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 14 及答案与解析1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意思主要是指(A)邪气伤人,必伤人体的正气(B)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C)正气不足,邪气易于侵犯人体(D)若感受外邪,则说明正气虚弱(E)以上都不是2 所谓“从治 “是指(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以上都不是3 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的药物称之为(A)从阴求阳(B)从阳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热者寒之4 下列哪一项为暑、燥、火三邪共同的致病特点(A)开泄(B)伤津(C)耗气(D)动血(E)生风5 关于经络的概念描述错误的是(A)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B)运行全身气血(C)联络脏腑肢节(
2、D)沟通上下内外(E)无固定的循行路径6 以下不属于风邪致病特点的是(A)风为阳邪,易袭阴位(B)风性数变(C)风为百病之长(D)其性开泄(E)风性善行7 房劳过度耗伤(A)心神(B)肝血(C)肺阴(D)脾气(E)肾精8 气滞血瘀多与何脏腑的生理功能异常密切相关(A)肺(B)脾(C)肾(D)三焦(E)以上都不是9 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下述哪项错误(A)怒则气上(B)喜则气缓(C)悲则气消(D)思则气结(E)恐则气乱10 湿邪的致病特点为(A)善行(B)凝滞(C)炎热(D)黏滞(E)生风11 七情影响脏腑气机,惊则(A)气上(B)气下(C)气乱(D)气结(E)气消12 具有滑利关节、补益脑髓作
3、用的是(A)气(B)血(C)津(D)液(E)精13 七情影响脏腑气机,思则(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缓(E)气乱14 最易引起疮疡的邪气是(A)风(B)寒(C)湿(D)燥(E)火15 痰停于哪个部位可出现眩晕、昏冒(A)心(B)肺(C)头(D)咽(E)胃16 以下不属于湿邪致病特点的是(A)湿为阴邪,易伤阴液(B)湿性重着(C)易阻遏气机(D)湿性黏滞(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17 七情致病最易损伤哪几脏(A)心肝肾(B)肺脾肾(C)肝脾肾(D)心肺脾(E)心肝脾18 出血可由气的哪项功能减退引起(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气化作用19 湿邪致病,缠
4、绵难愈是因为(A)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B)湿为阴邪,伤人阳气(C)湿性重浊,不易祛除(D)湿性黏滞,不易祛除(E)湿性趋下,为病缠绵20 关于正常人体“气“ 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精微物质(B)是不断运动的,具有很强的活力(C)人体的气来自于自然界的清气(D)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E)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21 致病后可导致肢体困重,头重如裹的邪气是(A)风(B)寒(C)湿(D)燥(E)火22 与尿液排泄关系密切的是气的哪项功能(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以上都不是23 外感风寒化热,与哪种因素密切相关(A)居住环境(B)气候特点(C)饮食不
5、节(D)体质因素(E)以上都不是24 暑邪的致病特点为(A)开泄(B)黏滞(C)收引(D)升散(E)趋下25 手少阳三焦经的走向为(A)胸走手(B)手走头(C)头走足(D)足走腹(E)手走胸26 下肢外侧中线分布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足太阴脾经(C)足少阳胆经(D)足厥阴肝经(E)足太阳膀胱经27 以下不属于饮食致病的因素是(A)饮食与疾病相宜(B)饮食不节(C)饮食不洁(D)饮食偏嗜(E)饥饱失常28 “气之本 “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29 肌肤甲错,多见于哪种病证(A)气滞(B)血寒(C)血热(D)血虚(E)血瘀30 关于经络学说的应用描述错误的是(A)经络
6、运行气血,感应传导(B)经络可以传递病邪,反映病变(C)指导疾病的诊断(D)指导临床治疗(E)针灸疗法必须按照经络学说辨证31 被称作“百病之长 “的邪气是(A)风(B)暑(C)湿(D)燥(E)寒32 积于胸中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谷气33 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的是(A)督脉(B)冲脉(C)任脉(D)带脉(E)维脉34 上肢内侧后缘分布的经脉是(A)手太阴肺经(B)手阳明大肠经(C)手厥阴心包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少阴心经35 腹部经脉由内而外排列的顺序为(A)足厥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阳(B)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阳、足太阴(C)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阳
7、、足厥阴(D)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E)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36 六淫侵犯人体最易引起疼痛的是(A)风(B)燥(C)湿(D)寒(E)火37 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决定病情的轻重(B)决定病变的部位(C)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受性(D)决定邪正盛衰变化(E)以上都不是38 十二经脉大多循行于(A)体表(B)分肉之间(C)四肢(D)躯干(E)头面39 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筋(D)十五别络(E)十二经别40 关于中医学的病因描述错误的是(A)六气(B)七情(C)疠气(D)饮食、劳倦(E)外伤和虫兽伤41 足阳明胃经
8、在何处交于何经(A)在食指端交手阳明大肠(B)在目内眦交足少阳胆(C)在足大趾交足厥阴肝(D)在足大趾交足太阴脾(E)在足小趾交足少阴肾42 劳力过度易伤(A)气(B)血(C)津(D)液(E)精43 足三阳经的走向为(A)胸走手(B)手走头(C)头走足(D)足走腹(E)手走胸44 足太阳经分布在(A)下肢外侧前缘(B)下肢外侧中线(C)下肢外侧后缘(D)上肢外侧前缘(E)上肢外侧后缘45 风邪的致病特点是(A)黏滞(B)凝滞(C)升散(D)数变(E)炎热46 寒邪的致病特点是(A)开泄(B)凝滞(C)黏滞(D)重浊(E)善行47 以下不属于火邪致病特点的是(A)火为阳邪,其性炎上(B)易耗气伤
9、津(C)易生风动血(D)易致肿疡(E)最易伤肾48 除哪项外,下列皆可为血瘀的病因(A)气虚(B)气滞(C)血寒(D)饮食停滞(E)外伤49 饮在肠间,沥沥有声者称为(A)痰饮(B)悬饮(C)支饮(D)溢饮(E)积饮50 十五别络的组成是(A)十二经脉别络加上督、冲、任三脉的别络(B)十二经脉别络加上脾、胃大络和冲脉别络(C)十二经脉别络加上脾之大络和督脉、任脉的别络(D)十二经脉别络加上胃之大络和督脉、冲脉的别络(E)以上都不是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 14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
10、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7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4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6 【正确答案】 A【知
11、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7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12、9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0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4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5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7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