灭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和配子体。既可防止病人复发,又可避免受血者感染疟疾。【知识模块】 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